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04500000017

第17章 修炼——定学(3)

藏密功的发声法是利用声波的穿透性、折射性、带动同气行走而达到意到、气到、声到,以意领气,以气催声声气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混合气流,这种混合气流有很高的超声频率、气流速度较快、穿透性较强、气流由低温向高温转移,气流的流动性增强了,有利于疾病治疗。

混合气流密度较大,声气结合有利于浊气的排除,清气、氧气的吸收和保持。

发声法的基础是精、气、神。发声的内容是六字真言。是由六个藏文字字母组成,也是西藏佛教的一种咒语。在康、藏高原的很多地区都能看见这六个藏文字母,在高山之巅,深都谷、峡勾可以看到。在藏民的屋顶上、墙壁上,他们把这六个字母加工在上面,它成为留在人们心里的意念。他们还将这个真言用纸条或布条写上,藏在滚筒中,叫作转经轮。一些白发皤然的老太婆,就围在喇嘛寺前,不断地转动着这些经轮。据说转动一遍,就等于念经十遍或二十遍,同时口念真言不已,就能延年益寿。

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弥、吽。这六个字属于佛教密宗莲花部、缘起即莲花生菩萨祈往极乐世界所唱的六字。“唵”表示佛心,念此字必须身、口、意相应,“嘛呢”系梵文,表示意室,“叭弥”意为莲花,“吽”表示金刚部心,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觉。

这“六字真言”盛行在西藏社会之中,不论是僧侣还是俗人,不管是劳动还是休息,甚至在睡觉前都诵念不已,于是产生不可思议的巨大精神力量。

人身有三宝、精、气、神。代表精、气、神的三声,就是“吽”“哈”“嘿”。“吽”代表精,“哈”代表气,“嘿”代表神。经常地锻炼这三声,能达到精神充沛,内气顺达,而后发声有力,于是再做其他发声,就感到从容有余了。

发音有顺、逆之分。顺者为正音,逆者为变音,六字真言都是正音。正音比较温和、补泻皆宜。这奇特的六字真言各有不同的功效:

1、“唵(weng)”为六字之始,为智慧快乐的本源,其声音自气海穴,沿任脉上升至喉部,张口微聚,出鼻腔,有嗡嗡之声,这声上升到头部,在口内回旋,充于七窍。如有目疾,则睁眼出气;如有耳背,则震耳祛聋;如有鼻炎可掩一鼻孔出气;至于头昏脑胀,头痛,偏头痛,则引气上头,再向下出气。常练此声,可使人耳聪目明、增强功能。

2、“嘛”(ma)起音时,唇先接后开,声振喉部,天突发麻,波及两臂,以至两掌心都发麻。可治疗喉炎、咳嗽、肩胛炎、两臂酸痛等。

3、“呢”(li)字注于心,心地光明。发此音时,两臂环抱对胸部,声震于胸,反射到手心,两劳宫穴发麻。此功法修炼得当,可治疗心悸、胸闷、肺病、高血压及横膈以上的内脏疾患。常练此声,心胸开阔,杂念易消,有增智开慧的作用。

4、“叭”(bei)先闭口,后开口,两手心对腹前,内气自前丹田入,后丹田去,命门及脊背均有温暖之感,可治腰痛,肾炎、脊椎炎。常练此声,可强筋固髓、精力充沛,可养精安神,启迪特异功能的开发。

5、“弥”(mi)字,发音时口微开,舌下音、声向下、内气沿带脉转动,小腹有振动感。主治下焦之病,肝炎、肠炎、腹痛、腹泻、肝气郁结等。

6、“吽敕”(hong)发此声是走足少阴肾经、起自涌泉、上发自气穴、贯肝膈、入肺中,经喉咙、自口腔出,主要是引气上行,抵达喉部即转向下发“敕”声,口微开,气沿两腿下行、直抵涌泉,两膝微屈,主治腿痛,关节炎等,也作为收音及下泻之用。

发音由正音转为逆音为变音。变音多系吐音,变音所发的气是凉气,凡病有亢热炎上之势,则以变音发凉气去其火,实践证明,效果甚佳。变音有,乌,姆,卣、补,谱、敕。

1、乌(wu)即的变音,从原有口形,加深聚口,似闭非闭,口只留一线发声。当肝火旺盛,目赤眼红、火气郁结于内时,可以用这种发音方法消除,此法对口舌生疮亦有效。

2、姆(mu)是嘛的变音。由原开口声转为闭口唇音,如因烦热咳嗽不已,发此音一般即时可愈。

3、卤(lu)是呢的变音,卤、呢两字都能治疗心肺之病呢字为舌尖音,卤字为口音,呢字有向下降之势,而卤字有上升之势。呢字降心火,卤字清肺热。

4、补(pu)是“叭”的变音,口形为闭口唇音,能解脾胃之热。

5、谱(pu)是弥的变音,口形为闭口唇音,有治疗便秘的作用。

61敕(chi)同前正音,所不同之处,发正音时,是舌中音,发变音时,是舌尖音。功用是降三焦之游邪,通天彻地、排一切病邪。

六字真言是一字一音,各有所属,针对人体相应的部位,从头至脚,层次分明。特别在治病时,须注意的是,弄清病灶的反应区,如病反应在两个病区的,就采用两个字发声,如为三个病区,就采用三个字发声;如为多种疾病,可全面治疗,如头痛、腹泻、腿痛,就取用唵、弥、敕三声。另外,还须注意的是,发声之大小,也有所不同,如精、气、神之声,可大一点。六字真言,一般要柔和,可取中等发音,有时可默念或小声念。一般发声时间长,效果就好。

六字真言也叫观音咒,观音正是观察其音而修成正果的。佛家的《性命主旨》上说:“此咒是观音菩萨微妙心印。若人书写六字大明咒者,即同书写三藏法室。若人得念六字大明咒者,即同讽诵七轴灵文,又能开智慧门,能解百难苦,三世业宽悉皆清净,一切罪障尽得消除,解脱生死,安乐法身。然而念咒亦有秘诀,故第一声中而之乃以呼吾身昆卢遮那佛也;第二声东而嘛之乃以呼吾身不动尊佛也;第三声南而呢之乃以呼吾身宝生佛也;第四声西而叭之乃以呼吾无量寿佛也;第五声北而弥之乃以呼吾身不空成就佛也;第六声复止返于喉而作吽音者,以呼吾身大势至金刚也,久则五气归元即成就不思议功德而证圆通也。”

在这段话中,说明了六字真言的功效,对开发特异功能有着重要的怍用。它说,书写这六个字就如同书写三藏法宝,这六字真言能开智慧门,能解脱生死。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念这六字真言的秘诀:始则自上而下至于脐中。

字须到脐,终则自下而上至于喉内,弥字在脐之下。唵音在脐,吽音在头部,呢音在膻中部位,弥在脐下。

据资料记载藏密功中,出高功能,特异者层出不穷,由于藏民中文化水平较低,普遍认为这种特异功能和高功能是神、佛的魔力。尽管他们也修炼此功法,一般只把它作为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功法。很少人系统地用此法开发特异功能。大家只要打破传统的“常”的观念,在“无我”“无常”的境界中修炼、定会收到惊人的效果。

6、观世音用耳修炼

一次,释迦牟尼佛在楞严法会上,要大家交流一下各自修习禅定的方法和心得体会。会上有憍陈如、须菩提,普贤、大目键连、琉璃光、弥勒、大势至、观世音等二十五位修炼有方的菩萨先后发言,各自介绍了自己平时得心应手的一些修持方法,即所谓“二十五圆通”。然后,释迦让文殊菩萨作总结,文殊特别指出,观世音菩萨用耳根修习禅定的那套法门,同样也很适应娑婆世界人类的修习。之后,秘法外传,佛法弟子中就有了这一修习禅定的独特方法。这种方法,至今仍记载在《首愣严经》里。

《首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其简称为《愣严经》《大佛顶经》,此书十卷,书中述及“一切世界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性,心精遍圆、含裹十方”然而由于众生不明自心“性净妙体”所以流转生死,解决的最好办法,莫过于由低至高修习禅定,以破各种颠倒、妄想、执着之见,从而达到“方尽妙觉,成无上道”的境界。

在佛教诸经中《愣严经》从理论到实践,对佛家的多种性功,作了全面而又系统的论述。尽管后世学者中,有人怀疑此书很可能出自汉朝人之手,并非佛籍原典,但这并未影响此书对佛教性功所作的重要贡献。书中卷六所述托名为观世音的“耳根圆通”修炼方法,言简意赅、义理深蕴、很值得修习者咀嚼玩味。所谓“耳根圆通”“耳根”是耳朵具有的听觉机能,“圆通”是圆明通悟。其法在于通过对耳根的禅定修习,达到悟性通贯,智慧圆明,亦即在很大程度上以达开发智慧、诱发潜能的目的。其修习的原始记载为: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报圆,空所空灭,生灭既寂,寂灭现前。

以上文字可分割为六个层次,也就是六个境界:

一、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初于闻中”指修行之初、充分运用人的“闻性”也就是听觉进行修习。“入流亡所”是声音一入耳朵,即便流去,当即消失,不要让它有所滞留,以达到听而不闻的第一境。

对于“入流”解作逆流,意即众生循声流转,谓之“出”可见观世音却反闻自性、谓之“入”即“入流”是出流的反向。因常人一听到声音,心念就会顺着听闻的声音而出流向声,神即随声外弛,修炼时就要与此相反收回听觉机能,光返照,使心光内注,做到不出流随声,而入流照性。反闻能闻的自性。也就是用观智思维。修习这第一境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听觉和心念之间的关系。比如对于一般不修习的人来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很难做到佛所说的“清净”两字。其中若就听闻来说,当你平时听到悦耳动听的舞曲,便会心念萌动,由此而联想到舞厅乐曲声中翩翩起舞的对对红男绿女。再如当春天来临,当悦耳动听的枝头鸟语进入你的耳鼓时,总又免不了牵动心念,起踏青远足之思。又比如夏天乌云障天,雷声震耳欲聋,其声由耳入心,由此怦然而生恐怖之心。为此种种,都说明声、心相系,六根与心念之间,大有牵一发而动身的势态。

也正因如此,要修好“入流亡所”大体可分两步,第一步当声音入耳而勾起种种的无可避免杂念时,非得时时地用意念来加以驱赶不可。第二步,日久功夫到家,火候纯熟,这时就自然能够对于刹那生灭的各种声响,做到随生随灭,心不系念,听而不闻。

二、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修习者通过一个阶段“入流无所”的训练,一旦火候纯熟,便可进入“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第二境了。据说观世音在海滩修习禅定,他每天听到海潮声音来来去去,清晨醒来,万籁俱寂,潮声远来,打破了清静。不久潮声退去,耳边又恢复清静。随后潮声再来,静又消失了。观世音研究潮声的来去,发觉潮声及清静这两个对象,在听觉中是此起彼伏的;潮声生、清静灭,潮声灭,清静生。可是两者有一相同之点,即是都不久存,都有生灭,而听觉则不然,它却老是在那里。因为有听觉,所以能听到潮声,潮声去了,听觉并不随之而去,因为那时听到的是静。

由此可知,“动”是有声的,“静”是无声的。在佛眼里,动可以听,静同样也可以听;前者是有声之听,后者是无声之听。对于耳根圆通禅来说,修习者进入第二境时,耳根中已经没有任何可听对象,这种对象,即包括动的有声,也包括静的无声,所以说是“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其所谓“了然”就是心里感觉到的,只是一片清净,而知觉并不昏沉,木然不知,这就是一种入禅初定的境界,因为这时脑中的“闻”还在时时起着“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不起作用的作用。

三、如是渐增、闻所闻尽。

按照如此渐渐修习下去,积时既久,定中功力转深,便就进入耳根圆通禅的第三境了。在这一境中,从客观闻的对象反映到主观闻性中来的“动静二相”都消失,心中已无所谓“了然”可言,所谓“闻所闻尽”前一个“闻”是个人主观世界上的闻性(听觉),第二个“所闻”是客观世界存在着的闻的对象,“尽”是尽皆消失之意。

由于这是一个在声听上物我两忘,泯然寂然的较高境界,所以一般修禅者在清醒状态中能够修到这一程度的并不太多。然而,当你通过精进不懈的修持而一旦进入这一境界时,又常会于无意中感觉到一种心里澄澈清明,一尘不染的难以说出的无限恬愉,这就是佛门所说的“惮悦”了。

四、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这一阶段,由第三境“闻所闻尽”而来,所谓“尽闻不住”就是接“闻所闻尽”之后,仍然精进修持,不懈不怠。若果这样,就可以尝到耳根圆通禅“觉所觉空”第四境的禅味了。

既已“闻所闻尽”那末这时就连心中深层的湛然清净的“觉”也可通过修习,把它消除于无形之中。所谓“觉所觉空”前面的“觉”属于生理上的感知功能,也就是心或脑的感知作用,接下来的“所觉”是感知的对象,而“空”则为一无所在。也就是心脑感知上的物我而忘了。由于心脑感知的范围不仅在于听觉,并且还多方面地涉及视觉、味觉、嗅觉、触觉以及深层的意念。“觉所觉空”所达到的境界,自然要比“闻所闻尽”来得更深一层。

五、空觉极圆、空所空灭

“觉所觉空”后,修习者连心脑中一片湛然之境都已泯然消失,于是便成就空性圆满。所谓“空所空灭”是说不但能空的我已不复存在,就是连一片湛然净明之境也都归向于空了。

六、生灭既寂,空寂现前

这是佛教性功耳根圆通禅的第六境,也就是最高境界。这时修习者对于此生彼灭、生灭持续的声念都已不闻不起。消失殆尽,连自身的存在也已不再知晓。由于其时在修习中已经再没有什么可灭,所以其功修炼到此,也便告成了。

问题在于“空寂现前”的“现前”应当理解为整体充满的意思。因为修习者到此已经彻底解脱了世间的一切妄想执着,以及在禅定过程中所经历的层层深入的境界,所以再也没有自我的本体和觉知的对象可以留碍。为此,“忽然超越出世间”成就无所空缺,无有边际的“十方圆明”。所谓“十方圆明”不但说明本性之外,再也没有一物,没有佛,没有众生,没有地、水、风、火,就连空虚也没有。

以上耳裉圆通禅的修习方法,对于“入流亡所”的第一境,除上班工作外,时时处处都可修习。比如乘公共汽车上班,一路乱哄哄的闹声扰人心烦……

1、坐上公共汽车,噪音就灌进耳膜,此可谓“入”。

2、噪声在耳膜都有得到反映,这是不流而住,“所”也。

3、这声声的噪声连贯起来,这是第二个“所”。

4、这阵阵的噪声由心的感知产生出来的对于声音的分别,第三个“所”。

5、噪声真烦心,这种由对象引起的烦心,又成了第四个“所”。

对于公共汽车的噪声引起烦心的去除之法,就是“入流亡所”,其法由此反而推上去为:

1、尽管车声噪杂,但不与烦心挂起钩来,即把车声和烦心连在一起的结解开,这样就“亡”了第四个“所”。

2、尽管车声噪杂,但不去管它或分别它是什么声音,这样就把噪声和公共汽车连在一起的结解了开来,为此则“亡”了第三个“所”。

3、尽管听中有声音,但不去管它是什么声音,这样又“亡”了汽车声所引起噪声的第二个“所”。

4、对于每个单位的噪声,可以任它一触即流(入流)不让它连贯起来,而在我的闻性中起声音的感觉,这样就把“亡”的第一个“所”也去掉了。

5、到此阶段,所有声音对象——“所”都已因亡失而不复存在,这就进入“入流亡所”的境界。

就修持而言,耳根圆通禅的着眼点在于对听的祛除,由此而进入修心养性的高级境界,即一心清静而取得的意念上的“定”。经常修习这一收敛耳根意识的意念调节功法,非但可以清心获吉,甚至还可获得“超卓智慧和特异功能”这就又要看修习者本人的缘份了。

同类推荐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六祖惠能

    六祖惠能

    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惠能以白丁之身,彻悟万法皆空。承继禅宗衣钵,开枝散叶,独创南禅法门,又锐意革新,将佛禅义理撷其精要,去其冗繁,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使这一外来宗教彻底中国化和平民化。《六祖坛经》曾被列入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十本哲学著作之中,而惠能本人被称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与孔子、老子并列为东方三圣。
  •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原典凡两万余字,以禅宗六祖惠能的生平活动为序,述其形迹、说法及与弟子的机锋对答,共分十品。主旨在宣称人皆白性清净、本有佛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主张自悟自修、无念无住;力倡顿悟说。是禅宗最主要的思想依据;对人们对佛学的诸多困惑予以坚定明确的开释。
热门推荐
  • 大侠不怕死

    大侠不怕死

    现代loser穿越到古代隐世门派的平淡生活。
  • 冕夜传

    冕夜传

    我死了,变成了莫夜的影子苟活十四年,现在,我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我将与永恒大道为敌的存在,吞噬天下生灵,壮大己身,尔后,以我道破天道,磐涅重生!
  • 腹黑遇到蠢萌

    腹黑遇到蠢萌

    你没在,所以我也不可能会出现那边。陪你到天荒地老。
  • 麋鹿方向感

    麋鹿方向感

    文科女遇上工科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初见时是一个样子,再遇见又是一个样子。工程学的男孩子都是这样的高深莫测吗?还是只有梁轩一个人是这样?历史系许鱼鱼并不轻易追随大流,喜欢上外貌身家都是极品的他。从x大到文物修护单位,缘分的再三拉扯,让两个人慢慢走近……
  • 全真清规

    全真清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窃命师

    窃命师

    古秘术,名还魂。执阴阳,通幽冥。镇魔祖,噬仙神。大微皇子刘俊,一个无法修炼的废物,九年前的一场意外变成傻子,被整个皇朝嗤笑,而九年后的他无意间得到一本古籍,开始了逆天之路……(恳求收藏,推荐,各种票~)(扣群:541948470喜欢的书友可以加一下)
  • 穿越之刁蛮俏郡主

    穿越之刁蛮俏郡主

    她是魅力无限的模特新生,却遭人暗算被毁了容貌,激动之下慌不择路撞上了石头,再次醒来,她重生异世,成为了倾国倾城,刁蛮可爱的郡主,邂逅了那俊美的多情皇上,且看她怎样在后宫之中翻手为云覆手雨!
  • 武道之争

    武道之争

    大千世界,小千世界,万族林立,群雄逐鹿。少年失去记忆,要踏遍武道世界,找回那段遗忘的记忆,从此开始闯荡武道世界的传奇人生。
  • TFBOYS信仰之名

    TFBOYS信仰之名

    凯锅?海贼王?女孩?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嘞?
  • 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