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1100000044

第44章 唐纪(2)

颉利可汗如此嚣张,让唐太宗十分气愤,于是他亲自带着几位大臣,骑马出了玄武门,径直来到了渭水河畔。颉利可汗见唐太宗来了,也领着兵将列队站在了河边。隔着河,唐太宗骑在马上对颉利可汗高喊道:“颉利可汗,我们之前已定下盟约,说好了互不侵犯。如今你为何背信弃义,前来进犯我大唐?”唐太宗的声音洪亮,表情威严,一下子就将突厥士兵给震慑住了,他们开始害怕起来。不一会儿,大唐的军队也陆续赶来。一时间,旗帜飘扬,漫山遍野都是大唐的士兵。颉利可汗见唐太宗亲自出马,而且唐军阵容强大,也感觉不安起来,心里有点恐慌。

唐太宗让自己的军队在后面排列布阵,自己仍留在原地和颉利可汗交谈。有位大臣怕突厥兵暗算唐太宗,就赶紧上前拉住唐太宗的马,神色紧张地再三劝他往后退。唐太宗却笑着对他说:“不用害怕,朕已经全部安排好了,难道你看不出我的用意吗?颉利可汗之所以敢倾尽全国的兵力,前来侵扰我大唐,这是因为他们以为我国出现了内乱,朕又刚刚即位,就没有抵抗能力了。”唐太宗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现在,如果我们紧闭城门,只在城内抵御,突厥人必定会以为我们软弱可欺,就会出动大批人马,对我们发动进攻。这样的话,到时候,我们就很难抵抗了。因此,我才会亲自到前线来,做出一副看不起他们的样子,并向他们炫耀我军的阵容,就是让他们相信我们一点都不害怕,而且会全力迎战。朕所做的这些,已经出乎突厥人的意料,会使他们失去主张。这就是心理战。”那位大臣听后,连赞唐太宗英明。唐太宗又说:“突厥士兵长途跋涉来到这里,人生地不熟,心里肯定有所恐惧,现在又看到我们这么有信心,他们必定更加胆怯。因此,如果双方交战,结果胜利的一定是我们,这一点他们也知道。所以,只要我们提出言和,他们就一定会同意。但是,现在还不是谈言和的时候,我要再等一等。”

过了没多久,颉利可汗就坐不住了,他派使者前来拜见唐太宗,请求言和。这早在唐太宗的意料之中,而且他当时也不想国家有战争,因为他刚刚即位,应以休养生息为主,便答应了突厥的请求。几天后,唐太宗又到了渭水河畔,就在便桥上与颉利可汗定下了盟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便桥会盟”。

订立盟约之后,颉利可汗就撤兵回去了。就这样,一纸盟约竟避免了一场大战。

东突厥灭亡

突厥汗国被隋朝分裂以后,变成了东、西突厥两部分。两部分大体上以金山(今阿尔泰山脉)为界,划分汗国原来的疆域。但是,随着两国势力的消长,它们所管辖的范围也时有伸缩。从木杆可汗统治期间(公元553—572年),东突厥开始迅速强大起来。

公元560年,东突厥打败了契丹,势力扩张到了辽河西岸。公元581年,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即位,但西突厥达头可汗拒绝承认沙钵略可汗名义上的宗主地位,所以东西突厥正式分裂,并引发内战。西突厥联合辽西的契丹一起攻打东突厥。当时,隋文帝立国不久,因害怕突厥可能重新统一,他就派兵支援东突厥,在打退西突厥之后,他又在东突厥内部不断地制造混乱。公元587年,东突厥都蓝可汗即位后,突利反叛,得到了隋文帝的支持。突利失败后,隋文帝承认了他的可汗地位,并让他在河套地区做隋的盟邦,东突厥自此分裂。之后,东突厥内乱一直不断。

公元629年,处于分裂状态的东突厥更是内外交困。这时,和东突厥之间一直处于守势的大唐开始转守为攻。唐太宗册立薛延陀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请他与大唐一起共击突厥。唐太宗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总管,一起率兵前往。

时年十一月,大将李靖、徐世勣、李道宗、柴绍、薛万策等,共率兵十万,由李靖统一指挥,分路征讨突厥。

公元630年春,李靖率领三千名精锐骑兵从马邑出发,一直进发到恶阳岭,才驻扎了下来。当天夜里,李靖率领士兵对定襄城发动了偷袭,并大胜而归。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十分震惊,他对部下说:“唐朝肯定是将全国的兵力都派出来攻打我们了,否则李靖怎敢孤军深入呢?”颉利可汗的部下也非常恐慌,便请颉利将军帐往大沙漠里迁移了很远。

突厥在与唐军的交战中,接连失败,不得已,颉利可汗领着几万残兵败将逃到了铁山。颉利可汗走投无路,只好派人向唐太宗请罪,请求归附。唐太宗接受了他的请求,并派唐剑前去安抚,又命李靖去接应。

李靖知道颉利可汗之所以要归顺,主要是暂时走投无路,其实他并不死心,以后一旦有机会,他还会重整旗鼓,侵扰大唐。于是,李靖便与徐世勣商议道:“现在,颉利可汗虽然战败了,但他还有很多兵力,如果让他穿过大沙漠跑到了北边,那么以后就很难再追上他了。他表面上归顺,其实是想借机逃走,我们不能让他的阴谋得逞。当陛下所派的使节带着诏书到达他们营地时,他们肯定放松警惕。这样的话,我们只要带领一万精骑兵,趁其不备进行偷袭,肯定就会轻易地抓住颉利可汗。”两人商议之后,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张公谨。张公谨一听,立刻反对道:“现在陛下的诏书已经到达了他们那里,我们怎敢违抗皇命呢?”

李靖听后笑着说:“这你就不懂了,这就是过去韩信破书的方法。”张公谨觉得有道理,便不再反对。于是,李靖和徐世勣就率领着军队出发了。到了阴山后,他们遇到了一千名突厥兵,很快就将其全部俘虏了。

颉利可汗见到唐朝的使节后,果然放下心来,也放松了警惕。但就在这时,李靖的部下苏定方率领的二百名先头军已经赶到了离颉利的军帐只有七里远的地方。突厥人发现唐军来了,又是吃惊又是害怕,纷纷骑着马逃走了。当李靖率领大军赶到后,突厥兵早已四散而逃。李靖率兵斩杀了突厥兵一万多,俘虏了突厥人十万多,并缴获牲畜几十万头。但颉利可汗却向沙漠里逃了过去。不过,他并没有逃掉,因为唐军早有防备。当颉利可汗率领着一万多残兵,准备穿越大沙漠向北逃去的时候,却遇到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徐世勣。最后,颉利的手下不战而降,颉利也被活捉,并被押到了长安。

公元630年4月,颉利可汗被押到了唐太宗面前。唐太宗最后饶他一死,并让他住在了太仆寺,还赐给他优厚的待遇。从隋朝起就一直威胁中原的东突厥汗国终于灭亡了。

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公元601—636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她的祖先为北魏皇族拓跋氏,父亲长孙晟是隋右骁卫将军,平突厥的功臣。她的母亲是北齐皇族后裔,名臣高士廉的妹妹。长孙皇后,自幼爱好读书,为人通情达理,13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李世民即位后,她被册封为皇后。长孙皇后生性节俭,温柔贤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贤后,堪称母仪天下的榜样。

自从嫁给李世民后,长孙皇后就跟着他东征西战,一直是他的贤内助。李世民当上皇帝以后,夫妻俩跟从前一样经常在一起谈古论今。但是只要一涉及朝政方面的事,长孙皇后就会立刻岔开话题,不管唐太宗如何坚持要听听她的意见,她每次到最后也不回答。她常常说:“身为女人,我怎么能对朝政大事说三道四呢?”由此可见,长孙皇后是个很讲原则的人。

不过,该说话的时候她还是会说的。她常常会采用一些巧妙的方式,对唐太宗进行温柔而不伤体面的提醒。有一次,唐太宗退朝后非常生气,长孙皇后问他是为什么,他说:“还不是因为魏征那个老小子,朕要出去狩猎,他却坚决反对,当众跟我过不去。总有一天我要杀掉他才能泄心头之恨。”长孙皇后听后,什么也不说,只是悄悄地回到室内换上朝服。然后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下跪。皇上惊讶地问她原因,她说:“我听说只有英明的君主手下才有正直的臣子,魏征刚正不屈,可见陛下英明。”唐太宗一听,觉得很有道理,满腔怒火也烟消云散。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贤明的皇后,时常在唐太宗和魏征之间进行调节,才使唐朝有了一位伟大的谏臣,也成就了一位圣明的君主。

作为后宫的掌权者,长孙皇后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面对关系复杂、微妙的后宫,她知道最好的治理办法就是以身作则,用娴熟无私、公正廉明的德行默默感化,为后宫做表率。长孙皇后在宫中实行节俭制度,她便先从自己做起。因此,她生活非常简朴,一切服饰什物和所有使用物品,都以够用为限,从不铺张浪费。同时,她还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要克制物欲。她与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很小就被立为太子,当时东宫的日用开支皆由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掌管。太子宫中的费用也不宽裕,于是遂安夫人时常在皇后面前说太子是未来的君王,现在的生活过于寒酸,实在不是皇家的样子。但是长孙皇后并不因为钟爱太子就有所破例,她说:“作为未来的君王,所患的应该是德不立名不扬,而不是器物短缺和用度不足。”她的公正廉明,使她深得宫中各类人的爱戴,人人都以听从她的安排为荣。但是,对于后宫的嫔妃和宫人,她又极其宽容。每逢后宫有人惹怒了皇上,她会先按照皇上的意思暂时将其“绳治”,等皇上气消的时候,她又会向皇上求情,不让任何人受冤。不管哪个宫人生了病,她都会派人送去药品,还亲自前去慰问。后来,有个妃子生下豫章公主后不久便去世了,长孙皇后就将豫章公主收养在身边,视为己出。在长孙皇后的治理下,后宫不再冰冷无情,而是呈现出一派温馨、祥和的气氛。

长孙皇后虽身为国母,但她从来不依仗权势为自己的娘家人谋取私利。她的兄长长孙无忌从太原起兵之日,就为唐太宗出谋划策,奔走效劳。后来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但是长孙无忌在长孙皇后在世时始终没有掌握大权的原因就是因为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多次告诫长孙无忌,汉代吕家专权,给江山社稷带来无穷的灾难,身为皇亲国戚,应严于律己,一心为公,自己已经身居高位,实在不愿哥哥再步入朝堂,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在长孙皇后的告诫下,长孙无忌曾多次向皇上辞官。为此李世民专门向皇后解释,长孙无忌得到重用,是因为他的才干超群。不过在长孙皇后的坚持下,李世民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出巡,在路上受了风寒,病情日渐加重。太子李承乾请求以大赦囚徒来为她祈福,群臣连声附和。但是长孙皇后自己坚决反对,她说:“生老病死非人力所能左右,赦免囚徒是国家大事,何必因我一妇人,而乱天下法度。”众人听了都感动得落下泪来。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长孙皇后因病去世,年仅36岁。在弥留之际,她还不忘嘱咐唐太宗要善待百姓,重用贤臣,不要让外戚专权,还要求丧事一切从简。同年十一月,长孙皇后葬于昭陵。其初,唐太祖赐她谥号文德,后来又改为文德顺圣皇后。

贤相房玄龄

房玄龄(公元578—648年),别名房乔,字玄龄,汉族,是唐朝初期的著名良相、杰出功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贞观年间,他连任宰相二十年,智能超群、功勋卓越、地位显赫,他善用伟才、自甘卑下、常行让贤,堪称一代贤相。

房玄龄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做过南宋时的太守,祖父也做到了郡守的职务,父亲房彦谦官至郡司马。其父房彦谦为官清廉,被评为“天下第一”。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父亲,房玄龄才会成为一位英明贤能的宰相。房玄龄从小博览经史,工书善文,十八岁就考上了进士。少年时,房玄龄跟随父亲去了京师,当时隋文帝当政,天下安宁,一片大好的太平景象。但小小年纪的房玄龄已经对世事有精到的分析,他私下里对父亲说:“隋文帝不为国家长远着想,诸子嫡庶不分清,最终会互相倾轧诛杀。现在国家太平,但灭亡之日也不远了。”后来,父亲常年卧病在床,房玄龄一直殷勤侍奉,极尽孝道。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率兵入关,房玄龄在渭北投奔了李世民。此后,他屡次跟随秦王李世民出征,出谋划策,立下了不少功劳。每平定一个地方,别人都争着寻求金银珠宝,只有房玄龄却四处为秦王府收罗人才。因此,府中的很多谋臣猛将都十分感念房玄龄的推荐之恩,纷纷表示必定全力报效他。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房玄龄参与玄武门之变,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杜如晦、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论功行赏,房玄龄被任命为中书令。李世民的堂叔李神通不服,说:“刚起兵反隋的时候,是臣率领兵士最先到达的。现在房玄龄这个只会弄笔写字的文官,反而功居第一,臣不服气。”李世民也不客气,立即反驳道:“刚起义时,人人各怀私心。叔父您虽然率兵前来,也是因为害怕被株连杀掉,而且从未上阵打过仗。与窦建德交手,您全军覆没;后来刘黑闼起兵,您又望风而逃。现在论功行赏,房玄龄运筹帷幄,帮助稳定社稷,功劳堪比萧何,虽然不是什么汗马功劳,但能以献出大计而居功第一。叔父您是皇亲国戚,朕并不是吝啬封赏,但不能因为私情将您和功臣一同奖励。”一番话,说得李神通惭愧不已,哑口无言。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房玄龄被封为魏国公,任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封梁国公,与杜如晦、魏征等同为唐太宗的重要助手。房玄龄掌管政务后,参与制定了典章制度,使唐朝律法比前朝显然宽松很多,律条也比较完备,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监修国史,主编了二十四史中的《晋书》;他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分贵贱,随才授任;他恪守职责,从不居功自傲。因此,后世史学家在评论他时,无不称赞他为良相。

房玄龄位高权重,而且他的女儿是韩王妃,儿子房遗爱是高阳公主的驸马,但他常常自甘卑下,从不恃才傲物。贞观十八年,唐太宗率兵亲征辽东高句丽,命房玄龄留守京城,将朝政大事全权交托给他。尽管如此,房玄龄依然不骄不傲,尽心竭力为国为民。房玄龄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一直告诫儿子们不要仗势欺人,切勿骄奢沉溺,并且他还汇集了很多古今圣贤之家的戒律,亲自动笔写在了屏风上,分发给房氏子嗣,对他们说:“如果谁能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就足够保身成名了。”

同类推荐
  • 三国桃花源

    三国桃花源

    一梦千年,二十一世纪宅男一觉醒来,竟然发现穿越到陶渊明所记桃花源村一名垂髫童子身上,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且看主角如何带着一群与世隔绝,不闻世事的人争霸天下。
  • Fate多蓝

    Fate多蓝

    一个爱上平民的贵族少年一个深爱自己皇后被政治谋杀的皇帝一个深爱自己丈夫又愿意为弟弟付出一切的姐姐一个自由阳光的平民少女一场涉及南北的斗争一场波澜壮阔的宫廷内斗一个无比狡诈却又对爱无比痴情的可怜权臣在战场上用生命书写史诗的帝国悍将,他用生命与对手交织成一首生命之歌
  • 乱世之宰辅路

    乱世之宰辅路

    大周皇朝立国六百年之久,忽有一日,天降异星,国一日而亡。几千年的英雄豪杰、谋臣良将因此汇聚到了一个时代,机缘巧合之下,主角附身穿越,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 三陆传说

    三陆传说

    多人,多视角,不言情,不穿越,不种田,不动辄飙古文,不动辄闪瞎人眼的体质,也不会百战百胜,没主角,所有人都不一定活到最后。
  • 南宋记

    南宋记

    他只是一个小混混,无意间来到了北宋与南宋的中兴时代。沉寂已久的和平被打破,狼烟四起,战火纷飞,南望伊人在故乡,北观壮士征四方。历史的车轮在无形中推动着,那种时代他该如何奔走。
热门推荐
  • 钢之炼金骑士

    钢之炼金骑士

    炼金师与骑士的碰撞也许是一团火花,也许是一朵蘑菇云。“理解,分解,再构造。”——既然向世界索取,必然要付出同等的代价。世界:“你再用‘节操’跟我换东西试试?”“有人要加入真理神教嘛?魔法秘籍一点就通,敌人铠甲点击就碎,神兵利器坐地就造,春哥伟哥……咳咳咳。”“谁在诋毁我是扒衣狂魔我就跟谁没完!我这是分解术——这叫破甲,是伟大的技能!嘿!那位胸肌发达……咳咳……气势汹涌的游侠小姐,我们来决斗吧,你要相信我的人品,我像是会在战斗里乘机占你便宜的人吗?喂……别掉头就走啊!那个谁……我对可爱的男孩子不感兴趣,不要这样对我笑……兄贵什么的,泥奏凯……啊——”(本文其实是欢乐向,看我真挚的笑容)0.0
  • 异世之变强之路

    异世之变强之路

    国家在一场浩劫中毁灭,主人公带着自己的妹妹,通过虚无大门到达另一个位面,开始新的生活,在新的世界闯出一番天地.
  • 道

    踏入仙途,风云险恶,几度险死还生,几度魂断欲亡。一路前行伴腥风血雨,求仰不愧天,求俯不怍地。当有一日,迎风直入九霄,挥手拨云雾,俯茫茫苍生,以我之笔,建鼎立道。
  • 无心拥得帝王宠:睡妃

    无心拥得帝王宠:睡妃

    生肖属猪,天性嗜睡,乐天知足,心宽无忧!她一生并无大志,只求一方可以安睡的空间!谁知一觉醒来竟穿越到了一个莫名的朝代!但为什么总有人要来惊扰她的美梦呢!睡睡床么被皇帝叫醒了!睡睡树么被王爷吵醒了!好吧既然如此她就钻床底下好了!这下事态大了满皇宫鸡飞狗跳都在找他们失踪的睡妃!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纸战天下

    纸战天下

    世间万物皆有精华,以人之身领物之变纸弱纸柔?看纸燃尽后化身苍穹
  • 花灵大陆

    花灵大陆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没有武器,没有刀枪,却有强大的花灵。苏锁熙,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七岁的花灵检测。魔藤?不是花?废物?呵呵,废物比你强!花灵进化?一等花灵之最?靠,要不要这么给力!看她如何成为一代天骄,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异世处女作,不喜勿喷谢谢!
  • 魔鬼悍将

    魔鬼悍将

    他是个穷小子,他是个隐藏的高手,新一代的魔王,是魔王,注定乱世,是魔王,注定翱翔九天之上,俯瞰世人。为兄弟,两肋插刀,为亲人,血溅五步……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空城,喜欢空城的后续表现的话,你们也要努力喔,Q群,415154011
  • 以前的,现在都成了故事

    以前的,现在都成了故事

    如果没有遇见,你我都在各自生活,不知好坏,不好不坏,只是,为什么你要出现,打扰我所有生活,我恨你,可是,更多时候我恨的是我爱你,我忘不了你,那你呢?
  • 杀手剑仙

    杀手剑仙

    如果真的有一天穿越了,你会怎样去做?是去争夺至高无上的神权;还是抢夺修炼秘籍永世不灭;或许去寻找一份真爱追求永恒;兄弟们,我们是杀手,是会用飞剑的杀手,难道我们弄不死这些邪魔歪道吗?别让那些病病歪歪的修士看扁了!!!
  • 南玉凝华

    南玉凝华

    百年繁华,盛世之容。南凝华贵为帝王胞妹,无忧无虑十五载,皇兄盛宠,又将在及笄之后嫁与自己爱慕的世子哥哥。却不料在及笄之年一朝之夕,盛京之变,皇兄惨死,世子继位,皇宫内外无一位反者,她才顿悟,这是一场早有预谋啊!大笑,她笑皇兄的愚善,笑自己的痴傻,最终死在万剑之下。猛然乍醒,回到盛变之夜,终究还是无力改变什么。她不甘,拖着性命也要发誓报这杀兄之仇,夺位之恨!褪下公主之衣,掩去女子之身,参军、入朝、……却不知,在这条不归的复仇之路,那个男人早已渗入她心中。男主文中再说……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