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97400000020

第20章 初转法轮(1)

由太子而沙门,由沙门而释迦牟尼,由释迦牟尼而佛陀。于是,新生的佛教在古印度诞生了!

这一天,当晓星隐没,朝云出岫时,释迦牟尼,此刻的佛陀,强烈地感受到,世间用胸怀能包容宇宙的、用慧心能了然生死真谛的,就是他了!

他坐在菩提树下,微睁双眸,圆融无碍地望着天地苍穹,反复回味自己所顿悟的人生真理,思索着人生的生死之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用雄浑清亮的声音发出正觉的宣言,那声音惊天地,动鬼神:

“我,佛陀,从黑暗痴愚中求大道者,生大慈悲心,证得五眼六通,已经看到流转的相是生,无明的迷惑是生的根源。众生如果想要不死,唯有不生,唯有断绝无明。须知,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皆尽灭。诸垢既净,自身清净而无碍的光明普照,那就是真实的悟界,才能获得不生不死不灭的解脱自在……”

他悟明了,他见性了。

整个人类和人生所面临的困厄和危机,在他的意识中流动。众生匆匆来去的漫长的时间和无边的空间,都浓缩在菩提树下的一席之地。那一幕幕展现出来的是:八正道、四谛法、十二因缘……

■陈如等几个弟子这一天听佛陀讲“八正道”时,见菩提树下,释迦牟尼在初阳的照耀中,意态安详,满面红光,头放异彩,与未成佛前的太子,判若俩人,特别是他的天庭和头顶放射出的华光,金箭四射,灿若披锦,与朝阳对映,金丝缕缕,映射云天……

他们禁不住欣喜若狂,一边叩地膜拜,一边雀跃欢呼:“师父,你成佛了,真的成佛了!”

觉行圆满,初转法轮。

佛陀,在佛门大道中,乃是宇宙黑暗中的一盏慧灯,苦海慈航中的一叶方舟,一切众生的父母。在这法轮初转之日,他首先给弟子们讲了“八正道”,接下去又给他们说“四圣谛”。

四圣谛法,并不是什么奇幻玄妙的弘法,而是揭示人生在世的四种真理。其中有两条是世间的真理,两条是出世间的真理。也叫“四真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佛陀认为:凡俗世界的社会、自然、万物,一切一切的生存都是痛苦的体验。在诸般痛苦的遭遇中,有的可以目识眼见;有的是潜迹隐踪;有的是黑夜惊梦,震颤心魄!第一谛是苦谛,包括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这八苦,凡食人间烟火的众生,生于斯,活于斯,哪个能解脱?

寻根探源,这“苦谛”的来龙去脉在哪里呢?

回答这一疑难正是“四圣谛”的第二谛:“集谛”。它是造成世间和人生苦谛的原因,致使众生尝受种种苦厄。故“集”是“苦”的因;“苦”是“集”的果。

人本来个个都有佛性,生性善良,心地清明,能够觉悟到自然的永恒和生命的短促,能够善巧方便地打扫妄念,树立佛念。然而,只因为在人生的舞台上,眼观光怪陆离,耳听靡靡之音,满目是酒色财势,万花缭乱,人欲横流,稠密纷繁。在这个污秽的大染缸面前,众生执幻为真,颠倒妄想,清珠投浊,摆脱不掉欲念的枷锁,名利声色的缠缚,为势利、钱财、女色,陷入灭顶之灾,而不能自拔。这就给“苦谛”播下了一颗颗劣质的种子。种下了什么“因”,就会结出来什么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也。

这两种圣谛,因因果果,轮回不止,无有了期。

把握了第三圣谛,即“灭谛”,就能获得无上圆觉,彻底解脱了。“灭谛”是修道所证得的一颗最神圣的佳果,解脱到无生无死的最高境界,安抵修善断恶的和谐天地,抛锚在柳暗花明的人生彼岸。

四圣谛的最后一谛“道谛”,主要是指修习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修了这八正道,就会证得般若智慧,化颠倒为清静,化烦恼为自在,修善断恶,解脱诸般痛苦,共结胜缘。

四圣谛法总结起来说,“集”是“苦”的根源,此两谛又是流转于世间的因果;断“集”才能离“苦”,“灭”是“道”的收获,求证灭而修道,潜修道以证灭,此二谛要能悟得,自然会超出世间的因果,最后得到无生死苦厄的涅槃行果。

几个弟子喜悦得失控,眼里放光,脸上带笑。他们一致仰望着慈爱慧颖的佛陀,虔诚地礼拜不止。

“虔诚的弟子们,受苦的众生们,请你们再听我说: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所以你们要记好:此是苦,应当知;此是集,应当断;此是灭,应当证;此是道,应当修。因为,此是苦,我已知,不复更知;此是集,我已断,不复更断;此是灭,我已证,不复更证;此是道,我已修,不复更修。这个苦、集、灭、道,名为四圣谛。不能究竟了这四圣谛,众生就不能静体安然,就不能解脱生死……”

佛祖的声音在四野中回响,在苍穹中飘荡。大气磅礴,宇宙浩瀚,都在他心中,都与他一体。他的法音,犹如在宇宙的虚谷之间,流过一条潺潺的溪流,一切都融合在这条溪流里。

释迦牟尼经过这几多年艰苦的追求和渐悟,在后来一瞬间的顿悟中,领会了这四种人生真理,开始初转法轮,揭开创建世界佛教的序幕,与世人同餐法味,共结胜缘。

“初转法轮”是什么意思?

轮,是印度古代战争中用的一种武器,它的形状好像个车轮子。古印度流传着一个神话,说征服四方的天神叫转轮王,他出生的时候,空中出现一个火轮,预示他武功无量,所向披靡。后来,以此轮比喻佛陀说的法义,表明佛的法轮出现于世,一切邪恶都将被粉碎无遗。所以,将他初次说法叫做“初转法轮”。

此后,佛陀常常在波罗奈斯国鹿野苑的缚罗迦河畔,率领■陈如等这五位弟子到处行化。这一带,风景优美,四季如春,是一个很适宜于佛化的地方。佛陀对这个地方很中意,同时又是他“初转法轮”的地方,因此后来就在这里暂住下来。佛陀跳出尘缘后,还需要衣食住行,还需要缘觉六度。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有人以为“布施”是接受他人的施舍。错了。修“布施”乃施之于人,而非要他人布施自己。释迦牟尼是一切有情中的大觉者、大智者,他不但自己觉悟,还要教他人觉悟,教他人智慧,教他人孕育法身慧命,跳出尘缘,脱离苦门。其实,并没有什么玄妙之法,只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普渡众生,指引彼岸。

有一天早晨,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黑纱,吐出灿烂的朝霞,启明星最后隐去,晨雀叫了。佛陀禅定后,独自来到河岸洗漱。洗漱后,正在滩边散步,忽见一个年轻女子,容貌艳丽,风姿绰约,穿一身浅绿色的绸衫,胳膊夹着一个红布大包袱,向远处匆匆走去,好像去追赶什么人。她从佛陀面前走过时,神色慌张,脚步凌乱。佛陀并没有注意,只觉着一阵扑面的媚俗和浊气。不多时,又走来一个高大的汉子,神不守舍,四下张望,迎着佛陀,从老远就大声问道:“喂,出家人,刚才你看见一个拿包袱的女人,从此经过吗?”

“好像有那样一个女人。”

“她往哪里去了?”

佛陀朝那女人去的方向,伸手指了指。

那个举止粗鲁、身材高大的汉子听后,拔腿就朝那个方向奔跑而去,边跑边喊。

没过多时,那大汉像凶鹫擒小鸡似的把那女人揪到河滩,破口大骂,拳打脚踢。打得那女人披头散发,满脸血污,号陶大哭,包袱也扔在地上了。那哭声好似千般哀怨,绞断心肠……打也打够了,哭也哭完了,两个人才来到佛陀面前说理。

“大慈大悲的出家人,请你救救我吧!”女人跪在地上,声泪俱下。

“别理她,她是个卖淫的贱妇!”那大汉气得暴跳如雷,又举起沾血的拳头。

这是一场尘缘情欲、鄙俗不堪的劫难。

大汉叫耶舍,原是一个声色财利之徒。他住在缚罗迦河东岸的一个村庄里,以务农为生。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轻而易举地娶到手一个年轻漂亮的美人,就是此刻被他打得头破血流的这个女人,她叫弗丽。

弗丽是一个水性杨花、轻浮淫荡的女人。耶舍对年轻漂亮的妻子的淫爱与日俱增;而弗丽对丈夫的感情却越来越淡漠。不久前,村子里经常过往一个年轻漂亮的小金银匠,专为印度富人做金银首饰。一来二去,弗丽就跟他眉来眼去地勾搭上了。前两天,耶舍亲眼看见弗丽和小金匠如胶似漆地在一起野合,他气得差点昏过去,操起家什就打。那个小金匠倒也灵乖,夺路而逃了。

想不到,今天早晨,耶舍一觉醒来,见被窝儿空了,发现弗丽不见了……于是,在佛陀成道的净土上,在鹿野苑缚罗迦河的岸边,演出了一场人生淫欲夺劫的闹剧。面对慈祥端庄、然而洞彻世俗的佛陀,浪女和大汉都在请求佛陀公正的裁决。然而,佛陀却希望他们自己裁决,他用食指点着大汉耶舍:

“请问,你是想追回自己的妻子吗?”

“是的。”

佛陀又问弗丽:“请问,你是想追到那个小金匠吗?”

“是的。”

佛陀沉思有顷,说道:“唔,男追女,女追男。我看,你们还是去追一追自己的心性吧!”

心在哪里?性在哪里?真觉在哪里?……耶舍和弗丽如同坠入五里云雾。佛陀用怜悯的眼光望着他们,然后用手抚摩着他们的头顶,继而用真理的法音,甘露似的滋润着他们轻浮焦灼的心灵。最后,他们终于顿开茅塞,泪流满面……

“你们不要烦恼不安,也不要颓靡痴迷。你们现在可以把心静下来听一听,想一想。你们与众生一样,既有佛心,又有佛性。然而,也有俗心,也有俗性。我愿意布施你们把自己的真心追回来。往日,你们总是用无明遮盖着无尘的自性和无尘的自心。无明是什么?就是无智和愚惑,就是执迷不悟地追求五欲,即所说的痴愚无明。请听我说,两位善男信女,世上没有永无休止的欢宴,男女岂能永远相欢?你们放不下假的,就寻找不到真的,寻找不到自己的真心。你们不要悲伤,请你们放眼四望,这本是一个虚妄的世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无一不是无常的假相。你们连自己的身体尚且不能依赖,哪里还能要别人属于自己?要别人的爱永远属于自己?”

缚罗迦河岸上出奇地宁静。朝阳冉冉东升。

佛陀望着年轻美貌、秀发散乱的弗丽:“信女,你不想想看,那个小金匠能永远青春年华,能永远属于你吗?”

女人的面颊变得羞红,热泪盈眶,腼腆地垂下眼皮,默默地点头。

“耶舍,”佛陀又向那大汉转过眼神,“善男子,你与爱妻弗丽的机缘已尽,本应把一切都放下,你还在强求什么呢?”

大汉耶舍不情愿地点点头,气焰顿消,面现尴尬。

一个是鲁夫,一个是荡妇,因祸得福,逞兴惬意,在这朝阳普照的古老的河边上,听到释迦牟尼弘法无量的教化,使得他们重新对自己的人生审视和反省,获得超凡脱俗的灵性和顿悟,重新开始了他们各自的觉海航程。

佛祖涅槃后两千多年,西方出现一位科学巨人叫爱因斯坦。他每当在实验室里做一次科学实验之前,总像念咒语似的静心默诵一遍:“没有宗教的科学是残废;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

因而,耶舍和弗丽在缚罗迦河畔那一天听佛陀的启示,既是宗教,同时也是科学。只因为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信仰和智慧,是一种特殊的思辨,特殊的叙述,特殊的启示。当时,佛陀的法音如缚罗迦河水汩汩涌流,泠泠作响,滋人心田。

“烦恼就是迷恋,众生因迷恋而造诸恶业。耶舍,拿你来说,如果你不迷恋美貌的妻子,哪会有今天的烦恼?弗丽,你要是不迷恋那个小金匠的财色,哪会熬受今天的皮骨之苦?如果你们不立即回头猛醒,这烦恼还要纠缠你们终生,牵着你们的鼻子走,迷失心性,迷失自我。直到元气亏尽,精血消损。究其原因,就是你们六根不清净……”

佛陀用智慧的钥匙,给他们启开愚痴的心扉。

六根是指人的生理全部范围。佛陀对宇宙人生,乃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所以,据他所悟,看一个人的构成,是从心理、生理、物理三方面来分析的。他所说的六根,原是属于生理学,加上六尘的物理学与六识的心理学。这便是任何一个万物之灵的血肉之躯的总和。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生理);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物理);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心理)。

在众生的肉身上,栖存的生理、物理和心理的三相,是由十八种因缘形成,称十八界。它们互相为用,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好像一条扣连在一起的锁链,一环断了,即行解体。因为六尘和六识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尘与六根要靠六识的判别,才有反映;六根与六识要有六尘的反映,才有功效。

打个比方,六很好像是一面镜子,六尘是镜子所照出的影像,六识是判断镜中所照出的影像。

从心理与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说,称为六根,即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精神与物体的媒介根本,所以称为“六根”,即人身的六大根本。

六根所接触的对象,就是六尘,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各种物质。眼根,能观看各种颜色和形象;耳根,能倾听各种不同的音响;鼻根,能嗅出香臭五味;舌根,能尝试是甜是苦;身根,能接触粗糙柔软;意根,能反映事事物物,产生喜怒哀乐等思想。这六尘,就像三伏天的蚊蝇,日夜萦扰着六根,叫它不得片刻安宁,心神焦灼。

那么,佛陀为什么说眼前这一男一女,耶舍和弗丽六根不净呢?

因为在一个人的血肉皮囊里,六根是六识的工具,行善作恶,贪爱痴迷,固然是出于六识的主张,然而造成烦恼苦厄的现实,正是由于六根的妄自胡行,贪恋不厌。人世间的一切罪业,无不是这万恶的祸首六根为所欲为。眼根贪美色,耳根贪好声,鼻根贪香味,舌根贪美食,身根贪柔温,意根贪乐境。有贪,就势必产生争;人欲泛滥,狼多肉少,性多色少。于是,互相嗔怒嫉妒,生杀予夺,纷至沓来……无有终期。

佛陀富于科学内涵的奇语妙喻,听了令人惊叹,欲罢不能。是宗教?是哲学?是科学?……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学,社会学,伦理学,逻辑学,辩证法。

两千多年后的子孙,因不断地从中悟出新意,一再惊叹而又惊叹,而永感不忘:

他站在高山之巅,望恒河滚滚东去,思维如婉转流畅的大河,旷远邈冥,神思飞动,脉脉一线若接天汉。的确气势不凡,眼界拔俗。仰观星云得天机,俯视绿洲有地灵,饱吸大自然之精华,何愁无创造之悟性?……极顶,作为一种层次,它进入了创造发明的境界。它不存在神秘莫测的现象,却有着充满思辨的气氛……

耶舍和弗丽明白了,施以甘霖洗净他们身上尘垢的人,原来是三觉圆满、万德俱备的佛陀。他俩庆幸因祸得福!

“啊,救世的佛陀!”

这一男一女感到浑身的血液在沸腾,激动而短促地失声喊道,表示对佛陀的千恩万谢。

佛陀摆摆手,示意他们继续听完最后的奉告:

“凡夫众生,邪念迭起,腐朽堕落,迷妄声色,造诸恶业,受种种痛苦,都是由于六根不净。六根不净就引来六种烦恼,一是贪恋,二是嗔恚,三是愚痴,四是傲慢,五是怀疑,六是邪思。这六股烦恼的毒火,烧得你们怎么也逃脱不开俗世人生的苦海,永坠沉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同类推荐
  • 马到功成

    马到功成

    马云、马化腾历经江湖的腥风血雨,才分到了互联网市场的一大杯羹。2008年,阿里巴巴、腾讯市值已经高这百亿美元,“二马”笑傲江湖。同是搞互联网,一个“出语不凡”,一个“很粉很年轻”,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才能。
  • 名人传记丛书——郑成功

    名人传记丛书——郑成功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家,也是为后人称颂的民族英雄。他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了沦陷三十八年的宝岛台湾,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这里从他的父亲开始讲述郑成功的一生。
  • 老烟台风情

    老烟台风情

    本书记录了烟台历史的片片断断,这些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烟台历史的文章,均是从烟台浩瀚的历史海洋中“垂钓”上来的。我们不要小看了文章中介绍的只是某一条街、某一座建筑、某一件文物、某一幅古画、某一处遗址、某一个老字号、某一段往事和传说,这些都是历史的印记,不但对当代人有意义,对未来更有意义。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高尔基鲁迅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高尔基鲁迅

    高尔基和鲁迅为中外名人,他们的著作至今影响深远。名人成功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本书对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 萨达姆传

    萨达姆传

    萨达姆的生活以及伊拉克现代史已引起人们太多的争议。作者没有回避那些最有争议的问题,而是把萨达姆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时刻放在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现代史的大背景下叙述,通过对各种事件和运动等众多历史片段的详尽描述,以及对萨达姆此前不为人知的诸多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细节的披露,用独特而公正的视角再现与剖析了萨达姆不同寻常的一生。
热门推荐
  • 邪魅情人

    邪魅情人

    那一夜,她把自己完完全全交给了他,他用无法言语的温柔,轻易就将她置于云端的顶层……那一夜,她以为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女人!却不知道在暗夜里芬芳的花朵,从来都不会盛开到天明……
  • 情若往生不负卿

    情若往生不负卿

    你说海棠花开,你便回来,可花开经轮,你再也没来。你说如若来生,再不相见,却总是相见。陛下:子衿既说再不相见……为何又见?“……巧合。”陛下:可一可二不可三,这都第几次了。“……”爱卿既然如此心口不一,那朕……就收了你罢。“……求包养!”
  • 重生之乡韵

    重生之乡韵

    出入开宝马,吃的是山珍野味纯天然无污染,喝的是山泉甜美可口,享受的是大自然的宁静安逸清新自然。世人都爱繁华热闹都市,常青云独对山村情有独钟。没事溜溜狗、打打猎、钓钓鱼、上上网、泡泡妞,赚钱享受生活两不误,做一个快乐的山村小农民。(本书以A签,放心收藏!!!)
  • 一手遮天:全能杀手霸天下

    一手遮天:全能杀手霸天下

    她,一代天骄,却因自己最亲爱的妹妹灭亡。她,痴傻小妹子,跟着爹到处奔波。当她变成她,又会引发什么呢。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一世,我不会再随便留下感情!
  • 致命缠情:特工狂妻

    致命缠情:特工狂妻

    她残忍!杀伐!狠毒!但坚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的心。相恋三年的男友突然说要结婚了,而新娘却不是她,这么俗套的剧情也能落在她的身上,她无语了。在他新婚当天,买了一车的梨,全都分成了两半,送到婚礼现场。于是,她决定不再相信爱,一心一意为组织做事。一次任务中,发生了意外,一个智商只有三岁的少爷对她百般的纠缠。让她更意外的是这个少爷其实还有另一面,就在妹妹爱得他死去活来的时候,义父却让她嫁给他。想知道结局会是怎么,就收藏吧!
  • 锋烟

    锋烟

    丹朱笔墨绘就的壮丽山河,残存着红色的彩,从战国延续下来的硝烟,春风吹过又生,这痛彻的时代,是最绚烂的时代,乱世英雄,佳人飘摇,弹一曲琵笆,手一盘国道,来这世上走一遭。
  • 落日时分

    落日时分

    著名作家达真最新的小说集,由四篇小说构成,分别是《落日时分》、《小红帽》、《放电影的张丹增》及《逃跑》。作品的时代从几十年前的前尘旧事,到鲜活的当下,内容既有藏族少女美好的恋爱,也有凡世成人的忏悔与心路吟唱。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作者都用慈悲的心体察着,用细腻优美的笔触娓娓道出,阅读的感动如酥油茶的清香沁人心脾,久久不散。
  • 华夏之主

    华夏之主

    看苏夜带领他的冒险者,叱诧诸天万界。看苏夜如何成为诸天万界的王。一个不一样的无限流。
  • 拽千金的霸道恶少

    拽千金的霸道恶少

    浠宝是新手希望大家支持被父母送出国,又莫名其妙的回来四个MM遇见四个GG这么巧,自己的老哥也是校草会擦出什么火花呢
  • 梦境杀虐

    梦境杀虐

    一场噩梦,一生噩梦。神秘的梦境空间,神秘的主线任务。在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不是梦,在这里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活着是你唯一的出路。只有活着才能结束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