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5800000010

第10章 王光美的故事(3)

“如果,你认为我们的意见是对的,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要以一个优秀的共青团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共青团员应做到的事,你都要做到,做错了的事,勇敢地改正。这样,等你满了15岁以后,共青团的组织一定会欢迎你成为共青团的一个正式团员的。”

这是一封普通的生日贺信,但它又是非同寻常的生日贺信。在这封信里,刘少奇和王光美不仅倾注了对女儿的挚爱和殷切希望,也是对整个青年一代的一种期望,一种寄托。

只有20元钱的钱柜

1963年,王光美深入基层,参加全国上下广泛开展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临走之前,王光美把一个陈旧的小木头盒子交给刘少奇,说:“我这个‘财政大臣’要真走了,把权力移交给你,你可要管好哟。回来我可是要查帐的呀!”

王光美诙谐的话语,把刘少奇逗乐了,他连连说:“好,好,我一定管好,你就放心吧。”

王光美拍拍那个木头盒子,说:“你也别太乐观了,这‘财政大臣’可不好当啊!”

这个木盒子大约有30公分长、20公分宽、10公分高,上面也没有上锁的地方。加上又比较陈旧,不知道的人,谁会想到它就是王光美家的钱柜呢。

王光美走了,刘少奇“接管”了这个木盒子,可他哪有时间行使自己的“财政大权”呢?他把秘书刘振德叫去说:“现在要请你办这些事了。”

说着,把木盒子双手端到了刘振德的面前,“光美把它交给了我,我再把它交给你。”

刘振德平时从没有见过这个小木盒,一脸的迷惑:“这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交给我?”

看着秘书的神情,刘少奇禁不住笑了起来,对他说:“你就别瞎琢磨了,告诉你吧,这是我们家的钱柜。光美走时交给我,我哪里顾得上哟,所以我把它交给你,以后就由你全权处理了。”

“我?”刘振德刚开口要说点什么,刘少奇一抬手,阻止他讲下去,接着说:“但有一件事,我要提醒你,光美走时留下一个开支单子,每个月发了工资,你就照她那个单子分配一下就是了。等她回来以后,你再向她交帐。你要搞清楚哟,我可是向光美打了保票的。”

刘振德不再说什么,伸手接过了小木盒,刚要出门,又止住脚步,半真半假地开玩笑说:“这钱柜里到底有多少钱,得搞清楚,不然将来给光美同志交帐时说不明白,我也要落个‘四不清’干部了。”

刘少奇也开心地笑了,说:“那你就拿出来看看吧。”

刘振德把木盒子端到一边,拉开盖一看,几乎惊叫起来。

这哪里是个钱柜呵,不如说是杂物盒更准确,里面是什么零七八碎的东西都有,针头线脑、大小钮扣、粮票布票?他一边整理一边数,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

从这个钱柜,他看到了王光美的另一面:她不仅是共和国主席夫人,更是一位妻子,一位母亲,一位家庭主妇。在她这种居高的地位上,尚能保持如此这般的平常心,是多么可贵啊!

“总共23元8角。”

刘振德终于数完了,但没听到刘少奇的反应,他回头一看,刘少奇早已把全身心集中到看文件上了。

回到办公室,刘振德找出王光美留下的开支单子,细细地看起来。

每月拿到工资后,请按下列数额分配:

1、给卫士组100元,为少奇同志买烟、茶和其它日用品;2、给郝苗同志(厨师)150元,全家人的伙食费;3、给赵淑君同志(保育员)工资40元;4、给外婆(王光美的母亲)120元,作为5个孩子的学杂费、服装费和其它零用钱;5、少奇同志和我的党费每月交25元;6、每月的房租、水、电等费用需40多元。

按照王光美的开支单子,不难算出,光以上开支,每月至少需要400元。而当时她们两人的月工资总共也只有500多元。剩余部分,还要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亲朋好友。

刘振德终于明白了,难怪王光美平时花钱那样精打细算,生活那样俭朴,因为稍一疏忽,就要出现“财政赤字”。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钱柜里只有23.8元的经济条件下,刘少奇和王光美都不同意领取按规定应该有的、每天5角钱的夜餐费;并且还要交比规定多好几倍的党费?刘振德感受到了这个不起眼的钱柜的分量,特意把它放到自己的保险柜里,也像它的主人那样一丝不苟地行使“财政大臣”的权力。

王光美每次从农村回家,都忘不了听刘振德“汇报”家庭开支情况,夸他干得不错,关口把得严。

有一次,刘少奇送给他在新四军时的一个警卫员50元钱,予以周济。这种“特别支出”当然也要从小木盒子里拿。刘振德这下可着急了,惟恐出现“赤字”,没法向王光美交代。

不久,王光美回来了,刘振德迫不急待地向她作了汇报。

王光美听完,笑了起来,对他说:“怎么样,‘财政大臣’不好当吧?”

“真不好当,那滋味就像每天坐在火山口上。”

刘振德深有感触地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

轻装上阵

1963年11月,王光美作为工作队员,到唐山专区抚宁县卢王庄公社桃园大队,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王光美这次下去,是遵照刘少奇的指示去做的。本来,刘少奇的身体不好,王光美在工作上、生活上和家庭事务上,都对刘少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她也不忍心离开刘少奇。但工作第一,在这一点上,王光美是毫不含糊的。

王光美下农村参加社教运动,也受到毛泽东的赞同和支持。在中南海春藕斋的一次舞会上,她向毛泽东报告了准备到河北农村参加社教运动的事,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好哇!”

但是工作人员都反对她去下基层,因为刘少奇一旦生病,吃药治疗都需要她照顾。为此,他们开了一个支部会。

在会上,王光美讲了刘少奇一再支持她到基层去工作一段时间,讲了毛泽东也支持她下基层的态度,并说:“我自己也已下了决心。虽然时间需要一年左右,但中间有事时,我还可以回来看看嘛!”

“那少奇同志的肺病复发了怎么办?孩子们?”有人提出了一大堆问题。

王光美笑了笑,解释说:“少奇同志的身体状况是不太好,说实在的,我也不忍心离开他。但是,因个人原因影响正常的工作安排,那不是少奇同志的性格,我也不赞成。请大家放心,少奇同志已跟我谈过,表示自己要注意身体,并保证和大家配合好。教育孩子的事也由他来管。其他方面有什么问题时,都可以随时去问他?”

王光美的话,说服了大家。支部书记首先表态说:“既然两位主席都支持你去,我们当然也表示支持了。我们一定努力做好工作,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你。”

其他工作人员也纷纷表示: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光美同志放心。

大家的表态,使王光美很受感动,她激动地说:“谢谢!谢谢同志们!”

想到就要离开刘少奇到农村去,而刘少奇的身体状况确实令人担心,王光美心中真有点忐忑不安。因此,会议结束时,她连连拱手对大家说:

“全拜托你们了,全拜托你们了!”

她的脸上挂着笑容,但大家听得出来,她的声音是颤抖着的。

王光美走的时候,没有像一般人所以为的那样,大包小裹,吃的穿的一大堆,尽管她有条件也可以这样做,但是她没有。一只装些日用品的塑料旅行包,还有一个用绳子捆着的行李卷,就是她全部的随身物品了。

刘少奇提起旅行包掂了掂,又提起行李掂了掂,笑着说:“轻装上阵,这样好!”

隐姓埋名

在农村搞社教的时候,王光美用的是一个化名:董朴。

她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呢?

因为她是国家主席的夫人,尽管她从来不以此自显,但如果她就以王光美的本名出现在农村,非引起轰动不可。大家处处尊敬她,照顾她,她怎么能了解真实情况,正常开展工作呢?

为了使王光美能踏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工作,避免人们对她的特殊照顾和不必要的干扰,刘少奇就为她改了“董朴”这个名字,并嘱咐工作人员:“你们给光美写信就不要用她的真名字了。”

王光美到桃园后,和工作队的一位女同志住在一间很普通的平房里,一切自理。在工作中她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时刻不忘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分出现在群众之中。除了工作之外,她还尽可能抽出时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挑水、扫街、夏收、修整水渠等,真正做到了与社员群众的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队的同志和社员群众无不称赞这位“董朴”同志。

谁知道王光美的真实身份呢?只有工作队的个别领导。再有,就是她家里的人了。

不久,刘少奇的儿子刘允若和秘书刘振德也下去搞“四清”。这时候,王光美已经在农村搞过两期“四清”了,当然用的都是化名。刘允若不懂其中的奥妙,就问刘振德:“妈妈(指王光美)为什么要用化名?”

刘振德跟他解释了半天,刘允若还是似懂非懂。几天之后发生的一件事,使他自己明白过来了。

这是一条乡间土路,王光美包着头巾,同三名男同志一起,肩上挎着麻绳,吃力地拉着一辆装满煤面的双轮大马车,尽管天气很冷,但她已满头大汗。

正行走间,迎面碰上了刘振德、刘允若所在的工作队去车站拉煤面的队伍。

刘振德一眼认出了王光美,刚想叫“光美同志”,忽然想到不对,该叫她的化名才行,便喊道:“老鲁!”

这时化名“鲁洁”的王光美听到有人叫她,抬头一看,是刘振德、刘允若,惊奇的表情一闪即逝,很自然地说:“噢,二刘。”

双方谁也没再说什么,就各自走开了。刘允若看在眼里,但也没有说话。

尽管他们双方都自觉地不“暴露目标”,但与刘振德他们同行的一位同志似乎还是看出了什么,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儿。于是他突然问刘振德:“听说刘主席的夫人王光美也在这里搞‘四清’,你是中央办公厅的,肯定认识她吧?”

刘振德不好否认,只好搪塞道:“如果见到的话,能认出来。”

这时,一旁的刘允若憋不住,低着头暗暗发笑。看那架势,要是没别人在场,非大笑一场不可。

刘振德正在为允若的神态而着急,所幸那位同志自己说服起自己来:“当然,王光美来搞‘四清’也不会拉煤的。”他自嘲地摇摇头,接着说:

“她能来到这贫穷的农村同农民们三同就已经很难得了。”

刘振德强忍住笑,说:“那也不一定。听说她在桃园搞‘四清’时,挑水、扫街,样样农活干在前,毛主席还夸奖过她呢。”

不想,刘振德的这一番话又引来了那位同志的一番感慨,他点着头,由衷地赞叹说:“还是你说得对,这几年搞‘四清’,大批高级干部都隐姓埋名下到农村,许多工作队里都是藏龙卧虎,干部们的工作作风确实有了很大转变,好啊!”

回到住地,刘允若笑着对刘振德说:

“我明白了妈妈化名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下去,了解到更多的情况,才有利于开展工作?”

“我难以抽身”

王光美来到农村后,不怕艰苦,更不搞特殊,积极帮助社员群众做事,做社员群众的贴心人,社员们都愿意和她谈真心话。

到了夜深人静后,王光美的思绪常常难以抑制地飞回中南海。毕竟,家里有年迈的母亲,她是个好女儿;有5个年幼的孩子,她是个好母亲;有只知工作而不会休息的刘少奇,她是个好妻子。

离家已很长时间了,她怎么能不思念自己的亲人呢?

但为了工作,她宁可忍受这种思念的折磨,从没在他人面前流露过丝毫的畏惧与退缩。

一晃三个多月过去了。王光美给刘少奇写了一封信,问候他的身体,询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汇报了她在桃园的工作情况。

很快,她收到了刘少奇的回信。回信说:

“我和家中大小都很好,望你不必挂念。如果你能在这个月内回家一次,那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你工作很紧,抽不出身,推迟到下月回来,我也完全能够理解。一个人既已上了前线,上了战场,那就只能顾你那一头。我过去和现在,就常常是这样的,望你珍重。”

王光美看罢,真想马上就回家看看,但她的工作不允许。她只好又写信说:

“本想按你说的回家看看,但工作已进入紧张阶段,我难以抽身。”

对此,刘少奇表示了坚决支持的态度。他马上写了一封短信,寄给王光美。

刘少奇的支持。使王光美很受鼓舞。她安心工作,直到工作告一段落,才抽空回家看看。

不过,王光美也有紧急回家的时候,那是刘少奇患病,周总理叫她回去的。

刘少奇的身体状况,是最令王光美放心不下的,每次写信或回家,都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保重身体!”

刘少奇为了减少她的顾虑,每次都很痛快地答应:“你放心去吧,我会注意的。”

但王光美一走,刘少奇依旧我行我素,忘我地工作。结果,1965年12月,他患了重感冒,发高烧,四肢乏力,头晕目眩。毕竟他已是67岁的人了,不像年轻人挺一挺可能就过去了。

一开始,刘少奇告诉工作人员:“任何人不能对外说我病了。”

王光美也被蒙在鼓里。

纸总是包不住火的。周总理终于得知刘少奇生病了,他立即请来专家大夫,同时对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批评:“少奇同志病了,你们怎么不请光美回来?”

“不是我们不请,是少奇同志不同意,怕干扰少奇同志的工作。”

“那好吧,是我批评错了。不过,少奇同志病成这样,还是请光美回来一趟吧!就说我说的。”

周总理走了,工作人员便给王光美打电话,告诉她:“少奇同志发高烧,总理叫我们通知你,请你回来一下。”

王光美一听,心中焦急,连夜想办法乘车赶回。回到家一看,医生和护士们都在紧张地工作着,刘少奇的高烧还没退。

第二天,周总理又给王光美打电话,询问刘少奇的病情并嘱咐她:“少奇同志不恢复健康,你不能离开他?”

等刘少奇的病情好转以后,王光美就又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

上传下达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身边工作,最重要的是绝对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但有一些情况,让身边工作人员了解一下,也有利于工作。这就有个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问题。对此,王光美处理得特别好。

1965年的一天,毛主席的秘书打电话给刘少奇,通知召开政治局常委会。电话是刘少奇的秘书刘振德接的。刘振德放下电话,就去向刘少奇报告。

刘少奇、王光美正在小饭厅吃饭,同时利用这段时间,叫来一个孩子,了解他的学习情况。

刘振德进来后,看见他们的孩子坐在旁边认真地听着父母的讲话,也没在意,就向刘少奇报告了毛主席召集常委会的时间、地点、内容。

刘少奇听完报告后,只“哼”了一声,表情瞬时变得很严肃。

刘振德没有多想,报告完就回到办公室。功夫不大,王光美走了进来,先跟他聊了几句家常话,然后转入正题说:“以后有‘小耳朵’在场,我们就不要谈工作上的事情。”

王光美用“小耳朵”代替“小孩”,非常风趣,但联想到刘少奇刚才的表情变化,刘振德还是感到了王光美言语的份量。

接着,王光美又解释说:“少奇同志对家庭成员的保密要求是很严的,他从不向我讲不该我知道的事情。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这‘三不’不但是对你们讲的,对我也一样。他从来不准孩子们进入我们的办公室,更不准他们接触文件。有时孩子有事,也只能把我们叫出去说,类似主席那里开会的事,是绝对不让他们知道的。有时我们离京开会,或去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也不告诉他们,只留下‘爸妈不在家’的条子。这不只是关系到少奇同志一个人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行动问题,敌特情报机关对我们中央领导人的行动踪迹都非常关注,而且不惜采用一切手段想得到这些。

同类推荐
  • 废话艺术家——王三丰

    废话艺术家——王三丰

    衙门里,是不该有假的地方,却少讲真话的官员:寺庙中,是求真的所有,却少打诳语的和尚。这现象,不说悲哀,也是畸形。也有例外,身在官场的王三丰,坚守不讲假话的原则。他不想做英雄,只是觉得做人要真,一心想当个好人。然而,环境却不容他真,只好讲玩笑、玩幽默,耍起迂回战术。人称他“幽默大师”、“官场笑星”,他自嘲:“废话篓子而已”,时人皆叹其“高”,封他为“废话艺术家”。喜剧长篇,五十年空白,段子小说,一分钟阅读。以独特立足世界,以趣味娱乐世界,以创新挑战世界,听一回废话艺术专家为你讲述生活中的事件。
  • 夺权野兽朱棣3

    夺权野兽朱棣3

    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儿子,他生于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长到8岁父亲才想起来要给他取个名字,21岁开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遭猜忌,被排挤,父皇驾崩,侄儿登基,把他逼上绝境,也给了他夺权的天赐良机……翻开本书,您将全面了解中国历史上最高超、最曲折、也最常见的夺权大战。
  • 丰臣秀吉(六)

    丰臣秀吉(六)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盛世囚徒李世民

    盛世囚徒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位“稍逊风骚”的开国皇帝,也是公认的英明君主。他当上皇帝,并非名正言顺,“玄武门之变”是他人生中最大污点。从弑兄夺位,到贞观之治,李世民是如何成为明君的?他是如何打造出一个盛世大唐,从而名垂千古的?本书深入挖掘史料,描述大唐从玄武门之变到去世这一时期的历史,着力刻画了李世民以及诸位贞观名臣,反映了他们治理天下之道。
  • 贡献宁夏:灵州雪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风采录

    贡献宁夏:灵州雪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风采录

    《贡献宁夏:灵州雪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风采录》收录的人物事迹由人物评语、人物档案、人物写真、记者面对面四部分组成。年度宁夏经济人物评选作为宁夏广电总台的一项品牌活动,自2002年开始,已成功举办7届。推出了一大批负有社会责任、具有创新能力、对宁夏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成绩的企业家,对服务宁夏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贡献宁夏——“灵州雪”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风采录》一书共分颁奖盛典篇、经济人物篇、创新人物篇和公益人物篇,共26万字。图文并茂的展示了2008年在宁夏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的12位优秀企业家的奋斗历程。
热门推荐
  • 伊甸园之冰海神歌

    伊甸园之冰海神歌

    这部作品是处女作,而且我相信我的故事必定能够吸引住能够仔细阅读下去的读者。可以说是借《龙族》之鉴,但这并不是主要讲一个关于龙的故事,并且我相信它的内容必定更加精彩。
  • 星河边缘:救赎者

    星河边缘:救赎者

    星河纪元,人类文明处于迷失与错乱之中。两大文明对太阳系进行了抢夺和改造。似乎已无视了人类文明。为抢夺太阳系,而发出了大规模的战争。但最后的结果,谁也不知道......
  • 非自然事务所

    非自然事务所

    由一宗校园失踪案开始,辛欣失踪,警方以不足24小时不予立案。在同学的苦苦哀求与怀疑辛欣仍在学校的情况下,自诩聪明侠义的夏亦乐着手调查。巧遇苏子月。而后发现辛欣被困密室,密室里散发着一股尸体腐臭的味道。成功救出辛欣,密室却消失了。虽抓不到绑匪,夏亦乐与苏子月却成为学校名人,夏亦乐决心成立FZR事务所即非自然事务所。吸收几名成员。继续着手调查密室的秘密,一卷一个悬疑故事,引出最后的真相。偌大的校园,每一处被变得陌生以及危险。这所大学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而同甘共苦的感情又是否真实?是鬼怪还是人为?究竟,谁才可以相信?当感情遭遇悬疑,理智又要如何压倒情感。
  • 小妞野蛮:校草大人请自重

    小妞野蛮:校草大人请自重

    问题少女VS傲娇校草刚转学就得罪了校草,陈桃花就注定了以后的悲惨生活。在学校闹得水火不容,没想到还要和这恶魔同住一个屋檐下。酒醉强吻,第二天就莫名其妙的成了他的女朋友。小妞害羞扭脸,“哎……校草大人,你自重!”某小妞泪奔,真不该误惹这恶魔,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 心连心

    心连心

    以凡人叶子为线索,蛇女静菲为实现转妖成人的愿望而努力奋斗的爱情小说
  • 海贼王之血血果实

    海贼王之血血果实

    这个世界上没有实力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那是因为你的实力还不够强大。
  • 网王之雅口伍言

    网王之雅口伍言

    一个浪荡子,一个中二少女,一个肆意江湖,一个紧紧跟随。他走,她随,他停,她靠。他回首肆意一笑,她抬首浅笑怡然。若他是风,她便做那随风而走的沙,只求与他相守。若她是岸,他便做那永不漂泊的船,只求与她携手。-------------------------------------沫黎之家欢迎各位:228776540
  • 向上,向着阳光

    向上,向着阳光

    向上,向着阳光,朝着天空的方向,就算生长在最卑微的土地,也要永于保持最昂然的姿态。
  • 魔境归墟

    魔境归墟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浩瀚的宇宙星空,是否还有别样的世界。一位天之尊者,在仙帝之墓中获得了一颗封印了仙帝之魂的玄魂珠,被各门派联盟追杀,最后陨落无名星域,而玄魂珠也在大混战中不知所踪。一个失业的落魄少年屌丝,竟然是修真界的道古灵根之体。无奈身在毫无灵力的地球,后被困在地球的古仙遗族传送至仙界。妖魔联盟,酝酿着一个惊天阴谋!一时间,仙界妖气缭绕,魔炎滔天!到底是神主沉浮,还是妖魔纵横!敬请点击《仙墟九境》,引领大家一步步走进狂野的修真世界!
  • 鉴诫录

    鉴诫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