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09400000009

第9章 道教哲学(2)

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这段话是从人生哲学伸展到政治哲学的范围了。也就是君主时代,统治的君主应有的人生观。在君主时代,由于统治者过于贪求生活的享乐,搜括民财以供其欲求,人民则因饥寒交迫无法存活,便冒死犯上作乱,反使在上位的统治者有生命的危险,这就是“以其上求生之厚”,假使在上的人能看轻自己生活的享乐,生存的虚荣,不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怎么样的高贵,反而有了安全感,反而好的多了。因为人民不因饥寒而轻死作乱,在上的便要“贤于贵生”了。

道家由老子发展到庄子,在人生哲学方面,更把人生看得很开朗。庄子的妻死了,他敲着盆子歌唱,惠子怀疑庄子对待妻子的态度,庄子说:“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笏之间,变而有气,气度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这段话是说明庄子不哭妻,是看通了生死自然的道理,自然而生,生不必喜;自然而死,死不必悲,这仍是老子不以“求生之厚”为然的实例。

老子和庄子对宇宙和人生的看法,好像近乎消极,有些悲观,因为他们都是从反面看一切的,所谓“反者、道之动”,其实反和正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正反相生,好比有是从无生,实是从虚出的一样。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老子谈事理,都是从反的方面对照的,谈到相对的事理,如自己非居一面不可的时候,他必然居在和常人相反的一面。如常人所追求的,是全、是直、是盈、是新、是得、是多,而老子偏偏抱着以为能曲的才能全,能枉的才能直,能洼的才能盈,能旧的才能新,能安于少的才能得,若是贪多的倒反迷惑了。所谓“天道恶盈而好谦”就是这个道理。这里所讲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就是说,圣人守着最简单的“一”的道,作为天下一切事理的法则。若是能把纯一不杂的道掌握住了,则所谓曲全、枉直、洼盈、弊新、多少,都被这个道统摄无余了。

老子谆谆教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有成见,不要争占上风,才能见理明道,才能成为伟大。譬如,你有远见卓识,反不自我炫耀,别人就更觉得你高明了。所以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你明明是见到了真理,反不自以为是,别人就更替你表扬了。故说:“不自是,故彰”。你有了极大的功绩,反不自己夸耀,别人就更觉得你的功勋浩大了,故说:“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总而言之,是不去和人争胜,来显自己的长处。但是世间的道理,却很奇怪,你愈是不去和人争,天下的人就更没有能和你争的了,这才能成就你的伟大。老子强调曲、枉、洼、弊、少,是消极的一面;强调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也是消极的一面;尤其归结到不争,更是近乎消极,但能曲则全,能枉则直,能洼则盈,能弊则新,能少则得,这就由消极到积极了;能不自见故明,能不自是故彰,能不自伐故有功,能不自矜故长,也就由消极而到积极。至于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更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老子之道,用到人生方面,没有消极、悲观的意向。

至于庄子的人生态度,从看不出有悲观的气氛,更不至流于消极。他在《逍遥游》篇中极尽达观之能事。在这篇生动的几个寓言和史例中,无论是处在高而大的、或卑而小的两极端的情境,都是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自在的。现在引《逍遥游》篇中一则最短的寓言,来体会他达观的意境。“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彼且实适也”?以上这段古老的话,是引用商汤和汤的一个贤臣的对话的一段。这段寓言正是借大鹏鸟和小斥安鸟,大小各得其所,各自得亦各自在的意思。用这样的寓言来体现人生的态度,可见庄子的人生观已达到自然的最高境界了。道教本于道家,道家又以老、庄为宗,道教的人生哲学自以老、庄的人生态度为基础。

四、道教知识哲学

道教的知识哲学,其基础仍建筑于道家的知识哲学之上。道家的知识哲学,又以老子和庄子有关的文字为研究的依据。知识哲学所讲的知识,即认识的意思。所以哲学思想体系中的知识哲学,又叫做认识论。

我国的文字有些形象不同,而意义相近,如知和智两字,形象虽然不同,而音意却很相近,因此这两个字有时亦互为通用。知识原是人们对事物认知的积累而成的名词,但当人们用主观所具有的官能去求获得知识时,如“知人”“知事”的知又有动词的意义了。至于人们能认知的官能发生认知的能量则称之为智慧,这智慧有时很容易和知识混同,其实在语意上仍然是有分别的。道家的知识哲学,在“知”和“智”的理解和应用上,和一般人的理解、应用不同,因为老子原有“反者,道之动”的理则,所以和常情、常识都不一样,兹分别探讨于下。

老子虽然常讲到知、讲到识,也讲到智,可是他反对一般人所讲的知、识和智,一般人都认为知、识、智是正面的、好的,老子便持相反的意见。在儒家思想体系中,认为智慧是正面的,是好的;老子却不然,所以他说:“智慧出,有大伪”。智慧出既有大伪跟着来,那么智慧就不是太好的东西了。老子基于这个观点,便提出他在政治上的主张。他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这段话,用现代语意解说,古时善于为君之道的人,不是要使人民明智,而是要使人民愚朴。人民的事其所以难于治理好,就是他们多智巧的缘故。所以治理人民的人,如果凭自己的智谋去治理他们,则上下势必斗起智来,而相互巧诈,这样的国家,没有不乱的。所以说,以智治国,是国家之害。反过来说,如果不以智治国,不开启人民的智端,让人民无知无欲,保守其淳朴的本性,看起来好像是愚笨的样子;而治理人民的人,自己亦不用智谋,不显露自己的本领,只是以诚信对待人民,看来好像是无能的样子,这样,全国上下必然相安无事了。所以说,不以智治国,就是国家的幸福。老子这种主张,即是反对用智慧从事政治的。由此推演,不尚智,即不尚贤,也即是贯彻无为之治的理想。所以他强调:“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以智为可弃,智在老子思想中便是无可取的了。

在求知的态度方面,老子主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这段话,用现代语意解说是:对于真理,已经知道了,自己还以为不知道的人,是最高明的。故说:“知,不知,上”。对于真理,并没认知,自己反以为是知道的人,就犯了谬妄的毛病了。所以说:“不知,知,病”。只有以犯了这种毛病觉得是毛病的,才不会出毛病。圣人是没有这种毛病的,就是因为他能够以犯了这种毛病觉得是毛病,所以就不会犯这种毛病了。这样的求知的态度,是哲人的态度,这也许能为一般哲人所能接受。

至于老子所承认之知,是“知常”,是“知止”,是“知足”。他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心目中之知,以“知常”之知最为重要。常是复命的认知,所谓复就是反复,是往复循环的道理。这段话用现代语意解说,就是:“致虚”、“守静”的工夫,到了最高的境界,尽管万物杂然并起,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往复循环的迹象。本来万物是那么众多,到后来还是各返原始,也就是“各归其根”了。归根就叫做“静”,也叫做“复命”,就是受之于自然的,仍返之于自然。这是一种常道,所以叫做“常”。知道这种常道,才算明白事理,故曰“明”。不知道这种常道,任意妄作,那就危险了,故曰“凶”。所以最要紧的是要知常道。读到“知止”、“知足”,老子曾三致意,如说:“知止,可以不殆”。如说:“知足者富”,又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些话,语意极明,不须多加解释,这一切,都是老子所称许的“知”,也就是老子的知识论之一端。

老子的知识哲学,从事物认知的相对论而言,是取其常人所不取的一端。如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这段话,可说是老子的知识哲学,应用到政治上而成为政治哲学的道理。古往今来一般人也好,一般统治者也好,看事物总是凭主观,取其相对的正一面的。如对于雄雌,总是愿居其雄,而不愿居其雌。老子则是另一种看法,他主张知道雄的一方面的道理,却不去与人争雄,偏偏甘心守雌,这样才能为天下溪。溪是溪壑,一山的溪壑,是一山的水汇集之所在,人能为天下的溪壑,则天下的人,就会都去归服他。能为天下溪壑的人,他必具备道的常徳,自然不会离开了道,也便可归于婴儿那么纯真。这有如孟子所说的,“大人者,亦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是一样的道理。这里所讲的知其白,是知道光明的一面之意,知道光明,而不和人去争光明,却甘居黑暗。能如此,才能为天下作法则。能为天下人所取法,自然不悖于常德,也便可归于无极。无极是指道体而言,归于无极,是返本复命的意思。这里所讲的知其荣,是知道荣宠的一面之意,知道荣宠,而不和人去争荣宠,却甘居屈辱,能如此,才可以为天下人来归的大谷。能为天下人来归的大谷,常德才算充足。不但常德充足,更可返归于淳朴。不过大化流行不息,故此种状态,亦不可长保,终有朴散为器的时候,惟有信道最深的圣人,决不会舍本逐末,他还是以浑朴的原则,来设官分职,意思就是不琐碎,不多事,要做到无为而治。前人说的“大制不割”,正是说善治国的人,不去剖割分裂,能使物物各得其所,各遂其性也就好了。从以上的语意体会,老子在政治上所确认的知识,虽然强调常德,毕竟和平常的政治哲学仍有其相当的距离。

同类推荐
  • 佛教养生秘笈

    佛教养生秘笈

    本书以佛教养生观念为主旨,为读者提供了诸多方便易行的佛家养生方法,具体内容包括:精神养生法、生活饮食养生法、佛教医术等。
  • 证严法师讲孝道

    证严法师讲孝道

    父母爱子女真如源远流长的河水啊!他们爱子女的心,就像水由高处往下流,非常的自然;而要求子女以同样的心孝顺父母,就像水由低处往上流般的困难!我常说父母疼爱子女是一辈子的事,直到自己的生命终了才停止;而子女爱父母的时间又有多长呢?父母辛辛苦苦地把子女抚养长大,大多数的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会说:“我自己有家庭要照顾,哪有办法再照顾到父母呢?”如果对自己的父母——给你很多亲情的人,你都不知道要去爱他们,你真的能去爱那些与你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吗?所以说百善孝为先,真正的好人是从尽孝开始。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热门推荐
  • 守护甜心:溺爱

    守护甜心:溺爱

    第一世的她有全世界。却被他抛弃,最终她选了离开那个最爱的闺蜜,和最爱的人。第二世,她出生于贵族却因为家族嗜仇,被抢走。随便扔到哪里,却被好心的日奈森父母收养,成为了日奈森亚梦。
  • 苏少是女生:校花别爱我

    苏少是女生:校花别爱我

    (本文已坑)21世纪的大明星陆清,因一次威压事故而丧命于片场。但没想却还能保留记忆,再次投胎于苏母身上的双胞胎之一。而那个只比她早出来3分钟的臭小子却成了哥哥,苏明玉表示:非常不服!但弟弟(哥哥)从小就让着她、包容她,每次替她背黑锅。甚至。。。“哥哥代替我去了一个地方,去了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而我则一次又一次的享受着哥哥的保护,让才仅仅7岁的哥哥一人去了这么危险的地方。”随后,因妹妹因家族的关系不得不假扮哥哥。于是,明城少了一个美丽可爱的苏家大小姐,只剩一个人前温和谦逊,人后狂傲不羁的苏大少。但今年,十八岁过后,哥哥就会回来。可在这之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事啊!?
  • 你的企业可以与众不同

    你的企业可以与众不同

    本书通过对近几年一些热点问题、热门企业的评论和对一些企业家、国学大师的访谈,再现了中国经济发展与变化的一个个瞬间,揭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秘诀和商战的心得。拥有本书,企业家们便可以收获卓越管理技巧+知名企业家经验+国学底蕴,成为像乔布斯一样的企业领袖,自己的企业也会因此与众不同。
  • 潺流

    潺流

    在遇到他们之前,我对于“缘分”还只是懵懂;当遇见他们以后,我才明白怎样去爱一个人、恨一个人和原谅一个人。除了亲情和友情之外,那就是爱情。三者,缺一不可。
  • 绯月季

    绯月季

    三卷之前请直接跳过,无尾神坑,凭着脑洞写出来的坑。
  • 他是天道之子

    他是天道之子

    他本凡人,却心怀天下;他本凡人,却拯救世人;他本凡人,却踏上修仙之路;他便是天道之子---李立。
  • 非正常人类研究事务所

    非正常人类研究事务所

    早在一百万年前,四大天神文明就已经发动了对地球的战争,他们一路势如破竹,征服了几乎整个星球,直到战线推到现今欧亚大陆的东方,在新疆以东的被称为华夏的腹地,受到了强大的阻力,天神文明元首、神军最高统帅昊天上帝被镇压。这一百万年来,天神文明开始用柔和的方式渗入地球,现今科技文明的几千年前,他们先后潜伏到地球,寻找被封印的昊天上帝,企图再次发起战争。人类终于开始反击,以非正常人类研究事务所为首,连续启动屠神计划,直播屠神!
  • 宁菱和路阳

    宁菱和路阳

    青春很萌,爱情很痛!梦想哭了,爱情哭了?每个人都会有最最无助、迷茫的时候;但是,我们呈现在别人面前的,还是光鲜亮丽的那一面;不会有谁知道或是了解,我们经历过的那些痛!我想青春永远都像现在一样,平淡、美好;但是,它似乎很不受我的控制,渐渐的在时光中变老!
  • 我若封天

    我若封天

    在此世界、以仙侠浩瀚为背景,勾勒出都市职场情感,这里有无尽财宝、逆天之物、更是美女如云的存在。羽化派弟子楚烦,只因一次意外撞到羽化派下一代接班人门主许微身上,更是无耻的当面惹祸上身,却被许微视为极品色、狼,一顶帽子扣在自己身上,处处为难着自己,面对重重的困难,楚烦是否能够一次次的应刃而解、更是一亲芳泽.......
  • TFBOYS之小时候的约定

    TFBOYS之小时候的约定

    他们从小就认识,可是因为一些事情他们不得不分开,女孩因为家里的事去了国外,留下男孩一个人,女孩走之前告诉男孩:“我一定会回来找你的,你等我”男孩因为这一句话等了十年,十年后女孩回来了,可是男孩已经跟小时候的他不一样了,男孩跟另外两个男孩组了一个组合,进了娱乐圈,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吗?那就看看我的小说吧,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