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43900000054

第54章 教育·科举(1)

001古代的国子监

我国的教育起源很早。

在汉代,太学是最高一级的学校,太学以下的学校有东学、南学、西学、北学等。

魏晋南北朝时,太学又称为国子学。北齐时,则将国子学改称为国子寺。

隋文帝时,以当时的国子寺来掌管全国的教育事业,国子寺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教育部。后来,隋炀帝将国子寺改为国子监。

这一体制唐代一直沿用。不过唐时的“教育部”只管着“六学二馆”。“六学”分别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前三个相当于今天的综合大学,而后三个相当于今天的专门学院;而所谓的“二馆”,一个指弘文馆,另一个指崇文馆,也都是高等学校。

由此可见,最初的国子监只是掌管全国教育的行政机关,也就是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教育部。不过,后来它逐渐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属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为国家最高学府的国子监是怎么样的。

首先,我们先来看国子监的领导人。

祭酒(习惯上叫国子祭酒)是国子监的最高领导人。这一官职一般由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唐代文学家韩愈就曾经担任过国子祭酒,这一官职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长兼最高学府的校长。但在今天,一个人可以兼任如此重要的两个职位是不可能的。

监内的副职是司业,司业的任务就是协助祭酒管理全监事务。唐代的诗人张籍曾经担任过国子司业。司业以下又分为监丞、典簿、典籍等官职。

然后,我们再来看国子监的学生。

在国子监读书的人叫做“监生”。明代的监生依入学资格不同而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在京会试落第的举人,由翰林院择优送入监内学习的,叫做“举监”,类似于今天的“正式录取生”。

第二类是从各地方学校中选拔入监学习的,叫“贡监”,类似于今天的“保送生”。

第三类是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弟靠父亲的官职入学的,叫“荫监”,类似于今天的“关系生”。

第四类是因为监生缺额而由普通人家捐资从而特许其子弟入学的,叫“例监”,类似于今天的“赞助生”。

此外,当时还有在监就读的外国人,称为“夷生”,类似于今天的“留学生”。

最后,我们再来看国子监的管理。

良好的言行举止和渊博的才华学识对一个人来说同样重要。为了让监生们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国子监要求甚严,凡监生们上课、起居、穿衣、沐浴及告假出入等都有严格规定,小有过失即行处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国子监的监生们在吃饭时甚至实行会食。所谓的“会食”就是会餐,也就是大家按照一定的规矩在一起吃饭。饭前还要唱歌,吃饭时不准说话。

趣味链接:监生们也要实习

古代国子监的监生们也有类似于今天的实习,这种实习被称为“历世”。

所谓的“历世”是指:监生们到各衙门学习处理政事,开始时为半年,后缩短为三个月。白天实习,晚上归舍。根据他们的“历世”表现,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成绩上等的选用,补充官缺;中等的继续“历世”;下等的回监读书。

002我国最早的学校

我国的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虞舜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名叫“庠”的学校。高一级的“庠”叫“上庠”,近似国学的前身;低一级的叫“小庠”,近似乡学的前身。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当时的学校分为四种,按其级别的高低分别叫“学”、“东序”、“西序”和“校”。

到了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文化日趋进步,科学日渐发达,因而学校又有了增加,被称为“学”与“瞽宗”。两者的区别是:“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其中,“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即贵族而创;后者专为“庶老”即平民而设。

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奴隶主贵族的子弟可以不从事生产,专门在学校受教育。

当时的学校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是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两者都是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培养统治者和官吏的学校。这是因为当时的文化知识和书籍文献都为官府所垄断,民间是没有的,正所谓“学在官府”。

国学就是指天子和诸侯在其都城所设立的大学和小学。天子设立的大学叫“辟雍”,诸侯设立的大学叫“泮宫”。王太子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13岁入小学,20岁入大学。

在地方则设有乡学。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乡学亦有“庠”、“序”之别。其中的“庠”是格。二甲十多名,获“赐武进士出身”资格。二甲以下的都属三甲,获“赐同武进士出身”资格。

殿试一般由皇帝亲自主考。考试揭晓后,在太和殿唱名,在西长安门外挂榜,并赐给武状元盔甲。然后由巡捕营护送武状元归第,炫耀恩荣。第二天,在兵部举行盛大的“会试宴”,又赏给武状元盔甲、腰刀等,赏给众武进士银两等。

清代科甲等级差别甚大,同样是武进士,一、二、三甲的等级和荣誉却相差悬殊。自然武状元是出尽了风头的,登第后的三天内,他可以披红挂彩,上街夸官,真可谓“春风得意、风光十足”了。殿试以后,通常立即由兵部授予官职。

清代的武举为国家选拔了大批将才,并由此造就了不少杰出人物。但在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武举制度被废除了。

武举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考试制度,从应运而生到不合时宜被废,总共延续了1199年。

趣味链接: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又称为“稷下之学”,是战国时齐国在国都临淄的稷门下所设的学校。它由国家主持招纳当时社会上流动的着名的文人学士,也吸收了-批学生,既是讲学读书的地方,又是培养封建官吏的场所,是一个肩负着教学和研究两种职能的高等学校。稷下学宫初创于齐威王时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兴旺于齐宣王时期(公元前319~前301年),衰亡于齐王田建时期(公元前264~前221年)。

稷下学宫容纳不同学派,提倡百家争鸣,因此在这里聚集了儒、道、法、名、阴阳等派别的许多学者。在稷下学宫,“辩”是诸学派相互交流的手段。不仅先生与先生辩,而且先生也与学生辩。

稷下学宫先生待遇优厚,地位很高。齐王对各派的“士”礼遇甚丰,被封为“上大夫”者有76人。凡列为上大夫者,皆“为开第康庄之衡,高门大屋,尊宠之”。

齐威王和齐宣王大兴稷下之学,使“稷下学宫”成为闻名列国的东方文化圣地,各派学者荟萃的中心,为百家争鸣提供了讲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交流与发展。

003私塾简说

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

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学生入学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多者二十余人,少者数人。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

私塾的教材有我国古代通行的蒙养教本“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学生进一步则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其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

至于私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在蒙养教育阶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如对蒙童的行为礼节,像着衣、叉手、作揖、行路、视听等都有严格的具体规定,为我国教育的传统。

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讲课时,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点口授,讲毕,命学生复述。其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读。凡先生规定朗读之书,学生须一律背诵。另外,私塾中体罚盛行,遇上粗心或调皮的学生,先生经常揪学生的脸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趣味链接:蒙学的由来

蒙学,是指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相传蒙学始于商周时期,《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

汉代称蒙学为“书馆”、“学馆”、“书舍”等。儿童八九岁入学,学习《仓颉》、《急就》等字书及《孝经》、《论语》。没有固定的修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多属私学性质。

唐宋以后,蒙学的教学内容和程序开始相对稳定,主要是进行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和基本文化知识的教学,以认字、写字、背书为主。每日功课一般是背书、授新书、作对、写字、读诗,以及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规范训练。

在基本知识教学上特别注重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如读书强调勤苦、认真、专一,学字要求姿势正确、几案净洁、字画端整。在知识教学上重视对基本知识熟读牢记。道德教育十分注意生活仪节和行为训练。

在教育教学教程中注重儿童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多采用诗歌、舞蹈、故事等内容和形式。教材主要有《开蒙要训》、《太公家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小学》、《弟子规》、《训蒙诗》、《名物蒙求》等。专为女童编写的蒙学教材有东汉的《曹大家女诫》、唐宋若莘的《女论语》等。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教育分为三级:蒙学堂、寻常小学堂、高等小学堂。蒙学堂简称“蒙学”,入学年龄为5岁,修业4年,设修身、字课、读经、史学、舆地、算学、体操等课程。但仅有章程,未能开办。

004古代的启蒙读物

我国古代儿童入学时,要学习的启蒙读物很多,这些书籍大多文字简练,概括性强,通俗易懂。

这些启蒙读物包括天文、博物、历史、人伦、教育、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为综合性的书籍,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二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书籍,如《名贤集》、《增广贤文》等。

三是历史知识读物,如《十七史蒙求》等。

四是诗歌类读物,如《神童诗》、《千家诗》等。

五是专门讲成语典故、名物制度常识的,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

此外,我国古时候也有专门为女子编写的启蒙读物,如《女四书》、《闺训千字文》等。

趣味链接:《千家诗》小议

《千家诗》是很有名的一个古诗选本,旧时,儿童一入学,就要读《千家诗》。由于几经选编,所选的诗大都很有特色。所谓千家诗,其实只选入122家,其中唐代65家,宋代52家,五代1家,明代2家,无名氏2家。

入选诗最多的是杜甫,共计25首;其次是李白,8首。选入的女诗人的作品仅有朱淑真的2首。古《千家诗》有好几个版本,南宋诗人刘克庄编过一本《后村千家诗》,另外还有《新镌五言千家诗》、《重订千家诗》等。

近年来,有两本新的《千家诗》,一本是《中国现代千家诗》,共选收我国现代、当代诗人刘半农、郭沫若、闻一多、冯至、徐志摩、贺敬之、邹荻帆、白桦、雁翼、郭小川、艾青、宁宇等154位诗人的短诗佳作。书后附有作者简介。另一本是《外国千家诗》,共收入45个国家200位诗人的精品,如莎士比亚、拜伦、雪莱、歌德、普希金、蒲宁、惠特曼、泰戈尔等。

005我国古代的书院

我国自唐代开始有书院。唐玄宗时,朝廷设置了丽正书院,集中了当时全国着名的学者进行写书、讲学活动。

唐末到五代,天下纷乱,多数官办学校因此荒废,士子们迫切需要一处可以安静读书的场所。因此,一些学者就在名山大川建造校舍,群居讲学,这便是我国古代最初的书院。

宋代,随着印刷术、印版书籍的普及,书院就更为兴盛,成为一种自由讲学的场所。程朱理学崛起后,书院的创办更加广泛。这些书院,大多是理学家讲学的地方,是某一学派的学术基地。因此,每个书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明显地区别于其他的书院和官学。

如宋代着名的理学家朱熹就曾为白鹿洞书院设立了有严格纪律的教规:四方学者可来听讲,不受学派的限制;教学中强调论辩问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宋代的书院以研究、讨论和讲学为要务,可以称得上是古代的研究生院,标志着我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在建院的经费方面,书院大多是私人出资办学,往往是学者或官员自筹经费。所建造的校舍规模相当宏大。

书院主持人也都是地方上的名师名儒或当地的政府官员。平常主持院务的人被称为“涧主”或“山长”。

书院的教材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籍为主,史书诗文为辅。

“讲会”制度是书院教学的重要形式,其宗旨是讲论学术、不尚形式、唯求实效。日常教学主要采取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多采用答疑的形式。在书院里,学生、师生、师友之间积极开展学术争辨。哪怕是争辩得面红耳赤,也决不影响彼此的情谊。书院对于着名的、为后学树立楷模的老学者十分尊重;而对于年轻有为、虚心好学的后学则积极鼓励,促其精进。

与官办学校有种种限制,甚至把处罚的刑具立在学校大门中央不同,在书院读书很自由,学生甚至可以中途转学,或自由选择老师。师德高尚的老师也可主动向学生推荐比自己高明的教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书院的最大特点就是教给人渊博的学问,培养人良好的道德品性。相对于官学,书院具有更多的学术自由和自治权力,更加偏重学术修养和个人修养,而不以参加科举考试、培养官僚为目的。因此可以说,书院是一个以教学和研究人文学术为要务的自治学术团体。

趣味链接:我国的书院是何时消失的?

古代书院自唐未开始,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有过兴盛发达,也有过衰微没落,直至清末。

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了两湖书院,这是一所具有新式学校规模的书院,教学课程也增添了自然科学科目。

1900年,两湖书院改办为两湖师范学校,这标志着我国古代的书院终于寿终正寝,被现代的学校所代替。

006古代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在我国春秋时期就出现了,那时各国遍设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学堂,进行专门技艺教育,这就是我国职业教育的萌芽。

东汉时,出现了专门的艺术学校——鸿都门学,以校馆位于洛阳鸿都门而得名。唐代时,又出现了“书学”、“律学”、“算学”和“医学”等各专门学校。

鸦片战争前后,由于西方现代生产技术的传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体制逐步发展起来。尤其是1866年以后,新式的职业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沿海各地相继建立了福州算法文学堂和艺圃、驾驶学堂、管轮学堂、上海机械学堂。

辛亥革命后,黄炎培、蔡元培、陶行知等人提出了“劳工神圣”、“双手万能”的教育思想,积极主张发展职业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建成。

趣味链接:近代最早的外语学校

鸦片战争以后,腐朽的清政府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当时,清政府有感于国内找不到多少精通外语的人才,而常受外国侵略者的欺蒙,为此决定在国内创办外语学校。

同类推荐
  •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华山名胜数不胜数,自山麓至绝顶,庙宇古迹,天然奇景,处处可见。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不仅山峰雄伟惊奇壮观,而且还是道教名山,从古至今,有多位学者在华山开馆受徒,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游览,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自隋唐以来,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处。
  • 真实的梦幻下

    真实的梦幻下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 山海经大全集

    山海经大全集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载了五百多座名山、地理位置,三百多条河道的名称、河流发源地及流向,四十多个国度以及远方异民的习俗,一百多个神话人物,一百多种药用动植物,四百多种神灵怪兽,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远古神话传说。本书给读者提供了准确的注释和译文,并配以各个朝代精彩的插图。原典、注释、译文与插图有机结合,使读者毫无障碍地阅读这部经典,畅游在《山海经》的神妙世界中。
  • 中华起名全典

    中华起名全典

    本书通俗系统地介绍了姓名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阐述了起名的标准、构思、原则、方法、禁忌等,重点则落在起一个好名字的具体方法上,并专门编写了起名参考,通过欣赏古今佳名、分析男女好名实例,参阅男女起名常用字,在酝酿名字、选音择字寓意时,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本书广搜博纳,融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可谓美名之列锦,文化之汇流,知识之集萃,数典论事,包罗宏富,雅俗并兴,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适合城乡广大起名者和姓名学爱好者阅读和使用。
  •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书画碑刻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书画碑刻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热门推荐
  • 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

    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

    为了帮助广大家长掌握正确的家教策略,切实有效地把自己孩子的缺点转变成为优点,我们在深入分析国内外成功与失误家教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编著了这本《将孩子的缺点变成优点》一书。书中深刻地分析了孩子身上形形色色的缺点形成的原因,为家长蒋孩子学习中的缺点转变成优点献计、献策,为家长把孩子不良的心理塑造成健康心理支招。书中既突出了富于时代特色的全新宗教理念,又吸纳了心理学、教育学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又有丰富生动的家教案例;既有高屋建瓴的家教思想的指导,又有切实可行的教子方法的传授,是启发广大家长教子成才的有益读物。
  • 佛说转有经

    佛说转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外卖小哥我要定你了

    外卖小哥我要定你了

    “你好,你的外卖到了。”“多少钱?”"一共30元。”“100元,明天后天大后天的外卖我全要了,这是银行卡,你,我也要了。”外卖小哥!我要定你了!不要逃~~
  • 极道破灭

    极道破灭

    混沌未分之时,宇内孕一至宝,名曰极道玉盘,有神人于西昆仑得之,将此神器一分为二,留造化以渡世,葬破灭于冥渊。可正所谓独阳不生,独阴不长,阴阳本相济,怎可轻易分割。亿万年后,当那份破灭之力从冥渊海底苏醒时,给这世间带来的究竟是希望还是灾难?
  • 与伤痕干杯

    与伤痕干杯

    人的一生是一条长长的项链,坠满了各色各式的珍珠。有明这的,有灰暗的,有圆润的,有怪异的,有我们自己抬起的,也人命运赐予的,有乐意接受的,也有无法拒绝的。每一颗都记满了喜怒哀乐,每一颗都有沉重的分量,同样,每一颗都附在生命的路上。
  • 神化时代

    神化时代

    天地巨变,动植物异变,虚空生物降临,人类从此进入黑暗的时代!昔日那在财富榜上叱咤风云的土豪巨富,再也不能挥洒着钞票买下世界!昔日那光彩照人的超模女神,亦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活着,是幸存者的唯一追求!在血与火的炼狱里,有一部分觉醒者,踏上了被神化之路!
  • 独眼之王

    独眼之王

    以地球世界炼心,以殒神之界炼神,以黑暗圣界炼体,以无尽星河聚能,以王之传承凝合,以成就新王之位,率诸神,战异族!这是一条残忍无情的造神封王之路,为了天下苍生,一切都可以舍弃!就由我,来为你铺下这条,创世之路!——lr高槻无尽的循环无尽的心死无尽的伤与痛,这才是最为可爱的悲剧。lr高槻书友会Q群:530997634
  • 仙界保全局

    仙界保全局

    “什么?怕宝物被抢?可以存到我们保全局,损一赔十。”“什么?押送一批灵石?直接找我们保全局。三界之内,只要你给个坐标,一准儿送到。”“什么?仙门中出了命案?直接找我们保全局。我们有三界之内最优秀的仙探,无论上天入地,真凶一定落网。”“什么?怕仙门衰败?直接来我们这儿买份保险。我们可保你的仙子仙孙无忧无虑。”“什么?要贴身仙保?你可真找对地方了,我们保全局高手如云,包你通行三界。”这是一个超级特警穿越到修真界的故事,很精彩,错过了是你的损失。
  • 一分钟和陌生人交朋友

    一分钟和陌生人交朋友

    本书讲解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共分为13章内容,包括:心理自备、主动搭讪、继续沟通、结束交谈、印象装饰、投其所好等。
  • 重生之林黛玉

    重生之林黛玉

    宝玉宝钗成亲之日,黛玉重生回到六岁之时。史太君派人接她入贾府,她还会重蹈覆辙吗?不!黛玉断然拒接史太君。如此,难道竟和贾府从此再无瓜葛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