登陆注册
7204500000009

第9章 佛的智信(2)

以上三点是决定这个人是否会招致“恶果”逢凶化吉,当然这只是个比喻。佛教的因果说,纵横无穷的宇宙人生、包括无尽的空间和时间、其中错综复杂、千头万绪,除了具有真实的智慧(般若)的觉悟者之外(佛、菩萨),平凡的我们还不能窥其奥妙的。这就好象拆开一台电视机,里头的线路千条万条,除了专业技术人员之外,谁能看得清楚?这种“中毒者”的比喻当然不能涵盖万千的因果关系,就象一条腾空而下的瀑布(因果大相续流)又怎么可能从中截下一段来观察,来说明呢?

三、理智的佛教

1、性本善?性本恶?

孟子讲人性本善,荀子讲人性本恶,杨雄主张人性是善恶混合,公孙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而后人则多倾向于孟子。因为孔盂才是儒家的正统思想。

佛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也就是说佛教也主张人性本善论的。

事实上,佛教虽说是性善论,也可以说是性恶论。佛教本质,既不属于性善论,也不属于性恶论。

众生皆有佛性,是性善论;众生皆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覆障而致尚未成佛,却是性恶论。因为,性善论者可以防恶而还归于替,性恶论者则可以去恶而成其善;两者观点不同,目的都是一样。所以,佛教可以适其所适。

若从根本上说,性善论也好,性恶论也好,他们都是仅仅讨论当下一生的本性问题,说性本善与性本恶是从哇哇坠地时算起今生以前的善恶行为——业,他们没有能力追究,今生死后的善恶行为,他们也无从再追究。孟子偏重了理性价值,所以说是性善,荀子着眼在物性的转变,所以说性恶,其实,他们都只是看到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从这一点上说,佛教既非性善论,也非性恶论。因为佛教看众生,是从无始以前看起,一直看到最终的目的达成——成佛,从当下的一生根本不能论断善恶,在众生来说,善的佛性与恶的无明,根本就是难兄难弟,分割不开,有佛性的时候,就已有了无明,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在生死,是无明,出生死,是佛性。物性是从无明开出,理性是由佛性萌芽,所以,说我们的本性是善、固然不对,是恶,也是不对。若从当下的一生而言,善与恶,理性与物性,乃是与生俱来,投于善则善,投于恶则恶。

照这么说佛教是同于杨雄的善恶混合论了?非也,佛教主张无明烦恼是可以逐渐降伏而分分断除的,无明断尽了,佛性也就圆成了,这就叫做断烦恼证菩提,了生死入涅盘,根本也没有善恶可言。善恶问题,仅是世间法中的观念。出世法中,乃是无善无恶的。善别于恶,有善必有恶,所以佛教的目的,既不讲恶,也不讲善。其实善恶问题,纵是世间法中,也是没有绝对的,正象毒药可以毒死人也可以救活人,良药可以救人也可能杀人一样。因此,圣位的佛菩萨,他们本身固然没有善恶可言,他们看众生也没有善恶区别,唯有如此,才能怨亲平等而来普渡众生。善与恶,不过是凡夫众生的自我执着而已。但这也不同于公孙子的无善无恶,因为在现实世间的凡夫位上,人性井非没有善恶,出世后,才设法加上善恶的名目。

正因为佛教的善恶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彻底废除的。如果一定要给佛教加上一个关于人性善恶的什么论,那就只好勉强地叫善恶解脱论吧。

2、凡人说佛

梁启超和康有为在1895年,北京“公车上书”1898年入京“百日维新”人称“康梁”、“戊戌政变”后逃往日本。1916年退出政界,专心研究佛学。

一般人多以为佛教为玄谈家,梁启超认为原始佛教却不然,释迦是一位最注重实践的人。他不是一开始就讲四谛,而是首先讲了一番中道,这是符合实际的,因为原来随侍他的五比丘,看他抛弃了苦行,急欲离去,佛陀对他们宣说不苦不乐的中道学说,批评了苦行与其他学派的主张,证明苦行不是正道,只有中道才合理。他说“形在苦者,心则苦恼。身在乐者,情则乐会。是以苦乐两非道因……今者若能舍苦乐,

行于中道,心则寂定,堪能修彼八圣道离于生老病死之患,我已随顺中道修行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又如当时一位鬘音子将十四无记问题问佛,佛答道“譬如有人身中毒箭,命在呼吸间,做医生的当然应火急把箭拔去敷药救治,而不是研究病人姓什么,身材面貌如何,是那个种姓或是研究这弓箭是什么制成、造箭的人是谁?那箭来自何处?如果这样,不待你研究清楚,病人早已死了”。这段譬喻,梁启超认为“真算是千古妙文快文,因此可见,释迦说法并不是谈空说有闹考证,他是一位最忠实的临床医生,专讲对症下药,凡一切玄妙理论非梵行体、不趣智、不趣觉,不趣涅盘者,一向不说。”

梁启超认为,佛教是理智的宗教,“释迦唯一的目的是替众生治病,但决不是靠神符圣水来治,也不是靠汤头歌诀来治,他是以实际的医药为基础,生理解剖、病理……等等。一切都经过科学的严密考察、分析、批评。然后确定治病方针。不惟为此,他还把这种学说传给病人,令他们会病前预防,病中对治、病后疗养。把自己本身力量培养发展,用来铲除自己的病根,就这一点论,释迦很有点象康德,一面提倡实践哲学,一面批评哲学,所以也可以名佛教为‘哲学家的宗教’。”

梁启超还对原始佛教的四谛、十二因缘,业与轮回无常与无我,解脱与涅盘等作了详细的解释。他说:“业梵的名字译为羯摩,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就是各人凭自己意志不断的活动。活动的反应结果,造成自己的性格,这性格又成为将来活动的根底,支配自己的命运,名为业果或业报。业是不会灭的,除非业尽——意志活动停止。活动若转——方向,业便也转方向而存在。业果业报决非以一期生命的死亡而终了。死亡不过是这‘色身’(物质构成的身体)循物理的法则由聚而散。生命并不是纯物质的。所以各人所造的业,并不因物质身体的死亡而消灭。死亡业力仍会换一个别的方向又形成一个生命,这种转换状态称为轮回,懂得轮回道理,便可以证明‘业力不灭’的原则。”

关于轮回,是梵文SamSara的意译,即流转的意思。梁启超说:“我们肉体天天变化,我身体上的骨肉血,不到一个礼拜已经变成了街上的粪泥尘。何止生理如此,心理上的活动在时时刻刻变迁,现在站在讲堂上的梁启超和五十年前抱在他母亲怀里的梁启超,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二个人?也很可以发生疑问。这种循环生灭,常人认到死时全部停消,依佛教观察则不然,只要业力存在,生灭依然相续,不过经过一个时期,划一个段落,到那时忽现一种突变形态,给它一个特别名词叫做“轮回”。譬如一棵树一期活动,发芽、长叶、开花、结子、子中所藏的核便将这树所有特性全部收集在里头。表面上看,核里一无所有,叶也没有、花也没有、但它蕴藏着能引起开花发叶的“业力”所以碰到机缘(种植),便会出一棵新树。新树与旧树,也是一种轮回,如种子是桃、就不会生李,但与其他果树嫁接,就能生另一种果味,佛教里称为“种子现行相重相引相生”。桃核即种子,也就是十二因缘第一支‘无明’,依次为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注意:拿树来比喻并不恰当。因为树是没有意识的,所以‘识缘名色,名色喻识’的道理就显不出来)。人类活动认“识”为中枢,识的活动范围极广大,事又极复杂,种子受熏习而起变化也与之相应,当然不是一棵树一期生活原复迁所能比似了。”

梁启超认为佛教之法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是原始佛教的重要论点,它是佛亲证的客观真理,由于无常、无我,证实人生是苦,所以需求解脱,得到最高理想生活——涅盘。原始佛教的修持实践方法概括为戒,定、慧三学、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以及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知、八正道等三十七菩提分法。他说,总的说来,不外求两种解脱,就是慧解脱,即从知识方面得解放;心解脱,即从情意方面而得解放。他又从智慧、意志、感情三方面修养加以阐述,“安住涅盘,不必定要抛离尘俗,佛在菩提树上已经得着涅盘,然而还说四十多年的法、不厌不倦。这便是涅盘与世法不相妨碍的绝大凭据。”

3、智慧修佛

同类推荐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金刚经》,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人世间时的本来面目与讲话实录,全文5176字,字字蕴含佛法精髓,句句都是人生真谛。作者费勇教授结合20年的读佛心得,将《金刚经》深奥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趣妙横生的精彩阐述,让您轻轻松松读懂佛经、感受佛法智慧,获得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不知不觉中变得平静、放松、喜悦和幸福。翻开本书,让您两小时读懂金刚经的全文与精髓,轻松汲取“万经之王”的终极智慧,收获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使自己内心强大平静,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一扫而空!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立足于百姓平民,将高深莫测的道家智慧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述出来。全书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方面入手,谈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解了儒家智慧的精华,并穿插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养性、心态胸怀、谦孝美德、社交礼仪、正视财富等篇章向大家阐释了儒家的博大智慧。立足于佛教圆满无上的智慧,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不同的角度着手,依靠古人的智慧,去解决现代的问题,以处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以此给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个智慧参考。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布局天下

    重生之布局天下

    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小市民!一次重活一世的机会!他会怎样弥补自己内心的遗憾?又会怎样去活这新生的一世?这一切,都在《重生之布局天下》让我们一起,跟着白犀的步伐,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人生.......
  • 雷翼天使

    雷翼天使

    异能是人类潜在能量的一种体现,这种现象却频频出现在现世生活中,人们却无法给出一个合理和完善的解释。异能就是超能力,分为三大类:元素系、超人系、意念系。而每一系都有很多种种类,有透视、遥视、思维传感、预知、意念移物、意念治疗、灵魂出窍、附体重生、幻影续存等等。让我们一起走进异能的世界,续写一部超能力的小说。
  • 逆战火线之生化入侵

    逆战火线之生化入侵

    一次意外做梦,改变了凌杰的一生,让他拥有许多其他位面的人都羡慕的穿越火线系统商城,且看他如何在丧尸世界里一手创建帝国,威霸整个世界,让其他位面的人都俯首称臣
  • 地下城与最强召唤师

    地下城与最强召唤师

    他是英雄联盟最强的王者,他是战争学院最强的召唤师,他还是召唤师峡谷最强的,喷子......他天赋异禀,他骄傲自满,他受人算计,他被穿越到了异世界......在这片阿拉德大陆,他如何生存下去,他又如何利用空间魔法召唤出强大的英雄为他战斗,他又如何去对付领主和十三位使徒......当英雄联盟的召唤师穿越到了DNF的世界,当LOL的英雄们对阵地下城的领主,又会是怎样的画面......
  • 不要花心坏男友

    不要花心坏男友

    他与她本无交集,一次他的邀请让他与她有了第一次谈话的机会,连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交往,这场爱情经不过时间的考验。他前女友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原以为是三个人的闹剧,却不知他在另一座城市还有一深爱的女子。这场爱情到不了天长地久,面对无法逃离的背叛,她该如何去面对?是哭着妥协,还是微笑着去面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带上儿子做特工

    带上儿子做特工

    苏小念利落地潜进目标的酒店套房,三秒打开了保险箱。小念扬起纯真无比的小脸看向身后的苏染尘:“妈咪,你又慢了二十秒。”主卧室传来暧昧的呻吟,苏染尘一把捂住了小念的眼睛,低声说道:“小孩子不准偷看,妈咪进去宰了目标,小念在这等着。”“妈咪,你先别走.你忘了给枪装上销声器。”
  • 夜校奇谈番外篇

    夜校奇谈番外篇

    时隔三年之后,李宗希却在一宗案子中牺牲了,愤愤不平的陈晨再次找到了推理部。此时,由司徒清远和凌珑为主力的清江大学推理部介入了调查,依然还是一筹莫展,期间还陆续发生了一系列案子。当清远和凌珑穿过重重迷雾之后,却发现这是一宗牵涉甚广的案子,究竟结局会是怎么样呢?
  • 剩女战胜时

    剩女战胜时

    夏幕初是一个在小城市生活,命运平凡的大龄剩女,因为没有好工作和好对象,所以被人排挤讽刺,为了改变命运,决定在29岁这年来到大城市追求真爱和事业,可却意想不到的碰见了高傲霸气的欧阳俊宇,还有温柔腹黑的霍天豪,让她纠缠于两人的虐恋之间。更是出现一个又一个惊人的秘密。
  • 十年约

    十年约

    喜欢一个人,就是开始情不自禁地关注他,眼睛开始习惯追寻他的影子。他的笑容,背影,落在眸子里都会折射出一丝淡淡的甜。这种懵懵懂懂又若有似无的情感,会积累在年少无知的朝朝暮暮里,渐渐变得刻骨铭心。如果我没有遇见你,是不是就会不同结局。
  • 伟大的犹太人(下)

    伟大的犹太人(下)

    《伟大的犹太人》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门德尔松、马克思、柴门霍夫、弗洛伊德、毕加索、爱因斯坦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