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84500000014

第14章 教育改革和教育主张(2)

(三)置经义局、撰《三经新义》

由于统治阶级各集团间利害不一,学术思想界也出现了“异道殊德”的现象。王安石在作地方官时就注意到这种现象,并深为不安,希望加以补救。他说:“念古者一道德以同天下之俗。士之有为于世也,人无异论。今家异道,人殊德,又以爱憎喜怒变事实而传之。”又说:“古者一道德以同俗。故士有揆古人之所为以自守,则人无异论今家异道,人殊德,士之欲自守者,又牵于末俗之势,不得事事如古,则人之异论,可悉弭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讲经筵,主讲《尚书》。第二年参知政事,他的儿子王雱嗣讲。神宗诏王安石进所着文字。他在谢表中提出了训释经义的动议。随着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改革的进展及斗争激化,经义的训释更为迫切。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正月,神宗提出应该颁行新的经义,“神宗谓安石:经术,今人人乖异,何以一道德?卿有所着,可以颁行,令学者定于一。安石曰:《诗》,已令陆佃、沈节长作。”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决定设局置官,训释《诗》、《书》、《周官》三经义,命王安石提举经义局,吕惠卿兼修撰,王雱兼同修撰。

王安石积极进行组织,吕惠卿被任作提举详定撰经义所检讨,规定“直讲,月轮两员供本经口义二卷”,从新进士中选拔余中,朱服、邹刚、邹唐懿、叶林、练亨甫等充国子监修撰经义所检讨。后又以衣徐禧、吴着、陶临等人为修撰经义所检讨。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四月王安石被罢相,知江宁府,仍提举经义局,王雱也随至江宁,修撰经义仍在进行。八年,王安石复相,《诗义》、《书义》、《周礼义》修成奏御。几天后,即以副本送国子监镂版颁行。王安石亲自写了序言,几个月后,新修的《三经义》就颁赐宗室、太学及诸州府。

王安石对《三经义》的训释尽了最大的努力,进行了艰苦认真的工作,他自称是:“奉扬成命,力困于负山;敷释微言,蠡智穷于测海”,“顾惟屈首受书,几至伤生残性,逮承圣问,乃知北海之难穷;比释微言,更悟南箕之无实。”王安石认为《三经义》的修成有重大意义。他在《除左仆射谢表》中说:“窃以经术造士,实始盛王之时,伪说诬民,是为衰世之俗。

盖上无躬教立道之明辟,则下有私学乱治之奸氓,然孔氏以羁臣而兴未丧之文,孟子以游士而承既没之圣,异端虽作,精义尚存。逮更煨烬之灾,遂失源流之正,章句之文胜质,传注之博溺心。此淫辞诐行之所由昌,而妙道至言之所为隐。笃生上主,纯佑下民,成能协乎人谋,将圣出乎天纵,作于心而害事,放斥几殚,通于道以治官,延登既众,尚惧胶庠之黎献,未昭典籍之群疑,乃集师儒,具论科指。伏遇皇帝陛下以化民成俗为事,故急在诲人,以尊德乐道为怀,故易于縻爵。”

在王安石看来,《三经太》修成颁行,在教育上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第一,以经术造士是盛王之事;训释经义,教育士子,符合盛王的作法。否则,听任伪说诬民,私学乱治,必然导致衰世之俗。

第二,孔子所传经籍,经孟子承袭,盛王之精义犹存,但自秦焚书,源流失正,章句传注由汉起,陷溺人心,淹没了经义的本质,遂使妙道至言隐而不见,淫辞诐行猖狂一世。《三经义》修成,正是矫此偏弊,一正源流。

第三,训释经义,使义理明白,解除对经学的曲解,昭晰经籍的疑问,以经籍之本意化民成俗,教育后代。同时,也是放淫辞、拒诐行的斗争需要。特别是对于反对汉唐以来章句传注的烦琐学风,颇有积极意义。

《宋元学案》文公王临川先生安石条称:“初,先生提举修撰经义,训释《诗》、《书》、《周官》,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岁为《字说》二十四卷,学者争传习之。且以经试于有司,必宗其说,少异则不中程”。就是说,学校教育以《三经新义》和《字说》为官定统一教材,科举考试也以此为基本内容和标准答案。

王安石对《三经新义》和《字说》在教育教学中的特别作用,在分别为各书所写的序文和奏表中,有比较明确的阐述。

王安石最重视《周官》,亲自训释,播之学校。他认为《周官》反映了周代的政事,是一部完整的典制,其文见于载籍,其法可行于后世。学习此书,“以所观乎今,考所学乎古”,则“见而知之”,古之《周官》,为今天新法所从出,今日新法,足证古之《周官》切实。

王安石认为:“《诗》,上通乎道德,下止乎礼义。放其言之文,君子以兴焉,循其道之序,圣人以成焉。然以孔子之门人,赐也商也,有得于一言,则孔子悦而进之”。并指出;“《诗》、《礼》足以相解,以其理同故也”。王安石认为:《尚书》可以用于政治,“操之以验物,考之以决事”。

王安石对文字学有极深的造诣,晚年居金陵,着《字说》,与《易》相表里。王安石认为,文字工作十分重要,先王“立学以教之,设官以达之,置使以喻之”,目的在于“禁诛乱名”,以“同道德之归,一名法之守”。所以,统一文字是统一道德的前提。学习文字又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经义的基础。从文字的语义学,以正概念的涵义,统一了字义,就可以廓清和防止经学传注的曲解,是通经致用的基本工夫。

所以,在教学中必自文字始,通文字才能通经义。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以《三经新义》和《字说》为标志的“荆公新学”,通行于学校,施之于科举取士,震撼了当时学术思想界,也招来了正统思想的围攻,几经废黜,余绪不绝,连他的论敌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学术地位。苏轼在王安石死后所写的制辞中说:“名高一时,学贯千载。少学孔孟,晚师瞿聃,网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

王安石在熙宁、元丰间的变法革新中,在教育上作了三件大事,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着重于制度上的变更,而《三经新义》的修撰和颁行,则着眼于理论体系和学术风气的改造。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互为表里。所以王安石不仅是实践家,而且是个思想家。

(四)教育理论主张

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家,执政后积极推行教育改革,作出了许多独创性的建树。他作为一位思想家,在教育理论上发表了不少精辟的见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象王安石这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教育家是屈指可数的。尤其是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都是在全局上和整体上展开的,这是一般教育家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王安石的教育理论更具有宏观的性质,接触到许多基本的教育理论问题。

第一,重视学校教育的地位和利用。

一般说来,任何教育家都很重视教育的作用,但他们往往把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同起来,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成为一般教育家论述教育作用的主要依据。王安石特别强调了学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国家要统一思想,培养人材,必须发展教育,而办教育的重点是由国家各级政府兴办各级各类学校。在《慈溪县学记》中说:“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在《虔州学记》中也说:“先王所谓道德者,性命之理而已。其度数在乎俎豆钟鼓管弦之间,而常患乎难知,故为之官师,为之学,以聚天下之士,期命辩说,诵歌弦舞,使之深知其意”。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更明确指出:“所谓教之之道者,何也?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皆有学,博置教导之官而严其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皆在于学”。他在执政后,在改革科举制度的同时,着重进行学校教育的整顿、改革,并兴建各级各类学校,掀起北宋时期,甚至汉唐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兴学运动,并力图通过太学三舍法,以学校教育取代科举制度。其理论根据就是学校教育应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核心。他说:“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才皆足以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法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师友以成就之,此议者之患也”,“今欲进复古制,以革其弊,则患于无渐。宜先除去声病对偶之文,使学者得以专意经义,以俟朝廷兴建学校。”

明确学校教育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使国家把兴办教育事业的重点放在学校教育上,这是王安石在教育理论上的重要贡献,而且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第二,学校教育应培养能“经世应务”的有用人材。

王安石认为国家兴学设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实用人材,使“学士所观而习者,皆先王之法言德行治天下之意,其材亦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他批评当时学校教育的根本缺陷就是培养的人不能为天下国家之用。“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材之事也。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其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未尝在于学”,“虽白首于庠序,穷日之力以师上之教,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大则不足以用天下国家,小则不足以为天下国家之用”,“非特不能成人之材而已,又从而困苦毁坏之。”王安石认为,古代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人生日用是紧密相联的。汉唐以来,学校教育只是讲说章句,埋头于诗赋文辞,教之以课试文章,专事无补之学,脱离社会,脱离实际,“以章句声病,苟尚文辞”为准,“徒以记问为能,不责大义”为法,完全违背了兴学设教的根本目的。

王安石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学校教育进行认真的改革。

首先,国家必须改变“取材”标准。“所谓文吏者,不徒苟尚文辞而已,必也通古今,习礼法、天文人事、政教更张,然后施之职事,则以详平政体,有大议论使以古今参之是也。”至于“诸生”,则“不独训习句读”,还必须“习典礼、明制度”,使之深知“邦家之大计”、“治人之要务”、“政教之利害”、“安边之计策”、“礼乐之损益”、“天地之变化”、“礼器之制度”。“取材”标准的改变,才能够而且必然会推动“育材”标准的改变。

其次,教育内容必须更新。他认为,学校教育中读经是必要的,但为何读,读何经,怎样读必须明确。他说:“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读经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通达“天理”、“性命”,而是要“经世务’。

对传统的经书也要有选择。他认为最能“经世务”的经书,莫过于《周礼》、《尚书》和《诗经》,至于《春秋》简约难解,好似“断烂朝报”,《易》虽重要,也不易掌握,所以,他特撰《三经新义》作为主要教材。

王安石认为仅读书是不行的,必须“博学多问”。他说:“读经而己,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王安石提出“文武兼备”的思想,极力扭转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中“文武异事”、“重文轻武”的偏向。他认为,古代教育素有文武兼备的优良传统,“六艺”之中,礼、乐、射、御、书、数,就是文武兼备,知能并求的。这对面临内忧外患,危难深重的宋朝尤为重要,他说:

“先王之时,士之所学者,文武之道也。士之材,有可以为公卿大夫,有可以为士。其才之大小,宜不宜则有矣,至于武事,则随其才之大小,未有不学者也。故边疆、宿卫,皆得士大夫为之,而小人不得奸其任”,“今孰不知边疆、宿卫之不足恃以为安哉,顾以为天下学士以执兵为耻,而亦未有能骑射行阵之事者,则非召募之卒伍,孰能任其事者乎?”学校教育要培养实用人材,培养目标应坚持做到读经致用,广识博通、文武兼备。这是王安石关于学校教育的重要理论主张,也是指导他改革教育的基本理论依据。自汉唐以来,学校教育空疏不实的弊端继续恶性发展的形势下,在周、程等人大讲天理、性命的浪潮中,王安石不避流俗,振衰起弊,果断提出并致力于教育的革新,其思想和精神都是可贵的。

第三,王安石在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而且具有丰富的辩证法因素。

首先,他强调后天学习锻炼的重要性,反对天才论。

王安石在人与天、人与自然界、自然禀赋与后天学习的关系上坚持唯物论的原则。他认天自是天,人自是人,“天人感应”之说是荒诞不经的。在“天变灾异”面前,人既不应“蔽而葸”(被蒙蔽和吓倒),也不应“因而怠”(因循怠慢),而要以“不蔽不葸、不固不怠”的态度去战胜它。王安石把世界上的事物分为两类,一是“自然之力”生成的,如:风雨冰雹等;二是“待人力”而后成的,如房屋、舟、车等器物。对于前者自然人力无法超越,对于后者,人力却大有可为,有力地批判了消极悲观、无所作为、坐享其成、怯懦懒惰的思想。王安石指出,每个人都有目、耳、心,“目之能视,耳之能听,心之能思,皆天也。”都是自然的禀赋,是“天资之材”,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然视而使之明,听而使之聪,思而使之正”,却决定于后天的学习,“始于天而成于人”。没有“天资之材” 固然不能空谈后天学习和教育,“舍木而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狙猿虽形甚若人,却不能“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但是器物之所以“适于用”,马驹之所以“适于驾”,都是由于斧斤、绳墨、衔勒、鞭策而后成,人的聪明才智也是“学问修为”的结果。在这里,王安石既反对了“良知”、“良能”一类的先验论,又避免了形而上学的机械论。

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早已脍炙人口,此文正是这一思想最集中、最典型的概括和表述。他记述金溪方仲永,幼年时,“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不使学”,到了十二、三岁,就退步了,“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文”,到二十岁左右,已经“泯然众人矣。”它深刻说明,天资虽美,不勤奋学习,加强锻炼,也会变得与众人无异。

其次,王安石认为,后天学习和教育至关重要,但学习和教育必须有正当合理的方法,遵循固有的规律。他特别提出:“善教者浃于民心”,而不能“劬劬于法令诰戒之间。”他在《原教》篇中区别了“善教者”和“不善教者”两种根本不同的教育方法。“善教者藏其用,民化上而不知所以教之之源。不善教者反此,民知所以教之之源,而不诚化上之意”。善教者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成为受教育者的榜样,使受教育者感到拒恶向善是自己的自觉要求,不是别人强加于自己的负担,“我何赖于彼哉”!这就是达到了“化上而不知所以教之之源”。不善教者“不此之务,而暴为之制,烦为之防,劬劬于法令诰戒之间,藏于府,宪于市,属民于鄙野”,“率是也有赏,不然则罪”,“乡闾之师,族之长,疏者时读,密者日告,若是其悉矣。顾有不服教而附于刑者,于是嘉石以惭之,圜土以苦之,甚者弃之于市朝,放之于裔末,卒不可以己也。”这样,民虽知所以教之之源,而不能诚化上之意。善教者以道扰(安抚、驯化)民,不善教者以道强(强制、胁迫民。这不是说不要法令诰戒,关键是“求浃于心”。有人问:“法令诰戒不足以为教乎?”王安石回答说:“法令诰戒,文也。吾云尔者,本也。失其本而求之文,吾不知其可也。”这样,他比较正确地解决了“浃于民心”与“法令诰戒”的辩证关系。虽然他是就政教而言,也是他教育方法的基本精神所在。

教育教学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要从实际出发,不凭主观臆断,不搞形式主义。好比医生治病,要根据病情合理用药,作息有常,使病人“药云则药,食云则食,坐云则坐,作云则作”,假如“药云则食,坐云则作”就违背规律,还不如不请医生了。

同类推荐
  • 哈哈!好好玩的创意心理学

    哈哈!好好玩的创意心理学

    本书以轻松实在的语言风格,巧妙性地运用创意引发出心理学中一个又一个好玩的点,将心理学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创意心理作为一种无中生有的生活智慧,让与众不同的多样生活与趣味人生呈现在了你我他的面前。
  •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社会转型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又最具有代表意义,有关两国社会整体转型研究以及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领域转型的比较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俄社会转型学术研究方向。功军博士后的出站报告《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就要出版了,这是关于两国社会转型与传媒变革比较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其所取得的开拓性和创新性成果,是值得庆贺的。
  • 中国现代留欧学人与外交官、华工群的互动

    中国现代留欧学人与外交官、华工群的互动

    本书把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外交官和留学生与华工群这三个群体置于中西交汇的宏大背景之下,作为一个整体,梳理他们各自的谱系传承和发展轨迹,考察他们在异国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角色变迁。
  • 树人文库-诠释一生的名人故事

    树人文库-诠释一生的名人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倾听传媒的声音

    倾听传媒的声音

    本书为近三年来浙江省新闻出版行业的深度报道文集。本书包括2008年以来《中国新闻出版报》的一系列重头稿件,如《浙江民企抢滩海外传媒市场》、《钱江报系:风正一帆悬》、《杭州全力打造出版传媒高地》、《新闻出版:杭州市文创产业核心》等等100多篇。此外还有一部分书评和媒介人物专访。这些稿件呈现了浙江新闻出版界第一线的经验和探索。
热门推荐
  •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钢筋水泥的都市里默默奋斗的年轻人,普普通通地在社会中努力挣扎、载浮载沉的平凡人。我们为一些公认的目标:成功,拼命奋斗。开始变得压力很大,内心压抑,有很多精神上的困惑,拼命追赶的困惑,遇到挫折的困惑,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的困惑。越来越疲惫,越来越不快乐。社会不仅需要功名利禄,还是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的,而我们的舆论、标准却忽视了。越是浮躁的社会,我们越是需要培养一些品质。坚守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找到自己内心的节奏,让心慢下来,在浮躁现实中从容的生活。
  • 仙君恋上女魔头

    仙君恋上女魔头

    场景一:顾沉香漫不经心悠悠的道:看了本宫的身子是不是该杀了你呢?芙夕叶暗暗叫苦,她就看了点胸膛好吧!什么叫身子啊…我勒个去!她吐槽到:不是吧妖精,看你长得风流倜傥一表人才、没想到却是衣冠禽兽,连小孩都不放过、嗤嗤…真叫人寒心勒!难怪雷都要劈你。场景二;他意味深长的道:看来本宫高估你了…芙夕叶觉得莫名其妙,莫非他脑子有问题?她不禁感叹,看来上天是公平的给了他副好皮囊却没给他脑子!场景三;她突然眼泪朦胧,带哭腔楚楚可怜的眼神,跑过去抱着老妖精的大腿道“爹爹、孩儿终于追到你了”场景四:樊音你不是神圣不可侵犯吗?本座偏要侵犯'说完便吻了下去.....
  • 亿万武林

    亿万武林

    “这个世界上一共有亿万个热血男儿,这些男儿的心中,总会怀揣着一个武林梦!你能毁灭我一个人的武林梦,却不能毁掉那亿万个武林梦!”——独孤夜语。
  • 网游之死亡幻境

    网游之死亡幻境

    神给了你一次在游戏中获得重生的机会。这是幸运儿、强者的最后机会!
  • 易烊千玺之一生玺爱

    易烊千玺之一生玺爱

    烊哥哥长大娶我可好,好,长大以后千玺去找她找不到后,就不爱说话,后出道她就在电视上看到了她的烊烊哥哥
  • 黑道小魔女变爱计

    黑道小魔女变爱计

    她,一个身世成秘的女孩,她的所作所为更是惊世骇俗,没人懂得她的小脑袋里究竟想的是什么......当搞怪过后,一切迷雾揭开,她的行为得到了揭晓,有谁知道,她小小的背后究竟承担了什么?到底是怎样的过去让一个花季般的少女怀着满腹的仇恨,独自承担?造成心里扭曲?她的短暂失忆让她终获得了一份美满,可当记忆重拾,她辛苦追回来的幸福,她是否有勇气重新拾起?而当他了解到恢复记忆后的她,是否还会选择去爱她?迷雾当前,双方爱情的考验和亲情的抉择最后会获得美满吗?兮兮暮暮,一朝相遇不安生;情情常常,如若清心便无意;朝朝夕夕,岂在一时之间风云变幻......
  • 匕刀

    匕刀

    诡异的凶杀案,揭露了一场谱写人性善恶的颂歌杀手楚江从不相信,人死之后会经历轮回但看到眼前的画面,他不得不信了......
  • 末世之神迹进化

    末世之神迹进化

    2035年6月9日,一场奇迹般的金光彩雨降临地球,最初的人们以为那是神迹,但谁又会想到?那不过是末世的开端.
  • 齐天大圣都市游记

    齐天大圣都市游记

    随唐僧前去西天取经的孙悟空被如来算计身亡,在其师傅菩提祖师的帮助下来到现代,开始现代之旅……
  • 纵横飞龙

    纵横飞龙

    纵横在前,飞龙接后。人物等级制度:丰玉,白玉,蓝玉,青玉,黄玉,紫玉,至人,至圣,至神。绝地:飘渺苦海,无垠沙漠,归墟,破空,太乙绝仙路,三角魔鬼域,丰神宫。挑战??刺激???斗智。。。。破破破破!!!!天道有恒!纵横是为谁披?以子之道。攻子之身。以身化作孤舟,横渡苦海,纵横天地间。曰:纵横在这里,以屈伸往来之气。则来之为神,去之为鬼。俯瞰众峰岭,众云弥漫间。若要纵横飞,披身炼狱经。心空则一道清净,心有则万境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