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强成了蒲风主持的“新诗歌会”和叶紫、陈企霞主持的“无名文艺社”成员。1933年2月,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沪西正风中学小组组长,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文学生涯。1935年9月,吴强在陈望道主办的《太白》杂志发表短篇处女作小说《电报杆》,同年以短篇小说《苦脸》获《大晚报》征文奖。
两年后,他考取了无锡省立教育学院民众教育系。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一二·九运动”。吴强在校鼓动学生响应,结果被校方除名。这样,在1936年初,他离开江苏,进入了河南大学的校门。
这时,父亲对屡闯纰漏又不听话的儿子大伤脑筋,不肯再寄钱给他。吴强便兼任一家小学的校长和《河南晚报》副刊编辑,用所得收入来养活自己。他以吴蔷、叶如桐等笔名在上海《大公报》和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上频频发表反映抗日战争生活的短篇小说《激流下》、散文《夜行》等。1937年,吴强与王阑西、姚雪垠一起创办抗日救亡刊物《风雨周刊》,从而把自己的文学生涯与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强投笔从戎。1938年8月15日,他在皖南泾县云岭村参加了新四军,第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新四军政治部宣教部干事、科长,苏中第二分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此间,写下了独幕剧《一条战线》、《激变》、《皖南一家》等十多部作品,创作了《叶家集》、《小马投军》等中短篇小说。
爱情之花盛开
在写《皖南一家》时,由一个从武汉参军的女大学生尹卜甄为他誊写稿子。尹卜甄是个性情中人,她边誊稿边为剧中人物的遭遇而落泪。她渐渐地爱上这位才华横溢的军中才子。
但吴强不敢。因为他家中还有孟氏。还是在他从淮安中学退学回来,为拴住他的野性,家里人便逼他和当地一位孟姓姑娘成婚。他不肯,最后,在祖母以死相逼下,他与孟氏结了婚。婚后三天,他就离家去了上海。
好在苏中二分区与苏北的涟水并不远,且都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组织上知道了吴强与尹卜甄的爱情,很是支持。组织上通过涟水县委做通了孟氏的工作,平静地解除了他们的包办婚姻。这样,吴强与尹卜甄结为革命的夫妇。
硝烟中的《红日》
解放战争时期,吴强已是苏中军区政治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六纵宣教部部长。六纵司令就王必成,是与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血战涟水和孟良崮的我军指挥员。作为六纵的一员,吴强经历了六纵参加的第二次涟水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著名战役。
1947年5月17日,在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的第二天上午,吴强在驻地的村口,亲眼目睹了张灵甫的尸体躺在一块门板上被解放军战士从山上抬下来的情景。回想涟水血战撤退山东,再到彻底歼灭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师,他萌生了要写一部长篇小说的念头。从涟水到孟良崮,他曾记过好几本日记,并搜集到了国民党七十四师《士兵报》,但在夜渡朐河中丢失一空。好在材料丢了,印象还在,他走也想,坐也思,就连梦中也在思考,每想起一个情节,就记录下来,一遇到机会,就采访战斗的当事人……
1949年7月,部队进驻厦门,他已是韦国清为司令员的第十兵团的宣教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他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
1952年,他由任华东军区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处副处长开始,渐渐转业到了地方,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中共上海文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等职,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历任华东文联党组成员,作协上海分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第一、二、三、四、五、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一、五、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委。这期间,吴强经过长期的艺术构思,完成了八万余字的《红日》故事梗概和人物简表。1956年春,他带着《红日》故事梗概和一大皮箱资料住进南京军区招待所,开始了巨著《红日》的创作。他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不完成6000字的任务不上床,每天抽两三包烟,错过就餐时间就以饼干充饥。很快,他两鬓生出了白发,满脸憔悴不堪。初稿完成的当天,吴强身上已没有了一丝力气,他只得住进了医院输液。半个月之后,身体稍稍复元,他又提着皮箱来到了杭州的一个招待所写第二稿,每天的工作量仍不变,再干了四个月,才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到1956年底,他的体重由动笔前的74公斤,下降到58公斤。
1957年4月,《红日》被列入《解放军文艺》丛书,同年7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作品以我军与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艰苦奋战为主线,展开了解放战争的宏伟画面,形象地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在敌我双方人物典型性格的刻画上,有很大的突破性成就。该书对于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重要收获之一。
不过,《红日》中我军主要人物之一石东根打了胜仗醉酒纵马一节也有不少不同意见。意见反映到陈毅元帅处,他亲自读了一遍小说,当面约见了吴强,肯定了吴强有血有肉的写法。
《红日》震撼了中国文坛,也震撼了世界文坛。1961年,《红日》先后被译成英、法、俄、日、德等十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吴强也因该书的出版,先后访问了苏联、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新西兰等国家。
1963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将小说《红日》搬上了银幕。面对再度掀起的争议,陈毅于1965年8月来到上海,拍案《红日》不要修改,而且勉励吴强要大胆写,还要再写几个《红日》。
“文革中的苦难”
1966年冬天,正在寓所伏案写作第二部长篇小说《堡垒》的吴强,被造反派抄家。《堡垒》上部书稿连同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名家字画一起被抄走,他被迫靠边劳动、隔离审查、投入监狱监禁长达十年之久。当时,享誉海内外的《红日》被诬为“大毒草”。后来,他被发配到奉贤农场担水浇菜,去文联下属的印刷厂糊信封,到外轮码头当装卸工……就在这样的状况下,他还坚持写《堡垒》的提纲,在爱人尹卜甄来看他时,他还挂念着被抄走的书稿。
1978年,在粟裕关怀下,他得到了平反。他出任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作协副主席。最重要的是,书稿也被找回。40万字的《堡垒》上部终在历尽20年厄难后与读者见面。他焕发出极大的创作热情,多次赴苏中采访,创作了大型话剧《黄桥决战》,在黄桥决战40周年之际,在南京公演。
1990年,清明刚过,吴强便住进了华东医院。4月10日上午8时15分,吴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吴强病重期间和逝世后,江泽民、朱镕基、汪道涵、巴金等以不同方式对吴强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他留下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日》、《堡垒》(上部),散文集《咆哮的烟苇港》,话剧剧本《逮捕》、《丁赞亭》(合作)、《黄桥决战》,中篇小说集《养马的人》、《他高高举起雪亮的小马枪》,小说散文集《心潮集》,评论集《文艺生活》,报告文学《淮海前线纪事》等。
(本文根据纪念吴强的文章及自己的回忆片断编写而成。)
§§§第六节 相关文学
周恩来总理的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民国年间淮安关监督陶思澄有咏淮诗一首:
昔年奉使到山阳,闲访精兰绕荻庄①。
亭圮难寻招隐址,尘封未改倚舟堂。
绿阴深处鸣驺系,红雨飞时好鸟翔。
差喜远公知爱客,具餐玉版话僧房。
殿宇摩云峙水滨,规模重整焕然兴。
仰看宝镜仍题额,始信全刚不坏身。
种竹千竿 俗虑,拈花一笑悟前因。
起衰欲演传灯录,毕竟南庵有替人。
注:①荻庄,在淮安楚州区萧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