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52100000007

第7章 从蒙昧到文明的跃迁——伊斯兰时代的阿拉伯人(2)

穆罕默德召集迁士和辅士开会,商讨应敌方案。最初,穆罕默德倾向于闭城不出,主张以守为攻,但许多人战斗情绪高涨,加上已有白德尔以少胜多的前例,纷纷要求出城迎战。于是穆罕默德亲率1000人出城迎敌,他们占据了吴侯德山的有利地形,在重要关口埋伏了弓箭手,做好了战斗准备,但关键时刻竟有300人临阵脱逃,退回城中,兵力减弱。留守的700人仍然按照部署准备战斗。3月23日,古莱什大军向穆斯林阵地发起进攻,穆罕默德指挥700人沉着迎战,多次击溃敌人进攻,敌军军心动摇,担心白德尔战役的一幕又要重演,开始乱了阵脚,弃甲丢盔,纷纷逃窜。穆斯林军队眼看胜利在即,驻守关口的弓箭手违令擅离阵地,抢收敌军丢弃的武器。就在这时,擅长作战的敌军大将哈立德·本·沃里德(他后来也归信伊斯兰教,成为伊斯兰教开疆拓土的一员虎将,屡建战功)见此情景,当即率兵从侧翼发起反攻,迅速扭转战局,穆斯林军队腹背受敌,伤亡惨重,穆罕默德本人也身负重伤,但他依然指挥若定,命令军队退守吴侯德山上。

敌军见穆斯林重新进入阵地,未敢继续进袭,撤兵返回麦加。

吴侯德一战,穆斯林军队转胜为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75人阵亡,其中包括穆罕默德的伯父哈姆扎。战役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少数人在战场上违令行事,为穆斯林军队留下了一次血的教训。吴侯德之战也因此而被看成是阿拉伯伊斯兰战史上的又一典型战例,成为后来阿拉伯穆斯林军事家的前车之鉴。

凯旋——麦加的光复

麦加古莱什人企图消灭麦地那穆斯林的图谋未能得逞,相反,麦地那穆斯林的声誉日高,影响越来越大。阔别故乡的穆罕默德越来越思念麦加。公元628年的朝觐季节,他带领1500穆斯林前往麦加朝觐。为了消除人们以为穆斯林要攻打麦加的疑虑,穆罕默德命令所有前行者一律不许携带兵器,他们赶着大量祭牲前往麦加。

当朝觐队伍行至距麦加约9英里的侯代比亚村时,遭到了麦加古莱什人的阻拦,拒绝穆斯林进入麦加,麦加城里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迎战穆斯林。先知派去与古莱什贵族谈判的奥斯曼也被扣留在城中。古莱什人派出骑兵多次突袭穆斯林,但均未成功,只好放回奥斯曼,双方重开谈判,签订了著名的《侯代比亚和约》。和约规定,双方休战10年;允许双方自由结盟,互不干涉;投奔穆斯林的古莱什人必须遣返,而投奔古莱什人的穆斯林则不遣返;穆斯林当年不可进入麦加朝觐,从第二年开始,穆斯林方可来麦加朝觐,且只能留住三天。

《侯代比亚和约》的签订,穆斯林做出了重大让步,显示出穆罕默德的政治远见和灵活的策略,表面上看来,对于穆斯林而言几乎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因此其战略意义并未得到大多数穆斯林的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约带给穆斯林的战略利益日益突出,特别是为麦加的光复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被认为是“伊斯兰教史上最大的胜利”。穆罕默德的宽容大度极大地提升了穆斯林的感召力,各地贝都因人纷纷加入穆斯林的队伍,就连麦加古莱什贵族集团中的重量级人物哈立德·本·沃里德、阿慕尔等也归信了伊斯兰教。

公元630年,古莱什人违反和约,攻击了与穆斯林结盟的一个部落,该部落到麦地那求援,穆罕默德遂率一万人马挥师南下,直逼麦加,古莱什人的处境岌岌可危,内外交困,在兵临城下、无力抵抗的情况下,古莱什军队主帅艾布·苏夫扬求见穆罕默德,宣布归信伊斯兰教,并率众向穆斯林投诚。这样,穆斯林几乎兵不血刃便光复麦加,除了个别负隅顽抗者,赦免了所有昔日的敌人。穆罕默德与穆斯林迁士们在8年之后,终于凯旋。

先知的继任者——四大哈里发

艾布·伯克尔(573—634)于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后,经过圣门弟子们的协商,被推举为第一任哈里发——即“真主使者的继任者”,艾布·伯克尔作了简短的就职演说,他说:“承蒙大家信任,推举我为先知的哈里发,但我的能力有限,恐难胜任。今后,凡我做得对,你们就支持我;凡我做得不对,你们就提醒我,纠正我。我们要紧抓安拉的绳索,忠诚地遵循先知的遗训,为安拉之道而奋斗,决不背叛。”

艾布·伯克尔出身麦加古莱什的名门望族,原是麦加的富商,是麦加有影响的头面人物,但他不同于其他古莱什贵族,为人耿直善良,谦恭持重,对当时流行的各种多神崇拜和陈规陋习不以为然,穆罕默德开始传教时,他便积极响应,是最先奉教的几人之一,而且成为穆罕默德忠实挚友和得力助手。当穆罕默德在麦加限于困境,遭到古莱什贵族的人身迫害乃至经济封锁时,正是艾布·伯克尔将大部分财产捐出,扶贫济困,释放和庇护奴隶,资助部分穆斯林迁往阿比西尼亚。当穆罕默德准备迁徙麦地那时,也是他只身护送,全程陪同穆罕默德逃出敌人的围堵和追击,成功完成了伊斯兰历史上具有战略意义的迁徙。在麦地那,艾布·伯克尔更是全力辅佐先知,参与了麦地那穆斯林新社会建设中的一系列重要决策。他还将爱女阿以莎许配给穆罕默德为妻,结成牢固的政治联姻。穆罕默德临终前,曾委托艾布·伯克尔为率众礼拜的伊玛目,领导穆斯林礼拜祈祷,似乎也表达了他的某种愿望。艾布·伯克尔被推举为首任哈里发,是众望所归的事。

艾布·伯克尔执政仅两年时间(632—634)就去世了,但在这两年里,他为巩固和建设新生的麦地那社会,推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制定了征服波斯和拜占庭两大帝国的远大战略。穆罕默德去世后,麦地那周围的一些部落乘机发动武装叛乱,艾布·伯克尔坚决地予以平息,粉碎了分裂伊斯兰教的图谋,迅速恢复了半岛的安定局面。另外,由于不少能够背诵《古兰经》的圣门弟子亡故或在战场阵亡,对《古兰经》的完整流传造成威胁,艾布·伯克尔及时采纳欧麦尔关于收集汇编《古兰经》的建议,首次主持汇编了《古兰经》,这也是伊斯兰教历史上的重大工作。

公元634年,艾布·伯克尔因病去世,葬于穆罕默德陵墓之旁。艾布·伯克尔为他的继任者开疆拓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欧麦尔(584—644年)也出身麦加古莱什的名门望族,身材魁梧,生性刚烈,时常身佩宝剑阔步行于麦加的街市,见他的人都会惧怕他三分。

欧麦尔最初也与其他古莱什贵族一样,极力反对穆罕默德,但他是一位很有独立见解的人,遇事从不盲从,而且文武兼备,才略过人,尽管他反对穆罕默德,穆罕默德依然对他表示出少有的赏识,甚至暗自为他祈祷,希望他早日加入到穆斯林的行列。

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已有六年时间了,不但收效甚微,而且处境日益艰险。有一天,欧麦尔手持宝剑,准备去找穆罕默德,他要除掉这个背叛古莱什祖先信仰的人。路上,有人碰见欧麦尔,问他去哪里,他说明了自己的目的,那人告诉他,你先管好自家人吧!欧麦尔问那人是怎么回事,那人说,你姐姐和姐夫都已追随穆罕默德了,你还是先管好他们吧。欧麦尔怒气冲冲,径直去了姐姐家。到了姐姐家,在门外依稀听见屋里传出美妙的诵经声,原来姐姐和姐夫正在请人为他俩教习《古兰经》文,听到屋外的脚步声,他俩迅速藏匿了诵经人和《古兰经》文。欧麦尔破门而入,质问他俩在干什么,姐夫告诉他,他们没干什么,只是在说话聊天。欧麦尔指斥他俩背叛了祖先,上前要打姐夫,姐姐挺身护卫,欧麦尔竟给了姐姐一个耳光,打得她鼻血淋漓,姐姐以一个坚定的信仰者特有的勇气告诉欧麦尔:是的,我们信奉了伊斯兰,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欧麦尔面对姐姐所表现出的勇气,平生第一次尝到了一种莫名的失败感。他要他们拿出刚才诵读的经文给他看,欧麦尔读后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那是《古兰经》塔哈章中的几段经文。于是他径直奔向穆罕默德,向他宣布自己归信了伊斯兰教。

性格刚烈的欧麦尔归信伊斯兰后,就向古莱什人公开了自己的信仰,他还带着处于弱势的穆斯林走向麦加街头,向人们公开他们的选择。欧麦尔加入穆斯林的消息使古莱什上层大为震惊,他们对穆罕默德及其追随者的仇视也愈加强烈,千方百计地迫害穆斯林,并加紧密谋除掉穆罕默德的步伐,迫使先知和穆斯林不得不迁徙麦地那,欧麦尔也与穆斯林一起来到了麦地那。

迁到麦地那的欧麦尔,成为先知的重要助手,他参与创建了麦地那新社会,追随限制参加了白德尔、吴侯德等重要战役,捐出自己的财产资助先知的事业。艾布·伯克尔执政期间,他鼎力协助,出谋划策。634年艾布·伯克尔去世后,他继任哈里发,执政10年,期间他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政绩显赫,这10年成为阿拉伯伊斯兰历史上“辉煌的年代”,他本人也被穆斯林尊称为“信士的长官”。

欧麦尔执政期间,在对内强化和巩固麦地那新政权的同时,对外大举扩张,加速实施艾布·伯克尔制定的远征计划,于公元635年,任命哈立德·本·沃里德、萨阿德、阿慕尔等为大将,东征西伐,向波斯和拜占庭两大帝国发起挑战,迅速征服了叙利亚、耶路撒冷、埃及等地。欧麦尔终结了千年帝国波斯,打垮了拜占庭帝国,重画了中古时期人类文明的地理分布图,堪称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奇迹。

奥斯曼(577—656)是第三任正统哈里发,他也是古莱什部族人,在麦加富甲一方,身材魁伟,性情温和,为人忠厚,在艾布·伯克尔的感召下信奉了伊斯兰教,之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穆罕默德先知的传教活动,捐献巨资支持他的事业,为保护穆斯林免遭古莱什贵族的迫害,曾两次奉命率众迁往阿比西尼亚避难,常常协助先知处理外交事务,并一度担任穆罕默德的书记官,草拟过不少重要文件,深得穆罕默德的赏识,穆罕默德先后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奥斯曼,因此而有“拥有双光者”之称。

继任哈里发后,巩固新征服的地区,并继续向外扩张,使阿拉伯伊斯兰的疆界东至阿富汗,西达非洲北部的马格里布地区。还曾于651年(唐高宗永徽二年)遣使至中国长安,与唐王朝通好,是中阿两大东方强国首次正式邦交。奥斯曼在位12年(644—656年),哈里法国家的版图进一步扩大,还组建了阿拉伯海军,与拜占庭帝国在海上交锋,确立了阿拉伯军队在地中海沿岸的海上优势。不过总体来说,奥斯曼时期的对外扩张明显放缓,比起欧麦尔的开拓精神,奥斯曼也似乎稍有逊色,如果说欧麦尔是一位非凡的开拓者,那么奥斯曼则是一位忠实的守护者。

奥斯曼在任期间为伊斯兰教的发展与传播所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在艾布·伯克尔汇集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汇编了《古兰经》,避免了在口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因不同读法而可能导致的歧义。公元653年,奥斯曼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负责《古兰经》的编录工作,经过反复核对和校订,最终编订成册,史称“奥斯曼钦定本”,一直沿用至今。当时奥斯曼共复制出7部《古兰经》,1部留存麦地那,其余6部分送到麦加、大马士革、也门、巴林、巴士拉和库法保存。这一伟大工作保证了《古兰经》文本的统一性和真实性,是奥斯曼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做出的最重大的贡献。

阿里(600—661年)是穆罕默德的堂弟,他的父亲是穆罕默德的伯父,曾抚养和保护过穆罕默德。阿里幼年丧父,由穆罕默德抚养长大。穆罕默德在麦加开始传教时,阿里刚刚10岁,他是加入伊斯兰教的第一个儿童。阿里聪慧好学,能文能武,骁勇善战,屡建战功,深得先知喜爱,将爱女法蒂玛许配给他,生有哈桑、侯赛因两子,是穆罕默德最喜爱的两个小外孙。公元656年继任第四任哈里发,在位5年(656—661年)。

阿里继任哈里发后,面临的挑战远大于前三位哈里发,因为此时穆斯林内部积存的矛盾开始大规模爆发,内讧迭起,阿里本人也深陷其中,最终被极端势力刺杀,葬于伊拉克库法附近的纳杰夫。阿里的遇刺身亡,标志着四大哈里法时期的终结,并且导致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最终形成,阿里被尊为什叶派的第一代伊玛目,其陵墓至今受到什叶派穆斯林的敬谒,纳杰夫也成为什叶派的宗教圣地。

阿里“具有理想的阿拉伯人所应有的性格。他在战场上是勇敢的,在劝告时是聪明的,在讲台上是雄辩的,对朋友是真诚的,对敌人是豁达大度的,他已成为穆斯林高贵和豪侠的典型人物,成为阿拉伯传说里的苏莱曼(所罗门),有数不清的诗歌、格言、训诲和轶事,环绕着他的大名而结实累累。他有黧黑的皮肤、大而黑的眼睛、光秃的头、密而长的白胡须、肥壮而中等的身材。他的宝剑叫dhu-al-Faqar(脊柱剑),是先知在值得记忆的伯德尔战役中所使用的,这把宝剑因下面的这句诗而永垂不朽:

Lasayfailladhu-al-Faqar

Wa-lafatailla‘Ali

除脊柱剑外无宝剑,

除阿里外无豪杰。

在中世纪时代,阿拉伯的宝剑上,有许多都刻着这句诗”(希提:《阿拉伯通史》)。阿里的言论和训词,被后来的什叶派学者汇集成册,名为《辞章之道》,成为伊斯兰教什叶派的重要经典。

知识女性阿依莎

阿伊莎是首任哈里发艾布·伯克尔爱女,也是穆罕默德的妻子。赫蒂彻去世后,艾布·伯克尔将阿伊莎许配给了先知。在穆斯林心目中,作为“信士之母”的阿依莎,具有崇高的地位。千百年来,她一直是穆斯林特别是穆斯林妇女称颂的对象和仿效学习的榜样。这不仅因为她是先知的妻子,而且也因为她是一位学识广博的知识女性。

阿依莎的知识首先体现在她对圣训的传述方面。圣训的地位仅次于《古兰经》,在伊斯兰文化中具有很高的价值。阿依莎是传述圣训最多的人之一,她总共传述了2210段圣训。阿依莎与穆圣朝夕相处、共同生活了8年5个月,直到穆圣归真。与其他人所传述的圣训相比,阿依莎所传述的圣训具有直接性,传述人只有她一人,这是其他圣门弟子所做不到的,就连艾布·胡莱勒这样的大传述家,也有不少圣训传自阿依莎。可以说,如果不是阿依莎,很大一部分圣训,特别是有关家庭事务方面的圣训就会失传。

圣门弟子们都知道阿依莎十分注重背记和传述圣训的完整性,所以很多人常把他们所记的圣训念给她听,请她审定。圣门弟子艾布·穆撒说:“我们对圣训一有疑问,便去请教阿依莎,总能得到解答。”一时间,求知者们从各地络绎不绝地前来请教,阿依莎的居所遂成为传述圣训的一个中心。

同类推荐
  • 中国式谱文化

    中国式谱文化

    摆谱,从表面看是一个泛泛的话题,既不敏感,与社会热点也并无多少交集,但是深挖其内涵不难发现,它是每个人冥冥之中注定不可逃避的行为,是隐藏于人们灵魂深处的一种本能。
  •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展示了2007年7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协办的“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书中选录了参会论文中的五十二篇。这些论文大致分为文化与社会、文化思潮及知识分子类;学术、史学类;教育、艺术类;社会文化及文化事业类;中外文化类等六部分,作为《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的主体内容。
  • 鬼门关

    鬼门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钱与民俗

    钱与民俗

    自从社会进入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的时代,钱就广泛地介入了社会生活。在中国帝制稳步行进的历史中,国家货币在大多数时间都强硬地执行着控制经济、引导经济的职能。在社会生活中,钱的作用十分显著。为了钱,人们相互争逐、抢斗、厮杀、暗害。唐代诗人罗隐的《咏钱》诗写道:“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解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朱门狼虎性,一半逐君回。”“小人”把“钱”作为行恶的“梯媒”,可能确实是常见的情形。“愁肠”、“睡眼”一句,说到钱可以消释愁苦,可以振奋精神。而豪门贵族的“狼虎性”的形成和暴露,也往往是和对于钱的疯狂追逐相关的。
  • 中国神话史

    中国神话史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神话史。中国古代神话,一向以零散不成体系著称,致使我们这个拥有神话资料最丰富的国度,国一度被外国人误解为缺乏神话、乃至没有神话,袁珂先生首次将散落在群籍中的吉光片羽遴选、缀集起来,用简练、通达、优美的文字将从上古迄于明清时代的神话材料,作了纵贯的系统的论述。对少数民族神话则联系汉族神话,作了横向的分类的鸟瞰式介绍,勾勒了中国神话的历史全貌。此外,本书还专章叙述了中国神话研究的历史状况,神话对历代文学的种种影响,等等,材料丰富,剖析透彻。
热门推荐
  • 唐王

    唐王

    新书《超级穿墙术》
  • 古今译经图纪

    古今译经图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火线之卖萌可耻

    穿越火线之卖萌可耻

    穿越火线,大多都是男生玩,其实也有女汉子玩,淑女,玩不玩?
  • 朱元璋

    朱元璋

    活剥人皮,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的行为,竟然出自一个丑奇无比的放牛娃,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手。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朱元璋。本书为传记,描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其出身贫寒,少年为地主放羊至参加农民起义后,成为“洪武”皇帝并采取一系列安民政策,揭示了其伟岸的一生。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又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地朱元璋。
  • 谰言长语

    谰言长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后的部队之末日丧尸

    最后的部队之末日丧尸

    最后部队完成了一场神秘而艰难的任务,但是这场任务的完成却是代表着世界末日的到来,最后部队他们能拯救世界吗,还是他们能够存活多久?
  • 洋紫荆之恋

    洋紫荆之恋

    她是杨将军之女杨紫荆,他是北国二皇子北梓沛。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爱之深,狠之深。
  • 陪我度过漫长岁月

    陪我度过漫长岁月

    只是些生活日记罢了,或许看起来像流水,看起来无味,但相信细细体味下去,和我差不多大的读者们都会被唤起些什么,令我们喟叹或是释怀或是感动刻骨铭心。
  • 古剑梦谈

    古剑梦谈

    “他是我爱的人,他可以为了我不顾一切。我也可以为了他,放弃一切。”“你疯了。。。。。”“没错,我是疯了。在我看见他的第一眼时,我就知道。我会疯。”“那天庭留你还有何用?”“既然无用,还何苦拴着我?”“我答应过,你的母亲。。。。。。。。。”“可是我爱他,我比谁都爱他。。”在地上跪着的易寒深深地看了一眼月儿,狠心的用灵力将她打伤“可是。。月儿,我,不,爱,你。”
  • 战神联盟之死亡追击

    战神联盟之死亡追击

    泪水无法覆盖伤痛被洗涤的伤口变得苦涩漆黑的森林里传来葬歌是谁在指引我们?光,陨落死亡,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