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02000000005

第5章 曹雪芹(4)

《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感动了二百年来的无数的读者,给后世反封建的新生力量提供了无限的精神启发。雪芹死后才和敦诚等结识过从的宗室永忠(雍正死敌胤的孙子),因敦诚之幼叔墨香而得读《红楼梦》,对曹雪芹无限同情,深深推服,特为写诗三章相吊,其一云: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

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有可能和雪芹认识的明义,题《红楼梦》时最后咏道:

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总使能言也枉然!

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青蛾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

前首“石言”,是用《左传》昭公八年的典故,暗隐“宫室崇侈,民力雕尽,怨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的深刻意义;后篇“石季伦”,是用晋代石崇的典故,石崇豪富极奢,置金谷别墅,因党奸免官,被害,一门尽死,侍姬绿珠堕楼自尽,这故事也深具政治含义。前首尚专指小说,后篇则似兼切曹家情事而言,是很有价值的早期题咏,对曹雪芹和他的著作表示了特别深刻的欣赏和理解。

也是雪芹死后才和敦诚会面的恽敬(1757—1817,字子居,阳湖派大散文家),至手写《红楼梦论文》一书,用黄、朱、墨、绿四色笔,精工至极。

诚如李葆恂所说:“子居为文,自云司马子长〔迁〕以下,无北面者;而于曹君小说,倾倒如此!非真知文章甘苦者,何能如是哉。”

从《红楼梦》问世以后,评、题、图、咏,真是汗牛充栋,自有小说以来(其实也可以包括非小说的文学而计),尚未见有在读者中引起这样深刻强烈的群众反响来的。

这些,是对那些肆行辱骂污蔑《红楼梦》者的最好的回答。

曹雪芹一生,受尽了穷愁坎坷。伟大的文学艺术家,不能及身享有应得的声望和荣誉,而后世才日益发现他的光焰万丈,历久愈新的,何止一人,不过像曹雪芹这样生前傺、身后萧凉的,实不多见;我们对曹雪芹这个名字开始熟悉和逐渐了解,仅仅是从“五四”以来的数十年间的事情。我们对他的了解,只是一个长途的起步,探索的尝试,正所谓管窥蠡测。对于曹雪芹,如果有人把毕生的事业放在研究他的一切上,我看是值得的。

这是因为,任何人都相信或将会相信,全世界想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的,都必须读懂曹雪芹所“编述一记”的《红楼梦》。研究曹雪芹而有所收获,有所发明,是对全世界的贡献,这确是需要中外人士共同努力的。

五、曹雪芹与《红楼梦》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宗旨,主要在于有积极意义的唤醒民族意识、反抗清朝统治、恢复汉民族尊严,而不在于消极的吊明之亡。林四娘、恒王及其士兵们英勇抗击清兵、壮烈牺牲,正是体现这种积极意义。所以《石头记》应是这部小说的重点,《词》一节则是它的核心。至于《风月宝鉴》部分,应属于陪衬性质,对此书中也是有所暗示的。例如第451页晴雯的话:“那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我们已经知道:缠丝白玛瑙碟子是暗指通灵玉;荔枝是暗指《风月宝鉴》。所以这话的内在意思是说:《石头记》配上《风月宝鉴》才更有意思。

这就说明《红楼梦》应以《石头记》为主,《风月宝鉴》则是处于配角地位。

我们应注意:“那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是作者诡谲说法,因为给探春送的是荔枝,而不是碟子,应该说“鲜荔枝配上那碟子才好看”,怎能说“那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呢?可见这句话是作者有意地突出《石头记》在《红楼梦》一书中的主导地位。

《红楼梦》一开头,有如下的话: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翻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

从这段开场白即可知道,《红楼梦》这部小说的内容是以《石头记》为主。

《红楼梦》的结尾处有:

那僧道仍携了玉到青埂峰下,将“宝玉”安放在女娲炼石补天之处,各自云游而去。

这说明《红楼梦》也是以《石头记》作结尾的。

在《红楼梦》这部书中,有关或提示《石头记》的“顽石”、“石头”、“玉”、“石”、“砚”、“琅”、“绛芸”等等,多至不可胜数;然而有关《红楼梦》和《风月宝鉴》的揭示却寥寥无几。根据这些事实和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石头记》应该是《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正名,这就难怪《红楼梦》问世初期,当时如此广泛地使用《石头记》这一书名了。

至于《红楼梦》这一书名,甲戌本“凡例”中虽说它是总其全部之名,不过顾名思义,以及根据我们前面对“红楼梦”三字含义的讨论,它的意思比较接近于《风月宝鉴》,比较偏重于悼明之亡。因此,这一书名恐怕不是曹雪芹所乐意采用的。

《红楼梦》里有个“悬崖”,它是隐指《红楼梦》中断于第八十回这件事。

但《红楼梦》的中断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下文,所谓的“中断”,只是作者有意识地使后四十回的面世与前八十回隔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罢了。关于这方面的证据,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史湘云的《点绛唇·耍猴儿谜》以及香菱改名秋菱这件事外,我们尚能举出以下几条证据。

(一)《红楼梦》结尾有如下的叙述:

这一日,空空道人又从青埂峰前经过,见那补天未用之石仍在那里,上面的字迹依然如旧,又从头的细细看了一遍。见后面偈文后又历叙了多少收缘结果的话头。便点头叹道:“我从前见石兄这段奇文,原说可以闻世传奇,所以曾经抄录,但未见返本还原。不知何时复有此段佳话?……只怕年深日久,字迹模糊,反有舛错,不如我再抄录一番,寻个世上清闲无事的人,托他传遍……想毕,便又抄了,仍袖至那繁华昌盛地方遍寻了一番……

由这段叙述可以看出,《石头记》经空空道人抄录问世后,由于这部书后来又增加了许多收缘结果的话头,于是经空空道人再次抄录传世,这就清楚地说明这部书是分两次抄录传世的。两次抄传之间,曾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说明它曾经中断过。根据空空道人话中暗示的意思,他第一次抄录的部分(即前八十回),即是一个完整作品(虽然从表面上看,它是不完整的)。后来增加的部分——即收缘结果的话头,应即是后四十回。根据上段叙述所揭示的意思,后来增加的部分是接在第一次抄录部分的一首偈文之后,笔者认为,这首偈文当是指书的开头那首五言绝句——“满纸荒唐言”。这首五言绝句连同第2页的“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一段开始,直到第4页那首五绝为止,其实就是前八十回的结尾;正象这部书的最后那首偈——“说到辛酸处”,连同第1545页的“这一日,空空道人……”一段,直到第1546页的那首偈是后四十回的结尾一样。我们将两者加以对照,就可了然的。因为前八十回绝不像一部完整的作品,所以前八十回的结尾就不可能置于第八十回之末,假如那样的话,就太说不过去了,对《词》一节文字也就太暴露了,所以作者将其改变成为书的缘起而置于书的最前面。脂批“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被加于“满纸荒唐言”这首五绝之上,明显暗示这首五绝即是未竟之作前八十回结束的地方,我们不难看出其中透露出的消息的。

由此可见,《红楼梦》实际上有两个结尾:一在书的最前——即八十回的结尾(但已改变成为书的缘起);一在书的最后——即后四十回(也可说是全部《红楼梦》)的结尾。

前八十回也有一个结尾,说明作者将前八十回视为一个完整体,其用意也是为了突出《词》一节文字。从道理上讲,《石头记》既然是写“石头”的故事,那么“石头”的故事写出后,这部小说当然就可认为已结束了。书的中断于第八十回,并加上结尾,正是暗示这一点。由此也会使我们产生如下想法:《石头记》这一书名,似专指前八十回;《红楼梦》这一书名,则是指全书一百二十回的。这就可解释,为什么题名为《石头记》的本子都是八十回,而一百二十回本则都题名为《红楼梦》这一事实了。

《红楼梦》一度中断于第八十回,实是曹雪芹对《红楼梦》读者提示这部书重点所在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惊人方法。由这件事即可使我们看出这位伟大爱国者的苦心来。然而二百年来人们对后四十回真伪的争辩,实亦由此而引起。

(二)第一回有贾雨村中秋对月寓怀诗(第9页)。其脂批为:“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这是说《红楼梦》是以中秋诗作收尾的;第四回贾雨村寻个不是充发门子一事(第47页)。有脂批:“起用葫芦字样,收用葫芦字样。”

这又是说《红楼梦》以“葫芦”字样作收尾的。可见《红楼梦》有两个收尾,因而它是分成两个部分的。“用中秋诗收”应指第七十六回史湘云和林黛玉在凹晶馆中秋联诗而说的。

《石头记》到了这一回,假事已尽,真事将显,《词》这把匕首即将亮出,《石头记》的使命即将完成,这部书也到了该收场的时候了。黛玉、湘云,再加上给联诗作收尾的妙玉,都是《石头记》人物,她们为《石头记》作收,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在联句中作者特意点出一个“”字来(第995页),史湘云说:“这种树俗叫做‘朝开夜合’的。”“朝开夜合”四个字,暗示这部书就要匆遽告一段落了;下面林黛玉说:“‘’字用在此时更恰。”也是不无这种用意的。由此可见,脂批所说的“用中秋诗收”是指《红楼梦》暂时中止于第八十回。“收用葫芦字样”应指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一节收尾文字。“葫芦”就是指甄士隐,这是来自第一百三回《昧金禅雨村空遇旧》甄士隐自称:“葫芦里尚可安身,何必名山结舍?”(第1336页)“葫芦里尚可安身”是一句双关语:一是指甄士隐曾住在葫芦庙旁(第一回第4页);二是说甄士隐就是在葫芦里安身的葫芦道人。因此葫芦就是暗指甄士隐。所以《甄士隐详说太虚情》就隐含着“葫芦”字样了。第一回回目和第一百二十回回目都有甄士隐的名字,这就是“起用葫芦字样,收用葫芦字样”所含的意思;首末两回回目中也有贾雨村的名字,《红楼梦》以他们二人作起,也以他们二人作收,说明《红楼梦》是一部彻头彻尾隐真事于假语之中的小说。

在此我们应注意:第一百二十回的回目用《红楼梦》而不用《石头记》;书的缘起(前面说过,它实际上是前八十回的结尾)称《石头记》而不称《红楼梦》,这足以说明《红楼梦》是指全书一百二十回而言;《石头记》则是指前八十回的。

同类推荐
  • 成吉思汗传

    成吉思汗传

    或许在我们眼中,成吉思汗只是众多成功帝王中的一个,但谁又能想到在外国,他却是众所周知的“一把手”皇帝。本书作者殚精竭虑,用细腻的笔触深刻地表达了成吉思汗从崛起到成功的每一个过程,行文幽默,风趣自然。
  • 中国十大谋略家

    中国十大谋略家

    本书讲述了中国古代十位谋略家的故事。包括:姜尚、范蠡、孙膑、苏秦、张仪、范雎、张良、郭嘉、刘基、范文程。
  • 旧时的盛宴

    旧时的盛宴

    《旧时的盛宴》名副其实的民国腕儿写民国范儿。民国人,不管是为官的,为学者的,还是普通人,即便是小商小贩都有敦厚相、坦然样儿;家庭、婚恋、玩乐、衣装,在最日常的生活中也有一种又闲适又讲究的范儿。梁实秋的饮酒、喝茶\吃烧饼加油条,吴文藻的求婚,徐志摩的情书,石评梅的殉情,无不说明了民国人的爽利、真性情,以及讲究生活的风尚。《旧时的盛宴》通过名家之笔,构造一席生动、丰富、富有感染力的民国盛宴。
  • 传奇女皇:武则天

    传奇女皇:武则天

    本书以武则天的家庭背景到她入宫、削发为尼、二次入宫、登上后位、执掌朝政、并称二圣、临朝称帝、病重退位、死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下无字碑等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表现了一代女政治家的丰功伟绩,同时也如实地记录了武则天作用酷吏、大兴告密之风的弊端。
  • 知行合一:沈善洪教授八秩寿庆文集

    知行合一:沈善洪教授八秩寿庆文集

    沈善洪校长生于1931年,2011年是他的八十华诞。沈校长的部下和学生决定出版一部文集以资纪念,推举现任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主持此事。文集定名为《知行合一:沈善洪教授八秩寿庆文集》,在向沈善洪教授致以美好祝福的同时,对原杭州大学的办学理念、教育实践和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回顾,为浙江大学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热门推荐
  • 剧话

    剧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圣尊师

    九圣尊师

    “龙腾四海从云,虎啸丛林踏风。跟狼走遍天下吃肉,跟狗走遍天下吃屎。我小师祖那可是这六御城中的太子爷,不仅人长的帅,那实力也是顶呱呱的。天下多少名门望族的人希望我小师祖指点迷津,可是我小师祖都不见,你们说我小师祖牛不牛啊?”六御城的华宝出门在外经常说的就是这了。
  • 王俊凯:避风港

    王俊凯:避风港

    一个人厚着脸皮没羞没躁地去爱另一个人的概率一生只有一次
  • 打单少年白铭言

    打单少年白铭言

    穿越过后,发现自己拥有了堪比外挂般的英雄联盟脚本天赋。胜似少女的弟弟,温柔开朗的青梅,冷峻面瘫的竹马……“还是先研究怎么填饱自己的肚子吧。”某人收起心思,将刚接到的单子号敲入了英雄联盟登录界面。——————————一本高水平的英雄联盟代练直播小说。
  • 幽幽桔梗蓝

    幽幽桔梗蓝

    本书讲述的是一位为爱背弃父母远走它乡的善良女孩,和一位商业巨贾阴谋者的坎坷爱情历程。请看他们在经历了人生的波涛汹涌和生死劫数后,是否能携手看这世间花开花谢,日升月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能修仙记

    超能修仙记

    流云天大盗偷取美国最新版超级微型智能电脑,导致美国迫不得已使用原子弹攻击,避免技术落入他国,然而却使得流云天穿越时空来到修仙界,猥琐的闯荡起了修仙界。
  • 关山早渡

    关山早渡

    [花雨授权]?他向往寂寂林泉,却偏偏束缚于庙堂之间,婚后三载便以质子之身赴大唐。她希望一生平凡,却在及笄之年便凤冠霞帔嫁予宁王。她爱他,他亦然。然而,政局的波动、天下的分和,却将一对鸳鸯,硬是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 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滑冰

    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滑冰

    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
  • 菜根谭(插图版)

    菜根谭(插图版)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隐士洪应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集儒、释、道三家之思想精髓,涉及修身、处世等各方面内容,雅俗共赏,受到了文人学者和市井阶层的广泛欢迎,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按照为学励志、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若干主题,对《菜根谭》原作进行重新编排,加以现代文翻译和评析,并精心选取任伯年、吴观岱、程璋、徐悲鸿、陈少梅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作插图。希望读者能在文与画的双重熏染中,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 邪魅王子赖定你

    邪魅王子赖定你

    江琳娜把一个极品帅哥给惹了后,丢下他独自跑了,谁知却在学校门口被帅哥抓住,帅哥强吻了她,邪恶的笑着说,“你要对我负责!”“我们同居?”帅哥的身份竟然是冷氏家族的二少爷,把她绑架到白金贵族中学后,开始鸡飞狗跳的同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