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84500000027

第27章 王安石教育文论选读(3)

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诚加之意。则何为而不成。何欲而不得。然而臣顾以谓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者。何也。以方今天下之人才不足故也。臣尝试窃观天下在位之人。未有乏于此时者也。夫人才乏于上。则有沉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臣又求之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岂非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而然乎。臣以谓方今在位之人才不足者。以臣使事之所及。则可知矣。今以一路数千里之间。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事者甚少。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其能讲先王之意以合当时之变者。盖阖郡之间往往而绝也。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臣故曰在位之人才不足。而草野闾巷之间亦未见其多也。夫人才不足。则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以合先王之意。大臣虽有能当陛下之意而欲领此者。九州之大。四海之远。孰能称陛下之指以一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臣故曰其势必未能也。孟子曰。徒法不能以自行。非此之谓乎。然则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诚能使天下之才众多。然后在位之才。可以择其人而取足焉。在位者得其才矣。然后稍视时势之可否。而因人情之患苦。变更天下之弊法。以趋先王之意。甚易也。今之天下。亦先王之天下。先王之时人才尝众矣。何至于今而独不足乎。故曰陶冶而成之者。

非其道故也。商之时。天下尝大乱矣。在位贪毒祸败。皆非其人。及文王之起。而天下之才尝少矣。当是时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而使之皆有士君子之才。然后随其才之所有而官使之。诗曰。岂弟君子。遐不作人。此之谓也。及其成也。微贱兔置之人。犹莫不好德。兔置之诗是也。又况于在位之人乎。夫文王惟能如此。故以征则服。以守则治。诗曰。奉璋峨峨。髦士攸宜。又曰。周王于迈。六师及之。言文王所用。文武各得其才而无废事也。及至夷厉之乱。天下之才又尝少矣。至宣王之起。所与图天下之事者。仲山甫而已。故诗人欢之曰。德窝如毛。惟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盖悯人士之少而山甫之无助也。宣王能用仲山甫。推其类以新美天下之士。而后人才复众。于是内修政事。外讨不庭。而复有文武之境土。故诗人美之曰。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萾覹。言宣王能新美天下之士。使之有可用之才。如农夫新美其田。而使之有可采之芑也。由此观之。人之才。未尝不自人主陶冶而成之者也?所谓陶冶而成之者何也。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所谓教之之道何也。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皆有学。博置教导之官。而严其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皆在于学。士所观而习者。皆先王之法言德行治天下之意。其材亦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此教之之道也。所谓养之之道何也。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何谓饶之以财。人之情不足于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其制禄。自庶人之在官者。其禄已足以代其耕矣。由此等而上之。每有加焉。使其足以养廉耻而离于贪鄙之行。犹以为未也。又推其禄以及其子孙。谓之世禄。使其生也。既于父子兄弟妻子之养。婚姻朋友之接。皆无憾矣。其死也。又于子孙无不足之忧焉。何谓约之以礼。人情足于财而无礼以节之。

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为之制度。

婚丧祭养燕享之事。服食器用之物。皆以命数为之节。而齐之以律度量衡之法。其命可以为之而财不足以具。则弗具也。其财可以具而命不得为之者。不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何谓裁之以法。先王于天下之士。教之以道艺矣。不帅教。则待之以屏弃远方终身不齿之法。约之以礼矣。不循礼则待之以流杀之法。王制曰。变衣服者其君流。酒诰曰。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

夫群饮变衣服。小罪也。流杀大刑也。加小罪以大刑。先王所以忍而不疑者。以为不如是不足以一天下之俗而成吾治。夫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天下所以服从无抵冒者。又非独其禁严而治察之所能致也。盖亦以吾至诚恳恻之心。

力行而为之倡。凡在左右通贵之人。皆顺上之欲而服行之。有一不帅者。法之加必自此始。夫上以至诚行之。而贵者知避上之所恶矣。则天下之不罚而止者众矣。故曰此养之之道也。所谓取之之道者何也。先王之取人也。必于乡党。必于庠序。使众人推其所谓贤能。书之以告于上而察之。诚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

所谓察之者。非专用耳目之聪明。而听私于一人之口也。

欲审知其德。问以行。欲审知其才。问以言。得其言行。

则试之以事。所谓察之者。试之以事是也。虽尧之用舜。

亦不过如此而已。又况其下乎。若夫九州之大。四海之远。万官亿丑之贱。所须士大夫之才则众矣。有天下者。

又不可以一一自察之也。又不可以偏属于一人。而使之于一日二日之间。考试其行能而进退之也。盖吾已能察其才行之大者以为大官矣。因使之取其类以持久试之。而考其能者以告于上。而后以爵命禄秩予之而已。此取之之道也,所谓任之之道者何也。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其德厚而才高者以为之长。德薄而才下者以为之佐属。又以久于其职。则上狃习而知其事。下服驯而安其教。贤者则其功可以至于成。不肯者则其罪可以至于着。故久其任而待之以考绩之法。夫如此。故智能才力之士。则得尽其智以赴功。而不息其事之不终。其功之不就也。偷惰苟且之人。虽欲取容于一时。而顾卖辱在其后。

安敢不勉乎。若夫无能之人。固知辞避而去矣。居职任事之日久。不胜任之罪。不可以幸而免故也。彼且不敢冒而知辞避矣。尚何有比周谗谄争进之人乎。取之既已详。使之既已当。处之既已久。至其任之也。又专焉。而不一一以法束缚之。而使之得行其意。尧舜之所以理百官而熙众工者。以此而已。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涉幽明。此之谓也。然尧舜之时。其所黜者则闻之矣。盖四凶是也。其所陟者。则皋陶稷契。皆终身一官而不徙。盖其所谓陟者。特加之爵命禄赐而已耳。此任之之道也。夫教之养之取之任之之道如此。而当时人君又能与其大臣。悉其耳目心力至诚恻怛思念而行之。此其人臣之所以无疑。而于天下国家之事。无所欲为而不得也。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其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未尝在于学。学者亦漠然自以礼乐刑政为有司之事。而非己所当知也。学者之所教。讲说章句而已。讲说章句。固在古者教人之道也。近岁乃始教之以课试之文章。夫课试之文章。

非博诵强学穷日之力则不能。及其能工也。大则不足以用天下国家。小则不足以为天下国家之用。故虽白首于庠序。穷日之力以帅上之教。乃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者。皆是也。盖今之教者。非特不能成人之才而已。又从而困苦毁坏之。使不得成才者。何也。夫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故先王之处民才。处工于官府。处农于畎亩。

处商贾于肆。而处士于庠序。使各专其业而不见异物。惧异物之足以害其业也。所谓士者。又非特使之不得见异物而已。一示之以先王之道。而百家诸子之异说。皆屏之而莫敢习者焉。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夫古之人以朝夕专其业于天下国家之事。而犹才有能有不能。今乃移其精神。夺其日力。以朝夕从事于无补之学。及其任之以事。然后卒然责之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宜其才之足以有为者少矣。臣故曰非特不能成人之才。又从而困苦毁坏之。使不得成才也。又有甚害者。先王之时。士之所学者。文武之道也。士之才有可以为公卿大夫。有可以为士。其才之大小宜不宜则有矣。至于武事。则随其才之大小。未有不学者也。故其大者居则为六官之卿。出则为六军之将也。其次则比闾族党之师。

亦皆卒伍师旅之帅也。故边疆宿卫。皆得士大夫为之。而小人不得奸其任。今之学者。以为文武异事。吾知治文事而已。至于边疆宿卫之任。则推而属之于卒伍。往往天下奸悍无赖之人。苟其才行。足自于乡里者。亦未有肯去亲戚而从召募者也。边疆宿卫。此乃天下之重任。而人主之所当慎重者也。故古者教士以射御为急。其他技能。则视其人才之所宜而后教之。其才之所不能则不强也。至于射则为男子之事。人之生有疾则已。苟无疾。未有去射而不学者也。在庠序之间。固当从事于射也。有宾客之事则以射。有祭祀之事则以射。别士之行同能偶则以射。于礼乐之事。未尝不寓以射。而射亦未尝不在于礼乐祭祀之间也。易曰。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岂以射为可以习揖让之仪而已乎。固以为射者武事之尤大。而威天下守国家之具也。居则以是习礼乐。出则以是从战伐。士既朝夕从事于此而能者众。则边疆宿卫之任皆可以择而取也。夫士尝学先王之道。其行义尝见推于乡党矣。然后因其才而托之以边疆宿卫之事。此古之人君所以推干戈以属之人。而无内外之虞也。今乃以夫天下之重任。人主所当至慎之选。推而属之奸悍无赖才行不足自托于乡里之人。此方今所以然常抱边疆之忧。而虞宿卫之不足恃以为安也。

今孰不知边疆宿卫之士。不足恃以为安哉。顾以为天下学士以执兵为耻。而亦未有能骑射行阵之事者。则非召募之卒伍。孰能任其事者乎。夫不严其教。高其选。则士之以执兵为耻。而未尝有能骑射行阵之事。固其理也。凡此皆教之非其道故也。方今制禄。大抵皆簿。自非朝廷侍从之列。食口稍众。未有不兼农商之利而能充其养者也。其下州县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钱八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选待除守阙通之。盖六七年而后得三年之禄。计一月所得。乃实不能四五千。少者乃实不能及三四千而已。虽厮养之给。亦窘于此矣。而其养生丧死婚姻葬送之事。皆当于此。夫出中人之上者。虽穷而不失为君子。出中人之下者。虽泰而不失为小人。唯中人不然。穷则为小人。泰则为君子。计天下之士。出中人之上下者千百而无十一。穷而为小人。泰而为君子者。则天下皆是也。先王以为众不可以力胜也。故制行不以己。而以中人为制。所以因其欲而利道之。以为中人之所能守。则其志可以行乎天下而推之后世。以今之制禄。而欲士之无毁廉耻。盖中人之所不能也。故今官大者往往交赂遗。营赀产。以负贪污之毁。

官小者贩鬻乞丐。无所不为。夫士已尝毁廉耻以负累于世矣。则其偷惰取容之意起。而矜奋自强之心息。则职业安得而不弛。治道何从而兴乎。又况委法受赂侵牟百姓者。

往往而是也。此所谓不能饶之以财也。婚丧奉养。服食器用之物。皆无制度以为之节。而天下以奢为荣。以俭为耻。苟其财之可以具。则无所为而不得。有司既不禁。而人又以此为荣。苟其财不足而不能自称于流俗。则其婚丧之际。往往得罪于族人亲。而人以为耻矣。故富者贪而不知止。贫者则强勉其不足以追之。此士之所以重困。而廉耻之心毁也。凡此所谓不能约之以礼也。方今陛下躬行俭约以率天下。此左右通贵之臣所亲见。然而其闺门之内。奢靡无节。犯上之所恶以伤天下之教者。有已甚者矣。未闻朝廷有所放绌以示天下。昔周之人拘群饮而被之以杀刑者。以为酒之末流生害。有至于死者众矣。故重禁其祸之所自生。重禁祸之所自生。故其施刑极省。而人之抵于祸败者少矣。今朝廷之法。所尤重者独贪吏耳。重禁贪吏。而轻奢靡之法。此所谓禁其未而弛其本。然而世之识者。以为方今官冗。而县官财用已不足以供之。其亦蔽于理矣。今之入官诚冗矣。然而前世置员盖甚少。而赋禄又如此之薄。则财用之所不足。盖亦有说矣。吏禄岂足计哉。臣于则利固未尝学。然窃观前世治财之大略矣。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

今天下不见兵革之具。而元元安土乐业。人致己力以生天下之财。然而公私常以困穷为息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

而有司不能度世之宜而通其变耳。诚能理财以其道而通其变。臣虽愚。固知增吏禄不足以伤经费也。方今法严令具。所以罗天下之士。可谓密矣。然而亦尝教之以道艺。

而有不帅教之刑以待之乎。亦尝约之以制度。而有不循理之刑以待之乎。亦尝任之以职事。而有不任事之刑以待之乎。夫不先教之以道艺。诚不可以诛其不帅教。不先约之以制度。诚不可以诛其不循理。不先任之以职事。诚不可以诛其不任事。此三者。先王之法所尤急也。今皆不可得诛。而薄物细故非害治之急者。为之法禁。月异而岁不同。为吏者至于不可胜记。又况能一一避之而无犯者乎。

同类推荐
  • 走向人本主义教育的学校管理

    走向人本主义教育的学校管理

    本书从校本教研的视野,结合课程改革论述学校管理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从教育目标、教学常规、课程管理、班级建设、学生的学业评价、教学研等方面,介绍了现代学校管理的动因、建构与走向的发展性理念。本书读者对象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以及教学研究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等。
  • 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包括《生物的特征》说课稿、《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说课稿、《生态系统》说课稿、《练习使用显微镜》说课稿、《观察植物细胞》说课稿、《观察动物细胞》说课稿、《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说课稿、《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说课稿、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说课稿、二、《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说课稿、《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说课稿、《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说课稿、《种子的萌发》说课稿、《开花和结果》说课稿、《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说课稿、《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说课稿和《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说课稿。
  • 公共关系基础

    公共关系基础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理论历史只有一百余年时间。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学传入我国。它首先以一种实践的形态被认识和应用,随之作为一门学科和专业逐步得到认可和发展。
  • 重构文学场

    重构文学场

    该书运用传播学、社会学、文化与文艺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结合当代文学情境和文化实践,探讨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文化内涵及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并对媒介变迁与文学转型、电子媒介时代文艺发展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给新教师的忠告

    给新教师的忠告

    本书分为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人际交往三部分,内容包括:课堂上的忠告、关于作业、课堂外的忠告、评优课的好处、班级工作、学生问题、与学生监护人的交往等。
热门推荐
  • 君临末世

    君临末世

    有人说,丧尸是来自地狱的恶鬼,这一切都是天神对万恶的人类的惩罚,只有回归神的怀抱,诚心忏悔,才是消灾免祸。有人说,病毒是从一座古墓中挖掘出的干尸身上传播出来的,这是古人的诅咒!有人说,SS病毒是某国政府秘密研制的一种生化武器,但是研制过程中发生意外,病毒泄露,遗祸全人类。有人说,这种病毒来自于外太空,是由一颗陨石携带进入地球的。有人说,病毒是外星人故意放入地球的,他们就是想通过这种方法灭绝人类,掠夺地球上的资源。……重生于末世,面对无穷无尽的丧尸,以及即将走向灭亡的人类,凌风将如何在末世挣扎求生?邪恶的病毒的究竟从何而来?如何阻止人类走向灭亡的脚步?一切尽在《君临末世》。
  • 摄大乘论抄

    摄大乘论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异少女苏依

    灵异少女苏依

    我的名字叫苏依,在我小时候就知道我和其他人不一样,我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甚至我看见杀死自己父母的凶手,警察来到我的面前问我看到什么,我全身都颤抖着指着那位刑警的后面,“凶手就在你身后”。可是没有人相信我,只是认为我惊吓过度。后来我被送到了孤儿院里,我在孤儿院里面一直被人嫌弃大家都觉得我是怪人都不愿意在我身边和我玩。我一次次被领养却一次次的被领养人家带回孤儿院,刚不久把我领养的家庭没几天就把我带了回来,原因和前几次一样都说我净说些奇怪的话,甚至还把领养家的养母推下楼。
  • 天不为天

    天不为天

    封天原本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家族公子,但因家族功高盖主,被新帝所灭,封天和其父在家族所有人的牺牲下逃得性命,开始了复仇修炼之路,却发现了一个惊天的大秘密……
  • 总裁大人:一攻一受好呆萌

    总裁大人:一攻一受好呆萌

    “穆、穆总!这是您要的名单!”一脸受样的萧林林战战兢兢地递上名单,不料被一只大手一把攥住猛地摔在柔软的沙发,随后一高大男子欺上身来。“穆、穆总!唔~——”“嘘~~不要说话”穆安看着身下扭动的小身体,深深地吻了上去。“穆安!今晚你睡地板!”看着气急败坏逃跑的身影,穆安勾起一抹笑,“地板?好啊。”森林庄园,客厅地板。穆安看着身下的人儿,“小林林,地板还舒服么?”“你!……”“下次让我睡沙发吧!”
  • 灭世独傲岂天哮

    灭世独傲岂天哮

    这是一个喜庆的一天,这本是皓天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可是忽然天云变色,一个不素之客到来打破了这一切,皓天极力反抗但却依旧无用。对方是一名天神境的绝世高人,而皓天在他眼里不过是只小蚂蚁。最终自己的妻子被那个不速之客带走,那日皓天发誓“不将妻子救出,自己宁万劫不复!!”此日皓天便踏上了复仇之路......
  • 老生常谈集

    老生常谈集

    这是一名在高校工作50年的老教师在其职业生涯最后6年里陆续写下的一批随笔,谈教学、谈科研、谈管理、谈学术经历和生活经历,以及谈业余爱好一美石,是其在完全放松状态下有感而发的思考,从一个侧面反映高校的真实动态;也是一名新中囯培养的老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随笔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教学科研工作、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 霍乱君心爱你如命

    霍乱君心爱你如命

    这是一篇自以为很腻害的女主想把自认为很小白男主扑倒却被腹黑男主反扑倒的故事﹒
  • 真身穿越:步步惊华

    真身穿越:步步惊华

    一次任务,徐小七意外穿越到了一个完全架空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一个军队少将她将如何在这个异世中生存?本想着迟早一天会穿越回去的徐小七,却不料在这里她会遇到一个她不愿也不想丢下他的人存在,面对着他的付出和深情,小七将如何选择呢?
  • 三门破荒

    三门破荒

    在这个世界,每个人“灵台”里会天生无数扇门,但却这些扇门并非是敞开供人欣赏的;而是全部都严严实实的闭阖着,不透露一丝一毫的缝隙。没有人知晓、这数以万计扇门存在于人的灵台内有何意义,当然、不知道的人也仅仅只是不知道的人罢了。人毕竟是人!在这个世界,除开了人、还有修道者!这些修道者都有一个统一的称谓——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