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1100000017

第17章

从中国文化的大格局来看,儒家文化是一种官方的、主流的文化,这是毋庸置疑的。而道家文化则是非官方的、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认同的“在野”文化。而在民间,诸如会党中,则还有另一种文化,即墨家文化,大致可以算作一种隐性的文化,但它也可不时爆发出来,如在农民起义中。甚至“文革”中的暴民政治,这与墨家文化也不无关系。三者,在庙堂与民间、主流与非主流、在朝与在野,显性与隐性,各有其“生态群落”,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各自选择不同的生存方式。关于这种文化形态,当有更大一篇文章来做。

如从区域文化来看,也存在着由次要到主流,或由主流沉沦为支系的现象。齐楚燕韩赵魏秦,可以说,在各自称霸之际各自的文化也就上升为主导文化。只是几经颠簸与曲折,直到汉武帝时,齐鲁的儒家文化才上升为主流文化、官方文化。但其后2000年间,儒家文化也不是时时刻刻居于主导地位的,有时亦“礼崩乐坏”,没有予以理睬;直到后来,宋明理学,才把孔夫子神化了,上升到高不可及的位置。但后儒的理论体系,恐怕未必就是孔子的本意了。

作为一个非地域文化--客家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中一个独特、奇异的现象,这也就决定了它初始的存在方式只可能是隐性的,蛰伏在相“邻”的其他地域文化当中。这里的“邻”字之所以加上引号,是因为它是非地域存在,一个个飞地散落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之间,不仅仅与广府、潮汕为邻,也与湘、闽、赣、桂、川等为邻。由于相邻的区域文化相对之下,对其散落的飞地大得多,所以也没把它当回事。这一来,它是先有存在,后得正名;先期蛰伏,后再起的。

这种文化的“蛰伏”现象,当是客家表现得至为典型。

因为从历史考察两言,最早的客家先民,罗香林推导、论证为两晋南北朝,有1700年左右的历史了,那是作为一个大的历史背景,是中原士族大规模南徙。他们首先到了三大湖,而后再因历史动乱,继续南徙,一步步到达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关于客家民系正式形成的历史文化动因,后边会有专章论及。

直到13世纪,即宋末,民系的正式形成,其间经历的时间,几乎是整整十个世纪。一个民系的形成,从酝酿、蛰伏到脱颖而出,经历的时间不可谓不长。但是,没有某种外来的力量加以刺激,也许这个民系未必会在这个时候被激活,从而最后成型。

这一刺激的力量,便是宋朝积弱、国家危亡所激起的民族自尊。

客家人之所以强调自己的汉民族文化的“身份”,当是与这个积弱的汉王朝相关。加上明王朝也是汉王朝,也同样亡于一个游牧民族,--这一来,作为客家先民当年的历史记忆便给召唤了起来并且予以了强化。那时,也正是“五胡乱中华”,北方民族入主中原,他们开始了大规模的迁徙。

正是历史记忆加上现实遭际是如此的重合,南迁的相当一部分汉人--客家先民,便在这种文化记忆的耦合下,开始确认自己的身份,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并在语言上寻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人称纸上的、亦即精神上的故乡,于是,长期蛰伏中,所积蓄的深厚的文化之力,一下子便爆发了出来。一一人们不难看到,无论是宋末,还是明末,南方的抵抗何以那么惨烈?其中,不无客家人的因素在内。包括太平天国揭竿而起,以及最后悲壮陨落,也都发生在客属地。

它从一诞生,便带上了悲壮的色彩!

强调或注重历史文化的动因,正是看到潜藏在一个民系意识中生生不息的“历史记忆”,这一记忆是不可以被抹掉、被淡化的,而且在一定的契机下,每每会被强化、被激活,从而一下子爆发出来。这正是作为一个文化的民系,一个形而上的民系发生的最根本的条件!

于是,屈辱、压迫竟化作了催生的春雨,一个注定要令这个蔚蓝色星球震惊的民系,便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破土而出了!

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蛰伏

不少史学家,都曾一度对中国历史演进的“周期性震荡”、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系统”等理论表示认同。的确,从几千年王朝更迭的历史来看,这一理论是颇有诱惑力的。从王朝本身的组织力量与结构状态,以及调适机制,都可以找到论证的依据。

但是,这一理论却一样有其薄弱环节。

首先,从某种意义上,这一理论,与当年黑格尔关于中国的论断几乎如出一辙广中国很早就已经进展到了它今日的情状;但是因为它客观的存在和主观运动之间仍缺少一种对峙,所以从无发生任何变化,一种终古如此的固定的东西代替了一种真正的历史的东西。”这可以说是超稳态的一种表述。正因为这样,西方人观念中,中国历史永远停留在“童年”,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真正的历史”。甚至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个皇帝贯穿下来的,顶多换个姓,又当下去了。中国历史只开了个头,便“终古如此地固定”下来,不再有历史了。显然,这样的表述,在黑格尔,是出于他的“绝对理念”,是为了他的理论体系服务的,与我们的史学家的理论出发点并不一样。但这种殊途同归,却让后者的理论处于相当尴尬的地步,也就显得有几分暧昧了。

另一方面,这一理论是不可以在帝制时代贯穿到底的。正如李鸿章当年所惊呼: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也就是自近代(如以16世纪为界),中国的历史变化不再是重复已有的王朝更迭了,而是更严重的太平天国革命与维新变法思潮的激荡!正是这些“变局”,令李鸿章感到是“三千年未有的”。也就是作为封建正统文化,或者说,其“道统”已经不可以再延续下去了。其“终古如此的固定的东西”显然已经不灵了,历史是必要揭开从未有过的一页,这才令其惊呼、恐惧、惶惶不可终日。其实,这种变局,并非李鸿章时代才逼近,而是早已经开始了,黄宗羲在其两三百年前,便对君主制严加针贬,龚自珍也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尤其是客家民系的崛起,被视为“客家人的革命”--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更是天翻地覆。

那么,这一“周期性震荡”,也就不再会循环往复下去了;同样,“超稳态系统”也就不那么稳得住了。

用这些论断来阐释华夏文明的模式,也就不那么足以服人了,尤其是无以解释客家民系的发生及其对华夏文明所做出的重大的历史贡献。

因此,在这本书中,也不可以套用这现成的模式。

应该说,客家民系在发生、形成之前,则是蛰伏了很长的时间--而这蛰伏期间,就已经有了不少关于这个民系的传说,乃至创世纪神话,即流传极广的“葛藤坑故事”。

这种“萤伏”在历史上亦不乏先例。

例如儒家文化。当年的孔子,是“惶惶如丧家之犬”,到处碰壁,其学说几乎找不到推行的地方,甚至到了秦统一中国后,更成了“异端”。秦始皇“焚书坑儒”,焚的是儒家的书,坑的也正是懦生。这其间,经历了几百年。直到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天人三策”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匆使并进。邪辟之说天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从此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这是历史的一次大回旋。秦始皇自是失败了,汉武帝却成功了。但“汉承秦制”,这似乎是二元对立的两大事件之中,却分明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容。从中,我们不可以领悟到什么吗?

儒家文化,就这么从“蛰伏”到了“独尊”,上升为统治中国几千年的主流文化。

如果我们从儒家经典入手,我们不难找到这种“蛰伏”的理据。

最典型的,莫过于《孟子·告子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汉代刘向在《说苑·谈丛》中也这么说:

天将与之,必先苦之;天将毁之,必先累亡。

孔子本人,当更有“三戒”说,是为“势伏”的根本: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戒色、戒斗、戒得,无非一个“忍”字。

忍,便是蛰伏的先决条件。

在中国传统格言中,与“忍”有关的,实在是太多了。不妨随手拈上几条:

忍辱负重。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心”字上面一把刀,忍了吧。

坚忍不拔。

古之训诫,更有:

《周易·系辞下传》则有:

尺蠖之诎,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荀子·儒效》中有: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

《晋书·朱伺传》中,伺曰:

两敌相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诸葛亮《将苑·将材》则有:

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这“忍”的文化,也传到了日本,这才有了“忍者”。这些年,由于传媒的作用,很多人以为这出自于日本了。不过,这要算作东方文化的一大特色,也还说得过去。但从忍辱负重而言,中国人当比日本人为烈,尤其是到了近代。正是这种思想意识上的“坚忍”的延续,也就对中国人群体性格起到了相当大的溶铸作用。古训、古之格言,本身就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而客家人更是中国人,尤其是古汉族中拔节而出的一部分。

同类推荐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中华文化常识全典

    中华文化常识全典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渗进了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根植在自古至今的万物中。它们用其坚韧的存在,证明着文化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 回族解读

    回族解读

    本书为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六篇论文论述了回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中的作用。第二部分选择全国十个省区的回族地区,逐一解读其文化特点,第三部分是作者对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中亚回族)的面面观。
  • 心灵收藏

    心灵收藏

    本书分为春天的景、曾经的辉煌、碎石聚集、感悟人生、辉煌迭起、情感抒发共六部分。收录了作者退居二线后的作品。
  • 成语故事·第三辑

    成语故事·第三辑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它是历史的积淀。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在让人们了解历史的同时,又获得了现实的收益。
热门推荐
  • 仙界魔神

    仙界魔神

    一少年出生仙气盘绕,结果惨遭毒手致使不能修炼,突有一奇遇获得逆天之术,最终统领人魔仙三界
  • 战星永恒

    战星永恒

    审判之星降临神界,继承审判的力量,走向世界的巅峰,神界的重生,失去力量,走向新的旅途,决战敌人,却惨遭落败,他面临人生低谷,谁来拯救他,邂逅神界情人,却被狠心拆散,繁华醉,梦醒肝肠碎;几多愁,轻烟斜阳坠,杀神灭佛,挡我者,死!
  • 学院五行

    学院五行

    这是一部集魔法,爱情,异能,玄幻于一体的小说,五行魔法师汇聚一校,爱恨情仇纠缠不清,步入大学的第一天,作者的命运便被彻底改变,在之后的日子中,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只为了突破极限,提升的更快...早日得到自己的幸福。希望大家对本小说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及时指出来,一定会改过来的,再有欢迎读者们加入学院五行交流群:161340242
  • 小紫的诉说

    小紫的诉说

    题目是要写自传的,可是已经有人写了,后来又改了我的自传还是有人写了。那好吧,我就以我笔名代替我的自传吧,文里面的作者本人名字将以笔名小紫代替。我写的内容都是我的真实事迹,请勿对号入座,谢谢!
  • 超级全能眼

    超级全能眼

    一个极度失意的广告公司的小职员,意外获得了一只恶魔的眼睛,从此,他开始了强悍的BUG生活!透视?催眠?呵呵,你太小看恶魔了,人家毕竟是BOSS般的存在!凭借着恶魔之眼的能力,他渐渐从不起眼的小人物,变成了最耀眼的东方传奇!玩转娱乐圈!操纵商业界!发展中国武术界!将史前文明科技论斤卖给世界各国,改变世界格局!。。。他一直保持着低调的性格,却完成了无数高调人做不到的事情!吞掉阴险的超级富豪!挑战强横的黑色势力!灭掉狂热的日国信徒!打压M帝国的特务组织!。。。他凌驾于世界规则之上,却在信奉着中国农村最保守的道德观念!主角台词节选:“这些科技可以卖给你,但把你们曾经从这个国家拿走的东西还回来吧!怎么?想抢?如果不怕被灭国的话,你就试试看吧!”好不好看是大家说的,三三只能保证,及时更新,努力爆发!
  • 谁的薄凉透了心伤

    谁的薄凉透了心伤

    她和他本该是这世上最亲近的人。朝夕相对十三年,她成为他捧在手心疼着的人,却因此堕入爱上他的深渊。求而不得的哭痛的她欲哭无泪。一个生日的意外,让她痛失所爱,只能无奈远走他乡。他是意外介入她生命中的人,危险神秘而冷漠,她心底的痛好似只有他能抚平。她以为他们是爱情,却也不过是相互安慰的友情。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处境让她曾经彷徨迷茫。异国三年,她从天真小女子一路跌倒成长。爱恨交织中又该何去何从……她以为姐姐抢了自己所爱之人,却不想华丽归来她却只能成为他背后的女人……三个人的爱情一定有人受伤,端看谁比谁薄情寡义,谁又为谁柔情深重。
  • 浮尘辞落

    浮尘辞落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谢辞第一次见到浮尘的感受。而当谢辞踏入落尘楼时也着实被惊艳了一把。台上,一女子一袭淡色长衫,罗袖轻舞。回首翘足中透露出的媚态纵观整个樊城也是找不出几个人能与之相媲的。
  • 涩青春

    涩青春

    这是一款爱格类型的杂志。里面汇集了各种暖文,伤感文。里面有霸道总裁,温暖正太,贴心男闺蜜。里面有萌妹子,女汉子,认真女闺蜜。里面有青梅竹马,奇葩相遇。里面有小三小四小五。
  • 求心

    求心

    叶梓晨是个背负着秘密的女孩,当她遇到同样背负着秘密的洛轶敬,又会怎样?沉睡在体内的恶魔,永生不死的元老……谁为谁织的网,谁又为谁作茧自缚?
  • 凤御凰:情倾百年

    凤御凰:情倾百年

    她是大魏将军之女,天赋异禀,自幼被送到苍月国,保护大魏质子。身为前国家保镖,她可以驰骋沙场,可以在朝堂上与男子一较高下,却输于女子争斗的后院,死于双生姐姐之手。时光回溯到三年前,为了复仇,她女扮男装,成为苍月新帝的近臣。当再次与仇敌狭路相逢,死亡谜团重重揭开,她打开杀戮之门——不问公道对错,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而风华倾世的苍月新帝,也渐渐爱上了女扮男装的她……一段“禁忌之恋”,三世缘错情深,他屡屡逆天,只为独爱她一人!这一次,错过三生的爱,他又能否紧紧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