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的一举一动,你之所以能心领神会,是因为你了解它,在爱人的身边,你感到安全,因为你熟悉他。之所以那么多人一谈到糖尿病,就心惊胆战,是因为不了解它,不了解才会害怕,才会感到莫名的恐惧,因此我们要做到了解糖尿病,像了解自己的爱人一样。
§§§第一节认识糖尿病
1.什么是糖尿病
【日益壮大的“糖人街”】
26岁的吴女士在一家网络公司做网页设计,在办公室里经常坐在电脑前,工作压力大也很少运动,身高160cm的她体重有120多斤。爱美的她因为觉得自己偏胖,所以天天嚷嚷着要减肥,断断续续地节食、吃减肥药,但管不住自己嘴的她节食几天后就会跑出去大吃一通,导致体重不稳定,减肥效果也一直不好。
最近吴女士半年时间里莫名其妙瘦了20斤,虽然在这期间,她偶尔会感到头晕、口干,但一直没放在心上。没想到,一周前,她却出现了呕吐的症状,到医院化验后,发现血糖竟高达28mmol/L,经抗体检验后确诊冯女士患的是成人Ⅰ型糖尿病,而且发病已有一段时间。吴女士欲哭无泪,没想到年纪轻轻就加入了“糖人街”。
【专家解释】“三多一少”就是“唐人”吗?
是的,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和病证。
【医生支招】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一代谢疾病。其特点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西医上管糖尿病叫做“甜性的多尿”,那么中医上管糖尿病叫做消渴,就是消瘦加上烦渴。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多,引起血糖升高,尿糖出现,脂肪、蛋白质、矿物质代谢紊乱。患者一般都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体重和体力下降的表现。严重时发生水和酸碱代谢紊乱,引起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果糖尿病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还能造成脑、心脏、神经、眼和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
【科普小课堂】糖尿病的发病趋势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达到2%,据统计,国内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4000万,并以每年100万的速度递增。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范畴,其主要发病原理为素体阴虚,饮食不节,过食干肥,还有一些原因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导致肾阴虚损。如果病情拖延日久,则可导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糖尿病患者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临床多不难诊断,经化验检查血糖升高达到标准者,即可确诊。而早期无明显症状者,则容易漏诊,除检查血糖、尿糖以外,应当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结果来决定是否为糖尿病。
【本节评分】
贴心小提示
正确认识糖尿病,结合自身情况,早确诊,早治疗,早康复。作为本人和亲属应该正确认识糖尿病和面对的医疗条件,不要回避,更不要讳疾忌医。
自评得分(在下面划对勾):
做得很好:0.5分
还需要改进:0.3分
完全没做到:0分(亮红灯)
2.怎样区分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
【1or2】
钱先生今年29岁,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易感染,经人提点可能得了糖尿病。去医院前,他听说糖尿病分1型和2型的,治疗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他看着自身的反应,不知道自己是希望得1还是2。就这样矛盾着去了医院,检查后果然得了I型糖尿病,霎时他对自己平日的生活恶习后悔不迭,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他认真听取了医生的建议后,步入了降糖的大军中。
【专家解答】糖尿病也是分类的吗?
是的,糖尿病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医生支招】怎样区分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
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有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那怎样区分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呢?
1.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年龄的区别。
I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I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II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I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I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II型糖尿病。
2.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起病时体重的区别。
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II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II型糖尿病;I型糖尿患者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I型或II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I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临床症状的区别。
I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II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II型糖尿患者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I型糖尿患者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
I型与II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I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II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I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II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I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II型糖尿患者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I型糖尿患者,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区别。
I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II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对于那些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判断是那种类型糖尿病的患者,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这些检查包括: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或C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胰岛素是绝对缺乏还是相对缺乏。
各种免疫抗体的检查:如GAD抗体、ICA抗体等,这些抗体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糖尿病是否于免疫有关。
【科普小课堂】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分为三个类型: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I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
II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妊娠期糖尿病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
【本节评分】
贴心小提示
通过自查和确诊,确诊自己的糖尿病类型,正确解读,并且对症下药。
自评得分(在下面划对勾):
做得很好:0.5分
还需要改进:0.3分
完全没做到:0分(亮红灯)
3.糖尿病是怎么得的呢?
【母亲的“礼物”】
周太太29岁那年被查出患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身为母亲,她最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刚满5两岁的女儿,从得知病情后,周太太便在治疗自己的同时注意女儿的一切“动态”,为它安排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但是天不遂人愿,周太太还是预防晚了,她的小女儿还是得了遗传性糖尿病。这个时候,身边的朋友都很恐慌,糖尿病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家中有糖尿病人,孩子一定会患上吗?假如家中没有糖尿病人,孩子一定会幸免于难吗?很多家长都抱着这个疑惑咨询了医生……
【专家解答】糖尿病除了遗传还有别的发病原因吗
是的,糖尿病的患病原因有很多。
【医生支招】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种,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1.遗传。
在部分糖尿患者中明确有遗传因素影响发病,例如在双胎中一例发生糖尿病,另一例有50%的机会发病。如为单卵双胎,则多在同时发病。据统计,假如父或母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子女发病的危险率约为10~5%,如父母均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则子女的发病危险率更高。如一兄弟发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则其他兄弟的发病危险率为10~15%。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患者的子女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并不高于一般人群。
现在多认为部分糖尿病系多基因遗传疾病,不是由某个基因决定的,而是基因量达到或超过其阈值时才有发病的可能。
2.病毒感染。
许多糖尿病发生于病毒感染后,例如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可能与病毒性胰岛炎有关。当然是每例病毒性感染均发生糖尿病。
3.自家免疫。
部分糖尿患者血清中发现抗胰岛β细胞抗体,给实验动物注射抗胰岛β细胞抗体可以引起糖耐量异常,病理检查也可看到胰岛中有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的浸润等现象。也有报导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早期用免疫抑制治疗可得到良好效果,甚至“痊愈”。
4.继发性糖尿病。
如破坏了大部分胰岛组织的胰腺为和胰腺纤维束性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功能性垂体腺瘤,嗜铬细胞瘤等均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即症状性糖尿病。长期服用双氢克尿塞、皮质激素、肾上腺能药物等均可能导致或促使糖尿病加重。某些遗传性疾病如下Turner综合征等也容易合并糖尿病。
【科普小课堂】影响糖尿病患病几率的日常习惯
日常许多不合适的饮食习惯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几率。读者们要根据自身情况,改善生活规律,预防糖上身。
1.饮食习惯。
糖尿病的发病率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无明显关系,而与食物组成相有关,如精制食品及蔗糖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高。由流行病学分析,高蛋白饮食与高脂饮食可能是更重要的危险因素。
2.肥胖。
肥胖是食物的热量超过机体的需要所致。过量进食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而且肥胖者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可能诱发糖尿病。
3.素体阴虚。
导致素体阴虚的原因有:(1)先天不足:是指在母体胎养不足所致。(2)后天损耗过度:如毒邪侵害,损耗阴津。(3)化源不足:如化生阴津的脏腑受损,阴精无从化生。④脏腑之间阴阳关系失调,终致阴损过多,阳必偏盛,阳太盛则致“消”。
3.心情抑郁。
情绪不正常由于长期的情志不舒,郁滞生热,化燥伤阴;或因暴怒,导致肝失条达;气机阻滞,也可生热化燥,并可消烁肺胃的阴津,导致肺胃燥热,而发生口渴多饮,消谷善饥。阴虚燥热日久,必然导致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而出现气虚阳微现象,由于肺、胃、肾三经阴气虚,阳气被遏而出现的阴阳两虚病证。
4.外感六淫,毒邪侵害。
以上所说的外感六淫,燥火风热毒是指邪内侵散膏(胰腺),旁及脏腑,化燥伤津,亦可发生消渴病。外感三消,即外感六淫,毒邪侵害所引起的消渴病。
【本节评分】
贴心小提示
糖尿病并不是吃糖过多而导致的,不要把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归结到吃糖上面。安排合理的饮食习惯,加强体质,均衡营养有利于减小糖尿病的患病几率。
自评得分(在下面划对勾):
做得很好:0.5分
还需要改进:0.3分
完全没做到:0分(亮红灯)
4.糖尿病有哪些早期症状
【原来是“糖”惹的祸】
冯大爷今年51岁,一直没什么大毛病,但是最近却总是口渴饮水多,尿量也多,夜尿次数增多。但是吃得再多也总感觉饿,时常在午饭前或者晚饭前心慌饥饿的低血糖症状。持续一段时间后冯大爷发现体重下降了7公斤,还经常疲乏无力。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医院检查,结果居然确诊得了糖尿病,但是万幸的是病情还在初期阶段,通过饮食和锻炼调节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专家解答】糖尿病早期症状明显吗?
是的,糖尿病有较明显的早期症状。
【医生支招】糖尿病的初期症状有哪些
包括冯大爷所经历的,以下症状都是糖尿病的初期症状。
1.疲乏无力。
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所致。据报告2/3的糖尿病患者有无力的症状,甚至超过消瘦的人数。
2.容易感染。
糖尿病影响免疫功能,以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疥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种炎症,且治疗困难。
3.皮肤感觉异常。
感觉神经障碍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
4.视力障碍。
糖尿病可引起眼睛各个部位的合并症,以至出现视力减退、黑朦、失明等。
5.性功能障碍。
糖尿病引起血管、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心理障碍等引发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漠、月经失调等性功能障碍。
6.X综合征。
II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的情况,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高血液粘稠度等,这虽不属于糖尿病症状,但有这些情况时,应注意血糖是否升高。
【科普小课堂】怎样自测是不是糖尿病前期
如果一下各个方面出现异常请及时就医,因为可能是糖尿病的前期症状。
1.口腔。口干、口渴、饮水多、口腔黏膜出现瘀点、瘀斑、水肿、牙龈肿痛、牙齿扣痛、或口腔内有灼热感觉。
2.体重。体重缓慢减轻,且无明显的诱因。
3.体力。疲乏、常有饥饿感、出汗、乏力、心悸、颤抖、低血糖。
4.尿液。男性尿频、尿液多。
5.眼睑。眼睑下长有黄色扁平新生物(黄斑瘤)。
6.皮肤。下肢、足部溃疡经久不愈;或有反复的皮肤、外阴感染;皮肤擦伤或抓破后不易愈合,或有反复发作的龟头炎、外阴炎、阴道炎。
7.血管。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
8.生殖。女性发生多次流产、妊娠中毒、羊水过多、或分娩巨大胎儿者。
糖尿病的症状可以是典型的“三多一少”,也可以是非典型似乎很难与糖尿病联系在一起的症状。典型的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与体重减轻,按发生机制讲是应按这个顺序发生,但也可以仅仅突出某一个症状。
【本节评分】
贴心小提示
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出现“三多一少”的情况时,及时就医确证。
自评得分(在下面划对勾):
做得很好:0.5分
还需要改进:0.3分
完全没做到:0分(亮红灯)
5.何谓是糖尿病的“黎明现象”
【早高晚低咋回事】
郑大妈患糖尿病3年了,因为胰腺炎引起的糖尿病,已经5年了,最近却怪事接踵出现:使用门冬胰岛素治疗,早上13个单位,中午4个单位,晚上12个单位。最近血糖总是控制不到正常水平,尤其是早起的空腹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