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58100000012

第12章 希望的曙光(1)

云南是我国艾滋病流行最早的地区,也是全国的艾滋病高发区,据云南省疾控中心调查,1989年艾滋病毒感染者仅分布于一个县,而2005年已经分布于全省16个地州的128个县市,其中有4个州市进入高度流行期,12个州市进入中度流行期,其中注射吸毒感染的占一半以上。

在云南考察期间,我本想到最先发现因吸毒感染艾滋病、如今疫情仍然严重的德宏州进行考察,但被有关方面因怕“影响形象”断然拒绝,于是我到了澜沧县,出乎意料之外,在这里倒有了可喜的收获。

澜沧县是全国惟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与缅甸接壤,是云南省一个艾滋病的中等流行地区。解放前就有种植罂粟的历史,由于地处边鄙,缺医少药,当地的许多老百姓便把毒品当作治病的灵丹妙药,边境一线的村民吸毒现象十分严重。解放后虽然国家花大力气禁绝了毒品,但80年代以后受“金三角”毒源地的影响,毒品问题又死灰复燃并迅速蔓延。由于国境线长、毒源通道多又没有天然屏障,境外人员便常常利用亲情关系将小宗毒品偷运入境贩卖,于是许多村寨出现了“烟枪绕身转,毒魔伴贫困”的情景,有的寨子甚至成为毒品中转站或集散地。2002年澜沧县被云南省列为全省毒品重点整治县,2004年孟连至澜沧至昆明市的国道被公安部列为全国七大毒品通道之一。

人口仅仅40多万的澜沧县,吸毒者曾上万人!

1992年澜沧县发现了首例艾滋病毒感染者,是一位缅甸商人(我在澜沧县考察期间还发现有缅甸人在这里治疗);1993年在当地静脉注射的吸毒者中发现了1例感染者,以后又在被拐卖到泰国的人员中发现了4例;1994年以后,吸毒人员中的感染者更源源不断地出现了,每年都发现几十例,2005年扩大筛查后,竟发现了近200例。除了血液传播还有性传播……当地疾控中心须发皆白的哈尼族老医生对我说:“目前艾滋病已经进入普通家庭,而且很多在农村,这种情况很让人头痛,他们来看病连路费、医药费都没有,怎么办呢?”

人们常说“一朝吸毒,终身戒毒”,吸食海洛因上瘾的人似乎陷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永远无法挣脱毒品的魔爪,有人甚至感叹道:“毒品100年都戒不了!”

戒毒真的毫无希望,人类真的无法挣脱毒品的魔爪吗?

面对严峻的毒品危害形势,澜沧县委、县政府想了许多办法,除了县领导组成汇报工作组,专程到北京向国家禁毒委汇报外,县公安局也加强了对毒品的查缉和打击力度。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却是当地一些独特的做法——从县属机关部门抽调得力人员组成工作组,深入吸毒较严重的乡、村进行实地调查,摸索禁毒的新思路。总结长期以来“强制戒毒”失败的原因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变强制戒毒为自愿戒毒,以村民小组为基层单位,“不离村,不离户,不离生产”的“三不离”就地戒毒新思路。以后在实践中,“三不离”又增添了“三带头”(党员带头、村民小组干部带头、戒毒断瘾的典型人员带头)与“三结合”(禁毒与扶贫攻坚、发展生产相结合,与加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的新内容,并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我走进了澜沧县富本村的南角河村民小组,这是一个哈尼族聚居的山寨,在这里,我惊喜地看到了挣脱毒品魔爪的希望。

这个小小的村寨座落在214国道旁边。虽然名为“国道”,但实际上只是一条窄窄的、仅容两车勉强通过的、弯弯曲曲的山路,许多路段甚至还没有铺上柏油,下雨时泥泞难行,天晴时尘土满天。

南角河这个山寨便在一段土路边,但听说最近“上面”已经拨了钱,即将改造道路了。

还没有走进寨子,远远地便看见对面几片山坡全都一片碧绿,种着一行行整齐的茶树,这是近年来采用“公司+农户”的办法种植起来的,当地出产的普洱茶是全国名茶之一,茶园给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除了茶园还有桑树,也是近年来种植的,桑叶已经长得很肥大,寨子里已经开始养蚕了。

小小的山寨静谧而美丽,一色新修的瓦房,房檐和屋顶都保持着哈尼族民族建筑特别的韵味,十分别致。寨子里鸡鸣声、犬吠声相互应和,圈里有猪,坡上有羊,到处都是祥和温馨的气氛。

然而过去,这里曾是吸毒的“重灾区”。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小小的南角河山寨62户、200多人中,竟有100多人吸毒,成瘾的有54人,有的甚至全家老老小小都染上了毒瘾,“瘾民”从14岁到70多岁,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壮年。

吸毒让改革开放后原本逐渐富裕起来的山寨重新陷入了贫困。沉溺于毒品中的人们成天昏昏沉沉地生活在幻境中,变得人不人鬼不鬼,无心种地,无心干活,惟一的心思便是怎样能找到毒品。田地荒芜了,家财变卖了。昔日丰收的水田由于无人浇灌,成为“雷响田” 和“望天田”;住房由于无人维修,屋顶上满是大窟窿、小窟窿,成为“望月屋”,实在无法栖身了,有人到山坡上用树枝勉强搭了个“窝棚”,有人更干脆钻进了山洞,过起了原始人“穴居野处”的生活。

2001年全山寨人均粮食只有260斤,经济收入不到300元,缺粮户占四分之三,一年中最短的缺粮3个月,最长的缺粮9个月!而少数没有染上毒瘾的村民也惶惶不安,致富无望,他们不敢养牛、养猪、养鸡,甚至连锄头、面盆都会被“瘾君子”们“顺手牵羊”。

吸毒让许多村民家破人亡。有的人把家里的衣物、农具、牲畜全部卖光,妻子一阻拦便会遭到毒打,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一些妇女终于不得不撇下丈夫和孩子离家出走……除了妻离子散外,有的还因吸毒过量死亡,自90年代以来,小小的一个山寨因吸毒过量死亡的便有13人,有3户村民全家都死于吸毒,另1户全家5口人中已经有3口死亡。

最惨的是无辜的孩子们。沉溺于毒瘾无法自拔的父母亲,哪里还能管教他们?当然也不会送他们去读书。全山寨90%的孩子没有上学,成为新的文盲,少数曾经上学的孩子也不得不中途辍学。

与毒瘾相联系便是严重的治安问题。为了解决毒资,吸毒人群偷了自己的山寨又偷周边的村寨,牛、猪、鸡、蛋、菜都是他们偷窃的对象,搞得附近的村寨全都鸡犬不宁,人心惶惶。有的吸毒者甚至结伴到附近厂矿去盗窃生产物资,或到国道214线上去飞车盗抢,组成了什么“飞虎队”,以致一些拉货的车辆晚上不敢通过南角河这个路段……

澜沧县类似南角河这样的地方还有不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当地便开展了以禁吸戒毒为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公安部门一再进行了严厉打击,仅南角河便先后有45人被强制戒毒、劳动教养甚至判刑劳改,但是这些人只要一获得自由便会重新吸毒……再加上县戒毒所规模很小,一次只能容纳100多人,而农村一些老、弱、病以及妇女吸毒人员又无法送戒毒所,于是深感措施的无力,毒品蔓延的势头始终无法遏制。

真是一片萧瑟鬼唱歌啊!这样的山寨还会有希望吗?采用“三不离”就地戒毒的办法,效果到底怎样呢?

在静谧的小山寨里,村民小组组长赵文华带着调侃自己的笑容,向我介绍了他吸毒和戒毒的经过。

穿着白衬衣、黑皮鞋、牛仔裤的赵文华今年31岁,长相帅气,年轻而精明,是南角河山寨的第一个初中毕业生。初中毕业后他回乡务农,成为种植甘蔗的大户,种植了300多亩甘蔗,仅这一项每年便收入3万多元,买了牛马和汽车,成为“先富起来”的典型户。但是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糖厂的效益开始下滑,出售的甘蔗常常拿不到钱,让赵文华雄心勃勃的理想受到了打击,更重要的是,他的父母亲长期吸毒,在他们的影响下,1996年21岁的赵文华终于从“试一下”到染上了毒瘾,先是吸食鸦片,后来便是海洛因、冰毒……从口吸又发展到静脉注射。

一家4口人,除年幼的弟弟外,父母亲和他3个人吸毒。他再也没有心思劳动,巨大的毒品开支让他陆陆续续地卖了马、牛和汽车,以后又不得不以极低的价格把土地租给别人耕种,准备用来盖新房的钱也被吸完了,全家不得不挤在满是窟窿的破草房里勉强栖身……再后来,毒瘾发作时的百般痛苦竟促使他走上了犯法的道路,他当上了“飞虎队” 队长——214国道在南角河附近有一段弯曲的陡坡,汽车到这里时不得不减速,赵文华便领着一帮吸毒人员上车进行偷盗。为此他还练出了一身“硬功夫”,“在飞速行驶的汽车上抱着电视机跳下来,我不但不会摔着,电视机还会好好地抱在怀里哩!” 他带着调侃自己的笑容告诉我。

2001年春节后,工作组进入南角河了,动员大家戒毒。最初,赵文华很害怕工作组会把自己抓起来送到戒毒所去强制戒毒,因此工作组一进村他便上了山,找到一个隐蔽的山洞躲了起来,直到没吃的饿慌了才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悄悄地溜回村。

“你是怎样开始戒毒的呢?”我问他。

他仍然带着调侃的笑容回答我:“回村后,我并没有被抓起来,工作组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大家都多次找我谈心,耐心地教育我,他们一再告诉我,政府不会把我‘抓’到戒毒所去,也不会让我‘劳教’,只希望我能自己约束自己,留在寨子里把毒瘾戒掉。那时我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一点吃的都没有,乡党委和政府又给我们无偿地送来了大米……我不是个糊涂人,明白他们是为了我好,于是便答应戒毒了。”

“刚戒毒时一定很难受吧?”

“那是,想死的心都有。为了让自己没有退路,我叫来了弟弟和朋友们,让他们结结实实地把我绑在床上,连喝水、吃饭都送到嘴边不准松绑……毒瘾发作时全身像在受酷刑一样,每一个地方都在疼痛,有时像有无数毒虫爬进了骨头缝里,我无法动弹,嘴唇都咬出了血,那种痛苦的滋味真是没法说……但是,一个星期后,我起床了,胜利地获得了新生。起床后,我马上跑到地里去劳动,这时,在我的眼前,山寨、田野、树林、天空、太阳、人们……仿佛都变了样子,我终于跳出了毒品的深渊,生活又有希望了!”

“以后复吸过吗?”

“没有。”赵文华回答得斩钉截铁,“我明白戒毒只要两三个月就可以戒掉,但巩固起来很难很难,只要控制不住自己复吸三四次又会重新成瘾。工作组和党员、干部也对我们进行了许多帮助,一方面做思想工作,耐心地帮教,一方面又进行半军事化管理,部队来人搞军训,统一出操,统一出工劳动,统一住宿,互相监督,戒毒的人不准随便出村,有事要请假,外来人进村要报告,防止毒品的流入,夜晚还有人巡逻检查。结合戒毒,村里又开展了预防艾滋病,搞好环境卫生,创建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活动。过去一些工作没做到家,往往起不到效果,现在党员、干部事事带头,老百姓便感动了,也听话了。工作组2001年2月14日进村,最初来了11个人,后来减少到5个,2002年6月全部撤走。我2001年开始戒毒,2002年1月当选为村民组长,当年便申请入党,考验了一段时间后,2003年3月成为正式党员了!现在,全村的党员、干部、联防队员都带头参加了禁毒工作,全是尽义务,不要报酬。我们还有了村规民约,如果谁吸毒、贩毒了,村里不但要罚款,还要把他扭送公安部门处理……”

“你的父母亲呢?他们也戒毒吗?”

赵文华又笑了:“戒了,戒得很苦,被关了45天,后来又强迫劳动,现在身体很好了。”

“寨子里别的人呢?有没有复吸的情况?”

“我们村民小组的干部们经常进行明察暗访,对过去的吸毒人员跟踪调查,2004年曾经发现7个人有复吸的苗头,在派出所的支持下,我们让这7个人进行了20天的集中学习,现在再没有人复吸了。”

赵文华还兴致勃勃地向我介绍了寨子里发展生产的情况。原来,自推行戒毒工作之初,工作组便采取了戒毒和劳动康复结合的办法,并且还要通过戒毒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百姓生活。2001年在南角河引进了普洱茶种植项目,每个参加茶园劳动的戒毒人员每天可以得到10元钱劳务费。几年来,南角河的老百姓从平整茶地、种植茶树、采摘茶叶已经获得了100多万元的收入,每年通过茶园全寨可以增加收入20多万元。除此之外村民们还种植了70多亩桑树并且开始养蚕,如今他们正计划把桑树种植的面积扩大到200亩,希望通过种茶和养蚕每年能得到四五十万元的收入。2001年这个小山寨人均年收入不到300元,很多人没饭吃只得靠芭蕉叶勉强糊口,如今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全寨已经有了50多台电视机、五六十部电话和手机,家家户户都可以吃上“过年猪”了。

同类推荐
  • 人生的真相

    人生的真相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这一句话,要经历过多少失败、懊悔、冷眼,还有不被理解之后,才能被体悟。我们不曾想到:他们也是人,人都有人性的弱点,有善有恶,不是绝对的。这本书将八十多个“惨痛”的教训,以连锁的方式呈现。让您自己阅读、自己归纳、自己发现,却不必自己“遭受”,就能了解——人生的真相!
  • 坚韧的叙事

    坚韧的叙事

    本书系作者近年发表的关于新世纪文学研究的系列论文。新世纪文学处在一个充满悖论的文化背景上,作者在较为宽广的历史视野下,揭示了新世纪文学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也进一步接近了这个时代文学的真相。
  • 北大文章永流传

    北大文章永流传

    全书收入有蔡元培、杨昌济、王国维等几十位北大先贤的精彩文字数十篇。这些文章是诸多北大先贤所写文字的一部分,这些先辈英才自然是我们所要记住的,而他们的文字,也是要永远地流传下去的。愿本书能为今天的读者架起一座通往诸位先贤思想深处、心灵深处的桥梁。
  • 铸就生命和事业的辉煌:叶斌长篇通讯选

    铸就生命和事业的辉煌:叶斌长篇通讯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如春雷惊地、蛟龙入海之势突飞猛进,各行各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大批“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人才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他们的成长、成才及所取得的成绩令人赞叹。这些人物中,有从事行政工作的,有企业界的,还有文化界的,也许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只是浪花一朵,但他们的创业和奋斗精神却彰显了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进步。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又见飘雪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又见飘雪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读名家名作就是和大师的心灵在晤谈。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阔文学视野,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魔剑正道之寒雪草

    魔剑正道之寒雪草

    “极寒之地,不是想进来就能进得来,想出去就出得去的!”“日后出去,六界知道是你放我出来的,想想后果会怎样?”“大仙你带我出去吧,日后的事日后再说,我相信正道,我相信我自己,我相信你。”小精灵如此的坚定,近乎在乞求!看他的面容是如此的真挚而渴望自由!……浮云台,玄铁链,斩仙刀…六界没有仁慈,没有怜悯,对了就是对了,错了就是错了!放下屠刀,抛开执念,简简单单才是快乐!正如白山极寒之地,以玉为床,以雪为被,没有争夺,也没有杀戮!
  • 悍妃称霸手册

    悍妃称霸手册

    当身怀邪门异术的超新星,穿越成怀城第一伪心机女,天下乱了。她冷笑着傲视群雄,狂妄至极!呵呵,说她是心机女就对了,打人技术哪家强?需要,她开个学堂,传授一些招式么?她可是,最擅长把反派收拾得服服贴贴的把戏了!她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先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斩草除根!扶摇直上后,昔日抛妻弃子的便宜爹找上门,她冷笑着借文安王之手斩草除根!什么,她没有先礼让三分?笑话,对付人渣,也需要礼让?也不怕,闪了腰!甘愿替她铺路的文安王,把正在嚣张着的女人往中怀一带,高调地竖起大拇指:看好了,这是他的女人,不想被斩草除根的,都给他悠着点!
  • 富士康管理模式

    富士康管理模式

    这本《富士康管理模式》在台湾也称为鸿海集团,创建于1974年。它的掌门人郭台铭将一个7.5万元起家的小厂,打造成了今天的“全球代工大王”,是电子代工行业中真正的NO.1。不是说代工已是夕阳产业吗,为什么富士康的发展势头却如此迅猛?它的管理模式可以被复制吗?《富士康管理模式》从富士康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刻解析了富士康的管理模式,试图解开富士康成功的谜团。
  • 我只想给你宠爱

    我只想给你宠爱

    第一次写,不喜勿喷,谢谢。我个人认为还是蛮好看的。我不会写什么主要内容啦。反正就是看就好啦
  • 大导演的黑科技

    大导演的黑科技

    这是一个强大的时代,大明是全球的第一强国,武侠电影横扫全球电影市场,汉字是世界的通用语言。这是一个腐朽的时代,暗淡了的刀光剑影,千篇一律的打斗场景,百无聊赖的剧情。这个时候,顾清来了。顾清不仅带来了科幻电影,同时他还将科幻电影的科技搬到现实之中。“亲,现在火星旅游打八折哟,附赠天空母舰二等座,全程可以享受矩阵头盔!”这是一个穿越者边拍科幻电影边打造一个无与伦比的科幻世界的故事!
  • 秦皇汉武:从秦汉帝国的经略之道看企业做大做强

    秦皇汉武:从秦汉帝国的经略之道看企业做大做强

    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帝王,他们从不满足于循规蹈矩地做个守成之君,而是把先辈留给他们的基业发展到极致,成为雄视百代的一代帝王。事实上,治理好一个国家、把一个国家做大做强和管好一个企业、把一个企业做大做强,在道理上是相通的。一个人的经略智慧总是和他的经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家要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有战略家那样的胆识贺谋略。本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前三部分纵论秦始皇的经略之道,后两部分解析汉武帝的雄才大略。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帝王,他们从不满足于循规蹈矩地做个守成之君,而是把先辈留给他们的基业发展到极致,成为雄视百代的一代帝王。
  • 旷古仙侠

    旷古仙侠

    盘古、女娲、伏羲、燧人,太古五帝七十二天君,强大如厮,却都无声消失在时间长河中。冥冥中主宰一切的,究竟是什么?
  •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史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史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为天水改革与发展培养造就高素质的领导人才,是市委党校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希望市委党校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坚持教研立校,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理论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学风、校风、教风建设,不断提高市委党校办学水平,努力为推动天水市跨越式科学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天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墨尽凡生

    墨尽凡生

    谁人不犯错?谁人不悔过?谁人不痛生?谁人不怨天?天若以命运治余,毁了这命运又如何?天若灭余,余便毁了它三生六界,看尽天下生灵毁天下。一世余为一狐,活尽万年之长,可因为天的一句天言,让余一族惨遭灭亡。二世余为一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可因天的一句余该死,便让余上上下下一百八十无辜之人,死于刀锋之下。在世还为人,这世,余必要改天逆命,还余全族及那一世全家之人性命。
  • 夫贼妇嚣:微微一笑来一刀

    夫贼妇嚣:微微一笑来一刀

    当星际女战警穿越成废柴,当星际大盗穿越成遥不可及。废柴无奈的越走越偏,但是她还可以:一边跑偏,一边逆袭。——————————————她拿着一把锋利的小刀浅笑,脚下的人却吓得魂飞魄散:“饶命啊!”他过来:“你是选择挨她的刀呢,还是选择挨我的刀?”“你们……无耻!”“没关系,你骂得再难听,我们也只会给你一刀,不会多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