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还你神清气爽
打开一张人体解剖图,你就能看见红蓝相见的无数的血管错落有序的在各自的岗位,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些红蓝相见的血管,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动脉和大静脉,它们关系到我们血液顺畅的问题,是不能动的。还有千千万万看不见的毛细血管,也在给我们的身体供血。
形象地说,我们体内的血管就像一张密密麻麻的交通网,每一条线路都有各自的神圣使命。当然,时间长了,道路难免出现坑坑洼洼,也可能出现防护栏不翼而飞了之类的情况,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来进行维修。如果人体内的血管发生拥堵了怎么办呢?有谁来进行维修呢?
这么说吧,如果你得了感冒,伴有发烧、咽喉肿痛的症状,去看西医的话,肯定是给你开退烧药外加消炎药,也就是所谓的抗生素。一片小小的药片,在对付病毒引起的疾病时,可以像巡航导弹一样,瞄准病毒的靶心。
而如果血管内有严重的交通状况,发生堵塞,使得血液流通不畅,这可不是小病,虽然平时症状不太明显,但一旦堵塞厉害,就会引起中风、偏瘫,甚至会出人命。
几年前,我认识了一位收藏界的老者,由于趣味相投,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万年交。在一次闲聊中,他说起了一些身体症状:非常容易出汗,还没怎么运动就可能全身汗湿;失眠多梦,吃安眠药也没什么用;而且急躁易怒,一遇到什么事情就开始上火,急得不行;另外还伴有头痛等症状。一听他这么说,我心里一阵惊,便半开玩笑地说:“你可得小心了,弄不好,以后得了冠心病,严重的话要去医院做心脏搭桥的。”
听我这么说,他笑了起来:“心脏搭桥手术,我在五六年前就已经做过一回了,但现在年事已高,不适合做这么大风险的手术了。我现在正在研究中医,看看有没有适合这方面的疗法。”
这么一说,我立刻想到了我的专长。在对他进行望闻问切之后,我给他开了一个专门治疗这种症状的血府逐瘀汤,让他先吃7服药。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心脏日夜不停地泵出血液,将营养成分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中去。但是,作为泵的心脏自身的肌肉组织也需要氧气和养料,这是由冠状动脉系统来提供。如果冠状血管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就会导致这段冠状动脉供应的心肌缺血,严重的发生心肌梗死。心脏搭桥手术是从病人的腿上取出一段血管,接在堵塞部分的前后端,让血液从这个新搭建的通道中通过,绕开堵塞严重的那段老路,如一座桥梁使公路跨过山壑江河一样畅通无阻。由于他的体质没有改变,很有可能在再次出现新的淤阻塞点。血府逐瘀汤,恰恰可以对付这种血瘀类的血管淤阻问题。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著名中医大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组成为: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用水煎服,其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在血府逐瘀汤的条目下,列出了头痛、胸痛、天亮出汗、心里热、急躁、夜睡多梦、不眠、心跳心慌、夜不安等明晰症状,并在书上强调“心慌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
果然,没过多久,老友亲自上门道谢。他的失眠毛病好了一大半,每天出汗的症状也消失了,尤其是心悸、心慌的症状有了明显好转。我当然也很高兴。
后来,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从古到今,不论何种人群,气郁血瘀一直是各类疾病中最普遍的病因之一,特别是重大的病症中,血瘀这个致病因素广泛存在,严重的血瘀定会首先影响精气神中的“神”。但血瘀又不是单独存在的,比如,气郁会导致血行不畅,气虚会导致运血无力;寒病会使血脉凝滞,热病会煎熬血液使其黏滞;湿邪也会堵塞脉络血管……造成人体“精气神”不同程度的缺损。
所以,在这张千古名方中,除了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五味药活血化瘀外,还用生地、当归清热养血,桔梗、枳壳、柴胡理气解郁,最后用甘草调和诸药。祛瘀和养血同施,活血和行气同伍,寒热同治,升降兼顾,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常见病症的名方。
如今,这张珍贵的中医名方被制成了血府逐瘀丸、血府逐瘀胶囊、血府逐瘀口服液,非常方便患者服用。不过,这个中成药需要有医生处方才能购买。
由此看来,西医和中医师相辅相成的,西医能治好的病,在中医里也有相应的对策,而且不进手术室免除了痛苦。更何况,灿烂的中医文化走过了几千年流传至今,其中的精髓与真谛需要我们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去发掘,将其发扬光大。
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降血压最管用
我家有一个小侄子是周杰伦的歌迷,有段时间他总是唉声叹气,我以为他的成绩不太好,就打算安慰安慰他,谁知,他郑重其事地说:“我的成绩好着呢!是我的偶像出问题了——怎么办呢?”
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周杰伦在做全身检查时,医生告知他患有血管硬化,更指其病情严重如他60多岁的母亲,可他的实际年龄才29岁。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也很震惊,血管硬化可影响全身器官功能,例如高血压、肾功能等,脑血管硬化可引致中风,痴呆甚至瘫痪。而心血管硬化亦会引致冠心病,血到不了心脏,会影响活动机能,容易发生气喘,脑和心脏血管硬化还会导致患者突然死亡。也难怪小侄子听到偶像患病后,一直郁郁寡欢。
我的外婆就是因为脑中风,导致右边偏瘫,在那个时候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不幸离开了,走的时候才50多岁。从医多年,听说过很多中风的案例,很多人一听到“中风”这个字眼,就很紧张,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的确,一个正常的人忽然之间躺在床上,一半身体不受大脑控制, 不能随心所欲的活动了,该有多难受啊!
因此,常常看到很多患者,一检查到自己的血压偏高,大部分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怎么样?会不是中风?”一般认为高血压导致脑中风,但脑中风不全因为高血压造成,糖尿病、心脏病、暂时性脑缺血及颈动脉有杂音的人,都容易出现脑中风病变。脑中风是脑部最常见的疾病,脑部血管局部阻塞、出血,阻碍营养供给管道,以致缺血缺氧,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出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因本病发病急速,变化快,如风之猝然,故名脑中风或卒中,出血型约占10至20%,梗塞型占75%。传统医学对于高血压治疗,以“天麻钩藤饮”认为是降血压的良方,虽比不上西药的降血压速度,但可预防或治疗脑中风。其方中的栀子、黄芩可以消除血管内壁发炎,抑制血块产生,并修复血管内壁的发炎现象。
天麻钩藤饮是平熄内风的方剂,载于胡光慈《杂病证治新义》一书。本方由天麻、栀子、黄芩、桑寄生、杜仲、益母草、夜交藤、朱茯神各9克,钩藤(后下)、川牛膝、生石决明各12克组成,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泻火、益肾活血的功用,主要治疗因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引起的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耳鸣失聪、烦热口苦、脉弦舌红等症状。
方中的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经,功能平肝潜阳,熄风止惊,通经活络,主治头晕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风等。关于的天麻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在远古时代,神农氏到深山老林里采药,由于山高路陡,一不小心跌倒在地,他用尽全力刚要爬起来,忽然看见在草丛中有一棵长得很奇特的植物,圆圆的赤褐色茎秆上,连一片绿色的叶子也没有,好像箭杆直插在地上。他伸手拔起,带出不少黄褐色的根茎,带回家分给邻居乡亲们,煮着吃了几个,竟然治好了几种病。神农氏认为这是上天神仙留下来的箭,因为茎杆为赤色,故又称“赤箭”。
后经证实,这种赤箭就是今天的天麻。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赤箭,即今之天麻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谓:“赤箭以状名,……天麻即赤箭之根。”将赤箭与天麻合并在一起,纠正了赤箭指茎,天麻指根的说法。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天麻具有“三抗”、“三镇”的作用,即抗癫痫、抗惊厥、抗风湿,镇静、镇惊、镇痛,还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此方中用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生石决明平肝潜阳,以上三味是本方主药。又以栀子、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上扰;寄生、杜仲滋补肝肾,可使肝阳得以潜藏,不再浮越;夜交藤、朱获神安神定志,以解失眠多梦之症;牛膝引药下行,与寄生、杜仲配伍可以加强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益母草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利水,入心、肝二经,其与牛膝配伍既可引血下行,又可使火热之邪从尿道而出。
曾经,我接触过这样一位患者,是一位男同志,四十多岁,他说过去这一年经常头昏,他拿着他的化验单给我看,血压是150/100毫米汞柱,A2亢进(主动脉硬化),无异常杂音。我仔细观察他,发现下肢浮肿,眼底没有异常情况,摸摸脉搏,则是浮滑,于是给他配了一剂天麻钩藤汤,一剂下去,血压就下降为130\80毫米汞柱。症状有了明显变化后,我又给他开了3周的药,期间血压一直保持在130/80毫米汞柱左右,头昏的症状也消失了。
有的朋友知道了这个方药对降血压有效果,就对号入座,也发生了一些笑话。这天,有一位三十来岁的男同志进来,一来就说让我给他配六剂天麻钩藤汤,我很惊讶,问是谁吃的,他说他母亲吃。我便问他母亲是什么情况。
他说,母亲从上个月开始就晕眩,有一次逛超市时,忽然不能动了,脖子后两个大筋紧疼。后来,送到医院,测血压竟然有80\110毫米汞柱,含服一片硝苯地平后,半小时后血压变成了140 \90毫米汞柱。医院开了眩晕停,杞菊地黄丸,吗丁啉,西比灵,并且嘱咐勤量血压,发现升高时服硝苯地平。服药后肢体没有障碍,血压能控制住,但头晕更加厉害,不敢快步走路,上午比下午重,躺在床上又不感到头晕,所以上午一般都是躺在床上。不过,母亲的睡眠食欲良好,不口渴,性情急躁易怒,常为一些小事发火生气。
他一说完,我立马回绝了他,他母亲这种情况并不合适用天麻钩藤汤。天麻钩藤饮是治肝风上亢,所以引血向下,卧床不会头晕,他母亲的情况有点倾向是气血虚。再一个,发病时,脖子后发紧,可能是由于颈椎病引起的,动脉管小或者受压制,都可能造成血虚。具体什么情况,还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天麻钩藤饮虽治眩晕要方,但不辩证下药,会加重母亲的眩晕。
可见,用一个药方,同一种症状,也不能随意乱用。
在这里,我给大家几个自测的方法,检查一下你的身体健康指数。
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头”,心脏功能差的人,症状会表现在舌头,尤其舌尖,属于心肺反射区(心血管与呼吸系统),特别鲜红表示心脏可能发热、发炎。如果发现舌尖呈现较为暗沉的青黑色,表示心脏附近有血淤阻塞;如果舌头伸不太出来或比较僵硬,同时手指有三根出现麻的现象,这就接近中风了。
指甲也是观察重点,指甲根有个白白的环状物,类似白色的月亮,当身体正常时,五指之中会有三指有白月(通常是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当白月愈来愈少或完全没有出现,表示心脏功能愈来愈弱。很多人手指麻却不以为意,但根据中医典籍,五脏经络之中的心包经是从胸口通到中指尖及无名指尖,所谓心包是指心脏周围的网络及部分脑部功能,当中指及无名指麻时,表示心脏周边血管变差了。心脏的本经络——心经,则是从腋下旁边的手臂内侧到小指尖,当小指会麻,表示心脏本身有堵塞现象。中指和小指都麻,表示血管阻塞的状况更严重了。
再一个就是多观察下眼眶的眼白血丝。下眼眶的眼白中间点,刚好是心脏的反射区。每天早晨洗脸时不妨把下眼皮翻开来看,如果眼白这个地方的血丝愈来愈粗大,像树根般长出来,且颜色鲜红,表示心脏血管发炎了,如果呈青灰色,表示血管有淤塞现象,应及早就医。怎么讲呢?血管就好比是公路,心肌梗塞就像是土石流,土石流的发生跟道路(血管内径)上有没有障碍无关,而是跟山壁(血管外壁厚度)有关,当山壁塌陷(产生血块)、道路中断时(血管完全堵塞),中风、心脏病就发生了。
为了防止自己心中的“泥石流”爆发,就要做好相关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受刺激,戒烟戒酒,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的食物,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很重要,像是快走、慢跑、骑脚踏车等动到下肢的运动(耗氧量高),对心脏好处多多,这样血管比较不会淤塞。
随时留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如果有时候连续一两天,甚至持续一两个星期身体感觉怪怪的,原本可爬楼梯、快走,突然运动量上不来,走一点点路就很喘,或胸口有压迫感、冒冷汗,简单说,运动的耐受度突然变不好了,这是重要警讯,应赶紧就医。
生脉散——既能救命又能防中暑的“及时雨”
有时候,我通常都会带着学生去医院实习,说是实习,其实就是让学生跟在医生后面,看看人家老牌的医生怎么诊断,怎么治疗的。偶尔,我也会客串,跟在其后面当一回学生。
有一天早上,我们跟着医生去查房,一位护士急匆匆地跑过来对我身边的主治医师说说:“不好了,16床的病人快不行了,快去看看。”我们立马赶过去,发现这位肺心病患者的心脏已经停搏,按照常理需要尽快使用心脏起搏器来急救。这种抢救,心跳次数是可以调整的,但是脉是无法调整的。我摸摸他的脉,很浮,没根,但跳得很好,从表面上看很均匀、缓和,但重按时没有无根的。于是,我向主治医生推荐,一边用心脏起搏器救急,另外还可以用一味救急的中药试一试。主治医生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我赶紧开好单子,吩咐护士制成汤药端过来。
病人吃下去不久后,脉搏就开始自己恢复原来的工作岗位了。四剂过后,病人就可以下床活动了,心脏恢复了搏动,起搏器也就拿掉了。大家都欢呼雀跃,说我的药真神,其实,我只不过是借用了古人的智慧罢了。
我给他开的药,叫生脉散,顾名思义,肯定和脉有关。此方来源于元代医学家李东垣的《内外伤辩惑论》。追溯此方的根源,可以上至孙思邈的《千金方》,其中有一方名为参麦散,后人张元素经过苦心研究,发现方中的麦冬可以治疗“脉气欲绝”,于是将人参、麦冬加五味子的组合立名为“生脉散”,李东垣将其编辑于《内外伤辨惑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