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77900000004

第4章 战斗的一生(4)

在小说结尾,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图画——在草原上的一个黑暗的夜晚,升起了朝阳。绥拉菲莫维奇在这幅画里,放进了自己对革命胜利的坚定的信念。

“无边的草原的夜是黑暗的——黑暗,寂静,神秘……空虚无人,一片沉寂,而你在等待什么……

只有一个地方有了微弱的光线,好像朝霞在深夜里出现了……”

长篇小说《荒漠中的城》虽还有些自然主义的痕迹,但的确是俄罗斯文学的重大成果。它发表在一九一二年最初五期《现代世界》杂志上。一九一三年出了单行本。资产阶级下流文人对这部作品大加污蔑和咒骂,而进步作家柯罗连柯则对它给以很高的评价,如发表在当时著名杂志《俄国财富》上的评论文章说:“绥拉菲莫维奇是一个已经确定了的作家。由于他的谦虚,他向来也不去解决什么‘问题’,也不写什么轰动一时的时髦主题,也不用什么‘豪语’来惊吓读者,也没有人围绕他的名字大吹大擂过一次。虽然按照天才来说,他要高过我们现代的著名作家里的许多人……他是稀有的艺术家,善于写风景,世态,词藻丰富得像生活本身一样五光十色,显示出独特的幽默色彩的生活对话……只要……稍稍看一下这种狂热的、贪婪的、残酷的生活,就满可以判断绥拉菲莫维奇在自己长篇小说里描写它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技巧了。……在这种描写里让人觉得有一种真正的天才的力量……而缺点……就都被淹没在《荒漠中的城》所充满的那种重要而鲜明的东西里了。”

绥拉菲莫维奇没有满足已获得的成功。他越来越觉得生活就是作家的生命。为了更多更好地写出反映俄罗斯现实的作品,他决定到生活的深处去,到人民中去。

一九一三年七八月间,绥拉菲莫维奇骑着摩托车完成了去黑海沿岸的旅行。朋友们劝阻他说:“您会生病的,会撞死,会在公路上一连躺几昼夜……”,可是,绥拉菲莫维奇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在他看来,如果坐轮船走,那就是说,什么都要从远处看,和旅行的人搭伴坐汽车,就像作梦似的,什么都从身旁飞过去。骑摩托车就可以随便停在哪儿,随便停多长时间。于是,绥拉菲莫维奇就开始了他的一千俄里的旅行。

沿途到处是峡谷、山沟、峻陡的和狭窄的小路,稍一不慎,就有跌死的危险。夜里就睡在农民的茅屋里,牧人的窝棚里,筑路工人的篝火旁……印象不断变换,接触了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人们夜间的谈话会比白天讲得更多些,更坦率些。经过两个月的旅行,绥拉菲莫维奇满载着各种丰富的印象回到顿河地区,马上就坐下来写作。八月末和九月份他都在诺沃契尔卡斯克附近的波斯村进行紧张的创作。

到前线去

一九一四年八月,德国向俄国宣战。绥拉菲莫维奇决定奔赴前线。他在写给自己的朋友——文学家基平的信里说:“那里已经着了火,不可能住在这后方。”但是,他作为一个自由派报纸的记者,而且是被流放过的人,是不可能作为特派记者派到作战的军队去的。这条路是走不通的,需要寻找别的道路。

一九一五年四月,绥拉菲莫维奇到皮洛果夫医疗食品队去当了卫生员,开到加里西亚去了。这个以皮洛果夫的名字命名的俄国医师会组织,其任务是在接近前线的地带进行救护和组织食品供应。列宁的妹妹马利亚·伊里奇娜·乌里扬诺娃也在这个队里。她是缓拉菲莫维奇最亲近的同志。

一天,绥拉菲莫维奇坐火车到前线去,火车不知为什么在一个小站停了好几个钟头。他看见这个小站旁边停着几十辆大车,车上堆着破烂的家具。绥拉菲莫维奇走出车厢,来到大车跟前,发现这是一些从战地赶出来的难民。一缕缕发蓝的炊烟在飘动着,母亲们在给孩子们喂奶,妇女们在洼地的小河旁边用棒槌捶着粗布衣服。从马匹的两肋上,从妇女们痛苦的脸上,可以看出她们走了很远的路。

绥拉菲莫维奇走到一个老太婆跟前。

“你们还得走很远吗?老大娘,你们的男人都在哪儿?”

老太婆用两只失去光泽的眼睛望了一下绥拉菲莫维奇说:“谁知道呀,人都没有了,有的打仗,有的被俘,有的死了。”

火车长鸣,绥拉菲莫维奇跳进了车厢。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使他久久不能平静。

队伍到了靠近前线的一个伤兵站。整所房子都挤满了伤员,许多人伤势很重,屋子里一片呻吟声和呼噜声,空气非常污浊,叫人喘不过气来。

医疗所的卫生员很少,他们只能在白天工作。绥拉菲莫维奇整夜地一个人留在住着伤员的病房里值班。伤员的呼喊、请求,疯癫的人哈哈大笑和哀号,一刻也不停。绥拉菲莫维奇给这个一点水,又帮助那个翻翻身,或者只把手放在一个人的额头上,为的是驱散伤员由于病痛和孤单而生出的恐怖。士兵们都和绥拉菲莫维奇非常亲近,愿意对他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每当早晨别人来接班的时候,绥拉菲莫维奇巳精疲力竭,头脑昏昏沉沉,倒在病房墙外的草地上就睡着了。但稍事休息,他就挣扎着起来,拿起笔来把他看见的和经历过的事情的一小部分写成通讯和特写,发表在《俄罗斯新闻》上。这些作品与别的前方通讯显然不同,它特别突出的地方就是严格的真实性。绥拉菲莫维奇在前线服务期间,除了写一些特写、通讯,还写了一些短篇小说,如《加里西亚》、《榴霰弹》、《短期休假》等等。这些小说都真实地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残酷性,反映了俄罗斯人民在这场战争中所遭受的灾难。绥拉菲莫维奇和高尔基一样坚决反对这场帝国主义间的非正义的战争。

生活在铁流中

一九一七年,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了。革命,是被压迫人民的盛大节日。长期追求真理和光明的绥拉菲莫维奇,以极大的政治热情迎接“十月革命”的到来。“我是活了半个世纪之后才进入十月革命的,但是我的真正生活却是从十月革命开始的”,作家是这样来说明十月革命对他的意义的。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莫斯科工兵代表苏维埃《消息报》编辑部,聘请绥拉菲莫维奇担任该报的“文学、评论及艺术栏”主任。绥拉非莫维奇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工作。因为这是革命的需要。

绥拉菲莫维奇投身革命,引起了他在文学界的一些同事的敌视和反对,甚至把他从“斯列达”中开除了。其实,绥拉菲莫维奇对这个文学团体已冷淡几年了。因为“斯列达”已从一个同情、接近革命的进步文学家的小团体,变成了一个人数众多而庞杂的组织。“斯列达”的几个创始人中有的因受历次事件的影响而背叛了从前的理想,这使绥拉菲莫维奇与它的关系逐渐疏远,但他认为在整个生活激烈变革时期,他没有权利抛弃“斯列达”。于是,他决定去参力“斯列达”的会议。

在参加会议的那天早晨,绥拉菲莫维奇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劝他晚上不要去参加“斯列达”的会议,因为在那里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这电话给他留下了不愉快的感觉,因为他从来都不喜欢匿名人。到晚上他还是去了。会场里许多人都是不认识的,有些人竟用凶狠的眼光看他。会议开始不久,就有人要求把绥拉菲莫维奇从“斯列达”开除出去,理由是他担任了工兵苏维埃报纸的领导工作,而“斯列达”与布尔什维克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出乎绥拉菲莫维奇意料之外的是和蔼、端庄的会议主席,绥拉菲莫维奇在文学界的老朋友伊万·布宁,也不说话。绥拉菲莫维奇面对这些无耻之徒,他无比愤怒。但是他努力用意志控制了自己——因为吵架只会对敌人有好处——就走出了会场。

回到家里,绥拉菲莫维奇马上坐在桌前,整整写了一个通宵。他有力地谴责了文学界里形形色色仇视革命的人,指出他们蒙住了自己的眼睛,像瞎子一样看不见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人民政权的建立,看不见工人、农民是生活的主人。当这篇题为《在一滴水里》的文章在《消息报》上出现时,工农兵读者纷纷给作者写信,向这位坚定的战士表示敬意,并祝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而那些背叛人民的资产阶级文人墨客,如齐利柯夫、鲍里斯·扎依切夫等人,却疯狂地攻击绥拉菲莫维奇是卖身给布尔什维克了,说他不配拥有俄罗斯作家这一伟大称号。但是他们的喊叫,很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

一九一八年,绥拉菲莫维奇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他是在普列斯尼区被接受入党的。他一九○五年曾经在这里建筑过巷战街垒,一九一七年十月也曾在这里参加过革命斗争。也就在一九一八年,国内战争开始了。在这艰苦的战争年代,绥拉菲莫维奇以《真理报》战地记者的身份,在战斗激烈的东方战线的战地司令部工作。前沿阵地的一切,他在加里西亚时就很熟悉。可是,一切又都与那时不同,这支年轻的军队有着铁的纪律,红军战士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官兵之间有着诚挚平等的关系。绥拉菲莫维奇和战士一样,生活在战壕里。他们像老朋友一样互相信任,而作家最愉快的是能经常与士兵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战斗和理想。在紧张的战斗中,绥拉菲莫维奇在他的笔记本上记录了前线发生的一切大大小小的事件,并以这些材料,写了许多通讯、特写、政论和短篇小说。他及时地将他的作品寄给《真理报》。这些作品真实地描写了前线官兵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共产党员在战争中的作用,也报道了战争的进程。同时,他还在报道中揭露了军队供给中存在的问题,等等。后来,他把这些作品收编为《印象集》,于一九一九年出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后,绥拉菲莫维奇又着手写反映后方人民群众一切为了前线的紧张的劳动生活的作品。后来,他将这些反映国内战争的作品汇集在一起题名为《革命、前方和后方》,并把它出版了。

一九二○年,绥拉菲莫维奇的儿子阿那托里,在南方战线上不幸牺牲了。这使绥拉菲莫维奇很痛苦。多少年来,他由于和妻子分居,都是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给他带来极大的欣慰。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后不久,阿那托里就是一名布尔什维克党员了。当一九一七年彼得堡工人攻打冬宫时,这位年轻的布尔什维克就在战斗的行列中。当时他接受革命委员会命令,到克里姆林宫去,与守卫那里的革命队伍——五十六团联系武器,这是重大的使命。在执行这次任务时,阿那托里被士官生逮捕了,险些送了命,后来被一个同情布尔什维克的军官所救。

事件发生后,绥拉菲莫维奇对儿子的安全有些不放心。但是,两个月之后,当阿那托里告诉爸爸他已参加了炮兵指挥员训练班的时候,绥拉菲莫维奇紧紧地握了儿子的手,什么话也没说。就这样,阿那托里奔赴了国内战争的前线。他指挥了“强大号”军舰的炮队,与白卫军作战。后来,他被委任为炮兵营的政委,这时他才十九岁,多么年轻的生命!正是为革命贡献力量的时候,战争却夺去了他的生命。

正当绥拉菲莫维奇陷于极度痛苦的时候,他接到了列宁的信。信中写道:

“亲爱的同志:妹妹刚才把您所遇到的重大的不幸告诉了我。让我紧紧地紧紧地握你的手,并且希望你振作精神,坚强斗志。我极端惋惜我没能实现我想常与您见面和更密切地了解您的愿望。但是您的工作和我妹妹的讲述,使我对您产生了深刻的同情,我很想告诉您,工人和我们所有的人是多么需要您的作品,而您现在多么必须有坚定性,才能战胜沉痛的心情和强迫自己再拿起工作来。请原谅我写得潦草,再一次紧紧地紧紧地握您的手。

您的列宁”

列宁的信,他读了一遍又一遍。绥拉菲莫维奇在无产阶级伟大导师的信中,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后来列宁又在百忙中接见了绥拉菲莫维奇。绥拉菲莫维奇在《在列宁那儿做客》一文中,回忆了列宁对他的关怀和鼓励。

列宁那深情的话语,时刻在绥拉菲莫维奇的耳边回响。鼓舞他在极端悲痛和困难的情况下,能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去写作。

莫斯科到处是战争的创伤,街道破烂不堪,电车路上悬挂着断了的电线……作家在这困难时期也只得跟大家在一起,背着一口袋冻土豆在深雪里慢慢地走着,或者用一个小拖车拖着一点劈柴。但他在那些穿着灰色军大衣的人们的眼睛里,看到了争取胜利的坚强信心。他从衣衫褴褛的红军击溃装备精良的白卫军的事实中,看到了布尔什维克的伟大力量。他渴望用自己的笔,为这史诗般的时代描绘一幅历史的画卷。

作家的脑海里依稀出现了一批向神圣的目标艰难移动的人群的形象。这个移动着的人群和他印象中的高加索山脉结合起来了。灰色的岩石,锯齿狼牙的峡谷,云雾笼罩着,而在天气晴朗时,就倒映在不动的蓝色的海水里的雪山。这是一九一四年,他和儿子阿那托里骑着摩托车沿着黑海旅行所看见的高加索山脉。但是这奇伟的山景,还没有跟移动着的人群有机地融合起来。需要找出能融合两者的独特的生活事件。

绥拉菲莫维奇就这样开始了他的代表作《铁流》的构思。

一个偶然的机会,绥拉菲莫维奇遇见了三个在黑海沿岸参加达曼半岛远征的人。他听这几个达曼人讲了整整一夜的故事。天亮,他踏着积雪,往家走,兴奋得忘记了饥饿。他觉得:就是它——这就是他所寻找的东西,达曼军行军的路线,恰恰就是他走过的黑海沿岸的那些地方。

一九二二年末的一天晚上,一些作家在绥拉菲莫维奇家里聚会。绥拉菲莫维奇要朗读他刚刚完成的小说《铁流》。那时他常常举行这种联谊晚会。绥拉菲莫维奇是个活跃、热情而好客的东道主。

绥拉菲莫维奇先用很好吃的奶油馅饼招待客人。大家喝了一小杯葡萄酒。

“我是滑头的,朋友们,”他开玩笑说,“先得把你们这帮魔鬼灌醉,解除武装,免得你们骂我。……”

大家坐在桌边,毫不拘束,大家都有一种急迫的心情想早点知道作家新作的内容。而绥拉菲莫维奇似乎故意拖延他的朗读,甚至还想歌唱。

朗读终于开始了。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他读了差不多三个小时。从第一页开始,大家就被那人民运动的广阔画面吸引住了;被切断了的达曼红军和村民们沿着里海穿过重山,英勇地撤退,去和主力部队红军会合。在漫漫的长途行军中,人们受到了巨大的损失,饥饿、疾病,炮火的轰击,敌人的追击,作者巧妙地把人民群众的革命化和纪律化的过程,与艰苦的行军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行军开始,这股人的洪流,缺乏最起码的组织,“步枪上晒着尿布,大炮上吊着摇篮”,“像一个空前巨大的没王的蜂巢”,张皇失措地泛滥在草原上。经过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斗,当他们欢庆胜利的时候,当初那动荡的人流,如今却显得格外的肃穆庄严,威武雄壮了。这历史上的奇迹是怎样创造的呢?是苏联人民自己创造的,是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创造的。绥拉菲莫维奇就是从这独特的角度,出色地反映了人民与革命的血肉关系。

同类推荐
  • 生活之甜系列:很老很老的童话

    生活之甜系列:很老很老的童话

    本书是“生活之甜”系列丛书之一,全书所收录的老童话,不是老生常谈的身边故事,而是一个个富有正义感和冒险精神的神奇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什么是真善美,让他们更健康的成长。
  • 诗歌:悠久诗歌大国

    诗歌:悠久诗歌大国

    本书介绍了秦汉、六朝、唐代、宋代、明清的诗歌。 本套作品根据中华文化形态的结构模式,共分为10套,每套冠以具有丰富内涵的套书名。再以归类细分的形式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每套分为10册,每册冠以别具深意的主标题书名和明确直观的副标题书名。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因此,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万叶集》的世界

    《万叶集》的世界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究竟拥有哪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又与中国文学又有着何种关联?本文将带您走进这片绚丽多姿的和歌世界……
  • 蒙田随笔集赏析

    蒙田随笔集赏析

    蒙田,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作家,独具个性的人文主义者。他出身贵族,在政府部门做过15年的文官。在他38岁那样,父亲去世,从此他过起了隐居生活,并开始撰写《随笔集》。蒙田在散文方面颇有建树,可谓独树一帜。从1572年开始一直到1592年去世,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他以对人生的独特体味和深刻观察,以及对自身经历和灵魂的演变历程记录,陆续写出了这部举世瞩目的散文集。《随笔集》是他思想的结晶,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 寂

    本书收入的内容有:故国、灵镜、青山吟、玲珑篇、狂禅、逸、雪中对镜、蜃楼、魔域桃源等。
热门推荐
  • 泛舟仙境

    泛舟仙境

    “人又如何?妖又如何?神又如何?只要你能决定他的生死,你就是他的神。”“我不想决定别人的生死,只想掌握自己的命运!”萧逸握紧了手中的剑……
  • 掌家农女:夫君,滚过来!

    掌家农女:夫君,滚过来!

    “罗三火,你给我滚过来!”愤怒的玲珑,恶狠狠地瞪着不远处的男人。屁颠屁颠跑过来的男人,一脸讨好,“媳妇儿,有什么吩咐?”“我明明在家,你为什么骗夫子我不在?”“除了我,我爹,我媳妇儿,我家没一个叫玲珑的人。”罗三火说得很无辜。“……”
  • 网游之写轮眼传说

    网游之写轮眼传说

    看一个平凡普通的少年,在拥有成长型神器写轮眼之后的游戏之旅。在游戏中,他是让人闻风色胆的复仇者,《传说》世界的高手!在现实,原本普通的他,却一夜之间成为家财万贯的富翁。香车美女接踵而来,但是危机,却也源源不断得跟随。游戏与现实的成长,从此将引导他站在世界的巅峰!
  • 帝者师,第十四个冬天

    帝者师,第十四个冬天

    白衣的女孩站在雪山之巅,鲜血染就得红莲如来自地狱的召唤,“呵呵,这世间怎么会有人放弃神职留在人间执着于一座青灯古寺,果然,人都是天真的动物……”最后一个字落下的那一刻,满山红莲竟无风自起,织成一席鲜红嫁衣,金黄色的莲蕊根根交叠却再不似当年华美,这茫茫雪海,满山为嫁,天地为堂,却再无人素笔写眉妆……她曾经闭目香殿焚心洗尘,却再寻不回当年白衣着身;他曾经匍匐而出逃离宫门,却再担不起那烈火般的红袍;他曾经执杯浊茶在葱葱竹林等了残生,却再等不回那面目清冷的人;这世间多少心事刻骨铭心又转瞬散尽,你不言,我便一直等,幸好,时光不老……
  • 反派女配要革命

    反派女配要革命

    啊,啊,啊,怎么会这样,睡个觉都能穿越,而且还穿越进自己写的小说里面,尼玛,还是个恶毒女二,,不行,我要革命,我要革命
  • 我是黄泉引路人

    我是黄泉引路人

    人死后本该魂归黄泉,但有些鬼魂却因为某些原因滞留阳间,扰乱了阳间秩序,我的职责便是让那些滞留阳间的鬼魂踏上黄泉之路,手段因鬼而异,或许温柔或许残暴。
  • 刁妃无敌

    刁妃无敌

    她,慕容染月,身为21世纪的绝对职业小偷,却无故穿越。先是被冥王下了毒药,被迫嫁给邪王。谁知到那个邪王居然也给她下药,要她透露假消息给冥王。靠!这些古人是多想毒死她啊!想要知道内幕自己不会去问啊!最好不要等她翻身!否则就让你们知道谁才是王道!
  • 公主,我来保护你!

    公主,我来保护你!

    别人穿越成公主,她倒好,直接穿越成女王!别人坐享美男,她要拯救国家!好在,还有一个,不,是n个男人,说:我来保护你!……所以,你们要不要商量一下,哪个把我娶回家呢?
  • 凌界圣域

    凌界圣域

    ...虚实落古刹,宿命为苍穹。战诸天神佛,踏四海蛟龙。尽在其中。...
  • 总裁:你擒我不愿

    总裁:你擒我不愿

    三年前,他不断伤害她身边的人,她的前男友,以及身边各种异性朋友,就是为了留住她。她到他的身边,狠狠给了他一巴掌;“我告诉过你多少次,想要我爱上你,除非母猪能上树!”他却勾起唇角,微微一笑;“喜不喜欢我没关系,只要我喜欢你就好了,不管你的心是不是我的,我只要你的人是我的,我还怕你的心吗?它迟早不还是我的!”他自信满满当场就让她傻了眼。她慢慢软了下来,“可是我快要结婚了,快要成为别人的新娘了,你就放过我不行吗?”他仍然笑;“快要结婚不等于结婚,只要你人还是自由的,我就有信心。”本人的老书,现在向你们推荐下我的另一本新书(豪门盛宠;总裁请克制)放心入坑。。。。。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