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84500000001

第1章 时代、生平和着作(1)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卒于哲宗元佑元年(1086),享年65岁。元丰三年神宗封他为荆国公,故也称他为王荆公。

(一)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北宋中期,国家“百年无事”,社会生活稳定,文化经济日益繁荣。到英宗朝,政治军事上的种种弊端暴露出来。边疆民族矛盾加剧,国内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如何充实国力,巩固国防,缓和阶级矛盾,保持社会安定,已成为统治阶级有识之士所关心的问题。

北宋王朝鉴于唐后期藩镇割据之害,便把兵力集中于京畿附近,巩固中央集权制,削弱边将兵权和边防力量。因此北方辽和西方夏的政权,一直与北宋并存,长期时常入寇,骚扰边境,这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真宗为了取得一时苟安,采取屈辱求和的政策,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每年向辽输纳币银数十万两和绢数十万匹;又与西夏结和,每年赐银、绢、缫、茶等共数十万。仁宗年间,为了抵御外患,增兵至120多万,8年间增兵至6倍之多。此外,宗室官吏受禄者,每年不断增加,以仁宗朝来说,每年就需银1200余万缗。国库匮乏,国家财力穷困,势不得不竭民膏脂,以资维持,以给军饷,人民不堪负担,生产趋于凋敝。王安石对此屈辱求和以图苟安的政策,极为愤慨。

国内的阶级矛盾表观为封建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豪族地主和官僚贵族的兼并情况十分严重,形成了“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的局面。残酷的地租和高利贷的剥削,封建赋役和官吏的巧取豪夺,使得广大农民生活极为贫困。一些中小地主,也由于大官僚大地主的土地兼并和负担不起沉重的赋役,频频破产。

加之南北水旱灾患相因,灾民流亡失所,“市有弃饿婴”,“百室无一盈”,死者白骨遍野,生产遭到破坏,人民沦于无以聊生的境地。

王安石认为造成这种内外交困、“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是:

(1)当政者不知效法先王之法度;(2)俗吏俗儒因循苛且;(3)豪族大地主兼并与掠夺。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法先王之意、以改革当时之弊政弊法”。法度不改,兼并不摧,就不可能改变这种混乱、剥削和贫困的局面。然而,要改变这种弊法弊政,最大的阻力是“俗吏”和“俗儒”,俗吏乱政,俗儒保护“兼并”。他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又说:“祖宗之法,未必尽善,可革则革,不足循守。”所以要变法,首先就要制造舆论,提出变法的理论根据,揭露当时俗吏的腐败,抨击一般俗儒的顽固保守。他敢于同“俗吏”、“俗儒”展开论战,提出变法的思想。

他说:“人言固不足恤者,苟当于义理,则人言何足恤?”他在任地方官时所逐渐形成的哲学思想和变法主张,便成为他后来坚决实行变法的思想武器。

王安石的变法思想,是讲治道,摧兼并,实施裕民和惠民的政策。

裕民和惠民是儒家实施治道的一贯思想。这种思想早见于经史文献。《泰誓》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无逸》说:“怀保小民,惠鲜鳏寡。”《周礼》提出以“九戒”(谷、牧、百工、商贾等)任万民,是王业之基。孔丘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又对冉有说:既庶矣,“富之。”王安石提出了“三代于百姓,公私无异财”和“愿见井地平”的希望,主张耕者必有其田,使农民富起来,反对重税赋和横加暴敛,特别是要禁止兼并和掠夺。这就是他所想望的善法和善政。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挽救积贫积弱的形势,以图永治久安。由于王安石本人的阶级局限与时代局限,他认为推行善法善政,只有依靠加强和巩固皇权来实现。这时神宗正面临着皇权与豪族地主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便用王安石为得力的助手,于是一场中央集权制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的改革,也就是“新法”,就此开了端。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有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条约、保甲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和市易法等。例如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条约是利用国家控制钱谷,发放农民信贷,补助农民解决口粮问题,同时兴农田水利,发展生产,挤掉兼并之家的豪夺,也就是“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裒多益寡,而抑民豪夺”。又如募役法的意图,是不分等级和贵贱,对国家公共职能所负的职役平均起来,反对官户、贵族的特权,卫护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贵族官僚攻击王安石是破坏祖宗法规的“大奸”。其它诸法虽各有利弊或缺点,但总的来说,新法确是沉重打击了大地主和豪族官僚,并给农民和中小地主带来了一些好处。

王安石的教育思想、学术思想和他的政治思想是密切联系着的。

他的教育思想是因政治经济的改革而产生,并为政治经济的改革而服务的。他在《洪范传》与《夔》等文中,一再阐明国家最急之务是“裕民”,然后“教民”。他说:“为政于天下者,在于富之、善之。”“富之然后善,何也?所谓治人者,教化以善之也;所谓富之然后善者,政以善之也。徒教化不能使人善,故继之曰‘凡厥正人,既富方谷’;徒政亦不能使人善,故卒之曰‘汝弗能使有好于两家,时人斯其辜’也。”又说:“民窘于衣食,而欲其化而入于善,岂可得哉?故命弃以为稷也。民既富而可以教矣,则岂可以无教哉?故次命契以为司徒也。”他认为,富民的政事在于“理财”,理财就是创造物质财富,但同时还要施以“教化”,培养懂得政治经济的人才。把“政”“教”两者结合起来,这就是王安石政治思想与教育思想的统一。他反复强调,要改易弊法弊政,推行新法新政,其关键在于培育人才,有了适用的人才,新法方始可行,所以培养人才是为推行新法作准备。他多次指出“陶成天下之才”的重要性,并说要培养“为天下国家可用之才”,就“无不在于学”,归根到底是要改革教育,办好教育。他初见神宗时,就劝说神宗应“以讲学为事,讲学既明,则设施之方,不言而自喻”。这是王安石政治思想与教育思想统一的一贯思想。至于培养怎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他有一套较完整的想法,并提出了具体措施,而且付诸实践。

(二)生平和着作

王安石出身于小官僚家庭。父亲王益,进士出身,历任州县地方官吏多年。王安石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在王益身边度过,王益的思想与吏治作风对他一生都发生很大的影响。王益极重视对他的教育,“居未尝怒笞子弟,每置酒,从容为陈孝悌仁义之本,古今存亡治乱之所以然”,这对他后来为人处事和从事各项改革工作,也具有极深刻的教育意义。王益一家生活靠官禄来维持,所谓“仕则有常禄,而居则无常产”,“舍为仕进,则无以自生”。王益死后,家道贫寒,内外数十口,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王安石在《忆昨诗示诸外弟》中说:“母兄呱呱泣相守,三载厌食钟山薇。”王安石仕进以后,家庭的经济情况还是很困难的,他曾穷窘到连“奉养婚嫁葬送”的大事,都无力办理,有时为贫病所迫,感到“如坐烧屋之下”。王氏一家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以及生活经历,使王安石比较容易接近一般平民和农民的生活,并了解他们的疾苦,因而疾恶和反对豪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兼并和掠夺。他在《感事》、《兼并》二诗中揭露当时一般平民和农民的疾苦情况:“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原野败粟麦,欲诉嗟无赇。间关幸见省,笞扑随其后。况是交冬春,老弱就僵仆。州家闭仓庾,县吏鞭租负。乡邻铢两征,坐逮空南亩。”(《感事》)人民在丰年尚且不能饱食,何况在水旱冬春之时呢?他又说:“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兼并》)这是王安石变法思想的历史根源。

王安石聪颖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他不仅文才横溢,而且少有大志,意气恢宏,在《忆昨诗示诸外弟》诗中说:“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乘闲弄笔戏春色,脱落不省旁人讥。坐欲持此博轩冕,肯言孔孟犹寒饥。男儿少壮不树立,挟此穷老将安归?吟哦图书谢庆吊,坐室寥寞生伊威。材疏命贱不自惴,欲与稷契遐相曦。”这时他只20岁,已经要“希踪稷契”,胸怀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了。这成为后来他在政治和教育上做一番大事业的潜在动力。他一生刻苦钻研,从不懈怠,在任官职期间,仍孜孜苦读不倦。初及第为签判时,他常读书达旦,略假寐,日已高,急上府办事,多不及盥漱。

韩琦见他年轻,是个贤才,要收之门下。他认为,“韩公非知我者”,终不屈,拒绝了。这可见他既好学,又是一个自负很高的人。

同类推荐
  •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角色理论、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的基本理论、校本教师培训。
  •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国内第一本从民商法学视角考察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史的学术专著。全书以新闻出版改革为背景,以转型期各报业集团法人定位的不同时段为经,以各家报业集团在三个时间段的不同表现为纬,深入细致地论述中国报业集团从事业法人走向企业法人的转变原因、发展进程、组合模式、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异同,旨在探寻建设中国一流报业集团、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腾飞的发展路径。对于深度了解当代中国报业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报业集团的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支撑,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报业理论有一定意义。
  • 警察素质与警察意识

    警察素质与警察意识

    本书把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与公安人才培养研究结合起来,探索了公安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为人民警察意识的培养和人民警察素质的提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 阳光的轨迹

    阳光的轨迹

    本书收录了44篇文章,记录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点点滴滴,包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成长》、《汗水洒绿了校园》、《六位中学校长搭建起来的数学系》、《赛仓教授与合作民族师专》等。
  • 成功教师必做的11个探究

    成功教师必做的11个探究

    教与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是教师配合新课改的前提,是教师迈向成功成熟的第一步,本书旨在为教师全面解说这些问题。书中对以下11个教育界炙手可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别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解读与实施;情境教学;情感教育;问题解决教学;元认知策略;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杜郎口"旋风";学生心理行为矫正的艺术;师生沟通的艺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热门推荐
  • 呆仙

    呆仙

    憨呆少年为解心中仇恨谜团,一介凡人踏入修真界,和自己的伙伴一起问鼎天下,没想到最后却发现了这些...
  • 倾世异眸之绝宠三世帝妃

    倾世异眸之绝宠三世帝妃

    因一双紫眸从小被视为灾星和废材的她脸上还有一块惨不忍睹的胎记,十岁时被家人陷害跳下悬崖却被一人所救,九死一生的她完美蜕变。当回归复仇之时,她却遇见了他,眼底的倾城究竟惊艳了谁?“十里红妆为聘,我愿以天地为誓,许你一世繁华,待你嫣然一笑,三生三世,只与你共同沉沦”当她与他共同站在世界之巅时,即使是那背影,互相依偎着,也谱出了惊世绝华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神秘王爷的逃妃

    神秘王爷的逃妃

    她,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阴差阳错穿越,成了尚书府草包小姐,生活在豪门却不如府里的三等丫坏!从此,阴谋、利用、算计层出不穷!冰山王爷,谪仙公子,温柔太子,一国之君,谁是她心底情劫?谁为她一生守候?谁与她笑看云卷云舒!
  • 一吻成瘾:冷少甜妻轻点宠

    一吻成瘾:冷少甜妻轻点宠

    她与他意外相遇,误撞了一场阴谋,成为他人尽皆知的绯闻女友。一时之间杂志上报道了铺天盖地,骂声一片。他的出现是她让她十分倒霉,失去了工作,跟相恋三年的男友产生裂痕,甚至被后母逼迫相亲,不停遇上奇葩男......她原本以为这就是结束,男友背着她勾搭白富美,竟然一起对付她,让她成为众矢之的。他强行的出现在她的生命中:“傻妞,想不想要报复?”他带她离开圈套,渣男渣女纷纷身败名裂,趁着她意乱情迷,将她吃抹干净。“冷昊辰,你是个大流氓”他不以为意:“那丁小姐你不就是,流氓的女人了吗?”
  • 废话艺术家——王三丰

    废话艺术家——王三丰

    衙门里,是不该有假的地方,却少讲真话的官员:寺庙中,是求真的所有,却少打诳语的和尚。这现象,不说悲哀,也是畸形。也有例外,身在官场的王三丰,坚守不讲假话的原则。他不想做英雄,只是觉得做人要真,一心想当个好人。然而,环境却不容他真,只好讲玩笑、玩幽默,耍起迂回战术。人称他“幽默大师”、“官场笑星”,他自嘲:“废话篓子而已”,时人皆叹其“高”,封他为“废话艺术家”。喜剧长篇,五十年空白,段子小说,一分钟阅读。以独特立足世界,以趣味娱乐世界,以创新挑战世界,听一回废话艺术专家为你讲述生活中的事件。
  • 神武天鉴

    神武天鉴

    无尽大陆,万年演变。以武为尊,强者无数。唯有强者可以站立顶峰,受世人尊崇。且看林峰如何打破肉身桎梏,位面限制,成就一番传奇。
  • 穿越异世界之恋

    穿越异世界之恋

    我一个21世纪的花季少女为什么会沦落到和妖魔战斗,神秘的山洞,冰封的少年,天生的灵力,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人,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沉封的记忆冲破封印,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这一切将会是如何……
  • 塔狱

    塔狱

    塔狱之中,自成天地!强者之路,百死一生!且看少年,如何成长!
  • 异界成为钢铁侠

    异界成为钢铁侠

    许成是一个网络小说家。有一天,正当他和读者撕逼之际,突然电线烧坏,主机爆炸,引起一连串火灾时间。当许成醒来之时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异界大陆!异界大陆,实力为王。人人修行,个个武者。新生的许成作为帝国豪门许家长子竟然无法修炼!青梅竹马抛弃他,仆人嫌弃他。然而,帝国首席科学家却发明了神经驳接技术,能让人和钢铁完美统一!许成毅然成为第一个小白鼠,穿进铠甲,成为前世中梦寐以求的钢铁侠!从此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小瞧我者,打脸,金钱美女,滚滚而来!异界钢铁侠,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