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5100000015

第15章 出走的君子,私奔的灵魂(4)

可是,他爱才,却不用才,这就像他有梧桐枝,却不让凤鸟栖落;他不用才,却又不舍才,这就像他给凤鸟复制了一根梧桐枝,不愿凤鸟飞离。

凤是高洁之鸟,它对树枝的选择,是有洁癖的,是有指标的。复制的梧桐,是假的,空的,是不纯净的,有杂质的,凤鸟如何能栖呢?它又不是复制的。

因此,孔子虽受厚待,虽受厚禄,精神上,仍是寂寞,仍是彷徨。

恰逢此刻,孔子收到了一份来自晋国的邀请函,他悄悄地,动心了。

9.晋国,近在黄河岸,远在天涯中

关于晋国,我们先插播一个小故事。

晋国想要攻打宋国,特派出一个便衣,到宋国去刺探情报。这名便衣潜入宋国后,看到宋国的一个领导人子罕,正陷于悲伤中,原因是,一个城门卫士死了。

便衣返回晋国,对晋侯说,宋国不可攻伐,宋国一个城防兵死了,子罕哭得十分伤心,宋国人深受感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面对侵略战争,定会誓死抗战。

孔子对这名便衣,印象很好,觉得他善于观察,觉得晋国有这样的人,也很好。

可是,邀约孔子去晋国的人,并非晋国的好人,而是晋国的叛人。

此人,是晋国叛党的头目佛肸。

孔子满腹锦绣,世人皆知,可是,在他的一生中,召请他出山的,竟然都是叛贼——如佛肸,如阳虎,如公山不狃。而他所尊崇的正统派势,却对他拒之千里——或寂寂若无见,或喧喧欲害命,或眈眈冷眼观。

或许,这就是孔子的宿命吧。

可是,对于佛肸的邀请,尽管孔子动心了,可动身并不像动心那样容易,子路死活不同意他去。

子路好狠斗勇,但在孔子的教化下,他只遵从正统派,只认政府军,不认反政府武装。而相邀之人佛肸,就是反政府武装的代表人物。

此时,晋国国内正在闹内战,大夫们打得风风火火,不可开交。交战双方乃是,赵简子和中行氏、范氏。

起因是,卫国给晋国进贡了一份大礼——五百户人家。赵简子想把这部分移民,从邯郸迁往晋阳,但却遭到了同宗大夫赵午的非难。赵简子盛怒之下,杀了赵午。然而,赵午是中行氏的外甥,而中行氏和范氏又是姻亲,所以,中行氏、范氏联合起来,杀气腾腾地给赵午报仇去了。这一年是鲁哀公元年,也就是卫灵公四十一年。

而佛肸是何许人也呢?这场内战关他什么事?

佛肸乃是中牟的县长,而中牟,正是中行氏和范氏的封邑,佛肸于是为中行氏、范氏助阵,攻打赵简子。赵简子势力强大,是晋国的实际掌权者,很快就将中行氏、范氏打退了。佛肸拒不投降,试图以中牟为依托,抵抗赵简子。

今天,当我们隔着数千年的光阴望过去,当我们静静地审忖着置身在乱象中的佛肸,或许会有这样的感觉:佛肸的行为,近乎反叛;佛肸的心,却近乎义。

佛肸或许也是这样想的吧,所以,他请孔子到中牟帮他筹划,以便使他的抗拒更有效力。

中牟位于卫国以西,渡过黄河,再行走大约五十公里的路程,便到了。

孔子斟酌着,想去。

子路拦截着,不让去。

子路的理由是,他记得孔子说过,君子是不和做坏事的人共事的。现在,佛肸还想发动持久战,还想长期造反,君子是不能到这样的人那里去的。

孔子表示,自己是说过这样的话,但他也说过,坚硬之物磨不薄,洁白之物染不黑。他到中牟去,不是帮佛肸反叛,而是帮晋国平息战乱,使百姓免遭涂炭。

“我难道是瓠瓜吗?成天挂在一个地方,瞅着好看,却不被食用?”孔子缓缓地说。

这寂寂一语,道出了他在卫国被当成摆设的苦衷。

可是,尽管如此,孔子最终还是放弃了中牟之行。或许,在他心里的万顷碧海中,也是不平静的吧。

在赵简子刻不容缓的穷追猛打中,中行氏最终退出了春秋政坛。

这段杀伐史,仿佛一枚压缩饼干,被压缩到了历史的缝隙中去,把更多的空间,让给了更多正待发生的故事。

关于中行氏的消逝,子路是有很多疑问的。

一日,孔子讲论治国之道,说道,治理国家,需要尊重贤人,轻视不贤之人。子路听了,不禁想到,中行氏也具备这种品质啊,可是,他还是灭亡了。于是,便问孔子,这是怎么回事。

孔子回答道,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重用他们;轻视不贤的人,却不撤换他们。结果,他身上便聚集了两重恨,一重是贤人的怨恨,一重是不贤的人的仇恨。这是国内的恨,国外还有恨,邻国的军队就驻扎在近郊,虎视眈眈地窥视着他,他如何能不灭亡呢?

子路若有所思。

他或许是忆起了他拦阻孔子前往中牟的事情吧,或许也忆起了那个名叫佛肸的造反分子吧。

他尚且不知,多年后,他也遭遇了一场内乱,他也处于和佛肸一样的社会地位,一样的境况,他也是出于一个“义”字,仗剑挺身而出,并最终死于非命。

唯一不同的是,在他看来,佛肸是站在非正统的势力方面,而他,至死,都站在正统的势力方面。

孔子终是来到了黄河岸边。

他不是为佛肸而来,而是为赵简子而来。既然赵简子是晋国正卿,不如去投他好了。

可他,临到渡口,却沉思不前了。

夕阳西下,古渡沉寂,他默默地望着浩荡流水、滚滚逝波,良久无言。

奔波日久,时序交替,节物变迁、人事升沉离合,何其匆遽,何其沧桑!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终于开了口。

在这千年前的一刻,不知道这一句感叹,是喃喃自语,还是慷慨浩叹。不知道他是面色平静如昔,还是面含悲怆和怅惘?

唯知,暮色愈加沉落了。

远处,几丛稀疏古树,几个茕茕的孤影,点点归雁,缕缕晚烟,将凝视的目光,拉得更长了。

夫子为何止步不前了呢?他为何只是伫望着逝水呢?

他看得是那样不舍,那样全神贯注,那样浑然忘我,究竟为何?

我们套用卞之琳的诗歌《断章》来形容观赏流水的孔子,应该是这样的:

夫子站在川上看流水,

看流水的人在远处看夫子。

夕阳装饰了夫子的牛车,

夫子装饰了别人的梦。

但问题还在,夫子为何缱绻于水呢?

这个问题,问起来很无聊,得到答案后,很深邃。

子贡也产生过此等念头,他看到孔子逢大水必驻足,想必有深意,便询问个中玄机。

孔子于是这样解释道:

水如德,因为它不停地滋润万物,却不居功。

水如义,因为它在流动时,无论地势起伏高下,它总是遵循地理。

水如道,因为它浩浩荡荡地奔流,永无穷尽之日。

水如勇,因为它可以赴百仞深山,万仞河谷,无所畏惧。

水如法,因为它盛装到容器中,是平的。

水如志,因为它自源头流出后,坚持不懈向东流淌。

水如明察,因为它看似柔弱,却可以抵达任何犄角之处、细微之处。

水如教化,因为它可濯洗万物,使其干净洁白。

……

在我们眼中,水是H2O,在夫子眼中,水是美德。

所以,我们视水,把水停留在生活层面;夫子视水,把水升华在精神层面。

夫子乐水,从他的言辞中,还可以寻到另一种解释: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夫子一世,内心动,外表静,既常乐,又长寿,或许,这与他既乐水又乐山有关吧。

浑浊的河水,翻腾着奔涌。它一刻不停地重复着每一次翻涌,覆盖着每一片大浪。如果每一片大浪,都是一片饱满的鱼鳞,那么,二十四小时中,黄河要翻涌出多少片巨大的鱼鳞呢?

这是一个欢愉的问题。可是,我们相信,夫子内心,并无这样的欢愉。

他站在一川烟霞中,站在寒色微敛的草影中,想着的,是一个悲伤的事件。

在渡河之前,他听到一个消息,晋国的两个贤人,窦鸣犊和舜华,死了。非自然死亡,而系他杀,杀人者,就是赵简子。

窦鸣犊、舜华是晋国的社会名流,他们在赵简子徘徊在弱势群体中的时候,伸出了热情之手,全心全意辅佐他成就大业,是大义;而赵简子在得势后,为实现他独断专行的目的,却反手杀了他们,是不义。

所以,孔子视水多时,不再前行。

许久,他叹息了一句:“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

流淌的黄河水啊,多么美啊,于今不能过河,应是命运的安排吧。

然后,他告诉学生们,回吧。还回卫国去。

子贡不解其然。

孔子对他说,如果有人把有孕的动物剖腹,把胎儿取出来,那么,麒麟就不会出现在他周围;如果有人放水竭泽,把小鱼崽都捞干净了,那么,龙就不会调和阴阳、行云布雨;如果有人掏鸟窝,把鸟卵磕破了,那么,凤凰就不会出现在他身边。因为他杀害的是幼弱,是君子的同类,是不义。

“连鸟兽都知道避开残忍不义的行为,何况我孔丘呢?”孔子说。

于是,这些天涯孤客们,又取道折回。依然是深山荒径,依然是草木野藤,幽幽复萋萋。

途经一个叫陬乡的地方时,距离卫国帝都,只有38公里了,他们在星光下歇宿。孔子作了一首琴曲《陬操》,隔着滔滔的流水声,遥遥悼念窦鸣犊和舜华。

夜凉,重了。

10.放弃唯一的工作机会

此次返回卫国,在我们看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略嫌尴尬。

就起行来说,卫灵公并未赶你走,是你自己不满,主动要求离开;就返归来说,卫灵公也并未请你回来,是你自己不顺利,自顾自地回来了。

客气点儿说,你是拿卫国当做第二故乡了,当做避风港湾,产生亲情了;直白点儿说,你就是拿卫国当做自己家的旅馆了,想待,就诗书吟唱地待着,想走,就立刻拔腿走了,似乎又很冷淡,很寡情。

不知道这种尴尬,是否为孔子所介怀?是否陡增了他的悲凉?

即便他未曾介怀,怀才不遇的焦虑、寻求明主的挫败,是否也会让他心生苍茫呢?

到了帝丘,卫灵公貌仍和蔼,只是不甚热情,有些爱搭不理。

孔子对卫灵公纵容南子干涉内政,并导致太子蒯聩流落他国一事,仍生着气,所以,神色严正,也无欢色。

隔天,卫灵公见孔子,问他军队列阵的问题。孔子对卫灵公不重礼制而重杀伐,更加有意见了,直截了当地说,我只知道礼乐祭祀方面的事,至于军事问题,从来不知。

此前,孔子明明讨论过军机大事,现在却如此作答,摆明了是故意为之,与直接表达不满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卫灵公颇是不乐。

次日,两个人又见了面。大概是在露天地里交谈,孔子正说话时,空中飞过一行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形,那倾斜的翔姿,好像一种诗意的抒情。卫灵公的目光,追随着大雁,须臾不离,不仅浑然忘我,更把孔子浑然忘掉了。

孔子知道,卫灵公已经对自己了无兴趣了。

回到居所后,孔子敲击石磬作乐。有一个背着草筐的人,从门前经过,顺路听到了,大声说,这个击磬的人,是有心事啊,敲得这么响亮,这么急促,好像在诉说没有人知道自己一样。没人知道自己,又有什么呢?那就自己安顿自己呗,水深,就穿着衣服过河;水浅,就撩起衣服过河!

这话,不是说给自己听的,而是说给孔子听的。

能从乐声中,听出一个人的心思,可见,这不是一个背草筐的农民兄弟,而是一个背草筐的哲学家。把他的哲学语言翻译过来,中心思想就是,既然乱世难为,就甭操心了,算了吧。

孔子答道,要做到那个样子,又有什么难的呢?

他不是不能,而是不想,不忍。

他不想放弃自己的仁道主张,不忍坐视苍生陷于疾苦,既然身有济世之才,为什么不把自己贡献出来呢?

他锲而不舍地追求仁与礼,其坚忍执著、奋发图为的精神和气魄,之于后世,不也是一面可照鉴的明镜吗?

孔子觉得,自己无法去说服那个草筐哲学家,因为对方已经彻底绝望了,已经想通了,放下了,洒脱了。

孔子还放不下,还不够洒脱,可是,这却恰恰显示了,他还够伟大。

孔子继续延居于卫,继续接受卫灵公的招待。卫灵公的情绪,时而腻腻歪歪,时而和和切切,时而叽皮酸脸,时而诚恳有礼。孔子无合适的去处,唯有接受。

在孔子的一生中,他与卫灵公的关系,始终处于变化中,若一对欢喜冤家。

卫灵公既景仰孔子,又严防孔子步入他的政治帷幄;既闲置孔子,又不愿孔子彻底远离他的身畔。他坚定地拒绝孔子,又热情地召唤孔子。

这种似是而非的暗示,若即若离的招惹,给了孔子忽隐忽现的希望,让孔子始终抱有一丝幻想,直到公元前493年的到来。

鲁哀公二年,卫灵公四十二年,早春4月的一天,卫灵公奄然病故了。

孔子那细如游丝、扑朔迷离的希望,倏地断绝了。

就政权归属问题,卫国政界再度迎来了强烈的动荡,随之,就爆发了争夺君位的战争。

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想让她的另一个儿子郢,继承国君之位。然而,郢是位贤人,尊重长幼有序。按照礼法,政权应由他的兄长、前太子蒯聩继承,因为蒯聩刺杀母亲南子未遂,正在晋国政治避难,所以,郢推荐了蒯聩的儿子辄,作为国君人选。辄,还是个青青少年,在思想上,行为上,都容易控制,所以,南子很称心,把这个小孙子扶上了君位,史称卫出公。

蒯聩看到自己的儿子得到了继承权,非常不甘心,在晋国的支持下,跑回卫国,要夺回继承权。他娘南子,他儿子辙,立刻出兵,劈头盖脸地痛击了他一顿,连卫国的大门都没让他摸着。

没混进卫国大门,蒯聩并未放弃,因为卫国的反对党在积极支持他回国主政。反对党的理由是,卫出公主政,有违礼制,拒父亲于国门之外,有悖孝道,是没羞没臊。

为了平息这种乱象,卫出公和南子决定把孔子推举出来,让孔子安坐在庙堂之上,以他的德高望重,来增加卫出公执政的合理性。但他们并不知道孔子是怎样想的。

孔子是怎样想的呢?

他是站在卫出公一边,还是站在卫出公他爹蒯聩一边呢?

这是让我们好奇的问题。

但孔子的学生更好奇。子贡自告奋勇地提出,由他以委婉的外交辞令,打探孔子的心意。同学们一致叫好。子贡于是矜矜然地去见孔子了。转眼也就出来了,寂寂然地说,夫子不为也。

其实,子贡并未直截了当地询问孔子,而是别有深意地问了孔子另一个问题,即,伯夷和叔齐,这两位大贤人,最是仁义礼让,但却活活饿死,怨乎?

连日来,孔子斋戒沐浴,正襟危坐,也在思考工作的问题。他已经五十九岁了,入仕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有可能是他最后的机会了,他应该抓住。可是,卫出公即位,终究于礼不合,他又应该推翻。孔子正踯躅着,煎熬着,忽听子贡发问,就在这一瞬间,他忽地明澈了,宁静了,温温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这句话的言中之意是,伯夷和叔齐,是殷商国君之子,国君死,他们为了让位于对方,跑到深山野林中归隐,当周朝灭掉殷商时,他们不食周谷,以死殉国。他们求的是仁,因此,死而无憾。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孔子,是求道之人,此处道不行,他就要继续寻找,继续流浪,他不能将就,他要保持道的纯洁性,否则,就不是道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很艰苦,可是,他求的是道,因此,苦而无憾。伯夷、叔齐不怨,他也不怨。

这两层意思,第一层,孔子明说了,第二层,孔子隐喻了。子贡虽然只有二十八岁,但极聪明,他立刻明白了内中想法,所以告诉同学们,没戏,夫子不会助卫出公。

子路接受不了这样的回答。他很着急,越过子贡,一个高就蹿进去了,见了孔子,疾声问道,出山后,第一件事要做什么?

“要正名。”孔子说。

正名,就意味着,孔子站在蒯聩一边,意味着,他虽是受卫出公之聘,但他却要说服卫出公迎回蒯聩,而这,也就意味着,他将得罪卫出公,将失去工作机会,失去这个唯一一个出现在周游苦旅中的掌权机会。

子路不禁生了气,吵吵嚷嚷地数落起来,不会吧,您怎么还是这样呢?怪不得人们说您迂腐,您可真是迂腐啊。好不容易逮到这么个从政机会,您还操那么多心干吗!名正不正,跟您有什么关系!

同类推荐
  • 旋律的霞晖——吴祖强传

    旋律的霞晖——吴祖强传

    吴祖强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几十年来,他既在音乐创作方面硕果累累,又为中国音乐界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生、博士生,更是中国音乐取得发展、走向世界的带头人。本书介绍了吴祖强令人称羡的音乐学习经历及他创作的优秀作品,并分析了他为中国音乐事业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全书约12万字,按时间顺序分为八章,作者在各章中结合大的时代背景,对吴祖强音乐生涯的各个阶段进行了描述。
  • 恨不相逢未剃时

    恨不相逢未剃时

    他是一个僧人,披着袈裟,竹杖芒鞋在人间游走,莲台才是他最后的家。他是一个情种,身着西服,风度翩然嬉笑于秦楼楚馆,红颜才是他心灵的归所。他是一个志士,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下,惊起风云万丈。
  • 原来雍正

    原来雍正

    他人到中年才登上皇帝宝座,却一直背负着弑父杀弟的骂名;他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却少被后世史家赞誉;他处事果断凌厉,却痴迷于佛道的修身养性……在雍正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神秘。雍正是不是篡位登基?改诏说?弑父说?一段历史,几多疑问。勤政爱民的是他,杀戮功臣的也是他。昏君乎?暴君乎?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本书作者张研教授兼具史识和才情,以丰厚的学养、通俗的笔触,从历史大背景、人性层次以及权力斗争的微妙细节着手,通过对雍正身心、雍正信仰、雍正功过乃至雍正之死的分析,向读者娓娓讲述一个原来的、真实的雍正。在历史的天空中,还原一个被妖魔化的帝王。
  •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纵观蒙元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征服与统治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一一蒙古帝国。本书以元朝十五位帝王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兴衰荣辱。文中既有小故事的穿插,又再现了历史原貌,极具知识性,是一部完整的元朝历史。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苍天可逆

    苍天可逆

    万年前的苍穹大陆,神,魔,妖,灵,兽各族,他们羡慕人族的智慧,心惊于人类的无穷创造力,联合起来对人族进行绞杀,使人类一度在大陆上灭绝,但在万年后,他,凌傲天的出现,能否颠覆已经几乎被写定的命运?
  • 仗剑侠

    仗剑侠

    江湖失传的“八极剑”与“八极剑谱”却传文在一个兵器世家雪侠山庄谢峰谢大侠手里腥风血夜,一夜间血洗雪侠山庄,谢峰却己不在?传闻中的八极,是真?是假?血洗雪侠山庄,是仇杀?还是抢夺?故事该如何开始
  • 蔡康永悬念

    蔡康永悬念

    这个男人,既不帅气,也不挺拔,完全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但是他硬生生地像朵鲜花似的从男人堆里脱颖而出,还成了娱乐圈“公认”的妇人之友。他究竟有何魅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他的节目,读他写的文字,和他站在一起?他会把自己的爱情坚持到底吗?他会一直这么招人喜欢吗?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诚实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诚实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龙吟界

    龙吟界

    这里是诸天万界中的龙吟界——一座遍地是妖兽和龙的世界!一个山村少年拜入仙门,他资质低下,但是百折不挠,他不甘平庸,只得奋勇前行,一剑在手,天下俯首!
  • 八荒鬼域

    八荒鬼域

    天降阴阳眼,日子从此不平凡。可祸福相依老道士的消失究竟是怎么回事,诡异的羊头尸体又会牵扯出什么,怨念在滋生,生命在消亡,这一切循环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何种大域。
  • 王妃有点闲

    王妃有点闲

    为了帮母亲治病,她将自己献给了他,他不动声色的接受。看着眼前这个俊朗的男子,她决定,另找高枝,他不可能是她的一个好的归宿。果然,招惹了他,一切都不一样了,种种阴谋,红颜飘零,她还是将心落在了他的身上。
  • 幸福不用你给

    幸福不用你给

    “……我完全同意你的说法,我赞成分手,这段时间谢谢你了,再见。”这墨未浓跟女友谈分手居然可以谈得那么冷静,分得那么漠然,明明是他太忙、太漫不经心,却表现得像自己终于了却了一桩心事,还把原本要给女朋友的礼物转送给她,真可恶,也真是让她开了眼界。
  • 见习护花神仙

    见习护花神仙

    半文盲步仁意原本不过是社会最低层的小人物,天庭的一次骚乱却改变了小人物的一生,九天雷劫下逃生,被贬下凡间的太白金星认定是未来的玉皇大帝二世,并惹来一众妖魔鬼怪的窥视。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步仁意带领着一群神…
  • 前世今生:问镯

    前世今生:问镯

    爱人送给叶皎的明代玉镯,可戴上后再也取不下来,从此噩梦连连。镯中的名妓,倾国绝色却勾魂蚀魄。她说,前世舍命救下自己的夫婿,却被叶皎横刀夺爱陷害至死。所以她要报仇。前生债,今世孽,命中注定这冤家路窄,无处可逃。两世红妆两世情。那一世,究竟是谁害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