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62300000006

第6章 博大精深——古典名著中的智谋(5)

现在流传下来的《吴子》共三卷六篇,分别是《图国第一》、《料敌第二》、《治兵第三》、《将论第四》、《应变第五》、《励士第六》,全书五千言。《吴子》原书四十八篇,早佚,现存六篇为后人所辑,仍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为英、日、法、俄等国翻译。

吴起是战国时卫国人,卫国为魏附庸,吴起为魏国大将,镇守西河(即今陕北黄河西岸韩城一带地方)秦兵不敢侵犯。

吴起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他曾在鲁国为将。齐国攻鲁,鲁君用吴起为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有人向鲁君进谗言。吴起就杀了妻子,表明自己一心为国。鲁君于是用吴起为将,果然打败了齐国。吴起到鲁国之时,曾与母亲诀别,发誓说:“我不当卿相,决不回家。”吴起的母亲生病直到死,吴起也不回去看望母亲,因为他还没有做卿相。吴起这些行为在儒学发达的鲁国被人看不起,说他是一个狠心肠的人,杀妻求将,母死不归,把个人名利看得太重了。作为一般的人来说,这个批评并不过分,但只要考察吴起的全部行为就可理解。吴起非常热爱士兵,他与士兵同甘共苦,有一个士兵长了脓疮,吴起亲自用口吸脓。这个士兵的母亲知道后大哭起来说:“往年吴将军给我儿子的父亲吸脓,不久就战死沙场,现在吴将军又给我儿子吸脓,不知哪一天我儿子战死在什么地方呢,怎不叫我伤心。”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吴起爱兵如子,兵士死战,这样的军队当然无敌于天下。

打仗时,吴起与士兵一起露宿在野外,有时躺在凹凸不平的田野上,只用树枝盖在身上遮风挡露。饥渴时士兵不先饮水吃饭,吴起不占先,难能可贵。吴起虚心听取下级意见,他也敢于对国君直言极谏。有一次魏武侯与大臣共商国是,大臣们的见识都赶不上魏武侯,魏武侯非常得意,吴起看在眼里,他毫不顾忌地进谏说:“我听说楚庄王听不见臣下的高明意见而面带忧色,认为手下没有贤人辅佐,是国家的不幸。楚庄王感到烦恼的事,可大王却感到高兴,我为此而替魏国忧虑。”魏武侯听了这一番话,很是惭愧。由此可见吴起敢于直言的性格。在封建社会,这种性格是要吃亏的。后来有人向魏武侯进谗言,吴起失去了信任,只好跑到楚国去找出路。

吴起在政治上是一个改革家,他到了楚国,受到楚悼王的重用,在楚国变法,废掉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旧贵族杀害。

《吴子》一书充满了新思想。就以现在残存的六篇来看,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具有独到的军事思想。《吴子》系统地阐述了战争的性质和起源,战前的准备,对敌人优劣的分析,治军原则,将帅必具的条件、各种战况下的作战要领以及如何激励士气等问题。吴起对战争的认识比较进步。他认为战争的起源有五种,分别为“争名位”、“争利益”、“积冤仇”、“生内乱”、“遭饥荒”。战争的性质也各不相同,解救危难、除暴安良的叫“义兵”;以强凌弱、侵犯别国领土的叫“强兵”,因怒兴师的叫“刚兵”、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的叫“暴兵”;不顾人民死活,在国内大灾的情况下仍然出兵的叫“逆兵”。对于临阵料敌情,吴起提出什么敌人可打,“击之勿疑”的几种情况,分析得十分透彻。带兵打仗的关键是将帅,吴起在孙子“智、信、仁、勇、严”的基础上又提出“理、备、果、戒、约”五点。一、理,吴起指出,一般人论将都是强调“勇”,其实“勇敢”只是将领应该具备的诸项条件之一。如果仅凭匹夫之勇,必然轻率出兵,治理大军要像治理小分队那样有条有理,章法不乱;二、备,军队一出动就要做好战斗准备;三、果,将帅临阵要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沉着果断;四、戒,无论战前、战后都要保持高度戒备;五,约,法令严明但要简约,不搞繁文缛节。只有具备了上述条件的将领才能牢固地掌握部队,才能对敌人具有威慑力量。《吴子》中对于各种战况例如突然遭遇敌人、敌众我寡、地形不利等情况下如何应变也有具体的论述,包括谷战、水战、车战、围城等具体战斗的作战要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吴子》激励将士士气的方法,超过了前人,直到今天还有意义。

吴起是一名天才将领,对于治军励士,有许多独到精辟的见解。首先,吴起认为严格治理是统兵治军的关键。《吴子·治兵》指出,统率军队必须号令严明,讲究“二重一信”,即“进有重赏,退有重罚,行之以信”。两军交战要想取胜,不在于兵力多少,如果不听号令,百万大军也是乌合之众。因此,赏罚必须严格执行,以确保将领的威信能够树立。《尉缭子》讲到有一次吴起与秦军作战,开战的号令还没有下达,有一个战士自恃勇敢,冲入敌阵斩获敌人两个首级回营,吴起立刻下令杀他。军官替他求情,说他很有本领,吴起回答:“他确有本领,但违反军令,必须处死。”结果这个战士还是被砍了头。

在赏罚上,吴起还十分注意到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辅相成的关系,非常强调提高士兵的精神素质,树立爱国信念。为此,他写了《励士》篇,阐述奖励要达到将士乐于听令,乐于参战,乐于效死的三个目的。魏武侯根据吴起的思想,在奖励将士中别出新招。他在祖庙宴请历来参加战斗的将士,把座位分成前、中、后三排,酒菜和餐具,也都分为三等。有上等功的将士坐在前排,享用珍贵的餐具和上等酒菜,给予最高礼仪待遇;有二等功的坐中排,餐具酒菜都略差,没有立过功的坐后排,只有酒菜没有珍贵餐具。宴会结束后,又在祖庙外按功劳的大小等级赏赐有功人员的父母妻子。除此之外,每年还要慰问、赏赐阵亡的遗属和父母。这样宴请了三年之后,秦军发兵攻打魏国西河边境,数以万计的魏国士兵不需军官逼迫号令,自动穿戴盔甲上阵杀敌。吴起本人带领从未立过功的5万人,下令说无论车兵、骑兵还是步兵,只有俘获敌人战车、战马和士兵才能算立功。结果5万人个个奋勇争先,大败秦军50万。

吴起激励士气的方法与现代的行为管理科学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行为管理科学把人的需求分为数等,其中吃饱、穿暖等生理需要是低层次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精神上的需要才是高层次的。有时人们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要可以忽略物质上、生理上的需要,甚至能做到不计生死。吴起的办法实际上就是给人们树立一种精神上的奋斗目标,让所有的人都以为国立功为荣,以贪生怕死为耻,从而乐于服从命令并且乐于战争而不畏牺牲。

余论:《吴子》六篇虽然只有区区五千字,但千百年来经受了无数战争实践的检验,今天仍然放射出夺目的光彩,难怪西方研究和爱好《吴子》的人称它为“箴言”和“无价的真理”。

《司马法》——中国古代的战争论

田穰苴

(前565—前518)

黄冬有

《司马法》又称《司马穰苴兵法》、《军礼司马法》、《古司马兵法》等。《司马法》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官修兵书之一,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期享有军事权威著作的声誉,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瑰宝。

《司马法》的主要作者为齐国名将田穰苴。因后来官至大司马,故又称司马穰苴。田穰苴的出生年月已不可考,只知他大约与孙武同时,主要活动于齐景公时期,他是齐国贵族田完的旁系后裔,但到了他这一代已是出身贫寒的一般平民。他的事迹流传后世的主要有两点:一个严于治军的故事和一本追述古法的兵书。

公元前531年,晋燕两国联合进攻齐国,侵占了齐国大片领土。告急文书传到齐都临淄,举国上下一片惊恐。齐景公为了扭转军事失利的局面,便间计于群臣,请推荐良将。相国晏婴竭力保举田穰苴。他认为田穰苴虽出身贫寒,默默无闻,然而“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齐景公亲自召见,田穰苴面对国君,侃侃而谈。他的精辟见解得到了齐景公的赞赏,遂命他为大将,率军抗击晋、燕联军。由于田穰苴治军严整,执法不阿,精于兵法,勇于征战,大胜晋、燕联军,收复了失地。他得胜班师回朝时,齐景公率诸大夫远迎郊外,并晋升他为掌管全国军政大权的大司马。

田穰苴任大司马不久,齐国内部有势力的贵族为争权相互残杀。司马穰苴受到大贵族鲍氏、高氏、国氏家族的排挤,被解职。于是田穰苴退居家中,研究兵法并总结自身的实践经验,撰写兵书,不久,病发而死。在他死后一百五十年左右,齐威王命人整理古代兵法,将他的遗著附在其中,因此称《司马穰苴兵法》,后世称之为《司马法》。从而使得古本《司马法》得以充实和完善,正式形成一部内容繁富,思想精深的兵书,而流传于世。《司马法》虽正式成书于战国齐威王时期,但是其中融会了古代王者《司马法》、司马穰苴的兵法、春秋及战国初期齐大夫们的观点等三部分内容。《司马法》原有一百五十五篇。由于历代散佚严重,至唐初编次《隋书·经籍志》时仅存残本三卷五篇,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今本《司马法》。《司马法》虽已大部分亡佚,现存的五篇中却仍有着丰富的内容。《仁本》,主要论述战争的性质、目的及对待战争的态度,追述了商周时期一些讲究仁义礼法的战法;《天子之仪》侧重阐述治国、教民、理兵的不同方法,兼及赏罚原则和车、旗、章、服的规定;《定爵》,内容比较庞杂,大体是讲战前准备、战场指挥、布阵原则、侦察敌情、战时法规等问题;《严位》,主要是规定兵阵的构成和兵阵中士卒的位置、姿势、行动等,此外还讲了一些取胜的方法;《用众》,重点阐述“用众”和“用寡”的方法,其中也涉及临阵察敌,避实击虚,巩固军心等问题。《司马法》中蕴含着深刻的军事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以战止战”的战争观。自夏朝奴隶制确立之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战争日趋频繁,仅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军事行动就达二千一百八十三次之多。处于这种刀光剑影硝烟纷飞的时代,《司马法》明确表明了对待战争的态度。第一,它强调尽量避免战争,提出以仁义治理国家的主张,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仁本》)第二,它又肯定了战争的不可避免性和必要性,指出:“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同上)也就是说,治理国家,解决国内外各种矛盾的时候,若用正常的方法——政治,如果达不到目的,就必须使用特殊手段——战争。这种和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所说的“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意思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这却早出大约二千年。第三,它将战争划分为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两大类,主张用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如《仁本》中所说:“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这些都反映出《司马法》在战争目的和性质问题上理性认识的深度和高度。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法》对待战争的基本观点是:“以战止战”,既力求以“仁”、“义”治国,尽量避免战争,又正视战争存在的客观现实,肯定正义战争的必要性。

二、“忘战必危”的国防思想。战国以前,中国长期处于“家天下”的状态,诸侯国都只有大致的边界,而没有固定的关塞。因而国防问题还未引起重视。但《司马法》却独树一帜,率先提出了加强国防的主张。它一方面提倡加强国防观念,认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仁本》)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保持高度的警惕。另一方面,它强调做好实战准备,要求坚持“春振旅,秋治兵”,(《仁本》)每年都要借“春蒐秋狝”的围猎活动进行军事训练,使部队战法熟练,常备不懈。此外,它还提出“顺天、阜财、怿众、利地、左兵”(《定爵》)等五项准备战争来临时必须考虑的事情,即顺应天时,富备财物,取悦众心、利用地形、重视武器,从而使民众富足、国力充实,为战争准备好物质基础。《司马法》中这种既反对穷兵黩武的好战,又反对偃兵息武的忘战,已成为历代兵家经常引用的军事格言。

三、重法尚教的治军思想。在《司马法》中,如何治理军队的思想贯穿始终,几乎每篇都涉及立军法、申约束、明赏罚的内容。在《天子之仪》中,两次提出“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这就是说,治理国家的方法,不能用于治军,而治理军队的方法,同样也不能用以治国。因为治国尚礼,治军重法。如果以治军之法治国,民众礼让的风气就会废弛;如果以治国之法治军,军队尚武的精神就会削弱。因此,对于军队应当用一系列严厉的法令而不是烦琐的礼节加以约束,使之形成“在军抗而立,在行遂而果,介者不拜,兵车不式”(《天子之仪》)的战斗作风和严整军容。这一主张的实质,是要求按照军队自身的特点来治理军队。另外,《司马法》十分重视军事教育和训练的作用,认为“虽有明君,士不先教,不可用也”(《天子之仪》)。因而主张“教惟豫、“教极省”,提倡事先教练,简化内容。在教育内容上,提出“六德”即从礼、仁、信、义、勇、智六个方面教育和训练军队。第三,强调治理军队要赏罚兼施,“从命为士上赏,犯命为士上戮”,(《天子之仪》)并要求实施赏罚要严明及时,做到“赏不逾时”,“罚不迁列”,使将士及时知道为善之利和不善之害,从而使部队形成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以及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良好风尚。

四、“相为轻重”的作战指导思想。《司马法》中关于作战原则和方法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其中指导作战的基本原则是“相为轻重”,即灵活的变化战略战术和正确地使用兵力兵器。它是《司马法》论述作战指挥问题的基本线索,贯穿于战略、战术、战斗各个层次的作战指挥中。这里的“轻重”二字是对作战中诸因素的抽象概括,是有多层含义,而且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还会互相转化。其著名的主张是:“凡战,以轻行轻则危,以重行重则无功,以轻行重则败,以重行轻则战。”(《严位》)从战略战术上来看,它是把轻举妄动者看做轻,而把周密计划者看做重,要求首先智胜,然后方可力战;从兵力的使用上看,它是把强大的兵力视为重,而把弱小的兵力视为轻,强调集中兵力,以强击弱。此外,“轻重”概念还广泛运用到其他方面。有时运用于指挥号令上,如“奏鼓轻,舒鼓重”(《严位》);有时运用于治军上,如“上烦轻,上暇重”(同上);有时运用于武器装备上,如“甲以重固,兵以轻胜”(同上)等。在具体作战原则和方法上也都以此作为指导。如兵力运用上要“轻重”得宜,则必须“众”“寡”有别:“凡战之道,用寡固,用众活,寡利烦,众利正。用众进止,用寡进退。”

同类推荐
  • 羊皮卷

    羊皮卷

    本书涉及到人生成功的诸多重大主题,几乎涵盖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鼓舞人们乐观、拼搏、勤奋努力的精神食米发。
  • 每日遇见卡耐基:和成功学大师学做对事的方法

    每日遇见卡耐基:和成功学大师学做对事的方法

    以精美的语句结合生动具体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从语言的突破、做对事的方法、办成事的方法等方面,生动而具体地阐释了卡耐基的成功学能使读者加深对卡耐基成功学的了解,而且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做人、做事的方法,并总结出自己的人生经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 塔木德智慧枕边书

    塔木德智慧枕边书

    犹太民族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伟大成员之一。她创造了以《圣经》和《塔木德》为代表的灿烂辉煌的希伯莱文化,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大师、科学巨匠。研究犹太做生意的智慧、控制金钱的智慧,还不如学习犹太人的处世智慧,因为后者是前两者的基础。
  • 小老板高效做事36计

    小老板高效做事36计

    本书针对如何做人做事进行了多方位、深层次的透析,从做事的尺度和分寸、做事的变通之法、做事的规划、利用人脉巧做事、做事应注意的细节以及做事时要善于借助外力等角度出发,借鉴和汲取了诸多处世智慧的精华,结合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和规律,理论与实践并重。配以生动的事例,全面阐述了种种做事的方法、手段和技巧,必定会令读者受益匪浅。商场如战场,在商场上小老板必须学会高效做事,只有懂得高效做事方法,具有擅于抓住机遇的眼光和出色的谋略,以及非同寻常的恒心和耐力,随机应变、步步为营,才能登上成功的巅峰。
  • “教父”李开复

    “教父”李开复

    现代很多大学生和职场中的人都生活在一种困惑中。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很少有人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更不知道如何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很多年轻人毕业后在盲目的状态下匆匆选择了一份职业、一个公司、一位老板,从事着与自己的性格、兴趣和天赋完全不相适应的工作。这样的人生,毋庸置疑,很难取得大的成功,甚至很少有人能够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其结果不是一次次跳槽,就是一次次被解雇。
热门推荐
  • 来自你的诱惑

    来自你的诱惑

    什么?!exo和吴磊要来张艺莹的学校!!!张艺莹:哥,你饶了我吧!赵橙:sehun,这里!同学们:张艺莹,我们恨你!
  • 姐姐再爱我一次

    姐姐再爱我一次

    如果说,我们走到了结尾,那么一定是你先离开的时候,如果说,我们走到了最后,那么一定是你操纵我的生活。
  • tfboys和草莓的秘密

    tfboys和草莓的秘密

    通过好朋友的介绍,她认识了他,经历了许多事之后,她们选择了在一起。可是,爱情的道路都会有很多波折,一路上有很多坎坷,那他们的爱情道路会顺利吗?
  • 地下好情夫

    地下好情夫

    裴夏森第一眼看见童宜祯时,就被她超有个性、有主张的表现吸引,她不像一般名门千金有公主病,这样不作态的女人,让他想娶来当老婆。想要她的程度让他可以完全不在意这是企业联姻,并放下大男人的架子,终于抱得美人归,婚姻生活他毫不保留、热情如火,日日如胶似漆。
  • 毒舌天王VS道理天后

    毒舌天王VS道理天后

    敢说他嘴巴毒?能有多毒啊?他也只不过说话‘经典’了一点,居然就敢称呼他‘毒舌天王’?她很爱讲大道理吗?没有吧?为啥要叫她‘道理天后’咧?当‘毒舌天王’遇上‘道理天后,PK——正式开始!
  • TFBOYS之千纸鹤

    TFBOYS之千纸鹤

    易烊千玺,我可以陪你走过十年,二十年~~~~~一辈子
  • 三国之寻找失落的兵器

    三国之寻找失落的兵器

    三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五大世家继承者一个惊天秘密:先祖曾使用过的兵器中藏着黄金宝藏的地图。为重振家族,五个彼此陌生的年轻人踏上了寻找先祖兵器的旅程。
  • 你系我心

    你系我心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求来生,只求今生能与君白头到老。
  • TFBOYS之樱花的约定

    TFBOYS之樱花的约定

    黎茉雪,六岁父母离异.从小就过着被父母虐的生活……林依洁,因为从小父母不经常管她……心灵脆弱的她却在班级中被人嘲笑的时候故装坚强。诺青夏,只有没几个朋友的,甚至没有朋友的学生。……因为成绩优异,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黎茉雪、林依洁、诺青夏考近了重庆八中……
  • 不死神探

    不死神探

    意外身陨,却遭遇神秘天外陨石,以僵尸身份重生。最差最没用最懦弱的林洛溪将作出什么样的事情?身处三界六道之外,玩转三千大世界,踩人类中最牛叉的存在,灭异类中最神秘的妖物,与鬼同舞,与魔为伍!游走众美之间,却奈何只能偷心不能偷人!无尽黑夜中,林洛溪对天长啸:“我本无罪,为何迫我为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