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曹操的用人之道是有本事的人允许缺德。这绝对化了。他不是允许缺德,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如果现在是太平盛世,那每一个岗位我都必须要安排在德行上让我放心的人,但是现在是乱世,那边有孙权,这边有刘备,这时我得跟他们对着干,我需要有本事的人。如果我找了一班特别有德行,可一上阵就逃跑的人,那有什么用?所以要有事赏功能。”
因此,曹操有这么一句话,“治平向德行,有事赏功能”,意思是说社会安定时要崇尚德行,重用有德之人,多事之秋则应当赏识能建功立业之人。因为站在这个高度上,因为身处乱世,所以曹操允许自己身边的有识之士、武勇之臣,在人格、性格、品行上有缺陷。
社会安定时要崇尚德行,重用有德之人,多事之秋则应当赏识能建功立业之人。
曹操的人才策略概括为“遍罗人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择人任势”,其独到高超的人力资源管理艺术,对我们今天的管理理念与技术无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亲贤臣,远小人
在诸葛亮《知人》一文中,从七个角度论述了对人的观察,即“七观”: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此七观可概括为: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项内容。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意思是把一个人扔在是非里头,看看这人志向有多大。什么意思?有大志向的人,没有小是非,遇上小是非能忍就忍、能让就让。韩信遇上一地痞,地痞说:“你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一看不行,心想这地痞敢跟我玩命,我是有大志向的人,而他一辈子也就是这么一个地痞了,我跟他玩命值吗?于是韩信就跪地上钻过去了。
我在电视节目里看到过,为十来平方米的一个临时性违章建筑,兄弟俩几十年反目成仇的事情。就为这么点小是非,两人能折腾几十年,充分说明他们没什么正事干。有这几十年挣套房子不是更好吗?可遗憾的是,兄弟俩非得争出个名堂来,甚至打到电视上去了。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说的是一个人会不会变通。你跟一个人辩论,你在逻辑上把他挤到墙角,如果他是一个特别偏执的人,他会跟你死顶。但如果他是会变通的人,他就跟泥鳅一样滋溜一下逃走了,你拦都拦不住。诸葛亮就是这种人,一个人可以舌战群儒。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说的是一个人得能拿主意。遇上事你交给他,甭管小事大事,他都能给你拿得出主意。这人要有见识、有计谋、思维体系不但严谨而且灵活。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是指通过棘手的事情来考察一个人的勇气。比如告诉一个人出事了,然后观察他镇定不镇定、害怕不害怕。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是指通过一起饮酒来观察一个人酒后的言论及性情。都说酒后吐真言,一个人醉了以后就千奇百怪了,有些人醉了之后找个地方睡觉,不找事,这叫有德,酒后有德才是真有德。有些人醉了之后,就开始闹事了。比如有些人醉了之后立刻忘了自己也是爹妈生人肉长的,开车满街跑,开始玩碰碰车,闯红灯,对眼前的一切视而不见,把别人的车给撞飞了,之后还没有丝毫愧疚、惧怕之心,连车不下就跑了。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是指给予机会,甚至是把重要岗位交付予某人,然后考察他是否清正廉明。也就是说,在他有便宜可占的时候,他是占便宜还是不占便宜。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说的是交给一个人做一些事,看看他是否说到做到,是否有始有终。
诸葛亮的识人七法抓住了用人的要义,告诉我们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现实意义,但不可能完全符合我们现在的用人标准。按“七观”去挑人,挑的还是人吗?就算某个人酒后不乱性,见利不忘其廉,做事有始有终这些都满足了,那其他的能满足吗?我们说雷锋可能能满足五、六、七,未必能满足一、二、三、四,可雷锋却是多么难得啊!
而诸葛亮挑的这个人不仅要有志向、会机变、有谋略、有勇气,而且酒后还不能乱性、见便宜还不能占,见利还不能忘其廉。你发现了吗?这个人没有任何欲望,也没有任何情绪,哪怕你把他灌醉了,他都没情绪,不发脾气、不胡说八道,也不去那些乌七八糟的场所,但是能力特强。我们可以进行推测,诸葛亮按“七观”去挑人,他能挑着谁?他只能克隆一个自己。
诸葛亮身边有没有有缺陷但有本事的人?是有的。有一个叫彭羕的,经法正和庞统这两位有名的谋臣推荐,得到刘备的赏识,立刻就给他高官,让他做治中从事。对于彭羕这个人,刘备是以君主的角度看的,法正和庞统是以内行的角度看的。马超也说彭羕“才具秀拔”,马超是一个武将,是从外行的角度看的。可见,彭羕确实是人才,不光外行看好、内行看好,而且“老板”看也好。
可诸葛亮却认为要“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他认为彭羕这人有脾气、做事不谨慎、很轻狂,这些都是缺陷,于是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其实,就算彭羕有脾气、做事不谨慎、轻狂,也不能说就难以保安,以后他就是叛徒。然而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把彭羕给贬了。
被贬之后彭羕心里不服气,心想凭什么贬我,而他又是个性格有缺陷的人,于是跑到马超那儿说了一番话:“卿为其外,吾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意思是你去打仗我去治国,这天下就是咱俩的。这仅仅是一次抱怨而已。诸葛亮一听把彭羕给抓起来关进了监狱。之后彭羕给诸葛亮写了封信道歉,但诸葛亮还是把他砍了。
诸葛亮的表现在现代组织行为学中叫做领导-成员交换论(LMX)。什么是领导-成员交换论?指的是由于时间压力,管理者与下属少部分人建立了特殊关系,这少部分人成为“圈内人”,圈内人会得到更多的信任,获得更多的机会,而圈外人能够得到领导的关注较少。
圈内和圈外怎么界定?这首先取决于下属跟管理者的态度、个性相不相融。这属于主观判断,所以有些人会觉得不公平。这种带有主观性的东西在一个人身上肯定是不能杜绝的。但是领导-成员交换论中,圈内人和圈外人之间的划分跟管理者的绩效是成负相关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有志于成为优秀管理者的人,都必须有意识地去克制这种主观性的判断,评价尽量要客观。
优秀管理者的压力管理
我们下面来看看管理者的压力模型。
管理者的压力,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但是压力作用在个人身上,每个人的体验又因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控制点观念、认知等而不同,还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症状:生理症状,比如躯体化症状中的胃疼、失眠等;心理症状,比如焦虑、躁狂等;行为症状,比如会出现效率低下、缺勤、大量的人员流动,甚至会出现非组织公民行为。什么叫非组织公民行为?成心砸坏东西、成心在工作场所里找麻烦等就是非组织公民行为。
有没有高抗压管理者?当然是有的。高抗压管理者有以下一些特质:
首先,他是内控型的。他可以左右环境,而环境却无法左右他。当他处在压力下的时候,他想乐就乐,想干什么干什么。他特别自信,认为人定胜天,人左右环境,而不是跟着事情走。
其次,他的社会支持系统丰富。他的朋友多,家人关系好。如果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丰富,那么他的减压渠道自然就会多了。
第三,他的生活平衡。他不会经常把工作带回家里去做,也不会经常因为工作而侵占自己的私生活。
第四,他有压力处理渠道。比如运动、娱乐、特别让他痴迷的爱好等。
第五,他不依存于工作。什么叫依存于工作?也就是突然间不给他工作,他就不知道干什么了。他必须得工作,不然就无所事事。他甚至和工作密不可分了,没有工作,他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在南方某着名工厂,工人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天天加班,他们的生活能平衡吗?不平衡。工人们长期在外打工,跟家人离得很远,舍友间人际关系冷漠,他们有社会支持系统吗?没有。
领导要他们加班,他们就去加班,他们是内控型的还是外控型的?当然是内控型的。他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回到宿舍就躺着,连看场电影的劲儿都没有,有没有压力处理渠道?没有。除了工作之外,他们身边没有朋友,没有娱乐,甚至没有积极动机,他们依存于工作吗?很依存于工作。可惜这时候悲剧发生了,xx跳下去了,xx也跳下去了……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管理者的有效管理行为是什么、管理者的个性特征是什么、管理者的人才意识是什么,以及管理者的抗压性是什么。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请参照这四方面的特征自我成长;如果你想发掘一个潜在的、可以培养成优秀管理者的人,你也可以将这四个特征作为参考,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