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5800000004

第4章 卓琳的故事(4)

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女工程红杏家的床头上,挂着一串用一朵朵洁白清新的栀子花精心编织成的一个美丽、漂亮的花环。这十分珍贵、不同寻常的礼物,是曾与她一同劳动的卓琳送的。

原来,在望城岗“将军楼”安顿下来后,邓小平和卓琳就被安排到邻近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监管劳动。性格开朗,活泼、健谈的卓琳,刚一进厂,就与程红杏等女工攀谈起来,并且一见如故。车间主任见卓琳与程红杏已相识,便将她安排在程红杏所在的电工班劳动。卓琳听了,高兴地牵着程红杏的手,朝她们的工作地点走去。

此后,22岁的程红杏与53岁的卓琳成为“师徒”。在三年多的劳动中,她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时,卓琳是以“全国第二号走资派”的夫人的身分入厂劳动的,又加上新来乍到,生活和工作上有很多困难,程红杏是卓琳的师傅,卓琳自然得到了她的很多帮助。

到江西后,卓琳、邓小平没有了工资,改领生活费,家里的收入减少,生活水平降低。为了节约家庭开支,从未为生计而发愁的卓琳,也开始为节俭持家想办法了。

一天,她来到程红杏的身旁,悄声问:“你能不能弄到好的酒药?”

“怎么,你要酿米酒?”程红杏问。

“老头儿爱喝米酒。”卓琳回答。

程红杏马上说道:“行,没问题。”

第二天早晨一上班,程红杏就拿来一包上海产的酒药和一袋糯米,交给卓琳。卓琳高兴地连声道谢。程红杏又将酿酒的要领传授给卓琳。不久,卓琳就酿得一手好米酒。她酿出的酒邓小平很爱喝。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到了端午节。

这是邓小平一家在江西下放监管劳动期间迎来的第一个端午节。为了让北京来的客人领略江西的节日风味,程红杏决定登门帮助卓琳包粽子。

卓琳是不愿意麻烦人的,但实在拗不过程红杏的热心肠,便答应程红杏包下买糯米和粽叶的活,并教自己学会包粽子的手艺。

程红杏像个东道主似的,奔向菜市场,买回上等的粽叶和糯米,高高兴兴地来到“将军楼”。

程红杏和卓琳“师徒”俩,虽然天天见面,在一起劳动,却很少串门。这次程红杏到来,犹如稀客一般,受到卓琳的热情欢迎。刚一进门,卓琳一把拉住她的手,就象对待自己的亲姐妹一般。

程红杏也不怠慢,卷起袖子,进厨房干起来。

只见她淘好糯米,配上赤豆和碱水,用两张粽叶叠成漏斗形,装上糯米,封好口,再用细麻绳使劲捆住,一个粽子便做成了。

卓琳耐心地站在程红杏身旁,微笑地看着。

说实话,程红杏包粽子的手艺并不高,但她那份热情劲儿,那份孩子般的稚气,深深地打动了卓琳的心,她十分喜爱这位孩子似的小“师傅”。

几个粽子包下来,卓琳看出了门道,也试着包起来。看来包并不难的,捆却是比较费劲的一道工序。由于麻绳细,不容易捆紧,师徒俩就用牙咬。一抬头,两个人的目光相遇,相互看见对方一副认真的模样,不由得开怀大笑起来。

卓琳虽然原来不会包粽子,但十分熟悉粽子的来历和品种。她向程红杏讲了屈原在国破家亡、报国无门的情况下投汩罗江的故事,告诉程红杏楚国人民非常痛惜屈原的死,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每逢端午便纷纷朝江中投粽子。

程红杏第一次听到粽子的来历,感叹不已。

想到卓琳夫妇具有那么渊博的知识,却在这里劳动,真是太可惜了,她心里油然升起一股强烈的敬慕感。她为自己能遇上卓琳夫妇这样的好人而感到庆幸。从此,对于他们夫妇的事情,她更加热心了。

有一天,邓小平在车间劳动时突然昏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卓琳闻迅跑来,一看丈夫的模样,顿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但她很快镇定住了。

卓琳知道邓小平的病因:一定是低血糖又复发了。这个病邓小平已经好几年没有发作过了。

她要赶快想办法。

卓琳擦了一把眼泪,用手摸摸邓小平的额头,看了看瞳孔。见邓小平面无血色,眼睛失神,她想到了一个简单的应急办法。

她朝围在身边的工人们望了一眼,看到程红杏也在其中时,便喊道:“小程,你有开水吗?”

已被吓呆了的程红杏忙回答:“有开水。”

“你家有红糖吗?”

“也有。”

卓琳请程红杏马上冲杯红糖水拿来。并且叮嘱:要快!

程红杏没等卓琳说完,拔腿就往家里跑。她跑进家,翻出盛糖的罐子,洗净一个大茶杯,一下装了半杯红糖。迅速冲成一杯很浓的糖水,又端起杯子,飞快地跑回车间,将杯子递给卓琳,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卓琳接过杯子,以感激的目光望了望坐在地上的程红杏,随即把糖水喂进邓小平嘴里。

邓小平一口气喝完一大杯子糖水,渐渐苏醒过来。

卓琳这才向大家说起的邓小平的病史:小平的身体本来是很好的,只是前些年在苏联莫斯科与赫鲁晓夫谈判时,没有很好地休息而累出了这种病。发病时,只要喝上一杯红糖水,很快就会好的,请大家放心好了。

为了让邓小平得到更好的休息,车间主任陶端晋、女工程红杏与卓琳一起护送他安全地回到家里。

卓琳十分感激。第二天,她到车间劳动时特地带了一包红糖,亲手送给程红杏,说:“小程,这包糖送还你。多亏了你,谢谢!”

“卓琳同志呀,这还用还吗?这是我应该做的。”程红杏十分过意不去地说。

卓琳执意要还。程红杏见推辞不掉,便把糖朝大伙儿的茶缸里分,边分边说:“老邓病好了,大家喝糖水吧!”

卓琳笑了。

“师徒”俩的感情越来越深。卓琳更加喜欢这位善良活泼、热心积极的女工,注意从一点一滴上关心她的成长。

程红杏在城郊长大,与外界事物接触少,对很多事情特别好奇。卓琳是知识分子出身,年纪大,经历丰富,见多识广,善于与人交谈,并且耐心细致,能够以理服人。

有一次,程红杏将修理线圈用过的铜质套子扔掉。

卓琳看到后,十分爱惜地捡起来,用纱布擦擦,以征询的口气说:“这是铜的,丢了不可惜吗?”

程红杏心想:这是没用的。但抬头一看卓琳那副认真的样子,便止住了要说的话。

卓琳给她出了一个主意:“能不能找个什么东西装起来,积少成多?”

程红杏一听有些道理。于是,找来一个纸盒,专门用来装废弃的铜件。时间一长,积了满满一大盒。拿去一卖,给公家换回了不少钱。为此,她还光荣地出席了县里举办的勤俭节约模范大会。

会后,程红杏高兴地拿着奖状来到卓琳家。

“将军楼”前,当空一轮圆月高悬,晚风送来一阵清香,程红杏顿觉沁人心脾,惬意无比,连声赞叹道:“好香啊!”

卓琳迎上前,拉着程红杏的手问:“知道是什么香吗?”

程红杏摇摇头。

卓琳指着旁边树上的栀子花说:“是它发出的香味,喜欢吗?”

程红杏放眼看去,一朵朵洁白如玉的栀子花盛开在枝头。“太漂亮了!”她感叹道。

几天后,卓琳送给程红杏一串她亲手编织的花环。程红杏接过这一珍贵的礼物,轻轻抚摸,发现每个花朵都是略略张开的。显然,这是主人精选的花朵,而且每朵花都是在花茎处用细线串成,这要耗费多么细致的劳动啊!

程红杏想到:卓琳眼睛不好,又有高血压,真是难为她了。捧着这精致的花环,她的眼睛湿润了。

洁白的花环,象征着白璧无暇的纯洁友谊。

柳暗花明

1971年9月13日凌晨,随着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荒漠里的一声猛烈爆炸,历史宣告了林彪反革命集团——这个“文化大革命”中孕育的怪胎的覆灭。

50余天后,在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监管劳动的邓小平、卓琳,首次享受了一次厂里的“政治待遇”——和工人们一起听中央文件的传达。

这天上午,卓琳和邓小平在监管人员的护送下,来到一间面积不大,约有200多平方米,十分简陋的食堂内。按照安排,他们坐在全厂100多个职工的中间。

邓小平端坐在椅子上,双目凝视前方,目不转睛,若有所思;卓琳紧挨邓小平坐着,不时用眼睛与熟悉的工人打招呼,微笑着点点头。

厂领导罗朋快步来到会场,坐在用两张四方桌排成的主席台上。

罗朋曾是邓小平在太行山时的部下,聆听过邓小平的报告,对他十分钦佩。不料想,二十多年后,邓小平以“全国第二号走资派”的身分,出现在罗朋身边,真是历史的巧合。罗朋对邓小平素来尊敬,因而,邓小平及夫人卓琳到厂里劳动,罗朋给了他们很多照顾和帮助。

这时罗朋抬头扫一眼台下的人群,突然发现邓小平、卓琳坐在一条长条木凳上,拥挤在密密麻麻的工人中间。

于是,罗朋的目光停住了。他以会议主席的身分站起来,向邓小平打了一个手势:

“老邓呀,你耳朵听不清,请你和卓琳同志坐到前面来。”

邓小平见罗朋起身让座,随即点点头,和卓琳一起来到前边,坐在了罗朋的身边。

接着,罗朋给邓小平、卓琳各倒了一杯茶放到面前。邓小平微笑着望了一眼,卓琳则点头致谢。

随即,罗朋铺开文件,拉开了嗓门,开始传达。

这是一份关于9月13日林彪一家乘机叛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的过程和林彪、陈伯达的罪证的材料。

整整两个半小时的传达,卓琳、邓小平始终一动不动,认真地听着。看得出,他们此时的心情都很不平静。

传达文件结束后,大伙儿各自回到车间。邓小平端坐在工作椅上,双手放在膝盖上,静静地听工人们的讨论,没有讲一句话。

性格开朗、活泼的卓琳,则积极投入讨论。

她显得非常活跃,不断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并且表示要认真研究文件的内容。她高兴地对车间主任陶端晋说:“陶排长,把文件给我看看。”接过文件,她认真地读起来,不时露出欣慰的笑容。

看到卓琳那认真的样子,也为了使他们夫妇二人更好地领会文件精神,经过商议,厂里同意他们把文件带回家里去再看一遍。

卓琳兴奋地连声说道:“太好了!太谢谢了。”

到下班的时候了,夫妇二人离开工厂,沿着“邓小平小道”(工人们对他们常年上班踩出的一条小路的称呼)向“将军楼”走去。

尽管邓小平在车间里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他的心中此时已经掀起了波澜。林彪一伙阴谋家、野心家,为了达到自己向上爬的目的,不惜把国家搞乱,把军队搞乱,把党的优秀干部往死里整。

手段之卑劣,亘古未有。卓琳的心里一直荡漾着喜悦之波。她觉得脚下轻松了许多,原来坑洼不平的小道,似乎变得平坦、宽阔。人逢喜事精神爽,她的精神也轻松了许多。

不多时,他们便到了家门口。

进了家门,卓琳仍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因监管人员在场,她悄悄将前来探亲的小女儿邓榕拉到厨房,用手指在她手里写下了“林彪死了”

四个字,这才踏下心来。

待监管人员离开后,全家人才得以聚集。卓琳详细地向邓榕和夏伯根讲了文件的内容。

在一旁的邓小平激动而兴奋地说道:“林彪不亡,天理难容。”说罢,点燃一支烟,狠劲地吸了一口。

夜深了,邓小平、卓琳的房内依然亮着灯光。

林彪事件的发生,使他们心里不断地翻腾,一方面为毛泽东、党中央粉碎林彪一伙的阴谋而庆幸,另一方面又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担忧。

他们越想越觉得不能再等待了。他们感到,有必要把自己对党和国家前途的看法向中央汇报。想到这里,邓小平坐到写字台前,奋笔疾书。

不久,一封来自江西的信,放在了中南海毛泽东的办公桌上。这是正处在“监管劳动”中的邓小平的来信。

毛泽东看到这封信后,伏案沉思许久。然后提笔作了如下批示:

请总理阅后,交汪主任(汪东兴)印发各同志。邓小平同志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但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一)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

整他的材料见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两书。

(二)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三)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除此以外,进城以后,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没做的,例如率领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他没有屈服于苏修。

这些事我过去讲过多次,现在再说一遍。

毛泽东。

七二年八月十四日。

周恩来最先看到了这个指示。他看出来:这是启用邓小平的一个信号。

作为老朋友,周恩来十分了解邓小平的为人和品格,为了使老朋友尽早出来工作,他决定借毛泽东发出的信号,再助一臂之力。于是,他当机立断,一方面将毛泽东的批示和邓小平的信,一起交给中央办公厅印刷厂印出若干份,分送中央政治局委员传阅;另一方面立即以中共中央的名义通知江西省委,宣布邓小平即日解除监管劳动,恢复党组织生活,安排搞一些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形式的活动。

邓小平和卓琳终于恢复自由,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后来,邓榕回忆说: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家的政治环境开始有了一些转机,生活待遇也较以前逐步好转。”

1972年底,邓小平、卓琳被安排到江西老根据地等一些地方参观。他们游历了井冈山,凭吊了革命遗迹,重访了红都瑞金等地。在赣东北的行程中,参观了闻名中外的瓷艺之都——景德镇。

在景德镇雕塑瓷厂,卓琳被那些五光十色的彩绘陶瓷吸引住了。她不断寻问着生产的工艺和彩绘的方法,尤其对新产品“玉兰花”台灯给予很高的评价。邓小平则关心工厂的生产规模和产品的销路,不时提出各方面的问题。

为了表示对小平同志夫妇的敬意,厂里特意选了两个色彩鲜艳的“玉兰花”台灯赠送给他们。

上车时,邓小平发现了台灯,执意不要,厂里仍然坚持要送,卓琳马上走下车,付了钱。

不久,他们回到新建县,回到“将军楼”。

1973年2月20日这天,曙光初照的时候,邓小平、卓琳一家人告别新建县,在南昌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车轮飞转。列车穿越中原大地,开往北京。

邓小平在被“打倒”约7年之后,就要“复出”,重新回到中央工作了。

礼轻情谊重

回北京的前夜,邓小平、卓琳夫妇在“将军楼”里几乎彻夜未眠。

半夜里,邓小平点燃一支香烟,若有所思地说:“咱们不能这样不声不响地就走。”卓琳倚靠在邓小平身旁,深情地感叹道:“是呀,多亏了这些工人师傅,帮助咱们渡过难关,一辈子都忘不了他们的情谊。”邓小平欠了欠身子,弹了一下烟灰,接着说:“工人们太好了,三年多实在太麻烦他们了。”

吸着烟,邓小平思索着,用什么方式才能表达自己和妻子对工人们的感激之情?忽然,他想起一句俗话——礼轻情谊重,于是有了主意。他侧过脸对卓琳说道:“明天,你去买些东西,到工人们家中看看,算是表达咱们的一点心意。”

“好!好!好!还是你想得周到。”卓琳高兴地说。

不知不觉,东方泛白?早上,卓琳上街买来一些糖果、饼干和香烟,按照昨晚夫妇二人商量的意思,亲自上门向工人师傅们一一道别。

她先来到车间主任陶端晋家。

陶端晋对邓小平一家的关照实在太多了。卓琳与邓小平都在陶端晋领导的车间里劳动,平常遇到什么事情,他总是热情关照,耐心帮助。有一次,邓小平干活时突然昏倒。陶端晋以高超的驾驶技术,开着拖拉机,送邓小平回家休息。路上,为了减轻颠簸,他小心翼翼地开车,直到将邓小平安全地送回家中。家里的脸盆漏了,卓琳拿给陶端晋,他二话不说,马上就给补上。

当卓琳敲开门后,陶端晋的妻子出现在门口。

她告诉卓琳,陶端晋不在家,出差去了。

同类推荐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比尔·盖茨一生三件事

    比尔·盖茨一生三件事

    本书叙述了比尔·盖茨,一个计算机天才一生的三件事。简而言之,谋人、谋势、做老板。这就是比尔·盖茨的智慧核心,世界首富的成功箴言。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洞察盖茨智慧的窗户,诠释他传奇的人生,破译他成功的密码。
  • 百年巨匠黄宾虹

    百年巨匠黄宾虹

    本书以黄宾虹的曲折命运为经,以大师在艺术上的孜孜不倦和“一意孤行”为纬,以生动的故事写实和赏析文字为内核,辅以对大师亲友的亲历采访对话,讲述了黄宾虹传奇的生命之旅和罕见的艺术创造。
  • 黄金荣全传

    黄金荣全传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以及他们的奇闻轶事贯穿始终,从一个崭新的历史角度勾勒出了民国时期各种人物的众生百态。既而,使读者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发觉那个动荡的年代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能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风云变幻的社会本质。本书分别详细的介绍了袁世凯、阎锡山、张作霖、毛人凤、黄金荣、孙中山、蒋介石等等一系列民国历史人物,再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于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混乱中闪亮登场。无论在历史角度或者人物刻画方面,本书都做到了言辞鲜明,语意深远,从而引导人们去了解和认识一个逝去不久的风云年代。
  • 世界十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

    世界十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于1828年出生于俄罗斯图拉省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1844年,16岁的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次年转入法律系。在大学期间他成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信徒。19岁时辍学回庄园进行农事改革,力图改善农民的贫困生活。
热门推荐
  • 天文科技大追踪

    天文科技大追踪

    宇宙太空将是我们人类的最后一块“大陆”,走向太空,开垦宇宙,是我们未来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们未来涉足远行的主要道路。因此,感知宇宙,了解太空,必定为我们未来的人生沐浴上日月辉映的光芒,也是我们走向太空的第一步。神秘的宇宙向我们敞开了走向太空的大门,我们必须首先知道整个宇宙的主要“景点”。宇宙不仅包括太阳系、星系、星云,还蕴藏着许多奥秘,总之,宇宙是一块神奇的地方,太空充满着我们无限的梦想,发现天机,破解谜团,是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知识素质的标杆。
  • EXO:落泪化作永恒

    EXO:落泪化作永恒

    “啊!!!!!”一阵撕心裂肺的喊声回荡。天玄崖上,一女子跪坐在地上,眼泪止不住的留下。“鹿晗,我,我后悔了,我不该瞒着你,可我后悔又有什么用。”女子喃喃自语,“我虽是神族的公主,按理可以和你在一起,可我,可我的妈妈,却是魔族的人,我的血统不纯正,我又怎么能和你在一起。可我原本以为,你至少会喜欢过我的。”“可你却告诉我,你从来没有喜欢过我。”“那我为你做的这些,算什么?”我自嘲的笑笑。“让我忘了你,鹿晗,你认为,忘记一个人,很容易吗?”
  • 老外最想和你聊的101个英语话题——流行名人篇

    老外最想和你聊的101个英语话题——流行名人篇

    阅读本书,让你了解当下最流行的欧美文化名人。本书从世界范围内挑选出议论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名人,覆盖政治、经济、娱乐、商业、艺术等多方面,每个话题都包括背景介绍、常用句子、重点词汇以及一段情景对话。对话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通俗易懂,所介绍的人物生动而不失深刻。《老外最想和你聊的101个英语话题:流行名人篇》以对话为主,注重口语,让读者不必死记硬背、死啃书本,最后导致“哑巴英语”,在遇到外国人时仍旧张不开嘴。这本书每节都有大量地道的、原汁原味的句子,读者可以在与外国人的日常交流中直接运用。
  • 科利奥兰纳斯

    科利奥兰纳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行烁今

    五行烁今

    元素大陆,这里,元素就是主宰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却有控制元素的力量元素主宰着大陆,而他却控制着元素别人奋斗一生才能享有的奢侈他不屑一顾别人不惜性命得到的法宝是他的杰作别人穷极一生才能达到的修为在他看来……
  • 爱就别放手

    爱就别放手

    在事业上,她是强者。在爱情,但她却是弱者,连爱情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什么其他了。不过,她身边的男士还真不错的嘛,知道她是爱情白痴,不仅手把手的教她,还让她了解如何泡帅哥,看来老天爷还是蛮照顾她的啊!
  • 战神联盟之虐恋

    战神联盟之虐恋

    “誓死跟随三百年,却终究抵不过他的一个微笑。”“百年陪伴,却没有她的一句安好让你心安。”虐恋还是悲剧?妖娆、魅惑、冰冷、萌货,到底谁才是战神联盟最爱的王?“我已为他丢了一颗心,这颗心,我绝不会再把它轻易给任何人。”“你不知道吧,从第一次见到你,我的心,就是你的了。”
  • 一宠成欢:高冷男神哪里逃

    一宠成欢:高冷男神哪里逃

    “第一,绝不干涉你做任何事。”“第二,绝不觊觎你任何财产。”“第三,绝不妨碍你左拥右抱。”说完这三点,白蕊望着面色冷淡的孟良,异常卑微地提出请求:“孟先生,你娶我好吗?”孟良“啪”一声折断手里的签字笔,一字一顿,语气森冷:“白蕊,如你所愿。可你记住,哪天要是死在我手里,那是你自找的!”心里却在默念:白蕊,你不干涉我,我偏要干涉你;你不觊觎我,我却对你垂涎已久;你不妨碍我左拥右抱,我却偏要你非我不可。
  • 超自然社团

    超自然社团

    一个玄幻异能小说社团,平日每天都会去各种超自然的地方寻找素材,而其实呢。。。。。。。。
  • 请看着我的眼睛

    请看着我的眼睛

    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谓不平等。谁,都没有资格幸福一辈子。或许是我的前半生过得太顺利,连上天都看不下去了,以至于造成我的后半生是那么的冗长。苦难似乎没有境头。也有人劝我说,只要还活着,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意味还有可能东山再起。人生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以寿命作为时间的量度,以身体作为赌博的本钱。而我,困死在了这里。更可笑的是,每个人的迷宫绘写者都是自己。曾经我也曾怀揣梦想和义无反顾的轻狂,直到不久的将来,我被恐惧掳获,又贪念上了那一点一滴的温暖,在这时候,我是可以回头的。谁说,你现在看到的世界,就是真实的就是对的。世人所说,我沉溺的幻境之于我,才是对的。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愿意跳进棺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