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一位敬业、杰出、豁达的人民艺术家。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至今仍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木匠、瓦匠与作家——让孩子自主选择
1942年8月,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一段是这么说的:
“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文艺写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本匠、瓦匠,或做鞋匠,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这是一种和传统教育截然相反的教育观念。在他看来,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作家并不比做木匠更高贵,只要孩子自己愿意,今后的人生道路完全由他们自己选择。
1949年在重庆,各路朋友纷纷前来为老舍先生祝寿,并为他从事写作20周年表达自己的祝贺。人家说了许多鼓励的话,轮到他致辞的时候,他早已泣不成声,只喃喃地说出一句来:“20年,历尽艰苦,很不容易,但是拉洋车、做小工20年也很不容易,我定要用笔写下去,写下去。”依然是把当作家比作拉洋车和做小工。
老舍先生平时非常乐意看儿童写大字,认为那是一大乐趣。
“倒画逆推,信意创作,兴之所至,加减笔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且淋漓之致。”这是他对孩子们写字时的描述,对孩子这种肆无忌惮的创作充满了欣赏之情。
老舍先生对孩子有一份特别的喜欢。他有自己独特的儿童教育观念和超前的教育思想。其子舒乙(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回忆父亲时说:
“父亲只要看到被培养成少年老成的小大人儿、小老头儿的孩子时,就要落泪,他就感到一种悲哀。他决不给自己的孩子以这样的约束。”老舍先生一生孜孜不倦,辛勤耕耘,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部部经典的文学作品,还留下了四条言简意赅、引人深思的《教子章程》:
一、不必非考一百分不可,特别是不必门门一百分。
二、不必非上大学不可。
三、应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
四、应有一个健壮的体魄。
老舍先生主张要让孩子的天性自由发展,保护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满足孩子的各种正当爱好,对他们尽量不要有太多的干预。这样才能保存孩子的天性和独特的创造力,当今的家长,不妨学学老舍先生教育孩子的方法,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让孩子选择自己的理想。
名门家训析要:法国思想家卢梭说:
“为了使一个孩子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能要他服从我们的看法。”
没有哪一个孩子生来就有自己的判断力和选择,这种能力都是通过长期的锻炼培养出来的,父母应当早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来作出选择。多伊西的故事可能会让我们的家长深受启发。
着名科学家多伊西于1893年出生于美国,当时美国正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大批工人下岗,生活没有着落。但是一些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却相对稳定,于是多伊西的父亲为了能让孩子长大以后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便想把他向工程师方面培养。
从多伊西上中学开始,他的父亲就严格要求他要掌握学校相关的功课。但是,多伊西爱好广泛,尤其对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方面的课外读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因为多伊西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此,父亲对多伊西的兴趣爱好倾向并没有过多地干涉。
到多伊西17岁考大学那年,父亲坚决不顾孩子的强烈反对,自作主张,让多伊西报考了伊诺斯大学工程学院。但是多伊西仍然热爱生物化学,虽然多伊西心中非常不喜欢工程学院,但是拗不过他固执的父亲,只得硬着头皮走进了大学的校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多伊西各科只勉强得到及格,这让系里的老师们感到诧异,因为多伊西是个勤奋、认真、聪明的学生,成绩怎会如此不如人意呢?
于是,一位导师找到多伊西谈心,导师问他:
“你平时学习那么用心,为什么会考出这么糟糕的成绩呢?”
多伊西坦率地告诉导师:
“我对学校规定的功课没有兴趣。我平时看的书大多不是必修和选修课程。”他还告诉导师,“报考工程学院是我父亲的主意,他认为这个专业在社会上有竞争力,容易立足。但是我的兴趣确实不在这方面。”
于是导师向校方报告了多伊西的特殊情况。没过多久,在学校的周旋之下,多伊西就如愿以偿地转到自己喜欢的应用科学院的生物化学专业去试读。他的父亲知道后,虽然不同意,但也不好再强加干涉,只能听之任之。
后来,年仅24岁的多伊西就获得了学士学位,并最终于194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用自己取得的骄人的成就向父亲证明了自己选择的正确性。假如多伊西当初仍然听从父亲的选择,那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平庸的工程师,而绝不会成为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天才。
孩子总归是要长大的,他们最终要脱离父母的呵护,开拓比父辈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迎接各种挑战。今后的社会,是一个对自主创新要求很高的社会,孩子必须要学会自己去选择,假如父母从小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他今后在走入社会之后又怎能适应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呢?因此,家长要想真正教育出好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志,包容并支持孩子的个性发展,对孩子的选择给予充分的理解,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自己的选择中一步步地成长起来。
成长链接:给孩子自主选择权
在美国,孩子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自主权,不管是孩子的父母还是教师都无权代替孩子作出选择。因为美国人认为,如果孩子需要什么,就有权利作出自己的选择,他人无权干涉,只能根据情况在一旁进行引导。
和美国的这些父母相比,我们中国父母的心恐怕都要操碎了,这样做不仅会使家长觉得累,同时对孩子的成长也没有什么好处,因此,中国的家长们要改变自己一成不变的教育方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让孩子学会自主选择。
不要事事都替孩子包揽。等到孩子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头脑中就形成了自主意识,这个时候孩子对事物就会有自己的看法和选择,往往不再需要家长帮自己包办了,因此,家长就要改变过去对孩子的态度,不要对孩子的每件事情都指手画脚,过度参与,更切忌一手包办,而是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对他进行善意的诱导。
“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一个敢于为自己的人生作出抉择的孩子,会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十足的干劲,尽管他会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一些挫折,但是那些挫折和成就都会变成他个人的财富,一同组成他丰富绚丽的人生。
尊重孩子的意愿。做家长的应当学会尊重自己的孩子,不要对孩子呼来喝去,而应像对待其他家庭成员那样对待他,做到人人平等,任何与孩子有关的事情,家长都要耐心听一下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就算是父母对孩子的意见不同意,也要用商量的口吻劝解孩子,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受到了尊重。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每一个人都需要自由,每一个孩子也都需要自由,离开了自由的空间,身心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能够让孩子进行自己喜欢的事情,提高孩子对事物的兴趣,激发孩子的积极主动性,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为今后走好人生的大道而作好准备。
不以儿童为玩物——家庭教育切忌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