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0300000017

第17章 心智学(2)

“见分”又有认识相分的见相、识相功能和觉察自悟状态的自觉功能,前者称“见分”,后者称“自证分”。自证分是见证相分和见分的意识。见证的“证”有证明的意思。法国哲学家笛卡儿为了证明自我的存在,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自证分就是证明“我见此物”,但在逻辑上甲事物自己证明不了甲事物自己的存在,如自然界中某一物质元素的存在与否取决于科学研究的结论。因此,在自见分外设立认证自见分的“自证分”,法护论师认为自证分不能认证自证分,因此,又设立了“证自证分”去解决认证自证分的问题。用这种以乙(自证分)认证甲(相见二分),以丙(证自证分)认证乙(自证分)的四分法也有问题,如认证“证自证分”,又得设“证证自证分”等等,如此循环,便无尽头。在《释量论》中采取了“名三体二”之法,“名三”是:相分、见分、自证分。“体二”是:见分、自证分为一体,相分为一体。见分是与相分相对的角度设立的名称,自证分以自觉或自我认证的角度设立的名称,并非异体。因此,心智学上将见分和自证分视为一体,并制定出“见分是自证分”的自证分定义。

自证是无分别内向性现观直觉经验。如外向眼识看到外境时,觉察到我看到某物,这觉察眼识看到某物的自觉意识就是自证分。这时的眼识是现观,是形成物相的现识,也称相分。自证分自觉眼识,并与眼识物相融为一体,称为境识无二自觉意识。在自觉经验中,没有被觉察识相和觉察者自体分离二见,是自证分的性相特征。如眼观外境时,觉得自己眼睛和所见外境是彼此对立的存在,这就叫做识境分离“二见”。但是自证分所见是自己的相分,也就是意识自觉自己的现观状态,因此,自证分上无二见。自证分是直觉经验,因此,没有分辨、判断、确定,联想之类的思维分别活动。证明自证分的存在靠的是意识中的回忆功能,故在《释量论》中说:“回忆证成自证分。”

自证分分为自证分正知、自证分重复知、显而未识知三类。自证分正知如自觉眼识的第一刹那自证识;自证分重复知,如自觉眼识的第二刹那自证识;现而未识知,如眼识见物时心不在焉,未能觉察眼见何物。

(四) 瑜伽现识

瑜伽现识是修习止观所产生的禅定直觉现量。在修禅定中对所观境,由思辨的模糊状态,久而久之,逐步变得清晰可辨,如在眼前,便是瑜伽现量。如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等六通属于瑜伽现量。正瑜伽现量产生的阶位在见道。

以上四类识中,根识、自证分识、瑜伽识属于纯现识,即纯直觉识、直觉经验。意识有无分别现识和分别思维两种状态,在觉经验中很难分辨。

现识正量,即现量,其定义是:离分别无错乱识。

似现量,在《集量论》中分为七类:

(1)错觉似现量,如见海市蜃楼。

(2)分别似现量,如意识中显现的事物的共相。共相本属分别思维境,容易混淆为现识境。

(3)比量思维中的持因见,如因三相共相概念。

(4)比量思维中的持果见,如比量中的论证的结论(量果)的共相概念。如像“瓶是无常”结论中的“瓶”指一切,并非个别瓶。

(5)回忆境。如回忆过去的情况。

(6)意想境。如未来计划。

(7)无分别错觉。其中,无分别错觉有四种:

(1)错觉生于缘者,如在黑暗中快速旋转火炬,仿佛是火轮者。

(2)错觉生于根者,如眼生翳而见重影,如见双月,因生胆溢症(指甲型肝炎)而见雪山为黄色等。

(3)错觉生于位置者,如坐在船上,看到岸上建筑和树木快速移动者,如视物远小近大等。

(4)错觉生于等无间缘者,如在爱恨等不同心理状态下对同一境物所产生的好恶不同印象。

二、联想识

联想识也称比量识,是根据对已知事物之间相互关系和规律,断定未知事物的推理方法。比量识属于分别识,是指联想。比量识的直接思维对象,即所取境,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名相共相,即意相、表象。如从有烟得知有火这个果比量而言,首先从生活经验中,认识到烟和火的因果关系,从个别的烟与火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到烟与火的普遍关系,利用这种烟与火的普遍关系知识,即共相,从此处有烟,断定此处有火。从此处有烟,断定此处有火的推理过程中,虽然推理的依据是真实的具体的烟,但在推理时思维中呈现的却不是眼前的那个具体的烟,而是抽象的烟,即烟的共相。

在推理中,若指个别的具体的烟,那么,烟囱的烟,不同于山火的烟,虽从山烟推出山火,未必从烟囱的烟推出房中有火。同样,从有烟,得知有火,但这个“火”也是抽象的、共相性的火,而不是真实的具体的火。在这个推理过程中,思维中呈现的虽然是抽象的火,只知有火,不知火的大小和形状,也不知是什么物体燃烧的火。但“有火”这一事实是可以肯定的。因此,组成比量的思维内容虽然是空虚的抽象概念,但凭借它推出的结果是真实的,就是说依据这个推断,循着烟,就可以找到真实的火。因此,《释量论》说:“错识也能证正知。”

这里的“错识”指的是,把虚而不实的共相概念,误认作事实的比量识。比量的“比”是联想的意思。即,从已知事物之间的同性关系、因果关系、共存关系等,联想到未知事物。

比量识的认识对象是非现量境。如常与无常等事物规律,不属于感性认识所能把握的对象,有些虽然是感性现量对象,但在具体的环境中变成了非现量境,需要借助推理,如山后有火等。有的受时空条件限制,需借助比量,也有对有些人是现量,对有些人是比量的情况。有些,此时此刻是现量,过时或者不到时都不是现量。所以,现量境和比量境,没有绝对的界限。如对具遍知智者来说,一切都是现量。

比量正知的定义是:依据正因获得的无误新知。比量的分类有:依理比量,依名比量,依信比量等。依理比量是依靠事物之间的关系和普遍规律,进行推论的一种认识方法。依理的“理”指自然规律。依理比量,根据论证的理由“因”的性质,又分为同性因、具果因、不可得因等。依名比量是依据约定俗成的名称,得知所称对象的认识方法。依信比量是依据可信理由,推出结论的认识方法。详细情况将在因明部分介绍。现量和比量都分正量和非正量。正量就是正确认识。什么是正确认识,将在后面介绍。

三、重复识

重复识有现量重复识和比量重复识两种。

重复识是与第一刹那认识同处一境的第二刹那认识。认识的第一刹那所反映的境物,是处于第一刹那的境物,认识进入第二刹那时,所面对的境物也进入第二刹那,因此,第一刹那的认识和第二刹那的认识各自所面对的境物,虽是同一境物而并非一物。前一刹那之物与后一刹那之物之间既有时间差,也有质地变化差,因为,没有绝对静止不变之物。

如果前一刹那之物与后一刹那之物完全一样,就意味着静止常住事物的存在。一切事物都是前一刹那和后一刹那变易连续的存在,若前一刹那事物到后一刹那常住不变,就是常住不变。但这是违反“凡是有,皆是无常”的规律的。因此,第一刹那的认识和第二刹那的认识不可能同处一境。若第一刹那的认识和第二刹那的认识同处一境,就是第二刹那的认识对第一刹那认识的复现、重复。

第一刹那所反映的境物,到第二刹那时已时过境迁,此时的认识若仍然停留在第一刹那的认识状态上,就非无误新知,就非正确认识。如前一分钟看到钟表的分针落在第一刻度上,后一分钟若仍然认为分针在第一刻度就是错误。法尚说:现量和比量的第一刹那是正量,因(识与境)成住同时,故第二刹那皆非正量。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无休止的变化之中,第一刹那的事物到第二刹那时,已不完全是第一刹那的那个事物。如果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的刹那变化不同步,到第二刹那时,认识仍然停留在第一刹那的状态,就意味着认识是原地踏步的重复。这种重复识,不反映事物的此时此刻的新情况的新知,因此是非正量。

四、非理识

既非依据亲身经验,也非依据正当理由所做出的认定称为非理识。

正确认识来源于经验现量和依据正确理由的比量推理。如果对事物的认定,既非依据亲身经验,也非依据正当理由,就判定是非,属没有理由,或理由不足的认定,即非理认识。这种认识,有时候虽然是正确的,也是偶然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有人认为“人生无常”。这是一个正确的判断。但说这句话,认可这个判断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亲身体验感悟到“人生无常”,或者从“人是因缘所生法,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是无常法,人是因缘所生法,故人是无常法”这个推理中认识到人生无常之理。第二种是从书上看到“人生无常”的说法,或者从表面上掌握了人生无常的推理规则,但不了解这个推理规则与结论之间所包含的逻辑理由。因此,“人生无常”这个认识对第一种人来说是正量正知,理性认识;对第二种人来说,说法虽然没有错误,但没有达到理解性的正知境界,因此,属于此类认定判断,均属非理性认识。

非理识总分两种,即无理非理识与有理非理识。

无理非理识是无任何理由的是非决断,即臆断。

有理非理识,虽然“有理由”,但其所依之理,或者理由不足,或者理由不合逻辑,其理由不能成立,或者其理由对某些对象不能成立之类。

总之,非理识是一种不属于现量和比量的主观臆断和非理性认识。

五、现而未决识

现而未决识是境物虽然显现于相应识中,但由于某种主客观原因而未能识别者。属于主观原因的现而未决识,如注意力集中在读书而未听清旁边别人谈话的内容;或心不在焉,如吃饭时想别的事情而不知饭菜之味;视而不见,如关注与别人谈话,不知道旁边走过去的是什么人;听而不闻,如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而未听到讲课内容之类。

属于客观原因的现而未决识,如远处看到有人朝自己走来,但分辨不出是什么人;又如远处看到有一团红色的东西,分不清是红布,还是红花,再走近一些看清那团红色是红花,但看不清是什么花;又如,在眼前飞过一个东西,由于飞行速度很快,分不清是鸟,还是什么东西,以上此类情况都属于现而未决识。

根据识的不同类型,现而未决识共有三类:

(1)根现识现而未决识,如上述诸例。

(2)意现识现而未决识;如一刹那意现识。

(3)自证分现而未决识,如一刹那自证分经验和未关注自证分经验。在四种现识中,唯独瑜伽现识中不存在现而未决识。

六、疑而未决识

就是对认识对象疑而未决之识。疑而未决识从性质上分为三类,即合理疑而未决识,不合理疑而未决识,无倾向疑而未决识。

(1)合理疑而未决识,是倾向于合理的怀疑,如声音有常法和无常法两种观点,自己怀疑声音是无常法。声音无常观是合理的,因此,“怀疑声音是无常法”是合理的疑而未决识。

(2)不合理疑而未决识,是倾向于不合理的怀疑。如对阿赖耶有常法和无常法两种观点,若自己怀疑阿赖耶识是常法,就是不合理的疑而未决识。阿赖耶识是常法的观点是不合理的,因此,怀疑“阿赖耶识是常法”是不合理的疑而未决识。

同类推荐
  • 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禅是什么?是一种心灵的状态?佛教的宗派名称?一种语言的艺术?一种灵魂出窍的特殊体验?一种修行的功夫?诗歌里的一种况味?
  • 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本书以道教体系为逻辑,以道教神仙、人物、宗派、典籍、名山、道观为点,以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叙述道教的故事,详解道教文化。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修好心成好事:佛学大师开释人生的12堂明心课

    修好心成好事:佛学大师开释人生的12堂明心课

    本书通过佛学的12堂明心课,细致讲述从观照内心到开悟自我、从一份放下禅到一颗厚道心、从拥有包容的智慧到实现付出的力量、从舍下贪欲到心怀慈悲的人生开释历程,以理入事,以事入情,带领读者体会佛家的做人智慧,为那些追求幸福却又为现实所苦、被心灵围困而寻不到出路的朋友们指点迷津,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
  • 往事百语(三)

    往事百语(三)

    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往往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或是师友的一句话,若有所悟,牢记在心,继而活用,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从其中得到了无尽的般若宝藏。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令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
热门推荐
  • 探灵志

    探灵志

    神创造万物,同时带来给我们很多未知秘密,它们神奇的诞生在世界中,又神秘消失在我们的世界。探索神的世界哪有它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探灵小分队就是华南大学临时组建的一支搜神队,它们以探险者的身份行走在华夏大地,它们的努力,它们的一生就是为了解开神的秘密。大千世界万物循环,神的世界也是一样,它们存在这互相的循环,它们紧紧联系着女娲神石“五彩神石”,经过探灵小分队的努力,它们最终找到女娲的神墓,"女娲之墓“神墓中危险淋漓,神墓奇异、悬疑,恐怖。探灵小分队付出生命的代价闯出女娲的神墓,而他们最终会不会顺利拿到五彩神石?解开“神的秘密”
  • 逆蝶梦

    逆蝶梦

    出去旅行,却被一道光从这个世界抹杀,属于她们的记忆全都不存在这个世界了。新地方,会有好玩之处吗?历练,宫斗什么的都没问题,前提是那些男的可不可以不要见到她们就跟着,很烦诶!岚浅雨:都说了别跟着我!我可是有未婚夫的!诶!你说什么,他同意和你共侍一妻,滚啦!异蝶:啊啊啊啊啊啊啊,虽然这些人很好看,但是又不能当饭吃。风沫沫:啦啦啦啦啦,好开心,有那么多人帮我搬东西,逛街好好玩啊啊啊啊啊啊啊!
  • 言情的男孩

    言情的男孩

    一个男孩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爱上了一个女孩。
  • 千娇百宠

    千娇百宠

    上辈子,顾婵被选为新皇元后,万事俱备,只待大婚。谁知靖王韩拓半途杀出,弑弟篡位不算,竟然还强娶弟妇。可惜顾婵不久便香消玉殒。重生后,顾婵不欲再卷入皇室之中,只求亲人福佑安康,自己觅得温厚良婿,恬淡一生。不料韩拓又来纠缠,还对她百般讨好千般娇宠。顾婵很纠结,面对主动伸来的未来最粗壮之金大腿,究竟是抱,还是不抱?
  • 独宠腹黑王妃

    独宠腹黑王妃

    她出生低微,无父无母,却有倾城倾国的美貌,多少女子想要她那张娇艳的脸。他是当朝的安陵王爷,是皇上的宠子,他一次出游遇到了她,当看见她的容貌时,他下定决心要她做自己一辈子的女人…………
  • 龙血神帝

    龙血神帝

    上古蛮荒之时,百族林立,人,妖二族征战不休,陈小龙身具龙族血脉,却被父亲带入凡尘,愿他过平凡人的日子,然而命运使然,无意中喝了山中灵液,开启了修炼之路,他一路披荆斩棘,终成一代神帝!
  • 魔鬼神兵

    魔鬼神兵

    ‘13号’他是魔鬼计划的唯一幸存者,他被送到了‘修罗训练营’在这里原始丛林、高原戈壁、冰山雪地、荒凉大漠是他们与死神决斗的战场,咸水鳄鱼、孟加拉猛虎、毒蛇野猪、密林蟒蛇时常如影相随……在这里,人命贱如蝼蚁,实力才是活下去的一切根本,在这里不够冷血的人正在弹壳堆成的山坡上腐烂着!这里走出了世界上37%的王牌特工,杀手榜上80%的血钻杀手以及100%的精锐自由佣兵,而能从训练营中走出的人往往十不存一,在这里任何友情、亲情、爱情都会变成无情的催命符,在这里只有冷血与杀戮,只有踩着同伴的尸体才能活着走出去亦或者爬出去!
  • 绝我者也之忘乎

    绝我者也之忘乎

    绝哥哥,你来追我呀!”花田中,一抹倩影在花海中来回穿梭。女子回眸,粉嫩精致的脸上挂满了狡黠的笑,那女子的皓眸如星,粉妆玉琢的小脸儿有着这个年龄该有的稚气,肤白胜雪,一头飘逸的黑丝拂过女子姣好的面容,对身后俊俏英挺的少年俏皮地说。那少年眼中满是宠溺,小小年纪便已有了大将之风,英气的剑眉衬得他愈发俊朗,挺拔的身姿在夕阳下投出一道长长的影。长大后,“绝哥哥,等等我!我一定会去找你的!”
  •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以军事力量为依托展开的首次面对面的较量。本书以第一柏林危机的发生、发展为主线,围绕杜鲁门政府的危机决策展开研究,主要论述危机的缘起和肇始、危机全面爆发和美国的初期反应、美国应对危机政策的形成、政策的实践与危机的化解。最后通过对危机事件和美国对策的再认识,反思美国在战后诸危机中形成的危机决策机制的特点以及决策机制演化趋势。
  • 刘公案

    刘公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