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3500000013

第13章 最初的模仿

梁:80年代初期,你正处于创作的全面学习、模仿阶段,发表了不少短篇,你觉得最能体现你当时写作水平的作品是什么?

阎:那时候,并没有发表多少小说,从1979年到1985年这6年之间,也就是每年发一两个短篇。这期间,模仿得比较好的小说是《领补助金的女人》,发在1983或1984年的《百花园》上。

梁:模仿了谁?

阎:欧·亨利。是欧·亨利的那种“意外的结尾”式的小说。

梁:到什么时候摆脱了这种模仿?你以为最早摆脱这种模仿的小说是哪篇?

阎:这已经很晚,我觉得是到1980年代中后期的哪一年,在《解放军文艺》上发的一个短篇叫《雪天里》,这个小说可以说已经基本上进入了自己的情感和灵魂的世界,并且,我认为至今它还是我短篇中比较好的作品。

梁:现在来看你自己的前期作品,是一种什么感觉?

阎:1985年前完全处于一种模仿阶段,是全面的模仿阶段,丝毫没有自己的文学鉴赏力。哪个编辑,或作家、评论家告诉你这个作品是部好小说,就觉得的确是好小说,哪部作品前面写道这是一部世界名著,就觉得的确是一部世界名著。而看卡夫卡的作品时,前面没说它是世界名著,就不觉得它怎么样。看到托尔斯泰的作品时,人家都说“托翁”是大作家,就觉得真是个大作家。没有任何自己的判断,没有自己的文学标准,完全依靠传达人来识别作品,传达人的水平高低,决定了你对作品认识的水平高低。总而言之,丝毫没有自己的文学意识。

梁:其实,那一代的绝大部分作家正是在这种空白、无知的状态下艰难地摸索着写作,是一种摸石头过河的写作方式。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文化断裂、文化封闭所造成的悲剧。

阎:对,可能当年对你写作影响更大的是那些获奖小说。这样的小说能获奖,肯定就是大家风起而云涌的模仿对象。当你明白过来这种模仿的悲哀时,你已经完全进入某种写作的套路里面,浪费了你许多的时间和才华,想走出那种套路是非常困难的。为什么新时期那么多走红的作家到今天都沉寂了下来?我想他们就是没能从当年写作的套路中跳出来。

梁:80年代初你开始创作的时候,其实正是文学开始备受关注的时候,你怎么看当时的文学环境?

阎:那是作家与文学的一段黄金岁月,可惜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时人们看小说就相当于现在的电视剧热播,连续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的热度,就是当年小说的热度,随便一本书就可以印上十万、八万册以上。

梁:那一时期,你最受震动的中国作家有哪些?

阎:真正打动我的还是一批充满诗意的小说,如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古华的《爬满青藤的木屋》等等。当然,也会为《高山下的花环》、《西线轶事》热泪盈眶,但是,真正受感动的还是前面那些作品。

梁:那时候你开始接触一些外国小说了吗?

阎:那时已经在部队当图书管理员,看得较多的是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等一批著名的短篇大家的作品,看了以后非常激动,但这种激动都停留在故事的层面上,因此就会从故事的层面上去模仿。而故事的层面也恰恰是最容易学习、模仿和借鉴的。

梁:是不是从他们那里也掌握了一些别的写作技巧?

阎:我没有那么聪明。主要是从他们那里明白了什么叫“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样,写作的时候,你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编故事上,误以为故事就是小说的全部,这不仅是一个误区,而且还是一个写作的陷阱。再后来,就看了茨威格的小说,对小说中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到不可思议,如《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又看了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觉得小说的那种潮润的气息、氛围也不可思议。

梁:最打动你的是哪位作家?

阎:川端。

梁:为什么?

阎:川端的小说,可能不会像茨威格的小说那样,一下子给你很大的冲击力和震撼,但是,它会一点一点地走进你身体的内部,一点一滴地去打动你的内心,是你感到“文火”与“烈火”的区别,烈火会一下子把你摧垮,但文火对你的烧伤,却会使你终生难忘。川端的小说正是这样的“文火”,一旦打动你之后,就会长久地在心中留下烧伤的疤痕来。他的小说绝不会像《伤痕》、《班主任》、《乔厂长上任记》等一大批小说那样,看完后使你激动不已,睡一觉醒来,却什么都忘记了。

梁:可能后者还是没有真正进入个人的内心情感,只是人的社会层面的描述,并且这种描述没有被转化到个人的自我体验上。

阎:从这个角度去说,包括契诃夫、欧·亨利和莫泊桑的小说,都没有太进入个人的内心情感。这一点,都还真的不如川端的小说,不光小说的语言好,他所描述的情绪、情感也太好了。你可能记不住小说中的人物与故事,但却忘不掉小说的那种感觉。前者,能让我们记住其中巧妙的故事情节,给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模仿条件,但后者,却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感受的基础。

同类推荐
  • 明嘉靖时期诗文思想研究

    明嘉靖时期诗文思想研究

    《明嘉靖时期诗文思想研究》介于宏观研究与个案研究之间,以“嘉靖”时期为研究范围,立足于文献研究和理论解读,描述嘉靖诗文思想的演变过程,梳理其主要问题和认知走向:一是透过史实把握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描述其中复杂的衍生、转变或发展关系,展开嘉靖时期诗文思想颇为丰富的历史画卷;二是以两种思潮和各种重要流派为中心,对嘉靖诗文思想进行专题性的解读;三是把历史与专题研究建立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之上。
  •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

    《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是代表莎士比亚悲剧创作最高成就的“四大悲剧”,也是最淋漓地表现其伟大之处的作品,其中尤以《哈姆雷特》在世界上享誉最高,成为世界戏剧史上难以企及的巅峰之作。而莎士比亚在喜剧创作方面也同样成就斐然,“四大喜剧”是他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喜剧效果,同时还富有深刻的社会讽刺意味,成为世界戏剧创作史上的典范之作。
  • 张承源诗选

    张承源诗选

    本诗集收入作者百余首诗作。诗作内容分为“哨所短笛”、“春天泳怀”、“狂歌恋曲”、“丝路女神”、“母亲长河”五卷。
  • 我的岁月:田毅散文随笔自选集

    我的岁月:田毅散文随笔自选集

    田毅,山东禹城人。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高唐县京剧团编导,禹城文化馆创作员,德州行署文教局剧目组创作员,德州地区创作室主任,德州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牛玉儒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牛玉儒的故事

    牛玉儒,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党的优秀民族干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8月14日4时30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51岁。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热门推荐
  • 韩星娱

    韩星娱

    直接看文吧,各位,么么哒!!!!!!!!!!!!!!!!!!!!!!!!!
  • 每天一节哈佛情商课

    每天一节哈佛情商课

    哈佛作为一座名校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哈佛学子更是可以凭借一张哈佛的毕业证而身价百倍,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哈佛人都生来就是天才,也并不是每一个哈佛人都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这座百年名校用它镌刻在图书馆上的校训告诉我们——时间、自我控制、自我激励和人际关系才是人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的大脑总是在反复、重复地积累经验,情商就是在这慢慢积累的经验中产生的。如果你学会了怎样审视和了解自己,学会了怎样激励和鼓舞自己,学会了怎样管理和控制情绪,你将不会再无助地听任消极情绪的摆布,你将从容地面对痛苦、忧虑、愤怒和恐惧等各种情绪,而且,你还会发现自己能轻而易举地驾驭它们。一旦驾驭了它们,也就驾驭一切。
  • 重生之无限财富

    重生之无限财富

    赵佳胤重生了,面对重生,80后的他没有立下多么宏伟的志向,没有多少遗憾想要弥补,但是有一个梦想,他想去完成,就是成立一个中国的伯克希尔公司,为了这个梦想,他努力着。
  • 永世大道

    永世大道

    一道衰,万道起!笑红尘,红颜白发,英雄迟暮;争长生,一路白骨,何人巅峰?传承大教,不世皇朝,鼎盛家族;香火,气运,血脉......万道竞逐,大世争锋!不死之谜,长生之祸,轮回之秘......看懵懂而来的陆宁如何踏上竞逐长生的浩渺道途,翻云覆雨,纵横天地,为世间开得永世长生路!
  • 这一站那一站哪一站

    这一站那一站哪一站

    大学最后一年,人生的十字路口,梦想和现实都很遥远,爱情是断了线的风筝越飘越远,这段人生最迷茫的岁月一旦开始就由不得我说结束,就好像多年以后记起爱我的和我爱的人依旧不明白这一站,那一站,到底哪一站才能不遗憾。
  • 陔余丛考

    陔余丛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创神界

    创神界

    地下城与勇士中的阿拉德大陆,危机重重,异变的魔兽,苏醒的深渊,还有蠢蠢欲动的魔界。少年被妹妹的魂魄带到了这个世界,七个鬼神加身,使得他踏进了这个奇异的世界。鬼神只能为我所用,深渊终会被我踏破,天界的战火由我来平息,还有那魔界将由我覆灭。这一次,我一定要守护好我爱的人。守护好那一丝温暖。(附加;本书中妹子众多,萝莉一筐,思想纯洁的妹控、萝莉控请进来吧。)
  • 落原

    落原

    万千敌中过,人零海萧阔。踏痕无匿处,只身苦含落。待一时,一飞凌绝,独览众小......
  • The Golden Bowl

    The Golden Bow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甘肃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甘肃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农村建设,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本书以甘肃为主要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意义、内涵、特征、首要任务、动力机制、发展战略、主要模式以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等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并设计了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