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0300000003

第3章 茶亦有道(3)

这一转变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文化背景,是历史的发展把中国的文人推到这样的位置——担任茶道的主角。中国文人颇能胜任这一角色:一则,他们多有一官半职,特别是在茶区任职的州府和县两级的官和吏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因职务之便可大品名茶。贡茶以皇帝为先,而事实上他们比皇帝还要“先尝为快”;二则,在品茗中培养了对茶的精细感觉,他们大多是品茶专家,既然“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茶中自有“黄金屋”,茶中自有“颜如玉”,当年为功名头悬梁、锥刺股的书生们而今全身心投入茶事中,所以,他们比别人更通晓茶艺,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茶艺,著之以文传播茶艺;三则,茶助文思,有益于吟诗作赋,李白可以“斗酒诗百篇”,一般人做不到,喝得酩酊大醉,头脑发胀,手难握笔何以能诗?但茶却令人思勇神爽,笔下生花。正如元代贤相、诗人耶律楚材在《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中所言:

啜罢江南一碗茶,枯肠历历走雷车。

黄金小碾飞琼雪,碧玉深瓯点雪芹。

笔阵兵陈诗思奔,睡魔卷甲梦魂赊。

精神爽逸无余事,卧看残阳补断霞。

茶助文思,兴起了品茶文学、品水文学,还有茶文、茶学、茶画、茶歌、茶戏等;又相辅相成,使饮茶升华为精神享受,并进而形成中国茶道。

雅士茶道是已成大气候的中国茶道流派。

茶人主要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以“入仕”的士为主体,还包括未曾发迹的士,以及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名门才俊、青楼歌妓、艺坛伶人等。对于饮茶,主要不图止渴、消食、提神,而在乎导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于闲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人生之真谛。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间,在乎风月之间,在乎诗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寄托、有所忘怀。

“雅”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品茗之趣;

二是茶助诗兴;

三是以茶会友;

四是雅化茶事。

正因为文人的参与才使茶艺成为一门艺术,成为一种文化。文人又将这门特殊的艺术与文化、与修养、与教化紧密结合,从而形成雅士茶道。受其影响,此后又形成其他几个流派。所以说是中国的“士”创造了中国茶道,原因就在此。

禅宗茶道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了不朽之功劳。

明代乐纯著《雪庵清史》并列举居士“清课”有“焚香、煮茗、习静、寻僧、奉佛、参禅、说法、作佛事、翻经、忏悔、放生……”,“煮茗”居第二,竟列于“奉佛”、“参禅”之前,这足以证明“茶佛一味”的说法是千真万确的。

和尚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晋书·艺术传》记载:

“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

这是较早的僧人饮茶的正式记载。单道开是东晋时人,在螂城昭德寺坐禅修行,常服用有松、桂、蜜之气味的药丸,饮一种将茶、姜、桂、桔、枣等合煮的名曰“茶苏”的饮料。清饮是宋代以后的事,应当说单道开饮的是当时很正宗的茶汤。

壶居士《食论》中说:“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长期喝茶可以“羽化”,大概就是唐代卢仝所说的“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与韭菜同食,能使人肢体沉重,是否真如此,尚无人验证。作者壶居士显然是化名,以“居士”相称定与佛门有缘。

僧人饮茶已成传统,茶神出自释门便不足为怪。

陆羽自小就跟着智积学习煮茶技艺,并迷上了这门技艺,终于在建中元年48岁时在湖州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陆羽能写成此书与他长期在茶区生活有关,但更主要是得益于佛门经历。可以说,《茶经》主要是中国僧人种茶、制茶、烹茶、饮茶生活经验的总结。中国茶道在寺庙香火中熏过一番,所以自带三分佛气。

僧人为何嗜茶?其茶道生发于茶之德。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可抑制性欲。这三条皆是经验之谈。

释氏学说传入中国成为独具特色的“禅宗”,禅宗和尚、居士日常修持之法就是坐禅,要求静坐、敛心,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其姿势要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通常坐禅一坐就是3个月,老和尚难以坚持,小和尚年轻瞌睡多,更难熬,饮茶正可提神驱睡魔;饭罢就坐禅,易患消化不良,饮茶正可生津化食;佛门虽清净之地,但不染红尘亦办不到,且不说年轻和尚正值青春盛期难免想入非非,就是老和尚见那拜佛的姣姣女子亦难免神不守舍,饮茶即能转移注意力、抑制性欲,这些原因合在一起,使得茶成了佛门的首选饮料。

僧人的另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种茶,培植名茶。茶产于山谷,而僧占名山,名山有名寺,名寺出名茶。最早的茶园多在寺院旁,稍晚才出现民间茶园。

古代多数名茶都与佛门有关,如有名的西湖龙井茶,陆羽《茶经》说:“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宋代,天竺出的香杯茶、白云茶列为贡茶。乾隆皇帝下江南在狮峰胡公庙品饮龙井茶,封庙前18棵茶树为御茶。显然,阳羡茶的最早培植者是僧人。屯溪绿茶曾名松萝茶,由一位佛教徒创制。明代冯时可于《茶录》记载:“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是茶始于一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制法。其后于松萝结庵,来造山茶于庵焙制,远迹争市,价倏翔涌,人因称松萝茶。”武夷岩茶与龙井齐名,属乌龙茶系,有“一香二清三甘四活”之美评,其中又以“大红袍”为佳。传说崇安县令久病不愈,和尚献武夷山茶,这位县官饮此茶后竟出了奇事,百病全消。为感激此茶济世活人之德,县官亲攀茶崖,把一件大红袍披于茶树之上,故此茶以“大红袍”名之。不论此说是否合情理,武夷茶与佛门有缘则是真实无伪的。安溪铁观音“重如铁,美如观音”,其名取自佛经。普陀佛茶产于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僧侣种茶用于献佛、待客,直接以“佛”名其茶。庐山云雾原是野生茶,经寺观庙宇的僧人之手培植成家生茶,并进入名茶系列。别说产于中国的茶,就是日本的茶也是由佛门僧人由中国带回茶种在日本种植、繁衍的。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茶的发现、培植、传播和名茶的研制,佛门僧人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见之于文字记载的产茶寺庙有扬州禅智寺、蒙山智炬寺、苏州虎丘寺、丹阳观音寺、扬州大名寺和白塔寺、杭州灵隐寺、福州鼓山寺、天台雁荡山天台寺、泉州清源寺、衡山南岳寺、西山白云寺、建安能仁院、南京栖霞寺、长兴顾清吉祥寺、应灵县金山号绍兴白云寺、丹徒招隐寺、江西宜慧县普利寺、岳阳白鹤寺、黄山松谷庵、吊桥庵和云谷寺、东山洞庭寺、杭州龙井寺、徽州松萝庵、武夷天心观等等。

世俗茶道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戏场,染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世俗茶道”,其中大众化的部分发展前景可观。

当茶进入官场,与政治结缘,便演出一幕幕雄壮的、悲壮的、伟大的、渺小的、光明的、卑劣的历史话剧。

唐代,朝廷将茶沿丝绸之路输往海外诸国,借此打开外交局面。都城长安能成为世界大都会、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茶亦有一份功劳。太宗时,文成公主和亲西藏,带去了香茶,此后,藏民饮茶成为时尚,此事在西藏传为历史美谈。文宗李昂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为抗议榷茶制度,江南茶农打死了榷茶使王涯,这就是茶农斗争史上著名的“甘露事变”。

明代,朝廷将茶输边易马,作为杀手锏,欲借此“以制番人之死命”,茶成了明代一个重要的政治筹码。

清代,左宗棠收复新疆,趁机输入湖茶,并作为一项固边的经济措施。

清代官场钦定有特殊的程序和含义,有别于贵族茶道、雅士茶道、禅宗茶道。在隆重场合,如拜谒上司或长者,仆人献上的盖碗茶照例不能取饮,主客同然。若贸然取饮,便视为无礼。主人若端茶,意即下了“逐客令”,客人得马上告辞,这叫“端茶送客”。主人令仆人“换茶”,表示留客,这叫“留茶”。

茶作为有特色的礼品,人情往来靠它,挖门子搭桥铺路也得靠它。茶通用于不同场合,成事也坏事,温情又势利,茶虽洁物亦难免落入染缸,常扮演尴尬角色,但借茶行“邪道”,罪不在茶。

茶入商场,又是别样面目。在广州,“请吃早茶”是商业谈判的同义语。一盅两件,双方边饮边谈。隔着两缕袅袅升腾的水汽打开了“商战”,看货叫板,讨价还价,暗中算计,价格厮杀,终于拍板成交,将茶一饮而尽,双方大快朵颐。没茶,这场商战便无色彩,便无诗意。只要吃得一杯早茶,纵商战败北,但那茶香仍难让人忘怀。

茶入江湖,便添几分江湖气。江湖各帮各派有了是是非非,不诉诸公堂,不急着“摆场子”打个高低,而多少讲点江湖义气,请双方都信得过的人物出面调停仲裁,地点多在茶馆,名叫“吃讲茶”。

茶道进入社区,趋向大众化、平民化,构成社区文化的一大特色。如城市的茶馆就很世俗,《清稗类钞》记载:京师茶馆,列长案,茶叶与水之资,须分计之;有提壶以注者,可自备茶叶,出钱买水而已。汉人少涉足,八旗人士,虽官至三四品,亦厕身其间,并提鸟笼,曳长裙、就广坐,作茗憩,与茶人走卒杂坐谈话,不以为忤也。

民国年间的北京茶馆融饮食、娱乐为一体,卖茶水兼供茶点,还有评书茶馆,说的多是《包公案人》、《雍正剑侠》、《三侠剑》等,顾客过茶瘾又过书瘾;有京剧茶社,唱戏者有专业演员也有下海票友,过茶瘾又过戏瘾;有艺茶社,看杂耍,听相声、单弦,品品茶,笑一笑,乐一乐。

文人笔下的茶馆虽不甚雅,却颇有人间烟火气,在老残先生的“明湖居茶馆”,可欣赏鼓书艺人王小玉的演出;在鲁迅先生的“华老栓茶馆”里可听到杀革命党的传闻并目睹华小栓吃人血馒头的镜头;在沙汀先生的“其香居茶馆”可见到已成历史垃圾的袍哥、保甲长、乡绅之流;在老舍先生的“茶馆”里你更可见到1889年清末社会各色人等,比如闻鼻烟的、玩鸟的、斗蛐蛐的、保镖的、吃洋教的、特务、打手……最后是精明一生的王掌柜解下腰带无奈地了其一生……总之,一个小茶馆几乎就是人间社会的缩影。

茶叶进入家庭,便有家居茶事。清代查为仁《莲坡诗话》中有一首诗: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已是俗物,日行之必需。客来煎茶,联络感情;家人共饮,同享天伦之乐,茶中有温馨。茶道进入家庭贵在随意随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贵,以法为上;器不必妙,宜茶为佳。富贵之家,茶事务求精妙,可夸示富贵、夸示高雅,不足为怪;小康之家不敢攀比,法乎其中;平民家庭纵粗茶陶缶,只要烹饮得法,亦可得茶趣。

综上所述,茶作为俗物,由“茶之味”竟生发出五花八门的茶道,可叫官场茶道、行帮茶道、商场茶道、社区茶道、平民茶道、家庭茶道,茶中有官气、有霸气、有匪气、有江湖气、有市侩气、有脂粉气、有豪气、有小家子气,这一切都发端于“口腹之欲”,其主旨是“享乐人生”,非道非佛,更多儒学的内蕴。将其完整化、系统化,我们可概称为“世俗茶道”。

进入80年代,生活节奏加快,市面出现了速溶茶、袋泡茶。城市里最便民的还是小茶馆,饮大碗茶,花钱少,省事,是最经济实惠的饮料。小茶馆和卖大碗茶的增多使饮茶的富贵风雅黯然失色。中国老百姓最欢迎的还是世俗茶道(主要指大众化茶道)。中国人在,茶道在,但茶道不再复现明清时代的格局。

同类推荐
  • 忍学(历代经典文丛)

    忍学(历代经典文丛)

    忍,是不屈不挠、越挫越勇的硬气。白雪皑皑的北国公园,许多树都因承受不了雪的压力而无奈“折了腰”,而只有松树依然傲立苍穹。因为它懂得“弯腰”来抖落积雪,是一个“忍”字成全了它的挺拔。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往往心高气傲,有着高涨的工作热情,然而最欠缺的却是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和职场技能。忍是一门艺术,是以退为进的睿智,是把你送入成功殿堂的奠基石。
  • 好员工会工作

    好员工会工作

    从日常工作的细微小事谈起,详细阐述了哪些员工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好员工,以及怎样做才能成为企业的好员工;告诉读者如何端正工作态度,如何加强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超越自我,为个人和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可读性、启发性和操作性较强,既适合员工个人自主阅读,也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培训教材。相信本书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迅速提高大有裨益。
  • 时尚女性必备的102条人生智慧

    时尚女性必备的102条人生智慧

    本书为时尚女性提供了102个人生智慧方法。从魅力修养、举止礼仪、社交处世、职场事业、爱情家庭、着装打扮、心理保健、运动健身、美容化妆、排毒养护、投资理财等方面,立体地描摹出一个“时尚女性”的形象。是中青年女性和热心女性事业工作者的实用读物。
  • 青年必读-习惯的作用

    青年必读-习惯的作用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的嗜好,也许这种嗜好微不足道,它可能已经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你体会过这种嗜好的强大力量吗?又有没有想过要去克服它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呢?
  • 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糊涂是一种境界:一个汲汲于一时一事、戚戚于一得一失的人,做人必然小气而显得猥琐不堪,而能忍能让、不争长短的人则显得超脱潇洒。糊涂也是一种智慧,因为看似糊涂的人能够树起更广的人脉,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同时超然于小事之外的眼光让他于大事上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更准确的判断力。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安身立命,而安身立命处处需要智慧!因为人生总有一些坎坷和波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多年的同事突然间反目成仇;昔日的朋友不欢而散;妻子说你不顾家庭,上司不赏识你的才能等诸如此类。每每那一刻,你会从心里发出叹息: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应对生活中的琐事和难题呢?
热门推荐
  • 羸弱皇子的禁爱曲

    羸弱皇子的禁爱曲

    纠缠他一辈子的病痛,是与他心爱的人,最亲密的羁绊。他一直用病痛留住的小仙女,其实是他自私的爱情。终于,最丑陋的面目被揭穿,他选择主动放她离开,即使代价是他的生命,他也无怨无悔。可是,她还是回来了,她无限凄凉地问他:“你怎么能伤害我?你怎么能以伤害自己来伤害我?”原来走到这一步,谁也离不开谁了。
  • 废材重生:天才回归

    废材重生:天才回归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神医,她,是北国的第一废材。一日,她被人用车子害死,竟穿越到北国第一废材身上,她发誓,定要对害她的人死无全尸,帮过她的人,一定待他不薄!【新手,不喜勿喷】
  • 天魔炼

    天魔炼

    一个经脉尽断之人,一段与众不同不同的路。有人就是江湖,有人说江湖讲的是仗剑潇洒,有人说江湖是阴狠毒辣不择手段,且随我走入这片江湖。各位看官且来看主角如何踏着自己的道路在这三界的江湖中快意恩仇。
  • 血狱魔魂

    血狱魔魂

    天道无情,人亦有情。泣血魔神悲歌颂万狱之主笑苍天九妖黎族震四方无上神尊破天地而我晨枫,身怀逆天神诀,手持诸天至圣浑器,尔敢与我争锋!顺便推广一下我的新书《血魂天穹》!
  • 校草太坏太冷酷

    校草太坏太冷酷

    慕存熙,秦淼淼青梅竹马,相亲相爱,因为种种误会种种原因产生了分歧,最后又因相恋相思解除误会,走在了一起。
  • 流纨梦

    流纨梦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爱你,你不知道,而是我爱你,你在梦中。
  •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梨树庄里的爱情故事(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梨树庄里的爱情故事(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一九九零年仲春,大学毕业不久就被安排到市政府研究室工作的秦广,接受了一项关于山区农村改革开放的调研任务。几经选择,确定到高关乡梨树庄……冀南太行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在梨花盛开的季节,一对年轻的男女意外相遇,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但受到封建思想和社会偏见的影响,原本甜蜜的爱情故事演变成了一桩没有结局的悲情憾事。
  • 霸王龙,走着瞧

    霸王龙,走着瞧

    他霸道、帅气、多金、聪明,拥有众多粉丝,但是他却毫不在意,只为等待心中的青梅竹马回来。她可爱、率真、美丽、搞怪,最讨厌自大、自恋的男生,偏偏遇上这样的他,还和他扯上了关系……一个契约把四个毫无关联的人绑在了一起,爱恨交织的感情该如何是好……
  • 晴系轩城

    晴系轩城

    这是一段此生不渝的爱恋,这是一曲刻骨铭心的情歌,纵然我们相隔十年,你依旧是我心底那道不灭的情愫,我们爱的无怨无悔!爱是一种感觉,跟时间长短没关系。只为了刻画一部萌暖的故事,只为了书写一本简单却伟大的爱情,一切只在《晴系轩城》,你若是林之晴,我便是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