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的礼仪规范
电话被现代人公认为便利的通信工具,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电话的语言很关键,它直接影响着一个部门的声誉;生活中,我们通过电话也能粗略判断对方的人品、性格。因而,掌握正确的、礼貌待人的打电话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打电话者首先应自报姓名,这是电话礼节中最基本的常识。询问对方是否方便之后,再开始交谈。对方接电话后,打电话者应先询问一下“我想跟您谈几分钟,可以吗”,等等。电话内容要简单、明了。可以事先将通话要旨归纳几条抄录在便条上,供打电话时使用。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电话中断,要由打电话人重新挂拨。如果是给不曾会过面的人打电话,最好在可能的情况下先发一封信,说明电话的中心内容。特别是请求对方帮助了解某件事情并等候答复时,要留给对方充足的时间,写信实现联系是个好办法。
(1)选择适当的时间。给某人家里打电话,要避开上午九点前、晚上九点或十点以后,以及晚饭(包括准备)时间。有的国家、地区不同,晚饭时间也不尽相同,应遵照当地习惯,适时行事。一般的公务电话最好避开临近下班的时间,因为这时间打电话,如果对方需要调查一番方能答复,或是对方急于下班,很可能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复。公务电话应尽量打到对方单位,若确有必要往对方家里打时,应注意避开吃饭或睡觉时间。
(2)重要的第一声。当我们打电话给某单位,若一接通,就能听到对方亲切、优美的招呼声,心里一定会很愉快,使双方对话能顺利展开,对该单位有了较好的印象。在电话中只要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就会给对方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同样说:“你好,这里是公司。”但声音清晰、悦耳、吐字清脆,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对方对其所在单位也会有好印象。因此要记住,接电话时,应有“我代表单位形象”的意识。
(3)要有喜悦的心情。打电话时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即使对方看不见你,但是从欢快的语调中也会被你感染,给对方留下极佳的印象。由于面部表情会影响声音的变化,所以即使在电话中,也要抱着“对方看着我”的心态去应对。
(4)清晰明朗的声音。打电话过程中绝对不能吸烟、喝茶、吃零食,即使是懒散的姿势对方也能够“听”得出来。你打电话的时候,若弯着腰躺在椅子上,对方听你的声音就是懒散的,无精打采的;若坐姿端正,所发出的声音也会亲切悦耳,充满活力。因此,打电话时即使看不见对方,也要当做对方就在眼前,尽可能注意自己的姿势。
(5)认真清楚地记录。对对方的谈话可作必要的重复,重要的内容应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如时间、地点、联系事宜、需解决的问题等。在工作中这些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对打电话、接电话具有相同的重要性。电话记录既要简洁又要完备。
(6)挂电话前的礼貌。要结束电话交谈时,一般应当由打电话的一方提出,然后彼此客气地道别,说一声“再见”,然后轻轻放下电话,不可只顾自己讲完就挂断电话。
接电话的礼仪规范
不要以为接电话没什么,其实里面有很深的学问。一定要等电话响两声之后再接。为什么?你要利用这段时间平静自己的情绪,在你不知道来电人是谁、来电内容是什么之前,不要将你的情绪带给将要和你对话的那个人,哪怕你此刻是欢快的,你怎么知道对方一定就希望听到你欢天喜地的声音?当然,把你的坏心情不加掩饰地传递给对方就更不应该了。电话总是由各种各样的人打来,他们总会带来一些好消息、坏消息或者一些不好也不坏的消息,将你的情绪信号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对方,不免偶尔也会表错情。
接电话,有时就像看待人生,要有宁静、平和的心态。电话响两声,对打电话的人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等待时间,也是他期待你拿起电话的最佳状态。对接电话的人来说,在短短的一声电话铃声里,你的焦躁和不安可能已经瞬间平息,你才可以不惊不惧地面对任何事,宠辱不惊地面对任何人。世上很多事情,需要一个小小的停顿和转折,别那么急着拿起电话。记住,铃声响两下后,再接。
另外,还要记一点,如果你的办公室里有客户,不要接电话。这种情况很常见,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时接电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这样做其实是告诉你的客户,电话那端的人比他更重要。除非你是在等一个非常重要的电话,否则就在语音信箱留信息。如果你要接电话,应该让客户知道你为什么接这个电话,比如说“我正在等老板的电话”。
记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在24小时内回复所有的来电。
如果你的经营哲学是“能拖到明天,就不必急着今天做”,那你这一辈子恐怕是很难熬出头了。把24小时内回复所有来电当成一种习惯,就能确保你的人际关系网络上的资讯畅通程度。对某些职业而言,如果你不立即回复电话,就可能失去一次交易的机会。
第二,对挂断电话不要犹豫。
比如,当一位推销员喋喋不休地向我们推荐某种毫无兴趣的商品时,打断他是一种仁慈的行为。“对不起,我不想浪费你的时间。”然后立即挂上电话,并带着微笑。
第三,适当打断对方。
要打断对方时,你可以采用和面谈一样的准则,尽量不打断他,除非一切都证明不如此不可能了结。
第四,注意不良习惯。
如果你发现你在电话中有某项不良习惯,就把纸条贴在电话机上来矫正。如果你有爱清嗓子,说口头禅,或喜欢东拉西扯等坏习惯,这张提醒你的纸会帮助你摆脱它们的危害。让电话中的交谈表现出你最好的一面吧!
第五,口齿清晰。
用电话向总公司报告业务的推销员一定都明白口齿清楚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他的报告才不会出现差错。说到名字时,他要说出名字的拼法,同时要求对方复述,以核对是否准确。当你用电话递送消息时,即使是一般的社交消息,也必须弄清楚对方是否真正明白了你的意思。
转接电话的礼仪规范
在办公室或其他场合,转接电话是你经常要遇到的情况,转接电话很微妙,如果把握不好,可能造成阻碍,使电话意外中断,或使信息识传失真。如何才能正确地转接电话?以下的一些礼仪是你要注意的:
1.转接电话拿着话筒和放下话筒一个样
很多人在拿着话筒时,通常会比较注意自己的语言,会说“您找哪位?请您稍等。”放下电话找人时,往往忘了对方也能听见,就随心所欲地“是个男的”,或者说“一个有外地口音的人”,“一个声音挺娇的小姑娘”。当对方在电话里听到这些形容方式时,会感到不愉快。因此,转接电话时要同样用客气的方式叫人,或者应该用手捂上话筒,注意隔音。
2.做好电话记录
如果对方要找的人不在,要尽量做好电话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什么人、什么时间打的电话、大概说什么事(如果对方不愿意不必强问)、对方有什么要求(一看到字条马上回电话,还是晚上再打电话等)。通常很多人在转接电话时不予记录或者记录得非常简单,只有一个姓和一个电话号码,这样对方要找的人工作繁忙的话,这种电话可能得不到及时回复。
3.确认对方姓名身份尽量用褒义词语
替人转接电话,确认对方姓名时,尽量要用褒义词语。不要脱口而出,用习惯用语去确认对方的姓名,如“您姓孙,是孙子的孙吗?”“您姓冷,是冷淡的冷吗?”诸如此类,让对方听了感到不快。其实可以改成“是孙子兵法的孙吗?”“是冷热的冷吗?”在记录对方电话号码时,则一定要重复,以免记错。
4.未经要接电话者同意不可轻易将其手机号码告诉对方
转接电话时,如果来电者要找的人不在,对方询问手机号码时,转接者一定要经过要接电话者同意才能把其手机号码告诉对方;否则,可能会干扰要接电话者的工作或生活。
5.讲究口德,不乱传闲话
如果转接到了一个敏感人物的电话,比如大家怀疑某某跟某某有特殊关系,恰好某某打电话找某某时被你接到了,这种时候千万不要捕风捉影,不要去转告第三人“谁给谁来电话了”,更不能在旁边偷听对方的电话内容。不论是绯闻还是面对关系过于紧密的上下级,接电话者都不能妄自猜测,随意传播。
接电话的礼仪禁忌
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务交往中,不允许接电话时以“喂,喂”或者“你找谁呀”作为“见面礼”。特别是不允许一张嘴就毫不客气地查一查对方的“户口”,一个劲儿地问人家“你找谁”、“你是谁”,或者“有什么事儿呀”等。
万一对方拨错了电话或电话串了线,也要保持风度。切勿发脾气“耍态度”。确认对方拨错了电话,应先自报一下“家门”,然后再告之电话拨错了。对方如果道了歉,不要忘了以“没关系”去应对,而不要教训人家“下次长好眼睛”、“瞧仔细些”。
如果有可能,不妨问一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他查一下正确的电话号码。真的这样做了,不是“吃饱了撑的”,而是借机宣传了本单位以礼待人的良好形象。
在通话途中,不要对着话筒打哈欠,或是吃东西;不要同时与其他人闲聊;也不要让对方由此感到自己在受话人的心中无足轻重。
结束通话时,应认真地道别。而且要恭候对方先放下电话,不宜“越位”抢先。在接电话时,要注意给予对方以同等的待遇,对来电者一视同仁。
极其个别的人,长着一对挑肥拣瘦的“势利眼”,即使接电话也极为庸俗地“因人而异”,“对象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他们在接电话时,总是“拿架子”、“打官腔”。先是爱答不理地问上几句“谁呀”、“什么事呀”,然后能推的事情就推,能踢的皮球就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过他们的“天气”也不总是永远这般“阴沉”,一旦听出对方是上司,是家人,是朋友,或是自己正在求助的人,立即就会“雨过天晴云散尽”,低声下气,细语柔声,俯首帖耳,有求必应,不怕旁人说自己是一副奴才腔。这种不能平等待人的做法,既容易得罪人,也会让旁人看不起。
在接待外来电话时,理当一律给予同等的待遇,不卑不亢。这种公平的态度,容易为自己赢得朋友。
在通话时,接电话的一方不宜率先提出中止通话的要求。万一自己正在开会、会客,不宜长谈,或另有其他电话打过来,需要中止通话时,应说明原因,并告之对方:“一有空闲,我马上打电话给您。”免得让对方觉得我方厚此薄彼。
遇上不识相的人打起电话没个完,非得让其“适可而止”不可的话,说得应当委婉、含蓄,不要让对方难堪。比如,不宜说:“你说完了没有?我还有别的事情呢。”而应当讲:“好吧,我不再占用您的宝贵时间了,真不希望就此道别,不过以后真的希望再有机会与您联络。”
电子邮件的礼仪规范
近年来,在各种电子通信手段中跑出来一匹“黑马”,它就是电子邮件。自打诞生以来,它的发展速度可谓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令人刮目相看。当前,它已经在商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电子邮件,又称电子函件或电子信函。它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所组成的互联网络,向交往对象所发出的一种电子信件。使用电子邮件进行对外联络,不仅安全保密,节省时间,不受篇幅的限制,清晰度极高,而且还可以大大地降低通信费用。
1.电子邮件基本礼仪
商界人士在使用电子邮件对外进行联络时,应当遵守的礼仪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电子邮件应当认真撰写。向他人发送的电子邮件,一定要精心构思,认真撰写。若是随想随写,是既不尊重对方,也不尊重自己的。在撰写电子邮件时,以下三点尤其必须注意。
一是,主题要明确。一个电子邮件,大都只有一个主题,并且往往需要在前注明。若是将其归纳得当,收件人见到它便对整个电子邮件一目了然了。
二是,语言要流畅。电子邮件要便于阅读,就要语言流畅,尽量别写生僻字、异体字。引用数据、资料时,则最好标明出处,以便收件人核对。
三是,内容要简洁。网上的时间极为宝贵,所以电子邮件的内容应当简明扼要,越短越好。
第二,电子邮件应当避免滥用。在信息社会中,任何人的时间都是无比珍贵的。对商界人士来讲,这一点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所以有人才会说:“在商务交往中要尊重一个人,首先就要懂得替他节省时间。”
有鉴于此,若无必要,轻易不要向他人乱发电子邮件。尤其是不要以之与他人谈天说地,或是只为了检验一下自己的电子邮件能否成功地发出,更不宜随意以这种方式在网上“征友”。
目前,有不少网民时常会因为自己的电子信箱中堆满了无数的无聊的电子邮件,甚至是陌生人的电子邮件而烦心不堪。对其进行处理,不仅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有可能会耽搁自己的正事。
第三,要小心地写电子邮件里的每一个字和每一句话。
因为现在法律规定电子邮件也可以作为法律证据,是合法的,所以发电子邮件时要小心。如果对公司不利的,千万不要写上,如报价等。发邮件时一定要慎重。
邮件信息不要太冗长。这样不会引起他人注意,别人也不喜欢看下去。
不要在邮件末端列出对方的地址。因为对方知道自己的地址,不用写,写上感觉不太好。
第四,发送附加文件要考虑对方能否阅读该文件。
发第一封你可以先用一般格式发送(对方可以阅读的格式),然后在上面写上“请问一下,如果发送压缩格式(或其他格式)的能不能阅读”。如果可以,你就可以发送压缩格式的了。这样给人感觉你很细心,也很体贴,而且让人感觉这个文件很重要。
邮件不要太公式化。你可以在上面加上LOGO等。
2.电子邮件中的网络礼仪
与流行的观点不同,电子邮件不只是用在你给母亲写信的时候,所有在技术上见多识广的人都在使用电子邮件。以下是教你如何成为像他们一样的老手。
不管你给谁写信,注意礼仪都是很重要的。下面是一些写信的基本规则。
(1)不要“大喊”。全部用大写字母被认为是在“大喊”,很粗鲁。只应在应该“大喊”或强调什么时这么做。
(2)不管做什么,别SPAM。
SPAM就是给邮件表或你收集到的电子邮件地址中的人发电子邮件,而这些人不希望别人干扰。这会使邮件表或别人的邮箱充满。这种行为很轻率,令人很气愤。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会被逮着的。
(3)不要FLAME。FLAME是用激烈的言辞表达对别人的敌视。
(4)别把私人邮件公开发布。如果你收到一封私人信件,把它送别人是不明智的。
用好“附件”。你可以把文件附加在电子邮件中。最好不要使用很大的附件,除非你知道收信人确实需要。
(5)使用讽刺时要小心。尤其是刚刚介入一种媒体时,尽量在你的电子邮件中坦诚相见。经常讽刺会使人认为是卑鄙。
3.电子邮件常用速写
写电子邮件的艺术是简洁。下面是一些节省空间的E-mail英文速写:
BTW——bytheway;
FYI——foryourinformation;
IMHO——inmyhumbleopinion;
IOW——inotherwords;
LOL——laughoutloud;
OTOH——ontheotherhand。
电子邮件爱好者的另一个习惯是使用由字符组成的图释(emotion)。有些人能从图释读出很多意思,其中有三个非常常用(把头向左转90度,即可以看清楚):
“:-)”代表基本的笑脸,表示笑容和善意。
“;-)”代表眨眼笑,表示歪曲、讽刺或嘲笑。
“:-(”代表皱眉,表示令人不高兴的消息、令人悲伤的消息。
“主题”中的词句应该给收信人一个关于你的邮件的简单描述。当收信人以后查看邮件时尤其有用(例如:“主题:我想要回我的书”比“主题:你好”更容易被发现)。
手机使用的礼仪规范
1.使用手机的注意事项
手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得人们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但如果在使用时不注意礼仪,就会干扰了别人,给别人带来不方便。
第一,在音乐会、重要仪式、重要集会等高雅、庄重的场合不能用手机。万一要用,应调成震动,把对他人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手机最好不要别在身体的明显部位,也不要总是拿在手里,应该放在手袋中或公文包里。
第三,不要在大马路上一边走一边打电话。如果确实有急事,可站在某个安静人少处打。平时与人共进工作餐(特别是自己做主人请客户时)也最好不打手机。如果有电话找自己,最好说一声“对不起”,然后去洗手间接,而且一定要简短,这是对对方的尊重。当着客人的面打电话,会使客人不知所措。
2.管好彩铃别添乱
案例一:令人尴尬的铃声。
一位刚刚二十出头的小姑娘陪着经理去拜见重要客户。双方正在交谈中,有人给小姑娘打电话,只听里面传出了无限娇滴滴的声音:“妈妈,来电话了!”这时小姑娘尴尬得满脸通红,客户们想笑也不敢笑,经理则用眼光偷偷责备她。
案例二:不良彩铃丢业务。
王先生给从未谋面的张先生打电话联系业务,对方手机里传来一首节奏明快的歌曲,但仔细一听内容,王先生觉得有点不对劲,因为歌词中的一句话是“你有话快说,有屁快放”。王先生想,这张先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听铃声这么“糙”,估计也没法深交。
案例三:“狗叫”搅乱课堂。
在一次讲座上,老师正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突然学生中间传出了“汪、汪、汪”的狗叫声,老师惊诧地问:“谁带小狗来上课了?”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这是最新的手机铃声。”
3.使用手机不能随时随地
(1)不应该在公共场合,尤其是楼道、电梯、路口、人行道等人来人往的地方,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打电话是私密的事情,不必当众喧哗,影响他人。
(2)不应该在要求“保持安静”的公共场所,如音乐厅、美术馆、影剧院、歌剧院等表演、比赛的场合使用手机。这是对演员、观众的最起码的尊重,也是进入上述场合的起码礼仪。
(3)在聚会期间,如开会、会见、上课之时应自觉关闭手机,或将手机设定至震动状态,这是对会议主持人、老师、听众的礼貌。
(4)不要在驾驶汽车时接听手机电话或发短信,或查看寻呼机,以防止发生车祸。
(5)不要在病房、加油站等地方使用手机,以免所发信号干扰治疗仪器,有碍治疗或引发油库火灾、爆炸。
(6)不要在飞机飞行期间使用手机,否则会干扰仪器,导致飞机失事等严重后果。
4.短信礼仪
(1)发短信一定要署名。短信署名既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元旦前一天工作关系繁多的秦先生收到了70多条祝福短信。其中有60条是不署名的,好多内容还相同。秦先生也搞不清楚这些人都是谁。这种祝福发了等于没发。如果是正事,不署名更会耽误事。
(2)短信祝福一来一往足矣。现在每逢节日,人们都会发短信祝福。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别人发来短信,自己就要回一个短信。接到对方短信回复后,一般就不要再发致谢之类的短信,因为对方一看,又得回过来。就祝福短信来说,一来一往足矣,二来二往就多了,三番五次就成了繁文缛节。
(3)有些重要电话可以先用短信预约。有时要给身份高或重要的人打电话,知道对方很忙,可以先发短信“有事找,是否方便给您打电话?”如果对方没有回短信,一定不是很方便,可以在较久的时间以后再拨打电话。
(4)及时删除自己不希望别人看到的短信。一些人经常把手机放在桌上,如出办公室办事或者去卫生间,也许有好奇之人就会顺手翻看短信。如果上面有一些并不希望别人看到的短信,就可能引起麻烦。若不幸被对方传播出去,后果就更严重。夫妻之间亦是。难免会有异性同事、朋友发一些语言亲昵的短信,其实是因为双方熟了,开开玩笑,若让爱人看见,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因此,经不起推敲的短信一定要及时删除。
(5)上班时间不要没完没了发短信。上班时间每个人都在忙着工作,即使不忙,也不能没完没了地发短信,否则就会打扰对方工作,甚至可能让对方违纪。如果对方正在主持会议或者正在商谈重要事项,闲聊式的短信更会让对方心中不悦。
(6)发短信不能太晚。有些人觉得晚上10点以后不方便给对方打电话了,发个短信告知就行。短信虽然更加简便,但如果太晚,也一样会影响对方休息。
(7)提醒对方最好用短信。如果事先已经与对方约好参加某个会议或活动,为了怕对方忘记,最好事先再提醒一下。提醒时适宜用短信而不要直接打电话。打电话似乎有不信任对方之感。短信就显得非正式,亲切得多。短信提醒时语气应当委婉,不可生硬。
通信回信的礼仪规范
通信是一种常用的交流手段,虽然社会的进步,手机的出现,电话的使用频繁,但有的时候还是要用写信,才能表达我们的心意,而且也较为方便和便宜。最基本的通信礼节是有信必复,不能拖延。有人很高兴收到别人的来信,但是却不及时回信,一拖再拖或干脆不复,抑或草率从事,这都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通信要求按照固定的格式,字迹清晰工整,语言连贯、流畅,逻辑思维严密。书信不应随便乱涂乱改,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但是不能偷懒地注上拼音或以同音字来代替。
使用打字机打出的私人信件,最好在末尾再写上几行亲笔字,至少也要有亲笔签名,以示尊重。贺信、唁函一类的信件,以亲笔书写为最好。写信用钢笔为最好,不宜用铅笔,但是墨水要有选择,如有些国家红色墨水表断交,绿色墨水表恋爱。
信中的称呼要根据实际情况,依对方与本人的关系而定,一般关系应用尊称,关系特别密切的人之间可用昵称。
信件是交流感情的手段,信的内容不必拘谨,可以在信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
一个有教养的人不应在信中只谈论自己,而应适当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关心。
信写好后要按规范叠好装入信封。信纸不要乱折乱叠,邮票要贴在信封正面的右上角。
明信片只适合问候,它是开放式的,所以明信片不宜表白个人隐私,而风景明信片只能用以问安和致贺。
通信自由是受法律保护的,任何人不得私拆、偷看他人信件,亲人也不例外。对他人的信件在收到后要妥善保存,不要乱塞乱扔,或者拿来包东西,要妥善保管信件。
1.写信应注意的礼节
话语要表示亲热。没有亲属关系的,可称“某某同志”,也可按职务称为“某某教授”或“某经理”之类,对高龄者也可称“某老”;给平辈写信,一般名字前面不宜冠姓,有无亲属关系均可称兄道弟,并没有特殊要求。对于有名有字者必须用字加称谓以表严谨。写给小辈,有亲属关系的,可用名字加称谓,也可称呼其名;无亲属关系的,可称呼“某某同志”、“小王”、“小李”之类的。
要有热情的问候语。信的开头要有问候语,问候语可长可短,即使只用“你好”两字,也会体现出发自内心的一片真诚。
要诚恳地祝贺。写信结束后,犹如向朋友告别,道一声“珍重”,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祝贺语有格式上的规范要求,一般分两行书写,上一行前空两格,下一行顶格。祝贺语可以套用约定俗成的句式,如“祝你健康”之类,也可另辟蹊径,触景生情。
正确地使用敬语、谦语。敬语、谦语在书信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如称别人的书信为“大礼”、“惠书”,读别人的信为“捧读”,信末署名自称“后学”、“愚弟”等。
信封书写要正确、清晰。这是一种对邮递员的尊敬。收信人的名字后面,要写上“同志”、“先生”等称谓,不能写“外公”、“阿妹”之类,因为这不符合邮递员与收信人的关系。
2.回复信件应注意的礼节
信件本来就是一种相互往来的过程,收信后必然要回复。复信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
(1)要及时阅读来信。见信如见人,收到信件后一连几天不看,犹如把客人拒之门外,这是很不应该的,而且拖延看信可能会延迟某些重要的事项和信息。根据来信内容,决定是否复信、何时复信和如何复信。在复信时,最好说一句是几月几日收到你的信,以免让对方担心信件是否送达。
(2)有些来信可能是求教某个问题或托办某件事情,收信人应明确予以回答。凡是应该帮助而自己又能帮助的,应尽可能伸出援助之手;如果爱莫能助,则应坦诚地说明情况,以取得对方的谅解,并且不致耽误对方及事先寻找其他方法。自己可以助一臂之力时又办不好的事,也应先给对方复信,以免对方久等。总之,对来信提出的要求,收信人应该坦诚相对,置之不理或避而不答,是不合礼仪要求的。
(3)有时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地址更换、出差在外、转信人耽搁等,导致收信人没能及时收到来信,甚至因此贻误了办事的时机。对此,收信人应在收信后立即向对方说明事实情况,取得对方的谅解,并尽可能设法采取一些弥补的措施。
(4)对于社会知名人士来说,由于经常收到一些不相识的崇拜者的来信,最好请人专门帮助回复,或者挑出部分信件自己回复,保持与大众的交流与联系。因为对这些信件一一答复,显然是不可能的,一概不理不问,视而不见或视若包袱,也是不合适的,同时还可以选择适当的机会和方式,如通过新闻媒介,向来信者表示自己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