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54000000693

第693章 科举(2)

但是冯沪祥对于这些个闲言碎语,却是丝毫不在意,在他看来,虽然说民族大义当然要讲,但是起码目前看来,段业的大义无亏嘛,人家是汉人,也是在胡人手下当官,可是他助纣为虐了吗?没有吧。如今这么多汉人帮胡人做事,凭什么就去苛责段业?这不公平!

更何况对于冯沪祥这种人来说,他不缺钱,不太缺名声,他想要的,无非是个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罢了。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这种家境盈实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不就是一身所学,能够有个施展的机会吗,如今天下方乱,但是各路诸侯,冯沪祥都数了数,却发现没有哪家比得上段业这里。

段业出身平民,这样他就不会有门户之见,反而能够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招揽天下英才。段业不是士族,所以在他心中,最重要的一定是才学,而不是血缘。更何况,段业今天的一切,天下人都见证了,他是一拳一脚,自己打出来的一片天,没有任何的讨巧,没有任何的其他因素,完全靠自己。

这样的人,当然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像冯沪祥这种心气甚高的人,才会真正看得上。

再者,段业这次举行的科举考试,其实才是最终打动冯沪祥的决定性因素。

人才选拔,从来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最开始,任何人肯定都想把位置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尤其是给自己的儿孙,这也是人之常情,谁不会把好东西留给自己呢?

但是很快就发现这不行。越是重要的职位,越是不行。

王位是可以世袭的,因为王位是一个家族的统治权,需要血缘做传承,但是即便是血缘都可以,也还要看看嫡庶,看看贤愚呢。

但是官位是不行的,因为丞相就算很能干,丞相的儿子却不一定能干,就算能干,国王也不希望让丞相的儿子接着干,因为如果父子都是丞相,很可能丞相就不想当丞相,想当别的了。

无论如何,对于官员的选拔,都有的共识,是不论公私,都得选能干的人。

秦代之前,办法很简单,完全贵族世袭,但是自从秦代之后,不论朝野都有了共识,那一套行不通。

商鞅变法的一个决定性措施,就是今后人才选拔,只看军功!

你能打仗,人头报功,那么爵位,封赏,官职,总之任何你梦寐以求的东西,都可以给你!

从此秦人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打仗时人人拼死,而朝廷也完全信守承诺,不断加官进爵,从此秦军成了天下无坚不摧的铁军。

但是刚极易折,秦朝二世而亡,也让接下来的汉朝谨慎了许多。

汉代的主要办法,是察举制度,通俗的说,就是举孝廉制度。

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汉高祖刘邦在夺取天下后,吸取了秦朝的教训,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惠帝、吕后诏举「孝弟力田」,察举开始有了科目。不过这个时候,主要是因为秦朝刚刚灭亡,民生凋敝,读书人也大多避祸躲进了深山荒野,上位者急需人才来用,而采用的急就章的办法,其实并没有制度化。

汉代察举制度,严格地说是从文帝开始,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考试制度和相关的衡量标准。换句话说,汉文帝明确确定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标准,以及考核办法,这标志着察举制逐渐步入正轨了。

到了汉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特别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六年之后,他再次下诏策试良才,并且在这一年明确规定了郡国必须选拔的人数。

当然,察举制,也还算需要考试的。这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这样既保证了选才标准能贯彻实行,选出真正的人才,还能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

但是更为广泛实用的,还是举孝廉制度,所谓举孝廉,这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中国文化以孝治天下,所以称孝廉。

一般称孝廉公都是指那些被举过孝廉,大部分是至廉至孝的人,但也包括一些弄虚作假、道貌岸然之辈,像汉朝就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其实这些制度,从字面看,是很进步的,但是里面有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考试虽然有,但是只是供参考用,不起决定性作用。而举孝廉,权力在地方官手上,这里面空间就大了。

因为地方官尽职尽责,那还好点,如果他不尽职尽责,那他肯定会推举私人,甚至收受贿赂,那举荐出来的所谓笑脸是什么素质水平,就是可想而知了。到了后来,各大家族们更是串通一气,你举我的儿子,我举你的侄子,很快就把官场变成了几大家族的禁脔。

而等到曹丕建立魏国后,由于需要和士族妥协,以寻求他们的支持,巩固自己的统治,干脆把这制度更推进一步,实行了所谓的九品中正制。

其实九品中正制的实施,实际上是和曹丕的父亲曹操唯才是举的思想南辕北辙的。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昔日曹操在的时候,修理士族太狠,他们多次叛乱。曹操在的时候,还能勉强压得住。等到曹操一死,曹丕也就不能再继续武力压制了。

况且,曹家毕竟曾经和宦官有人,身家不清白,如果没有士族支持,其实很难站稳。曹丕设立九品中正制,就是为了缓和与世家大族的矛盾,以求得世家大族对曹丕代汉称帝的支持。曹氏父子为了集中权力,在选官制度改革问题上,之前唯才是举的措施对世家大族势力造成了不少抑制、打击,然而世家大族势力不断膨胀发展的客观形势又使曹魏不得不予以正视,只好转而与世家大族达成妥协,设置由中央委任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而中正官又都由世家大族出身的大官兼任,这样,世族渗透进选举,中央政权权和世族势力在选拔人才这个问题上,矛盾开始缓和,士族开始逐渐垄断大权。

这九品中正制,其实就是冯沪祥这样的人最最痛恨的一个东西,从内容上说主要有三条。一、设置中正:这是九品中正制的关键环节。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九品中正制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这还好点,因为需要摆平的人比较多,和各方势力妥协后,这中正官总归不会太离谱。

但是在现在,中正官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沿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这是为了保证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对中正事务的干扰。

但是话是这么说,实际上就造成中正官完全被朝廷里的人控制,而那当然是各大士族的高官了!于是门阀的人就完全掌握了中正官。

大小中正官还都有名为“访问”的属员。不过这些都是点缀,所有读书人都知道,真正说了算的还是中正官。

中正官要干的事情,就是品第人物,这是中正官的主要职责。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第一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第二是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现在的品德评语。当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第三定品:即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永远是这片土地的常态,实际操作中,很快就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晋朝之所以遭遇永嘉之乱,其实很大的原因,是士族完全垄断了所有的官职,如果这些人不思进取,蝇营狗苟,那么国家当然就没有人才,也就文不能理政,武不能打仗,国家不亡,就没有天理了!

所有有远见的人,都知道如果想摆脱这一切,唯一的办法,就是考试!

同类推荐
  • 重生梁山

    重生梁山

    重生了,穿越了,却来到了梁山。从来没有听说过王伦还有弟弟,不过现在有了,刚来到就要面对林冲上山,熟知水浒的王仁该怎么办?一边是以后的梁山好汉,一边是自己刚来到后的亲哥,他是否能够以一人之力改变这段野史?不一样的水浒,不一样的人生。PS:本书有部分内容抄袭《水浒》,大家喜欢的投票支持下。
  • 中华上下五千年(3)

    中华上下五千年(3)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间流传有许多的神话,历史故事等。故有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 某三国的萌娘物语

    某三国的萌娘物语

    三国?不,这里是萌娘的世界!撑着油纸伞,一副大家闺秀样的刘备柔声道:“三妹呀,姑娘家家的别成天喊打喊杀,让别人看见,多不好。”一头齐肩青碎短发,股着包子脸的张飞撇嘴嘟囔道:“大姐,明明是二姐先说要去揍他的,怎么就只说我。”看着被自己打倒在地的少年一眼,关羽面对张飞的措辞,脸色顿时一红,带着红晕口齿不清道:“我我……我,不是……我不是……”“唉?是这样吗?”刘备还是那副柔柔弱弱的模样,将头一撇卖萌起来。倒在地上的少年,听着三女的对话,一脸斯巴达……(温馨提示:本故事纯属虚构,切莫认真,看看一笑就好。)
  • 大唐之理工天下

    大唐之理工天下

    历史氛围全方位原汁原味的展现。技术细节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手把手教你设计出冷气机,蒸汽机,斯特林发动机;一步一步建造出唐代泰坦尼克号。不是歪歪,给你一个真正的理工男的世界观,以及对当时社会乃至现实社会全方位的思考。和传统小说不同,人物并不是读者内心欲望的投影,反过来人物形象是与作者对内心欲望的探讨;技术在本书中,并不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催化剂,相反,是情节的发展来引出历史上的技术本身。因此他看上去也像一本资料集合。但这并非作者凑字数的行为,而是一个尝试:作为一个有责任心,新小说的尝试,作者希望读者不用从开头看到结尾,哪怕只看三章,也能获得知识,引发思考。开书以来,每一卷作者都希望谋求改进,找到一个新小说的优化形式。
  • 西楚军师

    西楚军师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南宋?李清照《乌江?夏日绝句》知文懂武,识历史晓兵书,正当狄风无可作为之时,他有幸来到秦末,并在楚汉战争中大显身手。凭着知识赋予的智慧,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由此,一场全新的楚汉战争,尽在西楚大军师的把握之中!羽林骑QQ书友群:390196841(喜欢本书的兄弟姐妹们皆可以加群)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热门推荐
  • 经理难做

    经理难做

    蓝晓明就是这样一个超市基层管理,被制度限制,被利益诱惑,被欲望驱使,被良心折磨,被爱情缠绕,被怨恨笼罩。他想在这个杀入无形的职场行业里打拼天下,谁知道等待他的是陷阱,是阴谋诡计,是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故事。职场打拼,有温暖,有残酷,有爱情,有友情,有亲情,唯独没有一种叫做明天的东西,想要自己的世界,必须经商。于是他又开始经商,光商勾结已经不再是寻常事,最厉害的兄弟伙伴的反目成仇,恋人的误会让他再次陷入困境。最后,他决定在农村发展旅游事业,谁知道等待他的却是无穷的宝藏资源……
  • 五五普法(中学版)

    五五普法(中学版)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屇五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 我们十六七

    我们十六七

    要想青春是青春,就要做一些令自己难忘的事,我选择了轰轰烈烈的爱情,人们说十六七岁爱上的那个人是这辈子最爱的,当然,也是最难忘记的
  • 上海读本(大夏书系)

    上海读本(大夏书系)

    这是一张摩登上海的地图。这是享受的上海,消费的上海,让人惊奇的上海。这里有一些人的温柔乡,让他们由衷赞美上海的多情、上海的现代文明、上海的高雅艺术。但也让另外一些人看不惯这里的恣意享乐和放荡不羁。也有一些人既被这里的温柔多情所吸引,又被这里的金钱崇拜和少情寡义所伤害,苦恼得很……
  • 玩转艾泽拉斯

    玩转艾泽拉斯

    一个不入流的魔兽公会的成员聚会,一次网吧的意外停电,一个群体的穿越,一个很俗很俗的故事。
  • 无限之捉鬼

    无限之捉鬼

    悲歌渺渺传颂十八层地府,阴司门开送葬利刹鬼往生。一曲断魂离别怨缠恨百年,敕令咒符经镇杀魑魅魍魉。谁在唱阴歌,谁在起鬼舞?怨、爱、憎、恨、离、别、会当我为阎罗,不叫野鬼夜敲门!
  • 重生的自由飞翔

    重生的自由飞翔

    如果你重生了,先别太兴奋,看一下自己的宿主是什么?重生成猫?狗?什么?你觉得太惨,想自杀?别逗了,你看我重生成一坨屎,我说什么了么?重生之后李磊穿越到西游记里面,本着巴结孙悟空,去女儿国为所欲为的信念!李磊成为一坨怀揣梦想的翔!起飞吧!(非种马文)
  • 初恋:那年的我们

    初恋:那年的我们

    普通的她和神秘的他在命运的牵引下,成为了所谓的青梅竹马,时光年纶在不停的转动,到底在最后,谁还牵挂着他或是她?若是爱忘了,就再去体会吧!那年的我们,如今已长大。
  • 幽冥巫枭

    幽冥巫枭

    玩召唤,炼阴魂,修炼幽冥巫体且看展立一介凡人,被迫成为了邪宗的“羔羊”,靠着巫族至宝幽冥戒成为惊天魔头,纵横于天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包治百病的药肯定是假药,所有人都喜欢的书除非是H书,各位不妨点开看看,如若喜欢麻烦收藏。,群号,欢迎来打酱油166832045
  • 美人落跑:桃花朵朵来逼债

    美人落跑:桃花朵朵来逼债

    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姑娘,怎么能够让殿下用生命守候?她不过是想要一份厮守到老的爱情,为何世人不容?而一场意外,却唤醒她的斗志。若天不容,那便弑天灭道;若世人不容,那她便改变世界。待她君临天下之时,却发现欠了一屁股桃花债,又无奈桃花朵朵都开的好,让她不禁无语问苍天,她不过是想为她和景璃要一个公道,然后陪景璃共寝到世间毁灭,哪知:他威胁道,你若敢为你的殿下殉情,那我便将他尸体挖出来剉骨扬灰。他妖媚一笑,你若敢丢下我一个人在世上,我便将你扒出来,再将你建立的国度毁于一旦。迦若心想,天呐,怎么想死都那么不容易,又想起柔和温暖的景璃,不禁泪流满面,景璃啊,你再不从坟里爬出来,你老婆就要被别人抢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