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0700000044

第44章 唐朝征诏(1)

1.如何成道

【原文】

神龙二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

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简曰: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

【释讲】

“上元”即元宵节。中国历史上则天与中宗共治,称“二圣临朝”。中宗不太信佛,武则天却很信佛。她下令迎请安、秀(神秀)两位法师到宫中来,因为她有空的时候,常常研究佛法。“一乘”指一乘佛法。两位禅师相互推谢,客气地说:“南方有惠能禅师,接受了弘忍大师的衣法,可延至宫中,请问佛法。”于是派太监薛简带着圣旨前去迎请,希望大师慈念,赶快来长安。惠能大师就上表,说他身体不好,希望待在山野,婉谢朝廷之请。

薛简趁着来见,赶紧问了一些问题。当然问题不止一个,但眼下问的这个是最重要的。薛简问说:“京城里的禅宗大德都说,想了解佛法是什么,就得坐禅习定,没有不因禅定而得解脱的。不知道大师看法如何?”他听说,想了解何谓佛道,必须坐禅习定,不因禅定而得解脱,未之有也。其实这应该是指两件事,但记载里却把它并在一起。不因禅定而得解脱,没有这回事。这是一般说法,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没有定,不可能开发智慧,简言之是如此,但此处的记载却将修定与禅坐并在一起谈。严格来说,这两者其实不太一样。薛简这样问,不知是经法传抄有误或其他原因,就不知道了。

惠能说:“道由心来悟,跟坐不坐没关系。”他首先提出此一根本宗旨,即提醒学佛人必须明白自己在学什么。“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金刚经》上说,假如说如来是坐的、是卧的,这是行邪道。这地方“如来”是什么?是指法义,而不是指释迦牟尼佛本人。

“如来”二字定义众多,《金刚经》里也不乏定义。不过就文字的原始意义而言,“如”指真理的本来状况,“来”是印证回去,即恢复真理的本来状况。换言之,“如”是所证的真理境界,“来”是证人真理的能力。按华严说法,“如”乃境缘法力,“来”则为自证智力,以“自证智力”证“境缘法力”。此一境缘法力为至高境界,即一真法界之意。真理的本然状况哪来的坐、卧呢?如果说真理的本然状况是由坐或卧而得成就,那便是行邪道了。《金刚经》言,法无定法,不一定由坐或卧才能证得,如曰“一定”,即是行邪道了。为什么呢?“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既不是从哪里来,也不到哪里去,它本来就如此。

“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不生不灭乃是如来的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诸法空寂即是本来的样子。无生无灭与诸法空寂,两者意义其实一样。诸法空寂是本然面目,无好坏之分。譬如这花,就这么一朵花,原本没什么开不开花或好不好看的问题,但我们来看时,就起种种分别。好不好看,都是你的定义,它只是这个样子,它本身不表示任何意见,这叫“诸法空寂”。

一块“石头”在路边,应该说它什么也不是,就那个东西在那儿而已,这就逐渐接近其本来样子。你戴上有色眼镜说它是什么,乃至于分别它好或不好,任何价值判断都不能加上去,这时你才懂得何谓诸法空寂。它本来就在那里嘛,故曰“如来清净坐”。那个东西在这里,不为什么,但我们就会说它是黑色的,是麦克风……不管是什么,都是我们加上去的,它本然如此,本就在那个地方,管它叫什么,对它都无所谓,毫无影响,这叫“诸法空寂”。

“究竟无证,岂况坐耶?”惠能说,“究竟”根本无证不证这回事;真理本身没有证不证,何况坐不坐呢!你将这句话拿来对照前面薛简所问的“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这句话前面讲的是一个“成就的过程”,也就是你想要成就,必须如何去成就;而惠能现在是讲真理的本身,这两个问题好像没有搭上一点关系。一位修行人,本身便要具备这种特色,别人可能题目会问得很多,或者问得很离谱,甚至问的跟道无关,但是站在我们自己的立场,你一定要就道的本身来讲。

薛简问的是“如何成道”,而京城里的人说,要如此这般才能成道,这是指成道过程。他问成佛之道,而惠能却是谈“佛的境界”,即真理的本然、成就的那个境界。惠能是顿悟,所谈即是那个境界,对于过程很少涉及。现今学佛者,如果真能心心念念都放在成佛之道上,就已算是上根上器了;但在惠能来讲,他还不认为这样属上根上器,因此他开口闭口都谈佛境界,谈真理的状况。

就修道人而言,一般人跟你谈话、提问,从你作答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你的道风了。很多人常会提问题,但提的都属偏差的问题。其实,他并非真的不懂得处理,只是要你为他印证一下这样处理好吗?(他只差“你要替我承担”这句话没讲出来而已)。很多世间法的事情,你多半都会处理,你的目的只是想请师父印证一下,为你背书。但一个修道人通常不从这里作答,他也不说这样处理对不对,他会直接反问:“这跟了生脱死有关吗?”你就愣在那里了。

你可能问:“我爸爸病了,我叫他念佛,好不好?”教他念就对了,还来问我好不好?随着根器的提升,你可能会问:“我现在这样修学,对不对?”这是问成佛之道。“我以这个步骤、这个过程走上来,对不对?”一般人若能这样问就很不错了。假如你能问到这个地步,修行者会更进一步把那真理的境界为你展开,告诉你真理是什么。至于你这样做对不对,他不告诉你,因为那是你自己决定的,那本身无对错之分,只要去修就对了。但是你为何会问呢?因为信心不够。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这样去做,那个因果就得自己承担。假如你考虑到往后的因果,你定然会很慎重。

【活学活用】

大家智商其实都差不多,所以修行者在针对信众或弟子作答时,常常让人有摸不着边的感觉,如此弟子才会持续往上提升、前进。然而现代人多半在你教他时,他就觉得:“不是这个问题啦!”你就是要人家回答你所知道的范围,如此便难以进步。

禅宗教学法有个特色,师父作答之间,一定有个空档让你往上攀爬,如此才会进步。现代人往往懒得动脑筋,他难得提出问题,已经很美丽了,所以就该答他懂的。这种情况常常发生,我答复问题后,对方就说:“不是这个意思……”我怎么不知?问题是你不懂得我的用意啊!

这是禅宗的教学法。你若真的已到了成就的地步,只要过招一下,可以就可以了,不必再哕唆。禅宗的活泼、可爱也在这里,但我们看不出来。你把学校学的那一套搬到佛门中来,那就障碍重重,爬不上去了。末法时期有那么多众生修行,但成道者却那么少,这便是原因之一。我这样问,你那样答,我就满足了。那种满足没有用,你依旧停留在原地。如果答复能预留一个向上提升的空间,你就可以爬得上去了。

所以,听经也不必听那种百分百都听得懂的,当然,百分之百都听不懂,也不行。你若能懂百分之六十,然后有二十分必须绞尽脑汁,最后有二十分完全不懂,那不要紧,至少懂六十分就很有信心了。因为你用心,必须绞二十分脑筋的部分尚能克服十五分,其他完全不懂的二十分,猜也可以猜出五分,这样前后加一加也有八十分了。对于剩下不懂的部分,我们会有一种尝试的心,它具有极大的启发性。所以听经过程中,保留一段“不懂的”,修学才有帮助。

你可能会发觉:“喔,原来可以这样思考,奇怪!这倒是从未听过、想过。”这就是一种启发作用,是可以大大进步的空间。否则,若是百分之百都听懂,而且像看布袋戏一样,听得很高兴,却如云烟过眼,那就永远停留在布袋戏阶段,上不去了。

【智慧金言】

薛简说:“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这人很聪明。请不到客人,回去后皇帝一定责怪,所以希望师父慈悲开示。他也不简单,话说得很好听,“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然百干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他回去将转告二圣及京城学道的人,这就好比点燃一盏灯,使得百千盏灯也随之点燃,照亮黑暗,如此灯灯相传,明明无尽。这个请法,请得好。

2.只是“存在”而已

【原文】

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傥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

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

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释讲】

这段很精彩,读书人最喜欢这种文章。不像前面惠能大师与永嘉大师、怀让禅师等谈话境界太高了,反而摸不着边。这个义理很清楚,薛简如此请法,就为人处世而言,实是面面俱到,既可向上交代,而请法的方式,也够体面。但禅师总归是禅师,不留情面的。

惠能说:“道无明暗……”哇!一盆冷水当头就淋了下来。薛简说“冥者皆明,明明无尽”,他要求道嘛,是从“人”的立场来讲,有明有暗,所以这样来请法,以便转告京城学者,让它一灯传千灯啊。然而惠能却是直接从“道”的立场来说。学佛,立场一定要先弄清楚。从佛果立场言,抑或就众生立场来说?这两者完全不一样。

你若欲一门深入,那就得抓得住,到底是“从下向上”看,还是“从上向下”看?这两个立场不同,你稍微转一下,有时往往会完全颠倒。前面提的常与无常,就是以完全颠倒的立场来立说,站在佛果位与站在众生处境是截然不同的。这里也一样,一个就人的立场请法,一个站在道的立场回答,很具有启发性。

【活学活用】

我们一般都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你这样问,我知道,所以就照你所问的作答,如此很容易变成逻辑推理。而现在这种立场互异的问答方式,却会让人产生一种很激烈的震撼,思路一下子调转不过来,但却非常富有启发性。

惠能说道:“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暗是互相替代的意思。“明明无尽,亦是有尽”,虽然讲无尽,事实上还是有尽。“相待立名”,只是相对待的,而不是绝对的,现在来讲是“相对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净名经》即《维摩诘经》。法是无法互相比拟的,法不相对立,法乃绝对。

薛简说,这样讲,我不信。所谓明指智慧,暗就是烦恼,我们凡夫都有烦恼嘛,学佛就是要求智慧,如果这一点都不知,还称得上禅师吗?“修道之人,傥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他依旧不离修道人的立场喔!头脑还没转过来。可见这个太监多少也有学佛,否则讲不出这种话来。

“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哇!一句话就盖住了。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惠能仍是站在道的立场。“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以智慧照破烦恼,这是二乘的见解,与羊车、鹿车等机,大根大器的人不这样看。薛简问道:“如何是大乘见解?”你说这是二乘见解,那么说说看,何谓大乘见解?他尚未能体会到什么是“烦恼即菩提”。

“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明与无明,凡夫看起来是两个,“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智者,即上智大根之人,了达其本性无二。薛简当时不懂,那我们现在看了,能懂吗?“无二之性,即是实性”,无二之性就是实性。

“明与无明”是总说,“明”代表智慧、清净,“无明”代表愚痴、污染。凡夫会把染、净分为对立两面,然而就道的立场言,真理本来就没有染净之分。一堆黄金在这里就在这里,一堆粪土也是一样,它们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如果将两者摆在一起,黄金不会嫌粪土臭,粪土也不会得意洋洋地说它跟黄金在一起。那是本来的状况,但我们却有所分别。

凡夫的层次是把它们分别成两个,上根器的人通达其本性,以法的立场来看,它们的存在是无二无别的。上智大根者能了解、体会到“存在”。各位,“存在”这两个字,懂不懂它的意思?这不是一般所说的“存在主义”,不是指现象界的存在,而是本来的样子,这个存在本身毫无拣择、不作价值判断,只有人的道德意识才会作价值判断。

同类推荐
  • 淡定力

    淡定力

    抚慰心灵的经典,启迪智慧的指南。淡定力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智慧。本书用史上最温暖的醒世良言,深刻揭示能使您内心强大的淡定法则,引爆您的最大潜能。
  • 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赚钱法则

    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赚钱法则

    对于20几岁的年轻人来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你敢想、只要你敢做、只要你够胆量,就会取得成功。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有心,就能发现潜藏在我们身边的赚钱机会。
  • 活着真好2-感悟生命感恩生活

    活着真好2-感悟生命感恩生活

    本书共十章,包括“充实自我的心灵”、“让苦闷随风去”、“人生需要勇气”、“在痛苦中解脱”、“给心灵浇点水”等内容。
  • 走向成功丛书:成功源于信心

    走向成功丛书:成功源于信心

    怎样走向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有理想的青少年朋友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此,作者编译了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们的代表作,希望用大师们自己的成功实例和经验,帮助青少年朋友塑造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成为人生的赢家。
  • 走出校园的第一本书

    走出校园的第一本书

    走出校门,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原来如此不简单。不懂交际应酬技巧,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举步维艰;不会说话办事,不懂得博弈变通,就很难吃得开、走得远;没有职场智慧,没有处世经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就会被淘汰;缺少沟通技巧,求人办事就会碰壁,甚至于难以生存……
热门推荐
  • 轻宠100次:男神老公,求放过

    轻宠100次:男神老公,求放过

    “啊~好疼”白音晨看着身下的女人疼的叫出了声,动作不由得温柔了起来。安乐被甩后借酒消愁,可谁告诉她喝个酒都能惹上她不该惹的人?!s市翻云覆雨的人物白音晨,简直就是他说一句话s市就抖三抖。“女人,这是你自找的。”说完一把压倒她。前脚被甩,后脚被睡。安乐心里跑过一万匹草尼玛……传言中的禁欲?错,大错特错,只有安乐才知道他在床上的功夫到底有多厉害。别人是夜夜笙歌,她们家总裁是要她夜夜生孩子,总裁,你能悠着点吗?.安乐心里想起一句歌词“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 穿梭在川藏线的外星人

    穿梭在川藏线的外星人

    一个来自大气层为幸福般淡紫色的星球,在地球上却是一个落难的精神病患者,在地球人的不停的歧视下历尽磨难,最终将叛逃到地球的模拟生态人A国总统山狮龙捉拿归案
  • 解放者的冬天

    解放者的冬天

    青春是什么?缅怀起来有什么意思?下岗女工梅花面对长眠于地下的同事,想起了当年的理想和斗志。在那个红色喧哗的年代,她和她的同志们,结成了“北上支队”,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的破坏和重建。占领一个村庄,到解放一个村庄,直到打到莫斯科、打到华盛顿去,解放全人类……
  • 明实录穆宗实录

    明实录穆宗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平凡女与高冷校草

    平凡女与高冷校草

    她,一个平凡又倔强的女生,遇到他,一个高冷又寡言的校草。她总是在无意间碰到他。她人误解他俩在交往。随之,各种各样奇怪的事来袭,在她陷入困境时,他,如天神般降临,为她解除危机。“救命啊!有人吗?救命啊!呜呜……”“叫什么叫。”“哎,你怎么在这?”“怎么?不欢迎我?那我走了。”“哎!别别别!我开玩笑的!哎…”……
  • 涅落凡尘:恋若初心

    涅落凡尘:恋若初心

    原本,她是上天的宠儿,有地位超然,权势淘天的师父和三个师兄,年满十五的她仍然保持着孩童的天真无邪。直到那个夜晚,二师兄向她表白,她逃离凌霄峰,步入紫禁城,遇到了风华绝代的他,一切都悄然发生了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她的诺言……她说:“我会等你一辈子,不是你的一辈子,而是我的一辈子。”哪怕大婚之日,他决然退婚,哪怕宫宴之夜,他冷声辱她……遍体鳞伤,她亦不悔,直到那一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错失的爱情

    错失的爱情

    优秀的他爱上平凡的她,这原本是一份多么宝贵的爱情。可他们却错过了彼此……
  • 当怪盗少女遇上天才侦探

    当怪盗少女遇上天才侦探

    童氏的存在是为了收回原属圆明园院中的宝物,而“夜玫瑰”是他们在国际各界通用的代号,这一回,身为童家第185代传人的童瞳和童纯将在日本展开行动,这回接手案子的是在侦探界被誉为“天才”的小侦探仓木沉楠,一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华丽交锋正式开场,当爱情来临时,他或她,又该怎样选择,看怪盗少女如何玩转东京!
  • 奇迹之物

    奇迹之物

    奇迹,即魔术!魔术师行使魔术本身,便是在人为施展奇迹!这是个讲述魔术师与魔术的故事,于乡间长大的少年‘陆十郎’为了寻求治疗母亲绝症的奇迹,便来到了这个整天充斥着各种各样奇迹的‘不寻镇’。但在这里,他却被意外卷入了魔术师的争斗中,从而一步一步成为大魔术师的故事。
  • 我的富家千金

    我的富家千金

    如果有一位千金小姐喜欢上你,你会怎么办?我会选择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