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0700000001

第1章 悟法传衣(1)

1.认识生命的智慧

【原文】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名璩与官僚入山,请师于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大师告曰:善知识!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

大师良久复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释讲】

“时”,经文一开始就讲到时间,这个作者很厉害,不多讲,只讲“那个时候”。“大师至宝林”,大师就是六祖,他来到宝林。刺史韦璩跟一些官员上山来到宝林,“请师于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这是说明一个因缘。这韦刺史来请法,请六祖讲大般若、大智度的法,那是一个缘。“师升座次”,“次”就是坐毕,也就是惠能上座以后。官员三十几个,学者也有三十几个,僧尼道俗乃修行人,僧尼是出家众,道俗是在家众,用我们的话来讲,则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千余人等”,这样应该较文雅一点。“同时作礼,愿闻法要”,他们都准备要听法了。

这篇文章写得好,既简要又口语化、中国化,不像一般佛经那么拗口。我们的佛经是第三种文化,怎么说呢?三种文化指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中国佛教文化,而我称佛经为第三种的中国佛教文化,乃因其文法不太像中国文法。譬如《妙法莲华经》或《华严经》根本不是使用中国文法,有些印度倒装句仍掺杂其中,但我们看久也习惯了,蛮能接受的,但是注意看它的思想,那个意境就是印度的意境,虽然文字是中国字,内容却是印度的。所以我说它是第三种文化、第三种语言,既非中国的,也非印度的。而这部《六祖坛经》例外,这是中国的语言,同时也是中国的文法。

“大师告曰”,这里敬称为大师。顺便一提,佛法中被称为大师的“三师”,是哪三师呢?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那是在戒坛上面,戒师有三大师七小师,三大七小一共为十师,即“三师七证”,“七证”即是小师。有大师,相对的就有小师。现代人都爱帮自己打广告,所以人人皆可自称大师,这尚属小事,甚至还喜欢变上人。广告总是愈往上推似乎愈好,结果往往恭维得太过分了。

“大师良久复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惠能告诉我们“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后,就停住不讲了。“良久”,过了很久,我想最少十分钟以上。各位试试看,在尚未进入修定功夫时,静静坐下来十分钟,一定会觉得十分钟怎么那么久?这就是“良久”了,因为没有静下来,否则眼睛一眨,十分钟就到了,因为心停止了。但在此处,众人还有热恼,思想一直浮现,所以会觉得很久。当然,我们不必在意有多久,总之,惠能要大家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才开示。

这也是一个修法,讲此部经之前,即开经偈以后,大家静坐一下,再进入那种状况。所以我常常提醒诸位,在家做功课之前,先静下来,然后提起惠能老师这句话:“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五分钟、十分钟过后再做功课。不但如此,做完功课以后再用五到十分钟,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让自己静下来,如此日积月累,功夫就坚定了。一年没境界,两年一定会有收获。然而,若是做一天功课,休息一个礼拜的话,你生生世世都要再来一次!这是做功课的要领。这个修行一定要体会总体的部分,细节的部分就靠个人发展了。

惠能说:“善知识!”这是称赞各位,就像我们常说“各位道友”一样。“菩提自性,本来清净”,这八字俨然已成佛家名言,受惊吓时就念这一句,非常有效,可作避邪之用,至少也会得到六祖惠能大师的加持。常念便会有悟入、悟处,即使不懂这句话,也要明其殊胜,而后常常念诵,常提起这个念头。“菩提”是觉悟,觉悟的自性是本来清净的。换句话说,觉悟的这个自性,是我们内在本来就存在且不受污染的,但因无明的作用,所以忘失了。现在要揭去无明,可不是拿起刀枪对付,你只要提起正念——菩提自性,本来清净。总有一天,锅子里的热气,一定会冲破这个无明锅盖,一定会出来!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这是“本体”,就本体而言,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此即是菩提自性的作用。换言之,“菩提自性,本来清净”是本觉,“但用此心”是始觉,“直了成佛”是圆觉。始觉即开始觉悟之意,直了成佛即是圆觉,圆满究竟的觉悟。由此可见,我们本来具足的佛性是本来清净的,但我们不知道,你必须去发掘它,故曰发心。初发心称始觉,觉悟到有这个东西,那么要成就、成佛就快了;相反的,若无法觉悟到此点,就不能成佛。佛性确实是本来具足的!

【活学活用】

“般若”是谈智慧,为佛门的中心思想。假如有人问:“佛法或佛学的中心思想为何?”答“般若”二字大概没错,进一步是广、狭定义的问题了。“般若”二字是梵音,即印度语音,不直接翻成中文,若勉强翻成中文的意思,可说是一种“智慧”,但这与一般所指的“聪明”不同。

一般所言“聪明”,是指懂很多,知道得很详细、很透彻之类的。我们在社会上也常听人说:“这人很有智慧。”然而,佛门中所说的“般若”,不管将它翻译成“智慧”也好、“聪明”也好,绝对与一般所指的不同。那么平常大家所说的聪明、世间人所称的智慧,跟我们这里所要讲的,也就是佛法中所指的智慧,到底有何不同?它们究竟该如何区分呢?

其实,佛法中所讲的智慧,可勉强称之“妙智慧”,也就是很妙的智慧。而“妙智慧”与“智慧”,或者“智慧”与“聪明”之间究竟有何差异呢?何谓智慧?一个人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才叫有智慧?

社会上所谓的智慧或聪明,是指于世间的有限知识范围里所能了解通达的。例如你的记忆力很好,可能将辞典、百科全书或四库全书都背起来,世间人就称你有智慧,但佛法指的不是这个,因为这种人在佛门中可能尚属“愚痴”之辈。佛门中所讲的智慧,是指对生命的认识及感觉,因此重点在于能否了解到生命本体、本质或生命的存在,而非对于事情了解的多寡。你问一位真具有智慧的人,果汁和开水有何不同?咖啡与茶有什么不一样?他恐怕也分不清楚,甚至连报纸杂志都没看过。你不必觉得莫名其妙,因为佛法所言之智慧,系指对生命体验及认知的深浅,而非对世间万物了解的多寡。

你在世间活了这么多年,有没有感受、掌握到自己生命的存在,并将它表达出来?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若无这层认识,套句俗话,活在这世间宛如行尸走肉、如机器人般,一个指令,一个动作,毫无自主性,像物理反射作用,全依外在的影响而进行反射动作。这样的人绝对愚痴,一辈子做了很多事,根本不晓得自己在做什么,可能全都是为别人而做。

有些人一辈子忙忙碌碌,事业有成,但仔细思量,其事业往往是为别人而做,并非为了自己。社会常常标榜一些感人故事:某某人,从小乖巧,认真侍奉长年卧病在床的父母,长大后,又回过头拼命工作以照顾年幼的弟妹,等年纪再大一些,又变成养子女,乃至孙子女。他一辈子辛勤,都为了亲人,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这样并非不好,但生活却仿佛悬空,丧失了本质。他只是受外力胁迫,朝着某个趋势在活动,只是活动而已,像毛毛虫一般,不管丢到哪里,都只会往前移动,因为这是它生命本能的基本反应,不做不行,只好不断往前,但并未认识到本身的生命意义。因此,佛法中所讲的智慧,就是自己要觉醒过来,了解生命的本质、存在及意义。

这样的说法或许很抽象,却是个大原则。假如把这个智慧具体化,其内容是什么呢?首先要了解,它不是知识,世间法才是知识。知识就如电脑磁碟般储存很多资料,可能像辞典、百科全书记载很多材料,也像中央图书馆一样,拥有众多收藏,但是呢?它没有生命,虽然脑袋里装了很多知识,却没有真正的智慧与生命。智慧不是知识,只是消极的除外责任,在这个前提下,“智慧”需具备下列几个条件:

第一,必须深信且了解因果,否则智慧零分。不信因果的人,基本上可以否认祖先,否认过去有“我”的存在,甚至于否认未来,不管子女以后如何,反正,人死一了百了,所以他否认因果。第二,必须了解因缘法。何谓因缘法呢?世间万事万物,大至山河大地,小至一张桌子,乃至我们聚在一起听经闻法的这一会,都是种种因缘和合而成。应了解这个因缘法,无主无作,没有创造的主人,乃众缘和合而生。这是两个基本的部分,若能够了解因缘法,能够深信因果,又能将此二者与他人分享,劝说别人也能接受这个观念,那才是真正的智慧。光自己知道没用,自己很有智慧,但别人还在受苦啊!你不可以推说不清楚,因为这属于因缘法中因果律的部分,所以,你必须教导别人也认知这个因果律,明白因缘法。因此,第三个条件,即不仅自己知道就好,还要告诉别人,那才是智慧。

智慧,最少应具备上述三项条件。佛法所指的智慧,绝对和世间法天差地别。世间法的智慧,是指反应快、懂得多、会处事,但他还是饱受烦恼之苦,而真正有智慧之人,不仅懂因果律、因缘法,又会将此真理告诉别人,他是没有烦恼的。一旦遇到任何挫折或不幸,只要心中抱持着“此皆因缘所生法,何必烦恼它呢?”转眼便放下了!懂得告诉别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智慧,所谓辩才无碍即是得到“根本智”后所得的“后得智”。“般若”的内容了解后,你就知道般若经典里所谈的完全是“生命本质的体验”这一类。

体验生命本质后所展现出来的,对于外物就不会执著。现代人对于现实生活产生执著,但他自己并不知道,例如他会清楚记得自己何时出生、结婚,甚至爸妈的生日、结婚纪念日或者忌日。为什么?因为就这辈子而言,父母、先生、妻儿、房车、事业、财产都是大事,这是不容否认的具体存在之事实,但这只是就这辈子来看。现在出国旅游已是稀松平常的事,不像十年前到美国玩一趟就是人生大事了。然而不管它在这辈子中是属何等大事,都仅是这辈子,因为你的思想观念只限于从出生到死亡这个阶段,所以会认为这些都是大事。

假如把观念转一下,不再局限于这辈子的生命,明白出生之时即死亡的开始,死亡之时即下辈子的开始,如此一来,你的思想观念就不再是片段式的,而是循环、圆圈式的生命观,那是无尽的啊!你有好多辈子啊!而且每一辈子都有父母、先生、妻儿、房子、事业,假如每辈子都记录下来,不就像小孩子写日记一样:早上起床,刷牙洗脸,上厕所,吃早餐、午餐、晚餐,然后睡觉……每天都记载的事,一定是世间法,都是没有意义的事嘛!

以无尽式、无穷的思维模式来看,那些所谓的大事,都将变成知识、累赘,好比孩子的日记写不出重点般,你读起来会觉得奇怪:“怎么每天都一样?”一旦我们身陷片段式的思维模式,便产生这种现象了。然而站在宏观无尽式的立场来看这一生,这个片段要记的是什么?你若能记下前辈子没有、下辈子也不会有的事,那你是不是一位挺有智慧的人?这就是般若!整个佛法就讲这点。

有限的生命,究竟是被什么局限住、框住了?你能否突破?是突破而不是出离喔!这就是般若经典所讲的部分。因为在无穷尽的时间洪流里,我们这个有限生命体里所谓的大事,都是空的。

孩子说:“我早上真的有刷牙,不信我刷给你看!”他真的有刷牙,可是整个生命洪流里,它却是空啊!“我明明有结婚、生日,也有事业、房子、财产啊!”没错,但那些都是空的。“我被骂了,好气!”这些不如意、不顺利也都是空的。“空”从哪里来?从无尽的生命观里去认识,会非常有踏实感,一点都不虚无缥缈,关键在于脑筋能否能转得过来。若是转不过来,佛法对你而言永远都很深奥,尤其讲到般若经典时,便摇摇头叹息:“跟《金刚经》始终无缘!还是《阿弥陀经》好。”因为,终究还有个极乐世界可以去啊!

其实前面所说的观念一旦通达,你就会喜欢《金刚经》,一读便转过来了。般若之所说,也不过如此。玄奘大师翻译的六百卷《大般若经》只讲这一件事情而已,假如转不过来,你会搞不懂它在谈什么。“一切有为法都是空”,铁槌往你头上敲下去,那时候就不空了。观念有问题嘛!不懂法理,光从字面来看,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解释:“因为大家讲一切皆有,太低俗了,讲一切皆空,好像比较清高一点,所以就跟着空了。”你只是空空(闽南语,笨笨之意)啦!不是真的空。佛法所说的绝不含糊,你不能在这边打迷糊仗。所谓“空”的意义,要从这里踏实地去认识。

“般若”是菩萨的智慧,若能了解刚才谈及的部分,你就是菩萨了。当然,这个般若还不是究竟的,不过它是成佛的基础,若无此一基础,只凭着世间的聪明才智,难以成佛。

佛的智慧和菩萨的智慧有何不同?菩萨的智慧是个基础结构,而佛的智慧是究竟圆满,故称菩萨智慧为“般若”,称佛智慧为“萨婆若海”。其实,佛智慧原唤作“萨婆若”,但后面通常会加上一个中国字——“海”。至于“萨婆若”,在印度语音里与“般若”相近,又有大的意思,故其意思是“大般若”,即究竟圆满的般若,这是我们首先应有的认识。所以我们研究“般若”不研究“萨婆若”,因为当你般若成就圆满以后,萨婆若就得到了;萨婆若属于果地,而我们现在谈的是因地的部分,先将这部分弄清楚。

【智慧金言】

我们了解,般若经典所谈的关键点,就是讲“性空”,而性空在整个佛教当中,有两种区别:第一,有人把性空当作目的、最终的目标,一旦目标达成,便也结束了。他大喊着:“我证得性空,开悟了!”自诩成佛了,然后坐着等人来拜,这是把证得性空当目的。第二个则是把性空当作基础,也就是说,证得性空仅是基础,之后。在这个基础上起种种妙用。

2.心无所住放弃执着

【原文】

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能一闻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

【释讲】

展开经文之前,惠能先讲一些因缘让我们认识。他说,现在大家暂且把这个严肃的课题放一边,“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个功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累,大家先听听我得法的经过,看我是如伺“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又是如何“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他以自己为例,让大家明白。

“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能”,指惠能自己。惠能的父亲,本籍范阳,在该地做官,后来不知哪里犯错了,被贬到岭南来做百姓。惠能的父亲大概被贬之后,怀才不遇,抑郁以终,很早便过世了。父亲早亡,老母亲便带着他来到南海。“南海”不见得是海南岛,应该是指到南边靠海的地方居住。他们生活很艰苦、物资缺乏,所以母子俩便到山上捡木头到城里的市场卖。

同类推荐
  • 从责任走向优秀

    从责任走向优秀

    本书对“责任”这个概念进行了具体阐述,提出了“责任的价值”、“责任的行动”和“责任的经营”。
  • 销售精英从不外露的秘密武器

    销售精英从不外露的秘密武器

    销售精英的经验法则,让你稳操成功胜券。全新的销售理念,实用的销售技巧,让你快速提升销售业绩。
  • 感悟人生枕边书全集

    感悟人生枕边书全集

    《感悟人生枕边书全集》从人生励志、修身、仕途、治学、人际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以哲学的角度启迪人生,用生动的小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渐渐重新开启感悟的心灵,让思想慢慢复苏。人生的感悟不是几句话可以概括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丰富过程,且别人无法代替。一生的感悟或多或少,但只要学会感悟,并且保持心灵的弹性,就会有所获得,于是我们充实地活着。
  • 职场高手

    职场高手

    张为康刚参加工作,年少气盛,自恃清高的他虽然聪明好学、业务水平高,但因为不小心站错了队,受到了领导的冷落,和杨敏师生恋、潘筱晨的办公室爱情也都无疾而终;在单位的体检中被发现患有先天病症,回到单位被下派农村挂职锻炼。百无聊赖的他应聘到了平远市的一家房地产企业兼职,并一路青云,在这里认识了偷偷在公司打工的港方老板的女儿林菁菁,陷入了公司的内部争斗漩涡,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房地产的种种黑幕,并几乎深陷其中……
  • 心态:和心灵有个约会

    心态:和心灵有个约会

    态度是客观事物对于人的反映,又经过大脑的思考和加工而形成的,是人对于外界事物的本能的或有意识的反映。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效果。个人的态度如何,能够决定其前途命运,一个国家的态度如何,同样能够决定其发展命运。所以,我们说积极的态度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就是提倡做人首先自己心里要明亮。心里明亮,才能看得更远,心里灰暗,只会眼前迷乱。只要每个人都充满信心,心里有一个“太阳”,既能照亮自己,又能照亮别人,把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照亮世界。唯有如此,社会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心态》一书论点鲜明,说理透彻,故事新颖。
热门推荐
  • 后宫的闲散日子

    后宫的闲散日子

    后宫的日子怎么过?一句话:“想法”很重要!例如她,相貌中上,家世中下,才学中上,人品中下,口才中上,品级中下,综合来说,就是一介“中”字当头,混得高不成低不就的透明小美人。老皇帝不记得她,众嫔妃不在意她,她是既有人伺候,又衣食无忧,闲来没事种种花,逗逗猫,尝尝美食,瞅瞅戏曲,偶而参与一下宫斗,日子过得那是相当悠闲自在。当然,世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面对爱情,稍一畏缩便已是沧海桑田……
  • 史上最强大师兄

    史上最强大师兄

    如果农场可以种人参果,可以种九品金莲,可以种蟠桃那是多么牛叉的事情,云正阳穿越到了昊天宗,成了昊天宗的首座大弟子,身为昊天宗大师兄,云正阳表示压力山大,幸亏咱有个牛叉的农场,
  • 重生十八岁之恶魔少爷别追了

    重生十八岁之恶魔少爷别追了

    曾经的夜黎是个傻白甜,渣男欺,绿茶婊耍,就连下人见了都虐几下。一朝重生,看傻白甜如何华丽丽变身全民女神,耍渣男,斗恶女,心里那叫一个爽呀!可是谁能告诉她这个妖孽般的大叔叔是哪里冒出来的?告诉你,追我你得先排队
  • 我的平行世界不可能那么糟糕

    我的平行世界不可能那么糟糕

    一个快奔三的宅男杨宁穿越到平行世界成为一个16岁的高中生,且携带系统,这个世界太不科学了竟然有魔法,超能力等一系列非日常世界出现的东西,“灭龙魔法”“矢量操作”杨宁看着这些,对着系统竖起中指,我换不起还眼馋我,系统给我过来,我给你加个BUFF。(本书是慢热文,慢热文,慢热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过秦

    过秦

    1韩信如果自立一定能三分天下吗?我的意思是韩信如果自立为王,能否成为一方诸侯?我看未必!首先!作为一方诸侯,最重要的是用人,而韩信除了用兵之到外,看不到他的政治和用人方面的手段。其次,他的名气不足,不足以号召人才归附再次,相信他攻赵定齐的将领和士兵有很多是向汉的,因为他的兵将是刘邦给的,否则刘邦何以两次轻松夺了韩信的军队?在为刘邦效力时,自然这些人会听韩信的,但如果他自立就难说了。------------------------------------------------------------2回复回楼主,韩信的若不会用人就不会留下败将李左车,名气不是赚来的吗?再说你认为一个领兵打仗的大将会不知道身边没有亲信的后果吗?他是不忍反!千斤谢漂母,一饭尚不敢忘?
  • 这一生,非你不可

    这一生,非你不可

    初识时,他是校园才子,而她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宅女,明明是两条水平线,命运却将他们羁绊在一起。再见时,他万人仰慕的大明星,而她是当红网络作家,这次命运又会怎样谱写他们的故事呢·······
  • 我是95后作家

    我是95后作家

    我说我是95后没错,而“作家”其实只是我自封的,其实我就是在某个小说网站上申请了个作者号,偶尔发发短篇小说而已,但是浏览量并不高,我甚至在作者资料上上传了一张我自己认为的自己最好看的照片(自己这么说出来好丢脸,嘿嘿嘿),但是我根本就是茫茫大海里的一滴海水而已,没人关注。只是自从上大学之后,喜欢上了写小剧本,经常会自己写一些小故事之类的东西,然后想找个地方发一发,比如,我现在正写的这个,你现在正看的这个。而“作家”的第二个含义……
  • 通缉另类娘子

    通缉另类娘子

    她是一个从来没人关心过的异类,在别人的眼里,她是个怪胎她沉默寡言,孤僻自闭,犹如一个被黑暗笼罩着的可怕人物者。她生吃活鸡,亲杀父亲,咒言人死,谴人家亡。她吓疯室友,吓坏同伴,蛊惑人心,乱人心智。她没有名字,或许是没人关心过她叫什么名字。她没有家人,虽然曾经有,却都葬于她手她没有朋友,或许曾经是有,但终究离她而去,她没有一切,却如同魔者,变化万千诡异。她是一个站在阳光下,却沦陷在黑暗中的躯壳。她是一个想要去爱人,却被一次次玩弄的傻子。她,是鬼婆,亦是邪女。
  • 足球闹天宫

    足球闹天宫

    《足球闹天宫》是《猪八戒公园》独立系列书之三,它是一套我国作家首创的,把神话人物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把小说叙述方式与人牛生活准则融会贯通,把魔幻想象与人类行为情节巧妙穿插,辅之以幽默、睿智、明快的语言,新颖生动、起伏跌宕的情节构成的优秀丛书。她在读者中产生的影响,将如魔幻小说《哈利·波特》、《魔戒》,生活小说《流星花园》、《还珠格格》一样,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给人以生活的启迪;若将它与《谁动了我的奶酪》比较,则更加好读耐读,故事感人。
  • 轩辕王朝:神魔恋

    轩辕王朝:神魔恋

    他是神,女娲之子。她是魔,饕餮之女。他们一见钟情,她爱他,所以保守这个不能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