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97400000021

第21章 初转法轮(2)

释迦牟尼的一番慈音,像一阵清新的春风,吹入他们闭塞的心灵,直探入他们灵魂的一隅。弗丽感到撕肝裂胆地悔恨,她那灵活的双眼一时间变成了流泪的深潭,觉得佛陀的话像锋刀利刃割着她的心,哭得悲怆凄切,痛不成声:“佛陀……佛陀……多亏你……你救了我……我……我六根不净,罪孽太重…… 我真不知道,我现在该……该怎么办?……”

佛陀安抚说:“善恶只是一念之差,人佛只是一悟之别。你能痛改前非,随缘生悟就好。那你就痛痛快快地哭一哭吧,让清净的泪水把心中的六毒烈火熄灭,今后弃离那声色烦恼。如果你依旧沉迷不舍,那就去投奔那个小金匠吧!”

“不不,佛陀。”弗丽伸手抹抹满面涟涟的泪水,直摇头:“我死也不去找他,永远不去找他!”

“信女,那么你就跟自己的丈夫回家吧!”

“不不,佛陀,我不回家,我不回家!”

“那么,信女,你到底要干什么呢?”

“佛陀,我要做你的弟子,皈依佛门。请你收留我吧!”

“唔,”释迦牟尼目放光彩:“信女,请你说说看,色、受、想、行、识之五蕴,是常,还是无常?是苦,还是不苦?是空,还是不空?是无我,还是有我呢?”

“佛陀,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是无常,是苦,是空,是无我。”年轻的女人激动异常,滔滔不绝地吐露初觉的心曲:“虽然我的业障很深,缘分很浅,可现时我已经完全清楚了。佛陀,我哪儿也不去啦,从现在起就皈依佛陀,剃头落发,做你佛陀大觉者的弟子!”

耶舍一听老婆要出家,气得破口大骂,举拳要打。释迦牟尼阻止他说,人人都有佛性,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弗丽忏悔往事,悟性证开,发无上心,立地成佛;而耶舍执迷俗理,颓然地向远处走去。

佛陀望着他的身影,喃喃地说:“见自本性,识之本心,原无生页,本自圆成。耶舍,有一天你会回来的。你们都是善男信女!”

释迦牟尼全部的尊严和慈悲就在于思想,而思想是没有国界和疆界的。甚至,只要有包括人的高级生物生存的星球,都将容纳他的思想,这是以空间而言。至于时间,只要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至毁灭,他所传布的思想与言论将与天地长存,与日月同辉。

从这一事实出发,再回头审视那些东西方所谓当代的天才和伟人,他们无疑就显得渺小了!

他是大海,一切江河百川都将汇入他的洪流。荡女弗丽永远不会走了;而她的俗性未凿的丈夫耶舍,终有归去来兮之日。

果然,三年后,耶舍知道了妻子在佛陀的感召下,超脱尘累,智慧福德双圆,修证了罗汉果,禁不住使他回想起当年佛陀为他们指拨迷途……他方才大梦圆觉,豁然醒悟,以轻快的脚步奔向佛陀的道场,皈依佛门了。

无论先知先觉,或者后知后觉,只要自净其意,一念清净,皆成佛道。释迦牟尼的思想,展现出有若“磁场”般的辐射圆周,其半径伸延到无限遥远。

在缚罗迦河畔,佛陀布法讲道达三年之久,四处的善男信女们纷纷前来聆听人生的真理,所谓“收拾心头事,点亮佛前灯”。在佛陀普渡众生、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感召下,在一个不长的时间里,佛陀的弟子竟达到八千多人。

在宣讲宏法的过程中,佛陀对自己悟得的真理作了进一步的推敲和归纳。他慧眼观察人生和世界,感到人生流转主体是苦,流转的经过是十二因缘。最后,佛陀将他悟出的人生真谛归纳为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

有一天,佛陀准备给善男信女们宣讲“十二因缘法”。这一喜讯,早在几天前就不胫而走。一大早,天阴了,细雨霏霏,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人们的向往,善男信女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好像迎来一个欢天喜地的大节日。

是日,频婆娑罗王和王后也来听经。

频婆娑罗王举目四望,见这里是一片荒凉的河滩,佛陀经常在炙日燎晒、风吹雨淋中弘扬真法,实在是太辛苦了。

近来,频婆娑罗王心中老是想着不知如何报答佛陀才好。最近他盘算着,王舍城郊有一片迦蓝陀竹林,那里寂静雅洁,环境宜人,是一个修身传法的好地方。他想在那里建造一座宏大的精舍,一来表明自己的诚意布施,二来还能把佛陀挽留在国内,以便长期居住和布法。

“佛陀!”课前,这位国君诚恳地向佛陀表示,“世间和人生的究竟真理,从你的大觉海中流出,朕每次聆听之后,都从内心里感到万念清净。记得几年前,佛陀路过我国时,朕能以凡愚之身亲近座前,耳闻法音,实在是三生的福祉。佛陀知道,迦蓝陀林是一个清静幽雅的地方,朕想在那里建筑一座精舍,供养佛陀。这是朕满腔殷切的布施,愿佛陀领受!”

佛陀摇摇头说,弘扬真理的法音,不在乎道场的荒凉或豪华,只要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大智大慧,使众生远离愚痴,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宣讲。在频婆娑罗王再三请求下,佛陀感到盛情难却,心中随喜。

这一天,佛陀要宣讲“十二因缘法”。

“……芸芸众生,万世轮回,处于无尽的因果报应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无因不成果,无果不成因。须知,人生流转的过程由十二种缘起,也叫它十二种因缘。一切众生,乃至大自然,大宇宙,大天体,无一不是在缘生缘起的大网络中循环轮回不止……”

释迦牟尼认为,人类社会繁杂纷纭得不管怎样理不出头绪,而对于每一个具体人来说,其前生后世都逃不出“十二因缘法”。

第一因缘“无明”,是过去烦恼的总称,是无知、愚痴、迷暗的意思。由此使得众生生死相续,苦海随波,流转不息。只因贪名,贪利,贪色,贪香,贪味,贪乐,稍有不足,即起嗔念,嗔起歹心,不畏因果,恣意妄为。“无明”成了众生生死的根本。

第二因缘“行”,是行为和造作的意思。依过去的无明烦恼,发动身口意三业,有时行善,有时作恶,有时不善不恶。由此,众业山积,因已积累。这“行”与“无明”,便积成了“过去因”。

第三因缘“识”,由于累积造业,而将精微广大之妙真如心,构成业积,遇缘投胎,以完成生命体的雏形。这是众生生命的开始。

第四因缘“名色”,入胎以后,六根未生,但有受、想、行、识之本能,又有红白凝华之物质,即父母的精血。这是有情生命体的要素,亦即胎相的初成,故称“名色”。

第五因缘“六入”,十月怀胎,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逐渐形成,组成雏体,对外界的感觉,六根只有些微反映。这是人生初期的胚胎时期,故称“六入”。

第六因缘“触”,即出胎后与身外境界的接触,生起最初的感觉,开始认识世界,只知啼哭和欢笑,但尚未分别苦乐。从初生的一天起,到两岁的幼儿时期,接触外境,只生简单的感觉,不能分别孰是孰非,也没有憎爱之感,哭笑随意,举止天真。稍后,三岁至五岁的幼童时期,接触外境的知觉渐渐增强,开始在混沌中初步了然世界,然而未知其实体。故名“触”。

第七因缘“受”,从儿童时期乃至青年时代,心识逐渐发育,领受环境的范围渐渐扩大,起居,饮食,读书,游戏,社交,以及其他追求,随着时光的推移而增进。比如,遇顺境则欣愉,遭逆境则苦恼,因而生起苦受、乐受、不苦不乐之感觉。“受”,就是指对外境接触的感受,如苦、乐、舍。故名“受”。

第八因缘“爱”,是由“受”发展而来,对于所受的境界,刻意追求,对衣、食、住、行产生爱。如饥思食,渴思饮,倦思眠,贪财物,爱色欲。欲爱则占有,欲苦则思离,情欲冲动,言行越轨,是青少年时代的特征,故名“爱”。

第九因缘“取”,人到了青壮年时期,对所爱的境界和事物,执意追求,贪得无厌,欲念无度。因这一时期年龄成熟,精神健旺,血气刚烈,强于执取,渴望占有。于是,三业不净,贪心不足,造出罪业,而集成未来身心的苦因,都是由“爱”和“取”而来。

第十因缘“有”,即现有业力的存在,一生所做的事,或善或恶,或有益,或无益,均造成潜在业力,一一均待来生之果报,故名“有”。

第十一因缘“生”,即未来将生,时而缘熟,缘熟投胎,完成未来的新生命,接受果报。

第十二因缘“老死”,既然有生,则老死不能幸免。因果循环,生死流转。前生之惑业,遭今生之果报;今生之惑业,遭来世之果报,如此生生世世,业果酬还,无有了期。

这是佛陀对人生的穷其底蕴、揭其奥秘,寻根探源,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叙述,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非凡的洞察,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智慧和科学,尽管他把人生罩上一层浓重而神秘的面纱。

生命的轮转连接在一起,因果的循环交融成一环,因因缘缘一环扣锁着一环,为一切众生的生命轮转布下了天罗地网。不可否认,释迦牟尼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未知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无法预测的感知的全部奥秘。使我们不能不信,即使不信,却又无力摆脱。

佛陀这一天以不容置疑的口气断言,人自己就能把握“十二因缘”,人自己就能决定自己一生的升沉,及其事业的成败。这一切,均取决于自身意志的强弱,智慧的高低,悟性的深浅,因缘的合散。

两千多年以来,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学派、思想和主义,甚至包括反对佛陀的,都来去匆匆,在历史上轰轰烈烈了一阵子,而后与时光同步而去。难怪西方学术界的佛学专家们认为,佛教是唯一无神论的宗教,它揭示了生死的幻灭,而它自己却永恒不灭。

当佛陀讲完了这一课的时候,雨过天晴,缚罗迦河岸上迎来了阳光灿烂的一天。善男信女们都走散了,可是频婆娑罗王还是不肯离去,听过佛陀播扬的“人生十二因缘”,他反复回味着他所觉悟的真理,思维着他所觉知的生死之源和生命之源……心中很不宁静。

“陛下,你为什么还不离去?”

佛陀的一声问话,将频婆娑罗王从沉思中惊醒,他垂下目光,感慨地问道:“尊敬的佛陀,十二因缘是每一个众生也解脱不了的生死之门,所以我真想离恩爱,舍亲人,弃家国,走出王城,永远出家,再不想回到那五欲的泥涡里。佛陀,你看这样好吗?”

佛陀摇头微笑:“不,请王听我说,世间所有的过失中,再也没有什么能超过贪欲。可是沉溺在其中的人并不觉得可怕。只有少数根基完美、悟性高超的人,才知道畏惧五欲。谁能舍离五欲,谁就能解脱十二因缘。现在,在你灵明空寂的大圆觉海里,也就是说在你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不受欲念支配的高尚的精灵。然而,我不能不向你进一言,欲还复本来,要出离生死,首须觉破无明。无明不破,迷己逐物,见境生情,生死绝不能了。”

佛陀向他揭示,人身上的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执著地向外境展现,于是,就产生了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结果生起六识。于是,那些不如意的烦恼应运成生。要想解脱生死,必须断灭十二法门,即无明灭,行灭,识灭,名色灭,六入灭,触灭,受灭,爱灭,取灭,有灭,生灭,老死忧患苦恼灭。佛法就在世间,如果不对这一切悟悟了了,剃度出家也是枉然……

这一天,佛陀还对他的弟子频婆娑罗王揭示一个秘密,它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梵文的音译,即游离意识,心的主体。它在十二法门中流转不灭。释迦牟尼认为,人死后,“阿赖耶识”脱离腐烂或火化的躯体。它是一种能永恒执持产生一切生命的种子,是物质世界自身的本源,也叫中阴身。它等待有适合父母之缘,包括人类以外的一切生物,在一瞬之间,以前世的业报,去投身母胎。因现世不修,又要重受来生轮回之苦……

频婆娑罗王听了,深深陷入沉思,透露出语言所不能表达的疑惑,像一个天真未凿的孩子似的问佛陀:“师父,如此说来,朕在前世死灭之后,也转化为一个‘阿赖耶识’了?”

“是的,陛下。只要逃脱不出轮转的生命,无一例外。”

释迦牟尼认定,这个生命的种子,即生命的本源,随着父母之缘而投入了母体,开始了激烈的生命活动。现代医学上说它是一颗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受精卵。这颗生命的种子,很快就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又各自分裂成两个,变成四个细胞。每个细胞就是这样不断分裂成几十次,达到无可计算的数量。于是,无形的精灵阿赖耶识,与有形的无数细胞便形成了生命。

据科学家们预测,到七十亿年以后,整个宇宙的全部星辰都将毁灭,一切星光都将从夜空中消失。太阳是星族之一,当然也不例外。在那宇宙混混沌沌的末日,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也将随之消亡,剩下的就是没有一点生机气息的黑暗,无边无际的黑暗。世界将成为一个“无底的黑洞”。

宇宙并不是为了产生生命而存在的。试看,有那么多没有生命存在的外星,它们不是也存在着吗?可是,一想到将来黑暗宇宙的情景,不禁令人毛骨悚然,继而又产生一种难以言表的伤感。地球上留下那么多的“阿赖耶识”,那么多四处飘游的幽灵,也将失去投胎的机缘,使得人类的来世永远断灭……这,也许就是佛经所预言的“末法年”的结束吧。

当年,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时,科学界能够看懂的只有几个人。从前科学家认为,时间与空间是绝对独立的,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然而,这一长期被科学界奉之为真理的定律,终于被现代科学家爱因斯坦推翻了。他认为,如果空间有物质存在,那么这个空间就起了变化,和毫无物质的空间迥然不同。比如一条铺展的丝棉上,放几个皮球,被面就会凹凸不平,起了褶皱。空中有了一个太阳系的存在,则空间就起了褶皱。如果一颗彗星飞过太阳系,它飞行的途径就会受到“空间褶皱”的影响。

爱因斯坦经过周密的计算和实验,还证明,物体的长度与测量的速度也有关系。这都能说明,空间不是绝对独立的,它随着物质和速度而变化。

至于时间,爱因斯坦也认为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时间一般是向前运行,但也可以使它向后退转,使人们看到千百年前发生过的事情。如果我们搭乘一架超过光速、每秒三十万公里的航天飞机,向天空飞去,逆追从前地球上所发生种种事件发出的光线,那么飞行到一定时候,就可以一览清、明、元、宋、唐以至汉、周各朝各代人物,还在搬演着一幕幕历史上精彩动人的故事,还能看到当年佛陀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宣讲播扬“十二因缘大法”的情景……不过这一切的顺序都是逆反的,是将时间从现时向以往逆推。甚至说话的声音都是倒叙。那该是一幕幕多么怪诞而又真实的时光戏剧!

令人震惊不已的是,在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的两千多年以前,佛经就早于科学而预见到:

于一毫端,现十方刹。

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还说“……慧眼者,能见文字义理浅深,前生后世,善恶因果,如掌明也;法眼者,能见三世佛法,行种种方便,量根施道,不失其时是也;佛眼者,圆明普照,无始劫前,无终劫后,一切因果,如对目睹,毫发不失……”

不禁令人惊奇地发现,剔除一些宗教的言词,为什么二千五百多年前的释迦牟尼和现代的科学家说到一个观点上了?

穷其底蕴,揭其奥秘,不禁令人大惑不解:是现代科学里面有佛教?还是佛教里面有现代科学?是爱因斯坦发展了释迦牟尼的学说?还是释迦牟尼提前二千多年代替爱因斯坦在道场上向世界发出了宣言?

难怪现在有些西方科学家开始研究佛经,因为他们似乎察觉到,释迦牟尼留下的不仅是颇具人生哲理的遗书,同时也是推动人类科学前进和发展的论文。遗憾的是,这个巨人的肩膀高似峥嵘的巉崖绝壁,太不易登攀了!

同类推荐
  • 传奇女皇:武则天

    传奇女皇:武则天

    本书以武则天的家庭背景到她入宫、削发为尼、二次入宫、登上后位、执掌朝政、并称二圣、临朝称帝、病重退位、死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下无字碑等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表现了一代女政治家的丰功伟绩,同时也如实地记录了武则天作用酷吏、大兴告密之风的弊端。
  • 起点不决定终点—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0封信

    起点不决定终点—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0封信

    我相信个人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个人对生命、自由和幸福权利的追求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我相信权利之中必包含责任,机会之中必包含义务,拥有之中必包含职责。我相信法律皆是由人所制定,而非人被法律所掌控;我相信政府是人民的仆人,而非人民的主人。我相信人因为工作会变得高贵,不管是用脑力还是体力;我相信世界会给予每个人谋生的机会,但它并不对人类之生存负有义务。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3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3

    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大的影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表现了志士仁人勇当国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热情。对堪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古老东方大帝国,夷方外域有臣服者,有交好者,有窥视者,有骚扰、进犯者。这就使派使节远足异国他乡成为必要。由此,引出了许许多多惊险的场景、动人的故事。
  • 狄更斯

    狄更斯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封建礼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小资产者贫困、破产,无产阶级遭到残酷的剥削而沦为赤贫。当时在英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即宪章运动,给予狄更斯很大的影响,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利,劝诫统治者要做讲道德有良知的人。一起来翻阅《狄更斯》吧!
  • 史海回眸李鸿章

    史海回眸李鸿章

    本书从李鸿章早年落拓,写到他参与镇压太平军、甲午中日战争,创办洋务,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去世……
热门推荐
  • 都市武侠路

    都市武侠路

    都市中的江湖,排云掌对降龙十八掌,风神腿、不灭金身、傲寒六决、九阴真经、九阳神功、独孤九剑?
  • 智证传

    智证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自为墓志铭

    自为墓志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离婚后说爱我

    离婚后说爱我

    他们离婚了,而他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去找他爱的人了,可为什么他却不肯放开她,执意要纠缠在她的世界里。他当街不顾市长的形象与她热吻,吓得她手足无措——这还不算,居然还搬到她住的地放夜夜缠绵,拜托!前夫,别缠我!
  • 穿越空间助修仙

    穿越空间助修仙

    慕清兰意外穿越到了凤栖大陆,原本以为修真就能够回到地球,可是随着自己的介入,她发现自己慢慢的融入这个世界了。潇静蓉因为她的一时疏忽坠入魔道时,她内心难安;柳茵茵为她不顾一切,她不忍丢下她不管;秦鸿的一片真心,她不敢接受,怕自己越陷越深。就这样她从一个身无旁骛一心只想回家的人一步步变的因不忍不舍不敢而充满了牵挂。最后她赫然发现自己的身世,究竟自己是现代人还是这异世的人?亲情、友情、爱情她该如何让抉择?
  • 末日之城

    末日之城

    一座城,某一天突然发现走出去很难;有个人,某一天突然发现很难再见上一面......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我一生的平静!我要生存,为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 穿越重生之神尊的腹黑圣女

    穿越重生之神尊的腹黑圣女

    她在现代坐拥百亿资产,矗立在人生巅峰,也拥有庞大的集团。冰阎,是她的佣兵名号,她那美的惊魂的脸让她也得了个“罗刹仙子”之称。然而经过一场追杀的她,身份被彻底的改变了,原本的绝美现在的奇丑无比,原本的身份高贵现在的废柴炮灰。好,既然重生在你身上我就是你,我来为你逆天改命!
  • 为了弱者的尊严

    为了弱者的尊严

    文主人公梁雨润到任山西省信访局副局长,主抓群众接访工作,经他之手处理的民事案件和化解的难题数以千计,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中央、省里挂名的“老大难”问题。由于文章的篇幅限制,笔者不能一一记述。但在采访日子里,所到之处,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梁雨润同志在百姓中的威望之高,令我常常敬佩与感动不已。
  • 夫人请上钩:绝宠卿王妃i

    夫人请上钩:绝宠卿王妃i

    异世的特工之王陨落,附身到一个胆小懦弱,却有着父母极度宠爱的将军府二小姐身上,本以为这具身体的主人只是很平常的死亡,却没想到是有人故意陷害,既然如此,就让她来找出幕后黑手给原身报仇吧!可是这是怎么回事?越深入的查就越发现这身子不止表面上那么简单,记忆缺失,身世成谜,清秀的脸下面又藏着什么秘密?果然,每个穿越的人都是不简单的。随着她的锋芒渐露,身边的几只家伙也越陷越深,到最后她又会选择谁呢?是冷酷如他,却对她情有独钟,万般宠溺的曲离延,还是冷心冷情如他,却总被她惹得泄露情绪的凤璟,亦或者是淡雅疏离如他,却唯独对她例外的月随心,又或者是邪魅残暴如他,却对她百般容忍,百般纠缠的莫北坤?
  • 中国母亲

    中国母亲

    上世纪六十年代,豫北某村的杨桂芝的婚姻发生了地震:丈夫远赴甘肃打工,竟高攀金枝,一去不返。她顶着富农的帽子,上养公婆、下养幼子,受尽折磨。她温柔善良,赢得了两个男人的倾心,却阴差阳错不能结合。她拉扯幼子,与贫困、屈辱斗智斗勇。改革开放后,杨桂芝和干女儿春英开了个煎饼馆,化腐朽为商机。昔日在她头上作威作福的仇人落魄,覥着脸求上门来。她收留了他,没想到却埋下了祸根……为给儿子狗剩娶亲,年迈的杨桂芝再次踏上打工的征程……小说《中国母亲》质朴深情,塑造了一位慈爱贤惠、坚韧不屈的中国普通母亲形象,一页页浸透中国农民最辛酸的生存境遇,一行行尽现中国母亲悲天悯人的情怀。《中国母亲》由郭礼兴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