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04500000007

第7章 人人皆可成佛(4)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地噩噩虚掷生命,它能有智慧的目光,扫除人生一切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有人怀疑佛教是悲观的,因为它提倡“苦空无我”认为人生充满着许多许多的苦恼,认为眼前的世界都是因缘暂时聚合而成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永恒的。

其实佛教只是不“讳疾忌医”而已。并不是真正悲观的。你看人生不是充满着许多苦恼吗?你瞧这个世界那一样是真实的?永恒的?不是吗?连孔子都有“逝者为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佛教并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宗教,它先要我们认识这个人生是个苦恼的人生,然后进一步地分析这些人生的苦恼都是人自己的无知贪欲招来的,因此人人都可以自己克服这些苦恼。最后指出人生的幸福之道,希望人们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多为别人服务。佛教深信:自己要想快乐,一定不能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只有全体众生都能幸福快乐,个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快乐的。

佛教认为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因此劝人不必太贪恋,太贪求;相反地劝人要布施、修福慧、要能看破、要能挣脱这些名枷利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财富的多少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精神的充实与否,只有修养品德、净化心灵,才能欢度心安理得的人生。

佛教在“否定”人生的一切之后,使人不再盲目地贪恋、追求,此才能积极地为人群服务,再度肯定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佛教说人的身体是“空的”“假的”目的在劝人不要“处处为我”而要“我为人人”因为“我”既然是“空的”“假的”那么功名利禄要来何用?

佛教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刻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劝人要“少欲知足”并没有要人逃避责任。佛教要人“铁肩担道义”,不做独善其身的“自了汉”,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最好的说明。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然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地劝人改邪归正。这样“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自私心理将不复存在。人人急公好义,古道热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就是一个充满着爱和同情、公理与正义的人间了。

2、佛教倡五戒

有时我们看报纸,头版的社会新闻,总有些触目惊心的消息:抢劫、偷盗、吸毒、嫖娼……真令人浩叹人心不古!

如果你想笃信佛教,至少要严守佛教的“五戒”的基本戒律:

1、不杀生,不残害生灵。

2、不偷盗,不偷、不抢别人的财物。

3、不邪淫,男女关系要正当。不拈花惹草,不红杏出墙。

4、不妄语,说话句句真实,不虚伪,不说谎。

5、不饮酒,酒能乱性,使人失去理智,因此必须戒绝。《论语》中孔子亦有“不为酒困”一语,不过酒在当药用医病,暂可通融。

这五戒刚好与儒家所提倡的仁(不杀生)义(不偷盗)礼(不邪淫)信(不妄语)不谋而合。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陷囹圄,饱尝铁窗滋味。佛教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

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淫邪,就不会有男盗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且能健康长寿。

为此,这个社会便宁静、安乐、显而易见,这便是佛教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3、佛法与人生

佛教认为人就是顶天立地的人,在人之上没有一个可以操纵我们生死,成败、福祸的神,人是自己的主人,自己的主宰。只要自我奋发努力,一定有光明灿烂的明天。

人要想真正的快乐,无非就是要求心情平静,不生烦恼。对于眼前的苦恼,随遇而安,不怨天尤人。对于宇宙、人生种种问题,能得到合理的解答。对于未来——来世或人死后的最后归宿能有满意的答案。自己的前途,命运、归宿、以及成败、苦乐不操纵在别人的手中。于是便会感到人生真正的快乐。

佛教劝人知足常乐、学习禅定、乐观进取、心情自然平静,不生烦恼。一般人就好象一个三岁的小孩,丢了一块糖就会焦躁不安,大哭大闹;而佛教教徒就好象懂事的大人,不会为这些小事烦恼。这是因为观念、智慧、境界的层次不同。佛教认为眼前不如意事,都是以前自己做的因所结的果,所以要勇以忍受,敢做敢当,不可怨天尤人。

佛教所有的经典不是在显示佛的权威与能干,而是完全而彻底地解答宇宙、人生的基本问题,能使人得到合理的解答。

佛经上说:“佛以一大因缘出现于世。”这一大“因缘”来世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众生能转速成悟,从苦难中解脱,永远享受自由和快乐。

释迦牟尼降生人间,贵为王子,抛弃了功名富贵,难道他是傻瓜吗?不!他实在是一个具有广大慈悲心和智慧的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为人类的生、老、病、死不能得到解脱,食不甘味,席不暇暖,而出家求道。他更是“后天下之乐而乐”说法四十九年,栖栖惶惶,夙夜匪懈,留下了多少宝贵的真理与训诲,是黑暗人生的一盏不灭的明灯,是汹涌苦海中一只不沉的慈航。谁象佛有这样的悲心,立下“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誓愿,在众生度尽以前绝不歇息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佛永远以爱心和耐心来教导弟子,不认为有愚笨到不可教育的人,有凶恶到不会悔悟的人。佛一生贡献出他的智慧和慈爱,详说了无数伟大的真理,教导了无尽的众生。但他永远不以“教主”或“主宰”自居,他认为他来到人间,只是尽到了承先启后的责任,发扬过去无数佛所发现的真理,启发后知后觉的人。他本身是佛,而佛确知宇宙的所有众生,将透过他们本身的努力与磨炼,而达到和他自己一样睿智、伟大的境地。佛与众生是平等的,每一位众生都是未来的佛,他们之间并不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也不是“主人和奴隶”的关系,而只是一种暂时的“师生”关系。

迷的是众生,一旦开悟了的时候,就是具有真知灼见的佛了,那已经昏暗十年的漆黑的房间,只要点燃起一盏灯,就可以驱逐十年的黑暗,而带来了满室的光明。快点燃起你心中那盏不灭的灯,光明就在你周围,幸福就在你身边。

佛称他自己是“无依道人”。因为从修正到正果,没有别人能够替代得了,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佛教肯定每一个都是自己的主人,不是别人的奴仆,不必仰赖神或佛。只要努力照样可以成佛。这可以鼓舞我们的自信与自尊心,佛教认为人人皆具成佛本性,“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没有谁可以驾驭人类,可以奴役人类,人的成败福祸全在乎自己,而修行正果,自我完成伟大的人格——成佛。这是人类自己的努力,不是神的恩典,也不是佛的救援,而是众生自救的。

佛不主张人为“神”而活,人类一切的努力成果,都是“神”的功劳。不认为人是“神”创造的,人的智慧,力量是“神”赐的。佛认为人人是为“自己”而活着,为”一切众生”而活着,为了使宇宙众生都能幸福、快乐。一切努力是自己奋斗来的,荣耀归于人类自己,如果失败了,这是自己努力不够,还要更加勤奋不怠,朝目标迈进。

佛教这种思想,使人从上帝的束缚中释放,从“神”的权威中得到自由。提醒了人类对自己的行为要自我负责,不能归罪于天,埋怨别人,人不是上帝创造的,不是上帝的奴仆,于是人才有决定自己命运和前途的权利,人才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有了独立自主的人格,才能谈到自尊和自信。

同类推荐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佛家人生智慧

    佛家人生智慧

    本书不仅介绍了佛教的源起与发展,揭示正信的佛教与迷信之间的本质不同,更重点运用佛教经典中的教诲,结合图解的形式,对佛法进行生活化解读,剖析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生与死、苦与乐、智与愚、有与无、祸与福,告诉我们离苦得乐,获得自在、安详与成功的生活智慧。
  • 佛法在世间

    佛法在世间

    本书从佛教史,佛教教义,以及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切入课题研究,得出“佛法在世间的结论”。
  • 佛家的智慧管理——管理也要参点禅

    佛家的智慧管理——管理也要参点禅

    禅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参考禅宗修行的方法,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转化为自己的智慧。然后再用于管理实践。盛大网络的老总说过这么一句话:他之后以能有今天这么成功,在他看来主要是他对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
  • 禅道

    禅道

    禅道是一种自我内心升华的一个方式,是探究博大精深的佛学文化之精髓。茶余饭后,临睡之闲,拥书而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最能让我们获得心灵享受的是禅的智慧,就像是一杯茗茶,清古幽香,沁入心脾,怡然自得。在阅读禅道故事之前,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禅的来龙去脉,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地去理解,去感悟个中真谛。《禅源诸诠》: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此云思惟修,亦云静虑.悟之名慧,修之定名,定慧通名为禅。禅道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禅悦、禅悟、禅境、禅机、禅趣、禅意、禅行等等。
热门推荐
  • 绾绾忘之

    绾绾忘之

    她第一次出任务,在归来的途中,见到受伤的他,他美得不像世间之人。她第一次动恻隐之心救了他,耽误行程为他治伤。一年后,她去火凤执行任务,那一次,是他救了她。他在她身边待了三年,只为看她成长,为她解忧,可她心中却另有他人。三年后,他不得不离开她,他唯一的愿望,是希望她幸福。他从不敢向她表白,只因他内心深处深深的自卑,他只希望远远的看着她幸福,哪怕站在她身边的不是他。再一次见她,她是细作,他是她刺杀的对象。明知她会要了他的命,可是他却舍不得她受一点伤害。那个男子明明答应会好好照顾她,可为什么要她做这么危险的事,见到她之后,他才知道那个男人负了她。看着梦中的容颜,这一刻他不想放手,他会给她世间最美好的一切。他要天下,而他只要她。
  • 妃你不可:妖孽皇溺宠倾城妃

    妃你不可:妖孽皇溺宠倾城妃

    凌乱的锦绣鸳鸯床上,男子愤怒的拉开衣领,胸前白皙的肌肤上布满一大片的吻痕。他又脱下上衣,露出后背,一片片的血红抓痕赫赫在目,最后他邪笑道:“昨晚可是我的初夜,你难道不该对我负责吗?”纪竹雨弱弱的看了男人一眼,沉思片刻,最后咬咬牙道:“你开个价吧,一夜多少钱?”男子脸色瞬间黑如锅底,正准备掐死这个打算始乱终弃的女人时,女子又继续道:“不过不能超过一百两!”男子终于爆发了,“靠!本王的初夜就只值一百两吗?”
  • 睡梦奇谈

    睡梦奇谈

    红色的灯笼,指引着亡灵走向黄泉的奈何桥上。
  • 朕的细作老婆

    朕的细作老婆

    他以为回了宫,坐上了皇位,能把她留在身边。怎料她竟是细作,且一开始便是,瞒了所有,最后终是弃他而去。而她,一直相信李易之能带来乱世中的安稳,相信这个男人能够给自己一辈子的幸福,然而他却让她走进了万劫不复。在宫廷中苟活。乱世中,唯有这坚韧少女,偏与命运勇争斗。
  • 重生之回家种田

    重生之回家种田

    前世为了爱情,众叛亲离,孤身来到他的城市,换来的竟然是背叛,死前的最后一刻才了悟……重生之后,金钱过来,爱情滚开,买田买地当地主,只要有钱,爱情神马的根本不重要……怎料一朵超级大桃花将她困死在他的桃花树下,无法逃离……
  • 这样说服立竿见影

    这样说服立竿见影

    说服是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是拓展个人发展空间的有力工具。是打造优秀团队的必修课程。本书包含了关于说服的最先进的策略和技巧。书中精选了国际上一些著名的诸如丘吉尔、林肯等伟大说客的案例,归纳了一些实用性强的技巧和法则。书中的智慧定将给你注入改变他人的惊人力量,告诉你如何轻松愉快地与对方交谈、如何改造对方对自己的认识、如何获取对方的好感和信任、如何用自己的思考方法来影响他人,可以说是社会交往及商场竞争中的必备之书。
  • 价值投资的中国式守望

    价值投资的中国式守望

    本书概述价值投资法则内涵,分析价值投资成功案例,预测价值投资的中国背景,配置价值投资核心组合。本书旨在告诉读者:遵循价值投资法则,在伟大的中国投资时代买进中国最伟大的投资标的;用支付合理低价和长捂不放的方式提高投资利润,降低投资风险;运用价值投资法则点石成金,坐享其成。这是一本在中国长牛市和大震荡市道里不可不读的投资理财的必备参考工具书。
  • 爱狱

    爱狱

    每一次的放弃都是涅盘,再次的开始却不是重生。她陷入了感情的漩涡,在漩涡的中心她无助的转啊转,却始终逃不开这悲苦的轮回。如果说亲情是枷锁,将她紧紧的束于梦靥,那么爱情就是当之无愧的牢狱。她动了心、触了情、犯了一种叫作爱的罪,所以她要在这情的牢狱里终生服刑。
  • 你与我的专属时光

    你与我的专属时光

    一场车祸,25岁的关檬失去了16岁到17岁之间的记忆,而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10岁那年关家失踪的真相又是什么?车祸到底是人为还是真的意外?堂弟的玉坠揭开了什么秘密?关檬7年前失踪的恋人,是否与真相有关?神秘的灰蓝色蝴蝶是什么组织?抽丝剥茧,尘封千年的真相,即将被揭开...
  • 计算三部曲之策划

    计算三部曲之策划

    【策划】厉家君的赤膊兄弟经营着服装代加工揽承的小公司,因为抄委托单位后路,并封杀,面临倒闭。他找到赤膊兄弟,几次三番,厉家君同意出山,还将目标设定为达成上市。但是赤膊兄弟这条原本快要冻僵的蛇,在厉家君将它捂暖后,反过来狠命咬了厉家君。这是一部“职场算计、品牌运营、营销架构”的现代都市经典故事。具有现实的模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