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84500000024

第24章 王安石教育语录分类解读(2)

原文(4)盖今之教者,非特不能成人之材而已,又从而困苦毁坏之。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夫古之人以朝夕专其业于天下国家之事,而犹才有能有不能,今乃移其精神,夺其日力,以朝夕从事于无补之学。及其任之以事,然后卒然责之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宜其才之足以有为者少矣。(同上原文(5)先王之时,尽所以取人之道,犹惧贤者之难进,而不肖者之杂于其间也。今悉废先王所以取士之道,而殴天下之才士,悉使为贤良进士,则士之才可以为公卿者,固宜为贤良进士,而贤良进士亦固宜有时而得才之可以为公卿者也。然而不肖者,苟能雕虫篆刻之学,以此进至乎公卿,才之可以为公卿者,困于无补之学,而以此绌死于野,盖十八九类。(同上注释“雕虫篆刻”,即谓“词赋末艺”)。

“”与“”通,亦作“岩”。

原文(6)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一人一义,十人十义,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若谓此科尝多得人,自缘仕进,别无他路,其闲不容无贤。若谓科法已善则未也。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文献通考》卷三十一原文(7)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而习俗成于下,其人才皆足以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法无所本,士虽有美才而无学校师友以成就之,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制以革其弊,则患于无渐,宜先除去声病对偶之文,使学者得以专意经义,以俟朝廷兴建学校,然后讲求三代所以教育选举之法,施于天下,庶几可复古矣。(《临川文集》卷四十二《乞改科条制鴙子》)

注释

“渐”次也。“无渐”,犹言无次序也。

原文(8)夫天之所爱育者,民也;民之所系仰者,君也。圣人上承天之意,下为民之主,其要在安利之;而安利之要,不在于它,在乎正风俗而已。故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同上卷六十九《风俗》)

注释

“迁染”谓性情为习俗所移。《后汉书》《党锢传序》注:“言人好恶各有本性,迁染者,由其所习。”此处言“迁染民志”,即谓改变民之习俗。

原文(9)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乡射饮酒,春秋合乐,养老劳农,尊贤使能,考艺选言之政,至于受成献讯囚之事,无不出于学。于此养天下智仁圣义忠和之士,以至一偏一伎一曲之学,无所不养。(同上卷八十三《慈溪县学记》)

注释“馘”音国,《玉篇》云:“截耳也。”《诗经》《大雅》篇:“攸馘安安”。注:“军法获而不服,则杀而献其左耳。”《礼记》《王制》:“以讯馘告。”《注》云:“讯馘,所生获断耳者。”

解读宋初沿用唐制,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以诗赋取士,后又增诗新策。

仁宗庆历时,曾因范仲淹等奏议,诏“州县立学,士须学三百日”,改变考试办法,先策,次论,次诗赋,而罢帖经墨义。不久因有人反对即中止。

王安石时,还是沿用旧时考试制度。神宗即位后,安石竭力反对旧制,主张兴建学校以复古制,废罢明经诸科,以变更科举考试办法。

他认为,古之取士,都本于学校,所以自国都以至于乡里,均设有学校,学校为造就人才之地,所教的是天下国家有用之学,非是者则不教,所以造就的人才也都能为天下国家所用。而当时州县中虽有学校之名,但仅具墙壁形式而已,所教的仅是讲说章句和课试文章,大不足以为天下国家之用,所以今之教者,非特不能成人之材,反而起了毁坏作用。他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一人一义,十人十义,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可知王安石对于改革教育的主张完全是从改良政治出发,用来推行他的新政以达到变法的目的。他认为推行新政必须培养适当的人才,欲培养人才,必须兴建学校,授以有用之学为天下国家用。他还认为,欲实行变法,必须统一思想,欲就一思想,必须从学校中“一道德”入手,这样便可使“朝廷欲有所为”不致再有“异论纷然,莫肯承听”了。

(三)关于教育方法和教材内容

原文(1)善教者藏其用,民化上而不知所以教之之源。不善教者反此,民知所以教之之源,而不诚化上之意。(《临川文集》卷六十九《原教》)

注释

“民化上”,即民被化于上的意思。

原文(2)善教者之为教也,致吾义忠,而天下之君臣义且忠矣;致吾孝慈,而天下之父子孝且慈矣;致吾恩于兄弟,而天下之兄弟相为恩矣;致吾礼于夫妇,而天下之夫妇相为礼矣。天下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皆吾教也。民则曰,我何赖于彼哉!此谓化上而不知所以教之之源也。(同上注释“致吾忠以”谓自己先实行忠义。

原文(3)不善教者之为教也,不此之务而暴为之制,烦为之防,劬劬于法令诰戒之间,藏于府,宪于市,属民于鄙野,必曰臣而臣,君而君,子而子,父而父,兄弟者无失其为兄弟也,夫妇者无失其为夫妇也,率是也有赏,不然则罪。

乡闾之师;族之长,疏者时读,密者日告,若是其悉矣,顾不有服教而附于刑者。

于是嘉石以惭之,圜土以苦之,甚者弃之于市朝,放之于裔末,卒不可以已也。此谓民知所以教之之源,而不诚化上之意也。(同上注释“暴”有猝然、忽然的意思。

“劬劬”尽劳力的意思。

“宪”即谓公布显示于众。

“鄙野”谓乡村荒野之区。

据《周礼》: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二十五家为“闾”。百家为“族”,四里为“”(音赞)。

“嘉石”《周礼》《秋官》《大司寇》“以嘉石平罢民”注云:“嘉石,文石也,树之外朝,使罢民思其文理以改悔。”案“文石”即刻文于石,“罢民”即有罪之民。“惭之”即使之惭愧。

“圜土”原本作圜上,应改作“圜土”。《周礼》《地官比长》:“以圜土纳之”,注:“圜土”狱城也。又:“司圜掌收教罢民”,注:“收教者,谓入圜土见收,使困苦改悔。”

“弃之于市朝”,《礼记》《王制》:“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弃市”即死刑。“裔”音移,“裔末”即边远之地。“放之裔末”即谓驱逐至边远之区。

原文(4)善教者浃于民心而耳目无闻焉,以道扰民者也。不善教者,施于民之耳目而求浃于心,以道强民者也。(同上注释“浃”与“洽”通,“浃洽”常联用,犹言融洽无间,《汉书》《礼乐志》:“教化浃洽”。

原文(5)或曰:法令诰戒,不足以为教乎?曰:法令诰戒,文也;吾云尔者,本也。失其本而求之文,否不知其可也。

(同上原文(6)所谓文吏者,不徒苟尚文辞而巳,必也通古今,习礼法、天文、人事、政教更张,然后施之职事,则以详平政体,有大议论,使以古今参之是也。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也习典礼,明制度,臣主威仪,时政袭,然后施之职事,则以缘饰治道,有大议论,则以经术断之是也。(同上《取材》)

注释

“句读”的“读”字音豆,凡未成句而中间可断的,叫做“读”。

“”俗沿字,“沿袭”即沿袭的意思。

原文(7)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骜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有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同上卷七十一《书洪范传后》

注释

《论语》《述而篇》。

“骜”同傲。“蚤”与早通。

原文(8)孔子没,道日以衰熄,浸淫至于汉,而传注之家作,为师则有讲而无应,为弟子则有读而无问。非不欲问也,以经之意为尽于此矣,吾可无问而得也。岂特无问,又将无思,非不欲思也,以经之意为尽于此矣,吾可以无思而得也。

夫如此,使其传注者皆巳善矣,固足以善学者之口耳,不足善其心,况其有不善乎!宜其历年以千数,而圣人之经卒于不明,而学者莫能资其言以施于世也。(同上原文(9)今读经者,言人人殊,何以一道德?卿有所着,以其颁行,使学者归一。(《选举志》三解读王安石的教学方法并无实际经验可言。他所谈的教法,都从政治观点出发,认为统治者教导人民,必须采用儒家所主张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及“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说法,进行教化。他所谓善教者之为教,必先“致吾忠义”,“致吾孝慈”,“致吾恩于兄弟”,“致吾礼于夫妇”,就是要求教者自己必先“以身作则”,使受教者感化于无形,这样就能使“民化上而不知所以教之之源”。他的主要目的,无非要使人民实行伦常之道,来达到“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的目的,以巩固封建统治。在表面上还是要隐藏这个目的而不让人民知道,这就是“不知所以教之之源”的真实意义。至于教导的方法,他主张要从融洽民心,以道感化人民入手,反对采用法令诰戒的具文,认为感化是本,具文是末,所谓“失其本而求之文,吾不知其可也。”他主张不专以口问耳听为满足,必须“传以心”而“受以意”,要采用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即不复也”的启发方法。他认为“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

在教材内容方面,他也是从政治观点出发,认为做“文吏”的,不仅徒尚文辞而已,必须通古今,熟习礼法、天文、人事、政教各项,然后可应用于职务。因之为“诸生”的也不独学习文章句读而已,必须“习典礼,明制度,臣主威仪,时政袭”等等,将来才可出而应用。

(四)改革科举制度和改革学校教育内容的主张

1.改变科举考试制度宋神宗熙宁四年二月,王安石建议废罢明经试科而增进士额;进士考试废除诗赋、能经及墨义。新的设施有下列数条:

(1)凡进士,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子》。

(2)每试四场:初大经,次兼经大义,凡十道;次论一首;次策三道。礼部试即增二道。

(3)中书撰大义式颁行。

(4)试义者,须径经有文采,乃为中格。不但如明经墨义,粗解章句而已。

(5)取诸科解名十分之三,增进士额。诸科如许用旧业,一试后,非尝应诸科人,毋得创以诸科求试。

(6)其京东、京西、陕西、河北、河东五路之创试进士者,及府监他路之舍诸科而为进士者;乃得用所增之额以试,皆别为一号考取。

(7)又立新科明法,以待诸科之不能改试进士者;试以律令刑统大义,断案中格即取。

(8)选人任子,试律令始出官。又诏进士第三人以下试法。旋又诏进士第一人以下悉试。

以上各条考试的要,大抵以“士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俾入官后娴习世事”为前提。

2.建议设立太学,实行“三舍法”,扩充太学生员额宋时自京师以至郡县,都设立了学校,设立在京师的叫太学,但学额有限,有名无实。熙宁元年,王安石执政,主张太学中增大学生员额,熙宁四年,乃扩充讲堂,增加讲授员,实行“三舍法”。

元丰二年,又颁学令,于是太学制度,更加完备,条举如下:

(1)增置八十斋,每斋容三十人。

(2)外舍生二千人,内舍生三百人,上舍生一百人,总二千四百人。

(3)月一私试,岁一公试,补内舍生。岁一舍试,补上舍生。封弥录,如贡举法。

(4)上舍试,则学官不与考。

(5)公试外舍生,入第一第二等,参以所书行艺与籍者,升内舍。

(6)内舍试入优平二等,参以行艺,升上舍。

(7)上舍分三等;俱优为上,一优一平为中,俱平或一优一否为下。上等命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

(8)学正增为五人,学录增为十人,学录参以学生为之。

(附)续诏:许清要官亲戚入监为国子生听读,额二百人。仍尽以开封府解额,归诸太学。其国子生解额,以太学分数取之,毋过四十人。

3.分设“武学”“律学”及“医学”等专科学校

(1)武学熙宁五年,建武学于武成王庙。选文武官知兵者为教授,教以诸家兵法,篡次历代用兵成欺,前世忠义之节足以训者解释之。生员以百人为额。

(2)律学熙宁六年,于太学增置律学教授四员。凡命官学人皆得自占入学。需用古今刑书,许于所属索取。凡朝廷新颁条令,刑部画日关送。

(3)医学初有医学之官,隶太常寺。神宗时,另置提举判局,并置医学教授一员,以翰林医官以下,与上等学生,及在外良医为之。

学生以春试取三百人为额,三舍学生愿预者听。仿三舍法立三科:有方脉科、针科、疡科、考察升补等,略如讲学之法。其选用:最高者为尚药医师以次医职,余各以等补官,为本学博士正录,及外州医学教投云。

4.各路学校之建立神宗时,对各路学校,频颁条教,成绩粲然。约举如下:

(1)置京东、京西、河东、河北、陕西五路学,以陆佃等为学官。

(2)令中书采访逐路有经术行谊者,各三五人,虽未仕,亦给簿尉俸,使权教授。

(3)他路州军,命近日选荐京朝官有学行可为人师者,除逐路官令,兼所任州教授。

(4)州给田十顷为学粮,仍置小学教授。

以上熙宁四年诏行。

(5)诏诸州学官,先赴学士院试大义五道,取优通者选差。

以上熙宁八年诏行。

(6)置诸路州府学官,共四十五员。计京东路七员,河北路八员,陕西路九员,河东路四员,两浙路三员,江南东路二员,江南西路二员,荆湖南路一员。

荆湖北路一员,福建路一员,成都路二员,梓州路二员,利州路一员,广南东路一员,广南西路一员。

以上元丰元年诏行。

同类推荐
  •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本书所收集是从西方当代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和学者最具代表性、最为深刻、影响最大的论述中精选出来的。有的是从某个学术领域,如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论述妇女相关问题的精华之作。当此妇女理论研究热潮兴起之际,为提高我国妇女研究的总体水平,也为了促进中国妇女研究与世界学界的交流,编者从浩如烟海的女权主义文献中精选出十二篇翻译汇编成书。本书的出版,将为妇女研究领域的中国学者和关心当代西方社会状况与女性问题的读者开启一扇了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大门,了解她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她们的研究正在何种层面上进行,以及我们同她们的差别或差距。
  •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主要介绍了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成功之路在自己脚下、态度决定一切、没有朋友的人将一无所有等内容。《哲言智语》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本书内容涉及心理修炼、自我修炼、课堂修炼、教学修炼、真爱修炼和创新修炼六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永存阳光心态、让微笑伴随左右、优秀教师的三大特质、组织管理好课堂等。
  • 惊魂探险1

    惊魂探险1

    这个世界一直存在变数中,有诅咒,就有破咒,有秘密,就有揭发。看看今天的科学如何解释当年的奇闻异事。
  •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近几年来,说课活动已成为被教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展示、考核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新的练兵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自己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可以说,说课是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的展示。
热门推荐
  • 极品异能教官

    极品异能教官

    曾经的富二代如今的屌丝杨轩偶然得到了异能教官系统,从此他的人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他说过,作为一枚专业的异能教官,我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可硬可粗,可长可弯,可凉可烫。而我们的目标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壮大自己,充实别人。
  • 剑宗神决

    剑宗神决

    龙吟清谷深,千里葬剑痕。鬼武泣幽境,天殊荡魔氛。上古至圣三剑经,万世更迭觅至宝,为名为利,为情为愁,中原正道剑派与异域鬼道邪魔,殊死博弈之战何时方休?一个初涉尘世的温婉少年,一步一昆仑地漫步在这曲折离奇的苍茫剑途中,无论是气势磅礴的武学剑招,法力无边的无极剑阵,如梦似幻的天外仙境,风格迥异人物个性,都作了淋漓尽致的真情勾勒。本书是作者“墨染皇都”首部倾心之作,瑕疵难免,但仍希望瑕不掩瑜,少侠们,随我一同进入这“剑起千秋劫,剑道挽九歌”的神决剑途吧~
  • 一后不侍二夫

    一后不侍二夫

    坦白的说,顾雨桐在大明王朝最初的这十几年,根本就没有把朱佑樘当回事。可偏偏这位太子殿下没有继承前辈们桀骜不驯,玩世不恭,草菅人命的优良传统,对于顾雨桐种种任性妄为,放荡不羁的行径,笑之,让之,任其为之。顾雨桐十三岁那年,刚结识巴图,萌发人生第一朵桃花的时候,他命锦衣卫为他们拔草施肥。顾雨桐十四岁那年,使用了卑劣的手段,终于斗败了家中主母的时候,他让宫中亲信送来了贺礼,为她正名。顾雨桐十五岁那年,冒着杀头的危险,拒了太子的婚时,他一笑了之。当人生中的第一朵桃花,被心爱之人亲手掐断时。顾雨桐带着躯壳和凉透了的心嫁入了大明宫,成为了他的太子妃。他尽他所有试图温暖她,他不争,不问,不离不弃。他不是一个千古明君,他甚至都不能算是一个有为的皇帝,可是却一心一意的爱着他的皇后。当顾雨桐心口上的伤即将被舔舐;当她终于决定从此以后相夫,教子,母仪天下;命运又将她再一次推向巴图。荼蘼花开,是为了祭奠最刻骨铭心却即将逝去的爱情。而这一次,又是为了祭奠哪一段无法携手到老的承诺?午夜梦回,她总能清晰地听见他那时在耳畔的低喃:傻丫头,史书不会告诉你,我的那些荒唐,不过是因为对你的深爱。
  • 旋风少女七号

    旋风少女七号

    看见没人写七号,就写了,第一次写,希望有人看。
  • 混沌仙帝

    混沌仙帝

    什么是凡?庸庸碌碌便是凡!什么是仙?潇洒自由便是仙!凡欲成仙!必须逆天而行!少年韩峰,登仙梯,入仙宗,学仙法,与命争,和天斗,成就无上混沌仙帝!
  • 幻淘宝店

    幻淘宝店

    一次奇幻的经历使他误入了一个魔幻淘宝店,从此他的人生变得不平凡了......
  • 皇室爱情之风铃摇

    皇室爱情之风铃摇

    三个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男人,三份用生命去演绎的至真至纯的爱,面对这样截然不同的三份情,她究竟该如何选择。
  • 落跑王妃:杯酒共言欢

    落跑王妃:杯酒共言欢

    一次意外穿到莫名其妙的地方,成为了被人遗弃的王妃。“才不要当什么王妃!”“本王的王妃又逃了?”有朝一日,她接受了身份,接受了王爷,打倒妾室,赶跑花痴,最后和王爷一起促成大事~【新人来此~求评论求指教求收藏,更文不定时。作者锦如清jo,欢迎指教】——他,南宫炎冥,四王爷,待人冷漠性情乖张,带领军队四处征战,看似风光却身世迷离。四王爷?南宫澜?究竟哪一个才是他真实的身份。——她,林凉卿,21世纪穿越而来,看似乖巧却无人敢惹,看似柔弱则做起事来心狠手辣不留痕迹。与四王爷一起威名震四方,有朝一日当她真的适应这个身份了,却风波又起。
  • 圣神劫

    圣神劫

    从天而降的神秘少年,他到底来自于哪里?突如其来的天地浩劫,人类又该如何对抗?天地的命运,只掌握在他手里,他又该如何决定自己的命运!?
  • 火爆兵王

    火爆兵王

    他是兵王!他把兵王含义升华,成为龙魂组织年龄最小成员。他深入都市,龙啸天下,触逆鳞者,火爆对之。他登高绝顶,最终只为纵览花海。他,何天,最火爆的兵王来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