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7年10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所属深海潜艇“阿尔文”号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率先发现海底热泉生态区以来,海洋学家又先后在墨西哥西部沿海以北的北纬10°海底和北纬21°的胡安·德富卡海隆下勘察到大规模热泉区并分别进行过数次综合考察。胡安·德富卡海底热泉区中拥有多处喷涌升腾矿物质的“黑烟囱”。这些奇异的自然景观引起了科学家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研究者认为,由于海底地层出现坼裂和扩张,地球内部源源不绝喷涌而出的熔岩冷却固着成新的海底地壳,将古老的海床置于其下并取而代之。海水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倾泻、深入地裂中,同时形成海底环流将熔岩中大量的热能和化学物质如硫黄等携带和释放出来。
过热液体的浮力越来越大,向上冒升,这就是海底热泉里冒出的硫黄烟雾——“黑色烟雾”。热泉上方压着上千米的海水,巨大的压力,使过热的液体无法化成蒸汽。离热泉几毫米远的海水,却只是冰点或冰点以上几度。泉口喷出的热液,很快就冷却下来。热液里所含的矿物积淀在海底,天长日久,凝结成了奇形怪状的“烟囱”。
令人惊讶的是,在热泉口周围拥聚生息着种类繁多的蠕虫,其中管足蠕虫可长到18英寸(45.72厘米),它们独具特色的生存行为特别引人注目。
解剖分析表明,管足蠕虫内脏中的细菌可从热液所含的亚硫酸氢盐中获取氢原子维持生命,细菌还可把海水中的氢、氧和碳有机地转化生成碳水化合物,为蠕虫提供生存所需的食物。这种化学反应的结果遗留下硫元素,经蠕虫排泄的硫又促使海水中的钡离子和硫酸发生反应。长此以往,蠕虫死后便在熔岩中遗留下管状重晶石穴坑。
研究者推测,一座座海底烟囱演化生成的过程可能在蠕虫聚集热泉口周围就早已开始了,它们开凿的洞穴息息相通犹如礁岩迷宫,从而使热液将矿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上来并堆集烟道。当黑烟囱在热泉周围落成后,熔岩上深邃的管状洞穴就成为矿物质热液外流的通道从而形成海底黑烟热泉奇观,直到通道自身被矿物结晶体堵塞才告停息。
海洋中的“无底洞”
在我国名著《西游记》中,有孙悟空在陷空山无底洞大战黄毛老鼠精的故事。《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说的无底洞只是神话故事。那么,地球上有没有真正的“无底洞”呢?
在希腊克法利尼亚岛附近的爱奥尼亚海海底,就有这么一个神秘莫测的“无底洞”。多少世纪以来,每天都有大量的海水消失于这个“无底洞”,形成了一股特别湍急的急流。
据推测,每天流进这个无底洞的海水足足有3万多吨。可令人奇怪的是,这么多的海水往洞里边流,却一直没有把它灌满。人们曾经怀疑,这个无底洞有另外一个出口。
为了探索其中的奥秘,美国地理学会曾派遣考察队前往爱奥尼亚海域,把一种深色的染料溶解于海水中,想亲眼看看染色后的海水是如何被“无底洞”吞没的。随后,他们认真查看了克法利尼亚岛的每一处河流、湖泊以及附近海域,结果未发现染料的任何踪迹和同染料在一起的那股神秘的水流。
科学家们一直没有甘心。第二年,他们改用玫瑰色的塑料小颗粒替海水做了“记号”。这些塑料小颗粒比海水稍微轻一些,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不沉底,也不会被海水溶解。它们的密度有多种,有的与海水密度相同,有的与河水密度相仿,有的密度介于两者之间。当130千克玫瑰色颗粒倒入海中后,打旋的海水瞬间就席卷着所有小颗粒消失在无底深渊。
科学家们指望这次能在附近找到玫瑰色的塑料小颗粒,哪怕只有一粒也好,然而最终还是一无所获。为什么爱奥尼亚海的海水会无穷无尽地“漏”下去?海中“无底洞”的出口又究竟在何方?一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弧形列岛之谜
在西太平洋海域,日本群岛、琉球群岛、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马里亚纳诸群岛都呈弧形向大洋方向凸出弯曲,被称为“弧形列岛”。其靠大洋一侧是深度超过6000米的弧形海沟。
这些群岛和海沟为什么都呈弧形弯曲?这个问题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弧形海沟是洋底板块俯冲潜入地下的场所,洋底板块俯冲时牵引着洋底向下倾覆,从而形成幽深的海沟。洋底板块俯冲至一定深度,温度升高,生成岩浆,岩浆喷出地表,形成与海沟平行延伸的火山岛弧。
至于岛弧与海沟为什么会呈弧形弯曲,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有些海洋地质学家认为,这种现象与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有关。这就好比一个乒乓球,当你用大拇指按压乒乓球时,其内凹部位的边缘必然呈弧状弯曲。海沟与岛弧正是洋底板块下潜进入地球内部的痕迹。
如果这种解释正确的话,岛弧及海沟的曲率就应当与下潜板块倾角(即下潜板块与地球表面间的夹角)的大小有关;倾角越大,岛弧的曲率半径就越大(即弯曲程度越小)。比如琉球岛弧,其曲率半径约1756千米,下潜板块的倾角约40°,二者之间的关系与用乒乓球做类比的解释大致相符。但也有一些岛弧的曲率与这种解释并不符合(通常是岛弧过于弯曲)。
另一些学者注意到岛弧的两端往往与大洋一侧的海岭或海山相接触。如阿留申岛弧西端恰与天皇海岭北端相接触。这种镶嵌在洋底板块上的海岭,地壳厚度较大,密度较小,不能随洋底板块顺利地俯冲下潜,从而与上覆板块的岛弧相互碰撞,碰撞处即是岛弧与岛弧之间向大陆内凹的端点。
据此,一些学者认为岛弧的弯曲可能是它与海岭(或其他海底高地)相互碰撞的结果。
然而群岛和海沟为什么呈弧形弯曲,至今人们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恐怖的塞布尔岛
塞布尔岛位于加拿大哈利法克斯东南170千米处,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在这里交汇,年复一年的冲刷激荡,把它制造成了一片充满沙砾和贝壳的马刀形浅滩。
塞布尔岛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沉船之岛”,在这里沉没的海船,先后达500多艘,丧生的人计5000多名。因此,这一带海域,被人们称为“大西洋墓地”、“毁船的屠刀”、“魔影的鬼岛”。
为什么塞布尔岛会给航海者带来如此巨大的灾难呢?不少学者提出了种种假说。
有的人认为,塞布尔岛附近海域常常突然掀起威力无比的巨浪,能够击沉猝不及防的船舶。
还有的人认为,塞布尔岛的磁场迥异于其邻近海面,且变幻无常,这样就会使航行于塞布尔岛附近海域的船舶上的导航罗盘等仪器失灵,从而导致船舶失事沉没。
较多学者认为,由于此岛的位置和面积经常迁移变化,岛的附近又大都是大片流沙和浅滩,许多地方水深只有2~4米,加上气候恶劣,风暴常见。因此,船舶很容易在这里搁浅沉没。
现在,塞布尔岛上最多时有居民15~20人,岛上拥有最现代化的救援手段。这个巨大的“船舶吞噬者”实际上已不再对过往船只的安全构成威胁,它的最后一次野蛮吞噬发生在1947年。不过,每当航船驶近塞布尔岛的时候,人们对它还是心有余悸。
“幽灵岛”的秘密
茫茫大海中有一些神秘的岛屿,忽而出现,忽而消失,人们称之为“幽灵岛”。
1831年7月10日,南太平洋汤加王国的西部海域中,由于海底火山爆发,突然冒出了一块陆地,随着火山的不断喷发,它逐渐形成为一座高60多米、方圆近5千米的岛屿。正在人们计划对它利用和开发的时候,它却像幽灵一样消失在大洋里,无影无踪。过了几年,它却又像幽灵一样从大洋中显露了出来。
在意大利西西里岛西南方向约30千米的海域,也有一座幽灵岛。据史料记载,这座小岛曾多次浮出水面,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00多年的布匿战争期间,以后又多次沉浮。
在日本宫古岛西北20千米的海面上,也有一个幽灵似的小岛,面积150平方千米。可惜它一年中只有潮水变化最大的一天才肯露出海面,而且仅仅3个小时后,它就又沉回了海底。
这种时隐时现的小岛究竟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呢?其实,它们是海底火山喷发的产物。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碎屑等物质冷却之后,凝结堆积在一起,高出水面的部分,就是我们看到的幽灵岛。当火山停止喷发,幽灵岛就停止了生长。
一旦岛屿经不住海浪的冲刷,就会被冲毁,岛便消失了。当火山再次喷发的时候,喷发的产物就再次堆积成岛屿。如此反复,便形成了时隐时现的幽灵岛。
会旋转的岛
1964年,一艘海轮上的船员发现在西印度群岛有一个无人小岛,它竟然能像地球一样地自转,而且也是每24小时旋转一周,说来真是一件破天荒的怪事。
这个旋转的岛屿是一艘名叫“参捷号”的货轮在航经西印度群岛时偶然发现的。起初,他们以为是遇上了超级海兽,吓得船长卡得那和水手们束手无策。
后来驶近才看清楚,原来是个小岛。岛上被不知名的植物所覆盖,到处是沼泽地,岛很小,卡得那船长命令舵手驾船绕岛航行一周,只用了半个小时。随后他们抛锚登岛,并在一棵粗大的树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时间和船名。后来,当卡得那船长和船员一起回到上岸的地点时,发现货船停泊的地点竟然移动了几十米。回到船上,水手们更感到惊奇,因为抛锚的地方仍十分牢固,并没有丝毫被拖走的迹象。
后来,据调查这个小岛的科学家说,这是小岛本身在旋转。
目前,这个孤岛仍在同一个位置做有规则的自转。至于旋转的原因,较多的人认为,这座小岛实际上是一座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因潮水的起落而旋转。但真相究竟如何,谁也不能断言。
能使人长高的巨人岛
在浩渺无垠的加勒比海上,有一个奇特的岛屿,岛上有着非常奇怪的现象:岛上居民们的身材都非常高大,成年男子平均身高达1.90米,成年女子的平均身高也超过1.74米。青年男子如果身高不到1.80米,就会被同伴们耻笑为“矮子”。
而从国外来的游客,只要在这里住上一个时期,也会长高几厘米,就连那些已经停止长高的成年人,也不会例外。
岛上的动物、植物和昆虫的增长也尤为迅速。比如蚂蚁、苍蝇、甲虫、蜥蜴和蛇等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都比通常增长了许多,特别是该岛的老鼠,竟长得像猫一样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为了揭开这个谜,许多科学家来到这里实地考察,结果在这个海岛的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他们认为,放射性物质能使人体内部的机能发生某种特别的变化,放射量不很强,不会损伤人体,但却能使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发生变化,由此使人长高。
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这里地心引力小是使人长得高大的原因。
可是两种说法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在其他的地方,也有很多长年生活和工作在放射性物质旁边的人,他们的身高与常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同样,地球上引力小的其他地方,也并没有发现巨人部落。
因此,巨人岛的成因,至今仍是一个有待科学家们去彻底揭晓的谜。
赤道上的“寒冷岛”
地球赤道的两侧,由于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生长十分旺盛,树木高大密集,种类繁多。如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的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和亚洲的马来群岛等地,都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科隆群岛位于北纬1°42′和南纬1°30′之间,赤道横穿其中央,是个典型的赤道群岛。但是它的自然环境同其他所有的赤道地区完全两样。
这里气候寒冷、干燥。在这里,根本看不到那种高温多雨、植物繁茂的景象,相反却有着不少典型的寒带生物。这种反常现象在整个赤道上实在是绝无仅有。人们在岛上漫步,时常可见生活在南极洲的企鹅在岛上大摇大摆地散步,使人仿佛置身于南极大陆。
岛上气候寒冷少雨,沿海一带除可以见到仙人掌等植物外,很少见到高大的树木。岛上其他奇特的动植物也很多,如巨龟和大蜥蜴,还有会爬树的海狮,不会飞的鹭鸶、飞鱼等。
在赤道地区,为什么会出现这块“寒冷岛”呢?
原来,在太平洋东南部有一条巨大的秘鲁寒流,它把南极洲附近的冷水源源不绝地输送到赤道附近,小小的科隆群岛正好挡住它的前进道路。
于是,冷水把科隆群岛团团包围起来,致使群岛温度偏低,降水很少,就是在沿海一带,气温也只有20℃左右,到山上就更冷了。有太阳晒着的时候人还感到比较温暖,一旦太阳被云雾挡住,马上就像换了一个季节。到了夜晚,岛上更是寒气逼人,即使是夏季,在露天过夜也要生火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