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09400000001

第1章 认识道教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讲到宗教时,曾说:“大凡人类奉拜相同的神和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以结合成一个民族”,根据这个道理来看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国固有的宗教是道教,道教崇奉的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王)”,相当于一般人通常所称的上帝,这就是中国人所奉拜的相同的神。而我们信仰相同的祖宗就是黄帝,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因此道教是我们大部份中国人所信奉的宗教。

一、宗教起源于巫祝

从中华民族整个历史考察,就比较可信的史籍而言,我国之有宗教信仰,要以虞舜时代为开始。虞舜时代以前的轩辕黄帝固为始祖,曾有鼎湖升天的传说,但信仰普及于民间,则由帝舜祭天祀祖经过巫祝始普及于古代社会。书经的舜典记载:有大事的时候,要祭告文祖和艺祖,文祖和艺祖,或许是帝尧的祖先。这是我国崇拜相同祖先的起源。同书又载:舜巡狩四方。祭天下名山大川;到商汤王、周武王起兵作战之前,要举行祭天的仪典。我国古代帝王祭祀之天,也许就是当时崇奉自然界最高的神。这又是我国信仰相同之神的开始。我国最早祀祖祭天的仪典,只是就宗教仪式而言,但不能确定当时究竟是何种宗教。

追溯道教的渊源,自始祖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以后,即归本于道家。而信仰的普及到历朝的民间,又必须谈到中国古代的巫祝和秦汉时代的方士,由方士再演变为稍后的道士。易经系辞所谓“圣人以神道设教”,古代的神道设教,主其事的,其始为巫祝。《国语》《楚辞观射父篇》有云:“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又为牲器时服,而后使先圣之后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斋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礼节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之谓祝”。这都是叙述古代巫祝的所司和职事。周代以前,巫觋有别,直到周代,觋巫不分男女充称为巫。近人根据殷商卜文,认为巫字像两手捧玉的形象,这可推知古代的巫是拜神祀祖的司仪。殷朝的巫咸巫贤可用作当时的宰相,更可见巫祝在当时的地位。至于古代之所谓“祝”有点像近代行祭礼时读文的人。古代的“祝”是要有口才的人,才可以充任。孔子说过:“不有祝鱼它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祝是职称,鱼它是人名,佞是巧于说话的人,可知当时的“祝”是要长于言词的人。基于上述史实,由两帝到三王,各朝祭天祀祖的仪典,先后各以巫祝为其司仪或司事。

二、由巫祝到方士、道士

秦汉以后,便出现了方士,且神仙之说大行于当时。本来,在战国之初,就有了神明的概念。《楚辞·远游篇》有云:“食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后人提出精、气、神三宝之说,即从这里可以看出端倪。到秦始皇迷信方士,也是紧接着战国的风尚而来。《史记·封禅书》载:“自齐威宣时,周驺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乔、光尚,羡门子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皆形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及至秦始皇并天下,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以上是秦始皇迷信方士的概况。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方士之术,仍很盛行。《汉书·刘向传》载:“上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罗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而更生(即刘向)父德,武帝时从淮南狱得其书,更生幼而读诵,以为奇,献之,言黄金可成,止令典尚方铸作事,费甚多,方不验。”这又是汉武帝迷信方士之术的情形。秦皇汉武虽皆迷信方士之术,但还没有形成一种普遍信仰的宗教。

自嬴秦到西汉。帝王的信仰都与方士有关,直到后汉,就出现了道士的名称。王莽时的道士西门君惠,在桓谭的新论中还是以方士称之,可见方士改称道士,是在前汉、后汉交替的时候。《后汉书》第五篇传云:“所遇辄为粪除而去,陌上号为道士”。这是指当时道士名称的由来,原是清除人行道上的垃圾的,就好像现在清道夫的工作一样,由此也可知道士是爱好清洁的。道士名称形成之后,又有几种不同的派别:就历代史籍中所见到的,有于吉的太平道、张道陵的天师道、茅盈的茅山道、武当山道士的武当道。不论是什么道,他们的信徒,都称之为道士。到道士这一名称普及到当时的社会,道教便逐渐具备了宗教应有的条件,尤以张道陵的天师道渐成了后来普遍的信仰。研究道教哲学,固然要研究其具备宗教条件的要件,但更要研究其“道”的真谛,因为道教之道实渊源于道家之道,道家之道,又是具有高深的哲理的,老子的《道德经》就是道家哲学的主要经典之一,下面即要探求“道”的真谛。

三、道教、道家思想中的天道

老子《道德经》所讲的道,是从天道开始。他所谓天道,就是自然之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既是取法乎自然,可见道教、道家之这是以自然为法则,也可说是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是万事万物发生的根源,所以老子曾有“道生之,德蓄之”的说法。道生之,就是意味着道能生万事万物的意思。同时,他又指出道的生化过程,是循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些话,用现代语意来解释,就是说道是从一开始发生,这个一可解释为“太极”,是宇宙间惟一的一个生的原始。太极虽是惟一的一元,但其内涵有阴阳二气,所谓负阴而抱阳,就是二气含蕴于一元的意思。太极一元含蕴二气,便可生出二气,这就是“一生二”;二气交合生化,即生出第三者,这就是“二生三”;由第三者就演化为万物,所有万物都是阴阳交感而生,因此阴阳二气相互交感又发而为太和之气,用以滋养万物,可见宇宙的万有,自然的一切都是老子所讲的天道。

道德经中讲天道,也讲到神,曾有“谷神不死”之说,谷有“空谷”之意,其意引伸为“虚无”,亦即“虚无自然”之道。老子所谓虚,虽是语意之虚,却是自然之实,因虚中有实;老子所谓无,虽是语意之无,却是自然之有,因有生于无。他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些话,用现代的语意是说,虚无而神妙的道,是永恒而不穷竭的。它能生育天地万物,所以叫做“玄牝”,玄牝的门户,就是天地的根源了。老子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些话,用现代语意解说:道这个东西,说它是无,却又是有;说它是虚,却又是实,是恍恍惚惚的。可是在恍惚之中,它又涵盖了天地万物。它是那么深远而昏暗,可是其中却具有一切生命物质的原理和元素,这个原理和元素,是很真实的,也确切可信,这一切就是天道。

四、道教、道家思想中的人道

现在再谈道教、道家思想中的人道,这里所讲的人道,也就是人生之道。讲到人生之道,在中国文化体系中要以儒家讲的最为正常,因为儒家所讲的是伦常。儒家所讲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道,和知、仁、勇三达德,都是伦常之道。可是道家之道,照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可见道家所谈的不是常道,这也就是说老子之道,不同于儒家所讲的伦常之道。老子是重视天道的,孔子却很少讲“天”,也很少讲“天道”,而以讲人生之道为主。不过,老子也并不忽视人道,只是讲的和儒家不同而已。儒家讲仁义,老子却说:“大道废,有仁义”;儒家讲智慧,老子却说:“智慧出,有大伪”;儒家讲忠孝,老子却说:“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从以上这些话理解,可知道家之道确与儒家之道不同。这都是就为人之道所作的此较。

此外,道家颇重“长生久视”之道,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这段话,用现代语意解说即是:做人修养,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爱惜精神,节省知识。因为只有爱惜精神,爱惜知识,才能及早服从于道;及早服从于道,就是厚积德;能厚积德,就没有事不能克服;事事都能克服,就无法测度他的力量;力量大到无法测度,就可以保有国家;保有国家的根本,就可以长久的站得住,这就是根深柢固,也就是生活长久的道理。这一切即是道家的人生之道。

五、道教徒奉行之道

这里所讲的道教徒,包括道观的住持、道士、道姑、居士,尤其是天师道的天师和各种神职人员。这些道教徒奉行之道,都是根据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和其他道教经典所留传下来的道理和教义,这些道理和教义,当不外前面所讲到的天道和人生之道。他们不只是要信仰天道和人道,还要根据天道和人道来奉行。他们行道的目的,一方面在顺应自然法则,以遂其道生德蓄的意愿;一方面在济世救人,使所有信道的人都达到长生久视的境界,即回归自然后,仍能保持“死而不亡”的永生。

至于张道陵开创天师道之后,虽然是以“神道设教”,四处行教。可是张天师用符箓和祈祷方法治病救人,乃是求保住人的自然生命,使其不因疾病苦痛而丧生。符箓是天师道最早使用符号代表神意、增进疾病苦痛的人的安全感和求生意愿的,具有符号神学的价值。张天师用法术和科仪伏魔驱妖,其目的也是求保住人的自然生命,使其不被魔鬼妖怪侵害而丧生。在神权时代,大可取信于当时社会的大众。这一切都合于“长生久视”之道。再有祭天祀祖,追荐亡魂等道教特有的科仪,亦有出死超生,崇尚自然之义,这些宗教性的行为,一般称之为行教,就道教的精神言,行教也就是行道。这也就是道教徒所奉行之道。

六、道教徒修持之道

道教、道家之道,有入世、出世的分别。就道的语意体会,其意义之一,有道路的含义。也就是人自然而然来到这人间世,就要顺应自然走好这段人生之路,这就是人世之道。人之一生,在时间上是有穷极的,是有限的,当自然而然走向人生之道,在有限的人生之路的过程中,即讲求不失自然的本质,而循着一定的道路回向自然,达到“谷神不死”的境界,这就是出世之道。各种宗教对人世、出世的修持之道,各有其方法,但道教、道家修持之道,至为微妙,必须另在道教教义之一的修道项目中,详加论列,这里只就道的本体略予探究。

道家认为道的本体是一元的,称之为太一。因此太一和太道是名异而实同的,《庄子·天地篇》有云:“主之以太一”。解释的疏说:“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括囊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用现代语意解说:太的意思,是范围广大无所不包的形容词;一的意思,是独一无二的本体主宰一切。这也就是说:天地间的主宰就是太一之道。《礼记·礼运篇》也说:“是故夫礼必本于太一”。解释的疏有言:“太一者,谓天地混沌未分之元气也”。这话的意思是指:太一是追溯到大自然元始的本质,是发生宇宙万有的根源。

道教徒的修持,就是本于宇宙间元始太一的模式,以求返本还源。这个本源,道家常以虚无自然和清静无为来表达。《史记老子世家》赞云:“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淮南子·精神训》云:“虚无者,道之所居也”。这都是形容道是虚无的。但是虚无之道,能发生,能变化,能自无为而至有为。所谓清静无为之清静,是一尘不染,一念不生的意思。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云:“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因为这是以清静冲虚为本,所以老子的《道德经》中有“清静为天下正”之说。不过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我们常识上的无所作为之意,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个无不为就是无不作为的意思。因为大自然之有所作为,一任自然,毫无我们人世间勉强作为的现象。道教徒所修持的,就是本着宇宙元始的太一模式,循着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的道路以进于道。《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这是道教徒修持的典范。所以后来的道教徒,多以“无为”作“入世”之道,“清静”修“出世”之道,他们都是本着这样的修持,以求达到道的最高境界的。

同类推荐
  • 世界民族与宗教

    世界民族与宗教

    本书论述了世界民族概况,各大洲世界民族概况,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主要国家的民族政策,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重点阐述了有代表性和影响的国家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三大宗教产生的原因、基本教义及其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解决民族与宗教问题的正确途径。全书资料翔实,编排合理,论证严密,是一本质量较高的专业教材,也是一本适合各界人士的在知识读本。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心经的人生智慧

    心经的人生智慧

    《心经》作为般若系统典籍的精华,言简意賅,揭示了般若思想的精髓。自三国以来,被译出21次,历代为之注疏者有百人以上,流行至今超过80种。在般若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心经》的千古魅力,就在于它仅用260个字,揭示了究竟解脱的不二法门,对修学佛法来说是必不可缺的根本典籍之一。济群法师长期从事佛教教育及研究工作,现为闽南佛学院研究部导师。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旅途的脚印

    旅途的脚印

    这是“放生堪布”索达吉上师的日记,记录了堪布一年中在俗世修行的心路历程。文中不乏印藏大德的殊胜窍诀,以及上师对世间生活诸多现象的体会和感言,是一部难得的人生开示之作。本文语言精练,耐人寻味,所涉及的内容多与生活相关,将佛法禅机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够在轻松阅读中得到内心的宁静。
热门推荐
  • 烟梦浮尘之蓝色妖姬

    烟梦浮尘之蓝色妖姬

    复天下之仇踏上绝路,死有何惧?!反正已无回头路!“玄力都是废物,我没有,照样能把你打得满地找牙!”“什么?你要陪我一起?!那可不行!天下,只能是我一人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小小少女已经蜕变成熟。当此非彼时,昔日,是无法言说的痛。蓝色妖姬盛开,与夜空相映,真的,很美......
  • 我是妖精

    我是妖精

    我是妖精我就这样,大妖小妖一网打尽,,小萝莉等你油,土豪大大咱们约吗?大王叫我来巡山喽!
  • 狂拽丫头吊炸天

    狂拽丫头吊炸天

    小时候的偶然相遇,名字都未问过的两人,终究抵不过缠缠绕绕的命运。他们、、、、最后的结果又将怎样。。敬请期待
  • 初恋为你做过的那些傻事

    初恋为你做过的那些傻事

    18岁的安小桃,喜欢上了19岁的陈子晧,曾经说好一辈子,可毕业以后,他们却还是分开。看似走到了尽头,却有人并不甘心。曾经以为天长地久的情事,在青春里一发酵,却成了兵荒马乱的年少悲歌……忠诚与异心、恪守与遗弃、坚持与逃避,还有年少轻狂时我们为彼此做过的傻事,青春半痛半痒,那么大声的在荒地上喧嚣,最后却将那句“你好我好”的誓言沉寂到无人知晓。
  • 龙珠之逆天存在

    龙珠之逆天存在

    当赛亚人血脉与魔人布欧血脉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那将是一个怎样存在,龙珠的世界将被搅得如何。新篇章开启,猪脚将踏上新的征程。
  • 洛阳女儿红1

    洛阳女儿红1

    她,沈莓,扬州城鼎鼎大名的倒霉小姐,自出世以来,无日不霉,凡事必霉。好不容易,总算五官不缺,四肢健全地活到十八岁,还赚回一个武功绝世的英俊相公,但是这个洛阳四公子之一的相公实在太过优秀,惹来一大串觊觎他的女人不说,连绑架,追杀也纷纷出动,这教平凡老实的她如何抵挡?别急别急,有武艺高强的相公撑腰呢!她只须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要知道:老天爷虽然没给她平坦的路走,但是,也从不曾给她绝路!
  • 囧人侦探社

    囧人侦探社

    一个是落了难的大少爷,天资聪慧,因为家族陷入惊天的阴谋,而使他无奈之下走上了调查之路;另一个是身怀绝学的名门之后,一本《洗冤集录》烂熟于心,可叹家道中落,只能流落于菜场做了个屠夫;还有她堂堂警察厅长的千金,却因为牵涉了一起离奇的命案,而备受争议。机缘巧合之下,三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相互帮助,连破多宗疑案,最终揭开了那个天大的秘密。
  • 红衣白发倾天下

    红衣白发倾天下

    她原本是一个美丽幸福的女孩,却突招变故,一夕之间父母惨死,一朝穿越,因缘巧合之下真正的身份步步显现,却又在一夜之间白了发,血红宝石在手,地狱又能奈我何?看她手执血红宝石独闯地狱,大战上古之神,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最终她又能否与命定之人相携一生,
  • 蛊鼠

    蛊鼠

    如果不是那次相亲,我可能依然烂在河南的一个农村里。我叫程大力,是个孤儿。这样的我,做梦也没想到,居然会被介绍去跟千井村的养蛇西施桃花相亲。没想到刚进千眼井。桃花家的蛇突然炸了窝,对我群起攻击。我狼狈逃窜,总算保住一条小命。惴惴不安回到破烂不堪的家中,没想到祸不单行,又被家中的老鼠袭击。机缘巧合之下,我和桃花发现我破烂不堪的老宅下居然有一个深不可测的鼠洞。经历了一系列不可思议得事件,我开始根据一些线索寻找上古神器。我逐渐发现,世界上充满了一个个谜团。我这个普通的农村孤儿,竟然可能是上古遗民的后代……
  • 圈圈茉莉不开花

    圈圈茉莉不开花

    茉莉遇见阳光,香味就会消散。可是,我茉圈圈,是绝对不会在沐城这个宇宙级超超超大坏蛋面前消散我的人格魅力的!沐城,你就瞧着吧,我一定要把你改造,重新成为我的王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