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27000000002

第2章 佛光初现(2)

唐宋以后,儒者始与佛徒哄,前此无之也。两晋南北朝之儒者,对于佛教,或兼采其名理以自怡悦,或漠然置之,若不知世间有此种学说者然,其在当时,深妒佛教而专与之为难者,则道士也。梁僧佑《弘明集》、唐道宣《广弘明集》中所载诸文,其与道家抗辩者殆居三之一。其中,如刘宋时道士顾欢着《夷夏论》,谢镇之、朱昭之、慧通、僧愍等驳之。南朝萧齐时,张融着《门论》,周颙驳之。道士复假融名着《三破论》,刘勰着《辩惑论》驳之。其最着者也,所谓道教者,并非老庄之“道家言”,乃张道陵余孽之邪说,其于教义本一无所有,及睹佛经,乃剽窃其一二,而肤浅矛盾,无一是处。乃反伪造《老子化胡经》等,谓佛道实出于彼,可谓诞妄已极。其壁垒本不足以自立,乃利用国民排外之心理,倡所谓夷夏论者,此较足以动人。谢、朱辈本非佛徒,亦起而驳之,于学术无国界之义,略有所发挥焉,盖非得已也。然在南朝则以言论相排挤而已,北朝则势力相劫制。北魏太武帝时,信任崔浩,而浩素敬事“五斗米道教”之寇谦之。荐之魏主,拜为天师,改年号曰“太平真群”。太平真群七年(四四六),忽诏诛长安沙门,焚破佛像,令四方一依长安行事。其诏书所标榜者,曰:“荡除胡神,击破胡经。”其法则:“沙门少长悉坑之,王公已下敢隐匿沙门者诛一门。”(《魏书·释老志》)我国有史以来,皆主信仰自由。其以宗教兴大狱者,只此一役。元魏起自东胡,犷悍之性未驯也。后四年,浩亦族诛,备五刑焉。魏毁佛法凡七年,文成帝立,复之,后转益昌。后七十余年,教明帝正光元年(五二〇),又再集佛道徒使讨论。道士姜斌以诬罔当伏诛,而佛徒菩提支为之乞杀。又五十余年,周武帝建德元年(五七二),下诏并废佛道两教,寻复道教。越十年(大象元年),并复之。然此役仅有遣散,并无诛戳云。计自佛法入中国后,受政府干涉禁止者,仅此两次,时皆极短,故无损其流通,其间沙汰僧尼,历代多有,然于大教固保护不替也。

佛教发达,南北骈进,而其性质有大不同者。南方尚理解,北方重迷信。南方为社会思潮,北方为帝王势力。故其结果也,南方自由研究,北方专制盲从。南方深造,北方普及。(此论不过比较的,并非谓绝对如此,勿误会。)此不徒在佛教为然也,即在道教已然。南朝所流行者为道家言,质言之,即老庄哲学也。其张道陵、寇谦之之妖诬邪教,南方并不盛行。其与释道异同之争,亦多以名理相角。若崔浩焚坑之举,南人所必不肯出也。南方帝王,倾心信奉者固多,实则因并时聪俊,咸趋此途,乃风气包围帝王,并非帝王主持风气,不似北方之以帝者之好恶为兴替也。尝观当时自由研究之风,有与他时代极差别者。宋文帝时,僧慧琳着《白黑论》、何承天着《达性论》,皆多曲解佛法之处,宗炳与颜延之驳之。四人彼此往复各四五书。

而原文如此。此种说法不准确。唐武宗时也曾发生过毁佛运动。——编者注文帝亦乐观之,每得一札,辄与何尚之评骘之。梁武帝时,范缜着《神灭论》,帝不谓然也,自为短简难之。亦使臣下普答,答者六十二人,赞成缜说者亦四焉。在东晋时,“沙门应否敬礼王者”成一大问题。瘐冰、桓玄先后以执政之威,持之甚力。慧远不为之屈,着论抗争,举朝和之,冰、玄从众议。诸类此者,不可枚举。学术上一问题出,而朝野上下相率为公开讨论,兴会淋漓以赴之,似此者求诸史乘,殆不多观也。若北方,则惟见寺塔、僧尼之日日加增而已,其士大夫讨论教理之文,绝无传者,即僧徒名着亦极希。后此各大宗派,不起于北而起于南,良有以也。然则南北两派,何派能代表我国民性耶?吾敢断言曰南也。五胡以后,我先民之优秀者,率皆南渡,北方则匈、羯、鲜、羌诸族杂糅,未能淳化于吾族,其所演之事实,非根于我国民性也。

北方之迷信的佛教,其发达之速实可惊。《释老志》尝列有简单之三度统计,今录如下:

年 代寺 数 僧尼数

太和元年(四七七)六·四七八 七七·二五八

延昌二年(五一八)一八·七二七 不详

武定八年(五五〇)三〇·〇〇〇 二·〇〇〇·〇〇〇

前后七十三年间,而寺数由六千余增至三万,僧尼数由七万余增至二百万,以何故而致此耶?试检《释老志》中所记当时制度及事实,可以知其梗概。志云:

永平元年诏曰:自今以后,众僧犯杀人已上罪者,仍依俗断,余犯悉付“沙门统”(僧正)昭玄,以内律僧治之。

和平初,昙曜奏:“民有岁月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祗户,粟为僧祗粟,至于俭岁,赈给饥民。”又请:“民犯重罪入官奴,以为佛图户,以供诸寺洒扫。”并许之。于是僧祗户、粟及寺户遍于州镇矣……永平四年,诏曰:僧祗之粟,本期济施。但主司冒利,规取赢息,及其征责,不计水旱,或偿利过本,或翻改卷契,侵蠹贫下,莫知纪极。自今以后,不得传委“维那”(僧职)、都尉,可令刺史共加监括。

熙平二年,灵太后令曰:“自今奴婢悉不听出家,其僧尼辄度他人奴婢者,移五百里外为僧。僧尼多养亲识及他人奴婢子,年大私度为弟子,自今断之。”

神龟元年,任城王澄奏曰:“自迁都以来,年逾二纪,寺夺民居,三分且一。非但京邑如此,天下州镇僧寺亦然,侵夺细民,广占田宅。”……

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于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自中国之有佛法,未之有也。

据此,可见当时制度:(一)有各种僧职,权力极大,最高者为“沙门统”,其下有“州统”“都维那”“维那”等。(二)僧侣有治外法权,非犯杀人罪不到法庭。(三)挂名寺户可避徭役。(四)犯罪者及奴婢,凭藉教力,可免罪为良。(五)假立寺名,可以侵占田宅,猥滥横暴,至于此极。佛法精神,扫地尽矣。其帝室营造之侈靡,犹令人惊骇,就中若灵岩石窟、伊门石窟,若永宁寺,据《释老志》《续高僧传·菩提流支传》《洛阳伽蓝记》诸书所载,略可追想一二。使其至今犹在,或可大为我国建筑学上一名誉纪念,然当时民力之凋敝于此者,亦殊不让罗马教皇之营彼得寺也。至今过伊门、龙门间,睹石像攒若蜂窠,即在琉璃厂求魏齐造像拓片,广搜之犹可得数千种,此实当时佛教兴隆之遗影留传今日者,而无数之罪恶苦痛即隐于其背后。此唐韩愈有“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之议。虽庸妄可笑,抑亦东流极敝反动使然也。南方佛教,此弊固亦所不免,然其兴也,不甚凭藉政治势力,以视北方,清明多矣。以上叙佛教黑暗方面略意,今还叙其光明方面。

从中国佛学史大量观察,可中分为二期:一曰输入期,两晋南北朝是也。二曰建设期,隋唐是也。实则在输入期中,早已渐图建设,在建设期中亦仍不怠于输入,此不过举其概而已。输入事业之主要者,曰西行求法,曰传译经论,具详第四、第五章两章。建设事业,则诸宗成立也,具详第六章以下。今欲使学者得一简单明之概念,有略知各部分事业之联络,故以极简单之文句,先述如下。

印度佛教,先有小乘,后有大乘,中国亦不逾斯轨。然小乘之行于中国,时期甚短,势力亦弱,非如印度西域之以小乘为正统、而大乘为闰位也。后汉、三国所译经典,虽小乘较多,然大乘亦已间译。至两晋以后,则以译大乘为主业。诸大乘经中,方等先昌。支谶之《般舟三昧》,佛调之《法镜》,支谦之《维摩》《首楞》,法护之《宝积》《大集》《普曜》,皆其先河也。般若之兴,亦略同时。支谶之《道行》,法护之《光赞》,叔兰之《放光》,罗什之《摩诃》,皆其选也。此两部分,皆起于西历二世纪中,而发达于四世纪末。《法华》之来,则在四世纪,法护、罗什前后两译。《涅盘》《华严》最晚出,昙谶、佛驮所译,皆在五世纪初元。至五世纪初元,而大乘要经略备,小乘之《四阿含》亦次第完成,译事告一段落焉。道安,此方弘法之祖也,遍注诸经,而犹精《般若》,可谓“空宗”最初之建设者。其弟子慧远,在庐山结莲社念佛,今之“净土宗”尊为初祖焉。罗什入关,气象万千,后此大乘之“三论宗”、小乘之“成实宗”,皆于此托始。其弟子僧肇、僧睿、道生等,皆为一时龙象。自此以前,为输入全盛、建设萌芽之时期。

在此时期中,有两种事实,颇足资研究兴趣者。其一,则小乘派殆无反抗力也。印度大乘初起,其与小乘之对抗极烈。即在今日之日本尚有持“大乘非佛论”者,独我国则大乘一至,靡然从风。其持小乘以非毁大乘者,今所考见,才得数人。一、慧导疑《大品般若》。二、昙乐非拨《法华》。三、僧渊诽谤《涅盘》。四、竺法度禁一切大乘经典,不听读诵。(见梁僧佑《出三藏记集》卷五末两篇。)僧睿着《喻疑》篇,专为当时疑《涅盘》者而发。中有言曰“三十六国,小乘人也。此舋流于秦地。”可知当时西域诸僧在中国者,非无反抗大乘之人,特力不足以张其军耳。其二,则大乘教理多由独悟也,朱士行读《道行般若》,知其未尽,矢志往求。(《高僧传》本传)道安订正旧译诸经,其后罗什重译,适与冥合,初无乖舛。(《魏书·释老志》)凡此之类,具征深智。道生尝叹:“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守滞文,鲜见圆义。”于是校练空有,研思因果,乃立善不受报及顿悟义。笼罩旧说,剖析佛性,洞入幽微,说阿阐提人(译言多贪)皆得成佛。于时《大涅盘经》未至此土,孤明先发,独见迕众。旧学僧党,讥忿滋甚,摈而遣之。俄而《大涅盘》至,果言阐提有佛性,与生说若合符契。(《出三藏记集》卷十五)吾读此等记载,发生两种感想。其一,可见我先民富于“研究心”,虽于其所极尊仰之经典,并非一意盲信。其二,可见我先民间方有创作之能,虽于所未闻之学说,而精思所运,能与符契,后此能蔚然建设“中国的佛教”,盖有由矣。以上为东晋之重要事业。

印度大乘性、相两宗,罗什传来者则性宗也,而相宗则未之闻。梁陈之交,真谛创翻《摄论》《俱舍》,法泰、智顗最能传其业,于是开大乘之“摄论宗”与小乘之“俱舍宗”。“摄宗”即后此“法相宗”之前驱也。世亲依《华严·十地品》作《十发经论》,元魏时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合译之。北齐惠光治之最明,于是创“十地宗”,即后此“华严宗”之前驱也。以上为南北朝之重要事业。

自罗什译《中》《百》《十二门》三论,后百余年间传习极盛,至隋吉藏(嘉祥大师)大成之,创“三论宗”。此宗入唐转衰,其一部分入“天台宗”,一部分入“禅宗”焉。自《法华》《涅盘》输入后,研究极盛,六朝时有所谓“法华宗”“涅盘宗”者。至隋智顗(智者大师)神悟独运,依《法华》创“四教五时”之义,立止观之法,学者以顗居天台,名之曰“天台宗”。其后唐湛然(荆溪)益大弘之,中国人前无所受而自创一宗者,自“天台”始也。此为隋代之重要事业。

唐玄奘三藏孤游天竺,十有七年,归而译书千三百卷,为我学界第一恩人。而其所最服膺者为戒贤显识之论,于是大阐之,立“法相宗”,亦称“唯识宗”。其弟子窥基最能传其学,基住持慈恩寺,故此宗或称“慈恩宗”焉。自“十地宗”成立以后,华严研究日盛,唐法藏(贤首国师)与实义难陀重译《华严》,乃大阐扬之,立“华严宗”,亦可谓中国自创之宗也。此后宗密(圭峰)、澄观(清凉)盛弘其业。自慧远提倡念佛,至唐善导大成之,是为“净土宗”。自道安提倡戒律,至唐道宣大成之,是为“律宗”。自唐善无畏、金刚智传授密咒真言,是为“密宗”。此诸宗皆盛于唐,而其传最广而其流最长者,则“禅宗”也。相传佛灭度后,以衣钵授大迦叶,心心相传,历二十八代而至达摩。达摩以梁时至中国,更不译经说教,惟物色传法之人,六传而至唐慧能(六祖大鉴禅师),乃大弘之,直指一心,不立语言文字,号为“禅宗”,亦称“心宗”。其徒南岳让、青原思传之,后衍为“云门”“法眼”“临济”“沩仰”“曹洞”之五宗,数百年间,遍天下焉。此宗虽称来自印度,然自六祖以前,既一无传布,则虽谓中国自创之宗焉可耳。禅宗与“天台”“华严”“法相”皆极盛于唐,彼三者称禅“教下三家”,禅宗则称“教外别传”,此为唐代之重要事业。

以上诸宗,实为我国佛学之中坚,吾将于下卷各着专章以论之,此不过举其名而已。通计佛教盛于中国前后将及千年,法海波澜,不无起伏。最初输入小乘,墨守所谓“三法印”,即“万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之教,以尘世为可厌,以涅盘为可乐。既而闻方等般若之说,谓涅盘真空,既并涅盘而空,则乐涅盘者丧其所据,此慧导、昙乐之徒所为大怖而盛诘也。般若昌明以后,空义既闻而习之矣。及《法华》《涅盘》传来,又明佛性不空。浅根闻之,疑非佛说,故道生阐提成佛之论,旧学指为邪说,集众而摈之也。诸大经次第都来,群疑亦既涣释。而“相宗”之人,犹滋疑议。所以者何?诸宗所说皆当今世西欧哲学所谓“形而上学”之一部分,相宗所说,则当其所谓“认识论”之一部分也。前此既未之闻,而其所用“因明”又为外道所同用,其论心物之法,又与小乘之《俱舍》相翼辅,重以繁重艰深,不易明习,则厌而蔑焉。故法泰“屡演《摄论》,道俗无受”。(《高僧传》本传)直至奘师归来,乃始大昌,而数十年后已莫能为继也。教下三家,鼎立盛行,诸经义解,发挥略尽,然诵习愈广,渐陷贫子说金之讥,故禅宗出而荡其障。惟密传心印,取信实难,呵佛骂祖,滋疑尤众,故六祖得法黄梅,十年乃布,而荆溪着《金刚錍》以非难之。自比于距杨、墨,新说推行之不易,自古然矣。及夫南干开基,五花结实,禅宗掩袭天下而诸宗俱废,公案如麻,语录充栋,佛法于兹极盛,而佛法即于是就衰矣。

唐以后殆无佛学。唐以后何故无佛学耶?其内部之原因,则禅宗盛行,诸派俱绝。踞座棒喝之人,吾辈实无标准以测其深浅。其外部之原因,则儒者方剽窃佛理,自立门户,国中上驷咸趋此途,而僧界益乏才。若在宋代求佛教史上有价值之人,吾惟数一延寿(永明禅师),但“禅净合一”之教,“净宗”复兴,实受赐焉。戒环(温陵)之理解,抑其次也。元代师礼蕃僧,颇兴密教,其于显说,则未有闻。有明末叶,莲池(袾宏)、交光(真鉴)、妙峰(福登)、憨山(德清)、蕅益(智旭)先后崛起,斯道称中兴焉。入清转衰,清诸帝虽皆佞佛,然实政治作用,于宗教无与,于学术益无与也。清僧亦无可特记者,惟居士中差有人。晚有杨文会者,得力于《华严》,而教人以“净土”,流通经典,孜孜不倦。今代治佛学者,十九皆闻文会之风而兴也。

附录  佛教大事表

表例:

一、表至唐末而止,以后无大事也。

二、年代用西历,省混杂,便省览,惟诸帝纪元仍附注于下。

三、年代不能确考者,下附疑号。

二四七(吴赤乌十)立建初寺,江南有寺之始。

二五三(吴建兴二)支谦卒,谦译经百种。

二六〇(魏景元元)朱士行出家,汉地沙门之始。

二六六(晋秦始二)法护始译经。

二六九(秦始五)《方等泥洹经》初出(护译)。

二七二(秦始八)《道行般若》再出(护译)。

二八八(晋太康九)《法华》初出(护译),《光赞般若》初出(护译)。

二九一(晋元康元)《放光般若》再出(竺叔兰译)。

三〇二(晋太安元)《维摩诘经》再出(护译),护卒。

三七七(苻秦建元九)道安入长安。

三八四(晋太元九)惠远入庐山。

三八七(建元十九)《阿毗昙》初出(道安监译)。

三八九(建元二十一)道安卒。

三九七(晋隆安元)《中阿含》《增壹阿含》出。

三九九(隆安三)法显往印度。

四〇〇(姚秦弘始二)鸠摩罗什至长安。

四〇二(晋元兴元)智猛往印度。

四〇三(秦弘始五)《摩诃般若》三出(什译)。

(晋元兴二)《阿毗昙毗婆裟》初出(觉铠译)。

四〇四(弘始六)《百论》出(什译)。

四〇五(弘始七)《大智度论》出(什译)。

四〇六(弘始八)《法华》定本出、《维摩诘》定本出(什译)。

四〇八(弘始十)《小品般若》三出,《十二门论》出(什译)。

四〇九(弘始十一)《中论》出(什译)。

四一一(弘始十三)《成实论》出(什译)。

四一二(弘始十四)罗什卒。

(凉玄始元)昙无谶至凉。

四一三(弘始十五)《小阿含》出(佛念译)。

四一四(凉玄始三)《涅盘》定本出(谶译)。

(晋义熙十)惠远结白莲社念佛。

同类推荐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步步莲花

    步步莲花

    本书讲述了赵朴初先生的一生。赵朴初先生是中国当代的佛教领袖、著名的书法家、诗词曲大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但他非常谦虚,自称一生只有三事值得挂齿,即送难民参加新四军、在印度纪念泰戈尔百年诞辰会议上和印度文化部长唇枪舌战、与日本佛教界发起了纪念鉴真的活动。
  • 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心灵的健康对一个人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忙碌的生活中给心灵放假并放下“包袱”至关重要。本书带领读者共同悟证人生真谛。
  • 独眼看禅机

    独眼看禅机

    现代佛教并不是人们意识里“封闭和消极的”,佛教自古至今积极利用慈悲普度的情怀饶益众生,特别在文化事业上。华岩寺的弘法利生活动之一即是提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又不舍弃现代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艺术形式。佛教界也要利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李哲良先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对佛法对佛教的关注,欢迎更多的人们来重视佛教文化,佛教界也愿意与人民大众一起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热门推荐
  • 缚灵空间

    缚灵空间

    半夜,有个声音呼唤我:跳下去吧,跳下去就解脱了……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随着怪事不断的发生,居然发现,我的体内还装载着另一个灵魂。一次次的临死逃亡,让我误入了一个怪异的地方,满是灵魂飞扬。有人称它为——缚灵空间。而里面那个清然淡雅的男子,你怎么可以随便驱使灵魂呢?还有,奴役别人的时候要不要笑得那么好看?等等——类似于某位男神的红色眼睛,熟悉的法令纹,黑色的指甲……我一头栽了下去,告诉我这不是真的……
  • 千年鬼道行

    千年鬼道行

    千年鬼将,百万鬼兵,平淡无奇的后山上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百鬼踩体,万鬼追身,我又该何去何从?苦苦追杀的组织又是何物?百年坚守的锦衣卫!仁、义、礼、智、威该如何寻找!我会一步一步走完这一路的!
  • 穿越重生:代嫁将军夫人

    穿越重生:代嫁将军夫人

    她是二十五世纪的金牌特工,一场意外使她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她的才能吸引了众人,三皇子对她的喜爱,将军对她的溺爱...她又会选择谁呢?
  • 路途遥远:我们一起走

    路途遥远:我们一起走

    “小栗子,快过来叫你莫声哥哥。”“摸......生......哥哥?”6岁的小栗子第向小一次听到这个奇怪的名字,是摸了就要生宝宝的哥哥吗?带着好奇的小栗子抬头看向那个莫声哥哥,一头黑黑的头发,一双大大的眼睛,白白的脸,挺挺的鼻子,樱花般的小嘴,好想上去亲一口。似是察觉了小栗子赤裸裸的眼光,转身目光清冷的看向小栗子后,清冷的眸中顿时散发出一抹异样神色......
  • 异域霸世

    异域霸世

    一场宿醉,青轩不明不白的附身到了异域青宇帝国皇帝青轩的身上。带着前世的记忆,满怀愁闷的心情走进了异域。且看青轩如何在异域躲过一场又一场生死大战,看他如何发现这个异域的奥秘,称霸整个异域。
  • 龙魂邪尊

    龙魂邪尊

    “她曾是我的全部。”嘶哑的。“但他们带走了她。”忧伤的。“和她一起带走的还有我的友善与仁慈!”痛苦的。“他已经铸成大错。”冷漠的。“因为现在的我只剩下一颗冰冷的心。”咬牙切齿。“怀疑是他们的温床,恐惧是他们的食粮,这些卑鄙的可憎之物,让这个世界枯萎.....”阴冷的。“但他们终究被我亲手毁灭。”冷笑的。【段更了那么一段那么长的时间,先跟书友说声对不起,这次不会了,尽管更新不一定会很快,但是坚持会写完,谢谢各位在段更后依旧在支持,江湖感激,会以更好的质量回报给大家..........】
  • 江南烟雨弯刀

    江南烟雨弯刀

    看多了重生穿越,看多了犯贱打脸,有时难免会想换换口味;那么,欢迎和我一起进入一个江湖武者的平凡世界;来看看大明王朝的人和事,来看看嘉靖年代的武和侠。他是厌倦了争斗与杀戮的军中精锐,为找寻生死未卜的知己,解甲回归江南故土。在一场诡异离奇的江湖悬案之中,他莫名其妙的由观众变成主角;一场突如其来的惊天阴谋,围绕着他徐徐展开,是巧合?还是必然?被逼入绝境的他,会如何奋起反击?在阴差阳错的感情纠葛之后,在跌宕起伏的悬疑事件终了,身心俱疲的他,将何去何从?在那个倭寇肆虐的乱世,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江湖,没有绝对的正与邪,正邪只在一念之差,没有纯粹的对于错,对错只是立场不一。这是一本需要你慢慢看耐心看的书..
  • 一舞苍天
  • 三国谣

    三国谣

    一个文弱的小女子穿越到三国时代,被刘备欺骗;被曹操戏弄;被孙权利用……呵呵,得罪本姑娘的没有好下场,我要画个圈圈诅咒你们————罚你们今生今世,生生世世吃方便面都没有调料包!三国演义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谣是三国演义通俗演义!
  • 君临天下之一代女皇

    君临天下之一代女皇

    她曾经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官宦人家的小姐,可是父亲遭奸臣陷害,她的世界一夕间风云色变,成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孤儿。她曾经想过嫁一个好男儿终了一生,可是命运似乎不肯放过她,先是被拐卖沦落青楼,阴差阳错地结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男子,以为这辈子终于找到了依靠,谁知道事情往往不如人意,竟然被宣召入宫成了皇帝的妃嫔。或许,或许一切都是注定的,注定这一生都得不到爱情,注定这一生都要在政权中打滚,注定这一生都不走寻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