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执着的方法
一次,有位僧人在佛殿上诵经时,忽然咳嗽一声,就把一口浓痰吐在佛像上,负责维持秩序的僧人见了,立即走上前去责骂他:
“岂有此理!你怎么可以把痰吐在佛身上呢?”
“咳咳……”也不知是真咳还是装咳,这位僧人居然咳个没完,好不容易停住了,他说:
“请您告诉我,虚空之中何处无佛?我现在还要再吐痰,请问何处无佛?我应该吐在哪里?”
“这……”维持循序的僧人沉吟半天,终于无言以对。
这位不讲究“五讲四美”的僧人,与烧佛烤火的丹霞禅师有得一拼。
就事论事,别说往佛像身上吐痰,就是随地吐痰,也是无庸置疑的坏习惯。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他或许也像丹霞烧佛一样,有意借此开导那些表面上仿佛勇猛精进实际上却不得要领的僧众。当然,我们也不能拘于他这种极端的形式,毕竟破除执着的方法有的是,何必跟大众的标准过不去呢,而且你还是为了帮助大众?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这种形破迷开悟的智慧。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其固有的生活方式,这也造就了很多有习惯的人。这种习惯随着时间的增长在自己的身上也根深蒂固,当然也少不了别人的厌烦。比如你吃饭的时候习惯不洗手,习惯在人多的地方抽烟等等,这样的习惯我们都会有,也会遇到一些反对的声音,那么该如何去破除执着呢?这就需要我们的智慧了,其中一条就是破迷开悟,打破惯有的模式!
一个人的习惯是长时间形成的,如果只是用理论去说服她们,肯定起不到效果。只有让他从观念上认识到一种新的理念才可以从本质上改变他的执着。就像那位吐痰的僧人,他的心中有佛,所以佛无处不在,无论吐在哪都会溅到佛身上。这样的解释会让一个信佛的人顿生新的感悟,他会想这样的僧人能感悟到佛无处不在,肯定修为很高,所以自然而然的也会佩服他的这种悟性,从而不会再去计较他的执着。
人总是会对新的思路感悟很深,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只有你说出一个打破常规的感悟,会有很多人意识到这种思想,从而很好奇的去接受它!
破迷开悟的智慧是需要一个人对生活要有很高的感悟才可以做到的,如果没有一颗善于学习的心,对于这种智慧是驾驭不了的,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善于学习的心,从生活中感悟人生,锻炼自己的智慧!执着的人有时候会对某一件事情特别痴迷,但是这种痴迷不要过度,如果过度,再好的智慧也破处不了这种执着,我们唯有以一颗平常人的心去生活去工作,执着的人,要学会控制执着,也要学会破除执着的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收获一个美好的人生。
过于执着也是一种病
古时候,有个老太婆省吃俭用,建了一座庵,供养一位和尚修行,和尚接受她的供养整整二十年。
平时,老太婆总是亲自给和尚送饭。忽一日,老太婆突然想试试和尚的功力。于是她让自己年轻漂亮的女儿去给和尚送饭,并说:“等一下送饭的时候,你抱住他,试试他的定力如何。”
母命难违,女儿真的抱住了和尚,并且娇声问到:
“大师,难道你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吗?”
和尚坐在禅床上一动不动,漠然答道:
“感觉是有,但这种感觉就像‘三九寒冬天,枯木依寒石’。”意思是说,不管你怎么投怀送抱,我也不会心动。
女儿很失望,回家后就向老太婆转述了和尚的话,没想到老太婆不但不赞叹和尚的修为,反倒非常生气,说:
“这和尚好不通情理!
真是枯木不根,顽石一块,看来这二十年我是浪费白米了!”说罢,老太婆叫上女儿,一把火烧了庵堂,把和尚赶走了。
不必在意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只看其中隐藏的深义。
面对美女的诱惑,电影电视中的大师们经常是念上一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然后双目紧闭,观众们每每抱以好评,但这个老太婆为什么要赶走和尚呢?因为这个和尚只做到了“空”,或者说叫执着于“空”,不仅离开悟差得太远,而且已经入了“顽空”,步入了歧途。
试想一下,都是异性相吸的血肉之躯,面对异性怎么可能没有感觉呢?
又不是植物人。这么说来,这个和尚其实是虚伪。所谓“坐怀不乱真君子”,感觉肯定是有的,“不乱”才是君子所为,而没有感觉的人不是伪君子是什么?
我们做人也是如此,执迷一端,就会麻木,就会机械,就会僵硬,只有以超越、全面、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才能有所悟,有所得。
这个世界不缺少执着的人,但是缺少变通的人。所以很多人都抱怨为什么自己一直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不停的奋斗,努力,可是到最后还是一无所获呢!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有很多人往往过于执着,有时候坚持的是错的,自己却意识不到,这样才出现了很多庸才。
比如说某人从小就喜欢看足球,但是自己的身体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还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成为着名的球星,这样的人生活中有很多,他们总是执着于某些表面的光鲜,其实没有真正意识到真正的自己。
也许自己在方面有天分,就应该发展其他的优势,把足球当做一种业余的爱好来看,变通自己的思想,才可以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过于执着对于一个常人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伤害。这样会造成麻木不仁,一成不变的性格,迂腐的人就是这样炼成的。所以,我们要想让自己能随机应变,善于言谈,就要学会变通,不能过于执着。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会有其阴暗的一面,我们要学会多方面去观察,去感悟,想做好一件事情就要随时去发现它的不足,然后加以调整,这样才会成功。如果一味的去坚持,去执着,也许就是在走一条错误的路,这样只会越走越远,以至于会不了头!
这个社会圆滑的人才可以生活的很幸福,因为他们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不足,那些一成不见,坚持固有观点的人总是得不到他们想要的成果。所以,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要让自己以全方位的眼观去观察世界,否则,你永远不会出人头地。把自己的心打开一些空间,试着去接受新的思路,也许你会豁然开朗!
痴人说梦,不如做点实事
沩山禅师老了,一天中午,他读着佛经就睡着了。他的弟子仰山到房间里来问候,沩山被惊醒了,转身把头扭了过去,面向墙壁。
仰山惊异地说:
“师父你为什么这样?弟子有什么做错了吗?”
沩山起身答道:
“不关你的事,我刚才做了一个梦。你试着为我解释一下。”
仰山却不理睬师父,而是转身打来一盆清水,细心地给沩山洗脸。
未几,另一弟子香严也来问候。沩山又说:
“我刚才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仰山已经为我解释了,你也替我解释一下吧。”
香严笑着说:
“我早就知道了。”
沩山说:
“那么,你给我说说看。”
香严也不说梦,而是转身泡了一碗热茶,递到师父手中。
伪山欣慰地说:
“你们俩真不愧是我的弟子,比鸳子(舍利弗)还要高明!”
有个成语叫《痴人说梦》,仰山和香严看来是深得个中三味:与其浪费时间痴人说梦,不如做点实事,比如洗脸,比如喝茶。俗话也说,“晚上床上千般想,早上起来现馒头。”纵然有许多梦想,也终究只是梦想,梦想的实现必须建立在面对现实的基础之上。梦想再伟大,也离不开脚踏实地的精神。
我们这个社会有一种人他们叫“空想主义者”,而且这部分人数量庞大,占据着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些人会有大把大把的理论说给你听,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做出点成就。美好的生活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靠做出来的。即使一个人拥有再多的理论如果他不去实践也不可能得到收获,这就好比农民收割粮食的时候,如果不去动手怎么会有收获呢?
如今爱做梦,幻想一夜成名的人比比皆是,每个人都想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成就。但是,这样的事情存在吗?不存在,成功是需要靠努力的,没有努力的成功人士这个社会还不存在!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停止做梦是唯一的出路。梦想只是激励人前进的动力,我们要想让梦想变成现实,就要用双手去触摸它,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它的热量!
有些人每天吃不饱穿不暖还总是幻想着自己要开上豪车,有的甚至躺在病榻上还不忘了自己有一天可以成为一个明星,这样的人是很可怕的,他们已经做了梦想的俘虏,脱离了现实,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一辈子也算玩完了。爱做梦的人没有错,错的是不该把梦想带到现实中去。要想收获成功,就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总是遇到挫折或者苦难失败了,也不可怕,因为你已经获得了为下一次成功做准备的经验。这样远远好过那些在幻想的人,他们不去实践就永远不会明白生活的真谛!
所以,要想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精彩,就要脚踏实地的去努力,不要停留于幻想上,自己的双手拥有无穷的力量。请记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形式主义和表面功夫要不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南禅一派最为风云的人物当属马祖道一。但马祖尚未开悟之前,也是个心有大志却不知佛途门径的学子。
当时,道一在南岳般若寺修习北宗的“渐悟法门”,每天独坐在岩上禅定,很少与人交往。有人将这个事情告诉了住持怀让禅师。怀让有心点悟他,就趁他参禅时问他:这位大德,你整日坐禅,为的是什么?
道一答道:为了成佛。
怀让也不再问。就在他身边捡了块砖,在地上用力地磨了起来。
磨砖的声音很响,道一听了有点烦躁,又禁不住好奇,就问:您磨砖干什么?
怀让答道:把它磨成镜子。
道一反问:砖怎么能磨成镜子?
怀让趁势说说:既然砖不能磨成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够坐成佛?
道一心有所动,便请教道:如何才能成佛?
怀让照样不答反问:比如说你赶着牛马,车若不行,是应该用鞭打车呢,还是应该用鞭打牛?
道一无言以对。怀让见机开导说:
“禅是坐不出来的,佛也是坐不出来的。若是打坐求成佛,那是杀佛。”
道一恍然大悟,当下拜怀让为师,专修“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终成一方宗主。
如果磨砖不能成镜,枯坐不能成佛,那么整容是否能整出心灵美呢?考学历能否考出真本事呢?都不能。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执迷不悟,白费力气不说,还往往被鉴定为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
自欺欺人的形式主义和表面功夫要不得,因为是骡子是马,拉出来一骝便知。与其费尽心思去搞形象工程,不如静下心来练好内功。另一方面,公案中的马祖既有其志向,也下得苦功,但却用错了功,用错了方法,我们不能指望都碰上怀让这样的良师益友,我们要学会反思:
我是不是在搞形象工程?我是不是在做无用功?
面子问题是每个人都会在意的,有时候会为了面子而不顾一切。
他们只热衷于搞好表面形象,却不懂得该如何修炼自己的德行和智慧。
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人会为了一些固有的观念去煞费苦心,比如说有些人为了让别人认识自己就作虚假新闻,借以虚张声势;有些人为了得到老板的欣赏就做假账;有些人为了成名不惜毁坏自己的形象,整容,小三,包养等新闻屡见不鲜。其实,他们最后的下场都是很可悲的,因为他们的力气全都浪费在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功夫上。即使你通过这些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能怎么样呢,你没有真材实料最后不还是一样会被打回原型吗?要想让自己的得到别人的欣赏就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奋斗拼搏,没有哪一个人会因为这些形象上的功夫而获得成功。
只注重形象的人永远得不到成功的垂临,只有真才实学才可以收获成功。无论是在求学时还是工作中,脚踏实地的去努力才可以让自己更加成熟起来,那些形象主意和表面功夫者,如果不改变自己的这种思路,是永远达不到目的的。社会上有一种人叫做“考证达人”,说的是一个人为了找工作会考各式各样的证,当然这也许能看出一个人用心的成果,但是他们是否能够把自己的实力运用到生活中呢?即使有了这些证件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他是否有能力胜任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要去为了一些“自豪感”而去努力,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实力得到展示才是我们生活或是工作的重心。我们想要做什么样的人,就要去认认真真的去做事,而不要去搞一些忽悠众人的面子工程!
不要追求虚华的外在
唐代的丹霞天然禅师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他出家前是个儒生,之所以皈依佛门,据说是因为他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听到有人说做官不如做佛,当即就放弃了仕途。
进入禅门后,丹霞的个性依然不改。有一次,他在洛阳慧林寺挂单时,适逢大寒天气,丹霞耐不住冻,就在殿上搬了一尊木佛,三劈两劈,点燃了来烤火。那边早有人报告了寺院的方丈,方丈急匆匆赶来,大发脾气,说你怎么能烧我们寺里的佛像呢?太不像话了!简直是大逆不道,该下地狱!
丹霞动都没动,微笑着说方丈为何发怒呢?我烧佛是为了取舍利子呀!
方丈更加恼怒,说你胡说八道,这木雕的佛像里,哪有什么舍利子!
丹霞又笑道:呵呵,既如此,那我就再取两尊木佛来烧如何?
院主一时无语。
丹霞为何烧佛?他是不是疯了?他比大多数人都清醒,他只是有些极端。是因为冷吗?或许真有烤火的成份在内,但我们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一种训诫:拜佛供佛只是一个形式。
当代着名禅师圣严在谈到这个公案时说,丹霞烧佛在禅宗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公案。有史以来,也就只他一人这样的取佛烤火,在他之前或之后,都没有其他人这样做过。丹霞并没有逢寺就烧佛,他也就只烧了这么一次。那么丹霞为什么单烧洛阳慧林寺的木佛呢?很可能是因为该寺的僧众们就是那种只知道嗑头拜佛的僧众。
当然我们也不赞同丹霞的作法,毕竟时至今日,佛像不仅是佛在大多数尚未开悟者心中的象征,还是一种艺术品。再者说,有些东西你只要明白就行,烧佛毁佛对开悟也没有直接的影响是不是?
我们有时候往往看到的只是一件事情光鲜的一面,对于背后隐含的意义很少有人参透。人往往只对表面的东西感兴趣,所以第一印象在现代社会是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比如现在有很多人往往只看重一个人的外表,如果这个人是美艳如仙,娇柔欲滴的状态,那么势必会让一个人陷入这种诱惑,相反如果是一个很丑陋的人,相信不会有人去和她热情交谈。如果这个美艳的人心如蛇蝎肯定会让你受到伤害,那么,这样的人是否值得交往呢?这就是现实中的现象,只注重光鲜的一面,往往看不到一些物质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