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9500000031

第31章 雾中的勃拉姆斯(1)

漫游时代

浪漫主义者都是从漫游开始的。仿佛是一个预言,一个给风的承诺,一生要漂泊终老。他们在漫游中寻找,在行走中解脱。即使拘谨得有些沉闷的勃拉姆斯,也是如此。

18岁之前,勃拉姆斯在汉堡的贫民窟长大,沿着音乐家父亲的道路,在酒吧里弹钢琴伴奏谋生。天才少年注定不会被扼杀在贫民窟里。一无所有,拔脚就可以去流浪。1853年,20岁的勃拉姆斯告别了他的父亲和比父亲大17岁的母亲,跟着流亡的犹太小提琴家雷曼尼去旅行演出,他为雷曼尼弹钢琴伴奏。一开始是在德国的策勒等小城镇演出,广受欢迎。后来雷曼尼带他去魏玛见识李斯特。他看着倨傲的李斯特和他的情妇、被催眠的门徒、奢华的博物陈列室和谎言奉承天花乱坠的沙龙,觉得那不是他的地盘。他抛下雷曼尼独自离开了。之后的流浪演奏中,他遇上了当时知名的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约阿希姆赏识天才,带着他一起演奏,他们在哥廷根大学愉快地待了一个月。后来约阿希姆将他推荐给舒曼。

去拜访大乐评家、作曲家舒曼之前,勃拉姆斯在莱茵地区旅行,徒步行走了5个星期。他想用自己的眼看看身边的这片土地。莱茵河的水汽扑面而来,风声水声在耳边呼啸,青春的感官忽然打开了,眼前的世界焕然一新,树林第一次那么葱郁深邃,每一片树叶都绿得惊人,迎着阳光颤颤伸展。少年时他对知识如饥似渴,总是喜欢一边练琴一边读书。此刻眼前的真实风景与书中的城堡、墓地、莱茵河的水妖传说汇集在一起,像一支梦幻般的慢板在他心里流淌。那段时间他写的曲子都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语气,一种诗歌朗诵的语气,如风中火焰。《钢琴奏鸣曲》、《e小调谐谑曲》和《维特四重奏》,梦与现实浑然一体,浪漫主义的神圣激情鼓荡在他胸口。江畔迎风独立,望着朝阳泪水满眶。内向的少年,此后一生都如此默默行走。此时他对未来毫无预感,只觉得心里有千万种哀愁此起彼伏,没有方向。

在这样青春激荡的时刻,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清晨,他来到舒曼家中,见到他那传说中的音乐家太太,温柔典雅的克拉拉,怎么不心醉神迷。

感情还是先回避一下吧。后来勃拉姆斯一辈子都在回避自己的感情问题。

这趟拜访的最大收获,是他一夜成名了!

依照他沉闷的个性,一夜成名这等好事似乎不会落到他头上,可他运气太好,遇见舒曼这位一直在等待浪漫主义天才的大神。那是他根本不曾料到的。他去舒曼家弹琴给他听,弹了自己新作的几首奏鸣曲,舒曼与克拉拉击节赞叹,他很开心,弹完就走了。过了一个月,当他翻开新一期《新音乐杂志》,看到封笔十年的舒曼竟为他写了一篇《新的道路》。舒曼在文中不啬笔墨赞美:“我肯定有个人注定要以最高尚和理想的方式来表达时代的精神,他将会登峰造极,突然地,像罗马女神密涅娃全副武装地从天帝朱庇特的头中跳出来一样。”他的意思是,勃拉姆斯是那种像孙悟空那样直接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天才,可见他的天赋有多么惊人。

如今回顾音乐史,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像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等等大师看起来像是围绕舒曼组成的小圈子成员,以致舒曼对音乐史的主要贡献并非他的作品,而是他的慧眼。他收集天才。勃拉姆斯看到评论,又惊又喜,但也感觉压力。他对自己苛刻,对他人固执又生硬,一直听不得赞美吹捧。但舒曼绝非吹捧,他是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天才激动地发疯。勃拉姆斯如此天分与踏实的性情,已可预见他不会昙花一现,他将成为不朽的大师。

舒曼这位殿堂级大神的吹捧十分管用。勃拉姆斯的作曲家事业起点很高,森严的德意志音乐圈为他敞开大门,权贵们对他刮目相看,他毫不费力得成了备受瞩目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此后一年勃拉姆斯竟毫无动静。

他恋爱了。

维特时代

1853年9月的一天,勃拉姆斯第一次出现在舒曼家中。他一头金发,苍白的脸,秀气得像个小男孩。当他开始弹他的《C大调奏鸣曲》,舒曼听了一半赶紧打断他:“等一下,让我太太也来听听!”那一天,克拉拉听完之后,在日记里写“他弹奏的音乐如此完美,好像是上帝差遣他进入那完美的世界一样。”

上帝也差遣他进入了克拉拉的生活。

勃拉姆斯在他们家厮混了一个月,每天与音乐和七个孩子作伴。后来我们想起来,勃拉姆斯爱上克拉拉也许是早已注定,他父亲也曾爱上比自己年长17岁的女子,后来她成了勃拉姆斯的母亲。通常儿子的脚步声都像极父亲。写《f小调第三号钢琴奏鸣曲》op.5的时候是勃拉姆斯最幸福的日子。1853年秋冬,他在舒曼家中,备受赏识,结识了不少朋友,人也逐渐开朗。这首年轻时的大作,已可听见勃拉姆斯的广阔前途:规模庞大,结结实实的5乐章。和声厚实,音响阳刚,晦涩沉郁的风格已然形成。浪漫的第二乐章,旋律细节美得暗暗发光。这一乐章的开头摘录了舒特瑙(Sternau)的《年轻的恋情》中的诗句—“黄昏已临,月光照射。两颗心因爱而结合……”勃拉姆斯曾致信舒曼“是否可将您太太的名字写在上面?”他借这一乐章向克拉拉表白心迹。传记作家写道:“在这首作品中,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相遇了,最后是浪漫主义取胜。”这是早年的勃拉姆斯风格。只是这样浪漫的音乐,与他的青春一样短促。

就在那一年,舒曼的神经隐疾发作,昏沉沉去跳河,被渔夫捞上来之后直接送去了疯人院。克拉拉崩溃了,她跑去疯人院照顾舒曼。勃拉姆斯及时赶到杜塞尔多夫,接管了她的七个孩子。他帮她教学生,做家务,每天给她写信。到后来,他发现自己依赖上了这位坚强的女人,他爱上了自己对她的激情。舒曼的病给了他继续守候在她身边的借口。

他想离开,又一次徒步远行。一头扎进古老的黑森林,反省他在杜塞尔多夫的日日夜夜,对着沉默的山谷黯然落泪。

“我随时都有可能调头返回,在这个夏天不再尝试离开杜塞尔多夫。”他心里的两个勃拉姆斯在争吵,两个都混乱。

“每一件事似乎都显得荒凉又空洞,我每天都想回他们家去,只好坐火车快快前行…但没有用…我宁愿在杜塞尔多夫等候舒曼太太,也不要在黑暗中四处游荡。”

这是勃拉姆斯生命里唯一的一次倾情,忘了音乐,也忘了自己。这根本不是什么暗恋,这些信件可以作证,他多想当面告诉她“为了爱,我愿为你而死”,他多想将她“镶嵌到镜框中保存起来,并冠以金边”,永不老去。他不知如何解脱,甚至不知自己想要什么。爱如黑夜的潮水涨满胸口,肆意流淌,他想全部灌入她心田。火车在黑暗的山谷中飞驰,他要回家,回她的家。

舒曼临终前,克拉拉跪在他的病榻之前,平静得出人意料。爱到深处似无情。生死离别这一幕将他们密封在无声的故事里,像属于另一时空的故事。勃拉姆斯听不见,闯不入。爱是多么孤独。克拉拉的绝望将他击得粉碎,想要拥抱她的双臂始终垂在自己身旁。舒曼的离世惊醒了他们的梦,在现实面前感情显得荒谬,甚至叫人羞愧,难以启齿。生死茫茫不及人世两隔的距离更遥远。克拉拉与勃拉姆斯,不能自已的感情忽然刹了车。爱是不可承受之轻,一阵清香旋即被风吹散了。

《c小调钢琴四重奏》又称“维特四重奏”。勃拉姆斯说,请想象一下一个穿蓝色燕尾服和黄色背心的人的生活,那最后一章,那副插图。他指的是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的结尾,维特死去时的样子。他说,请想象一个人开枪自杀,他已没有别的出路了。他如此解释这首四重奏。也许每个男孩都要像维特那样死一遍,他心里那个强大的男人才能活下来。这是勃拉姆斯写给克拉拉的情书,写给自己的青春告白。千言万语,反反复复不肯停歇,在音乐中,他才能释放自己。他的渴望、期盼,她回头微笑,她温柔的样子,相信爱情的年华,所有这一切,只有音乐能够诉说。克拉拉,生命太长,我都有些不耐烦了。以后会如何,谁都无法预料。我知道这一切终将过去,也许我还会爱上别的女人。但这样的激情,一生只能有一次。就像我的青春,再不会来。

后来勃拉姆斯一辈子没有成婚,一直是个快活的单身汉。他解释说,我也想成家,“可是我爱上了音乐”,音乐成了他的全部生活。

也是音乐救了他。他还有音乐天才的使命未完成。当一个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激情,他就变得忧郁了。《c小调钢琴四重奏》的第三和第四乐章尤其优美。大提琴的旋律只余美在流淌。声部间的交织疾徐得当,均衡典雅,如山茶花一般温柔地旋转、绽开。这平静内部却始终有一股暧昧与躁动的张力,如一段微妙的距离,一根时常拨动的心弦。这份张力几乎贯穿了勃拉姆斯一生的作品。他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是来自克拉拉。

也许更难面对的是现实。舒曼死后,他要面对的是一个比他整整大了14岁的女人,还要帮她养活7个孩子。这压力几乎可以断送一个21岁天才的前程。所谓浪漫主义在现实面前就是一个晶莹的泡沫。不知勃拉姆斯是否因此反省过浪漫主义,也许那时他已明白自己不是一个身体践行的浪漫主义者。而克拉拉呢,照她倔强而传统的性格,对老少恋缺乏心理保障,也不愿拖儿带女拖垮勃拉姆斯,何况她那为爱疯狂的少女时代早已过去了。她从未要求或责难他,只是当他爱上阿嘉特的时候,她才明白自己对他的感情。她在哥廷根为他吃醋,拂袖而去,后来又内疚,写信给勃拉姆斯为他的未能成婚表示遗憾。如此情意纠缠,一生不宁。遗憾一定是有的,可她到了这个年纪,明白了爱有很多种方式。如今想来,时常叫人迷惑,爱情到底是什么呢?是那一刻狂风吹乱的澎湃的心,还是寂寞年月午夜梦醒时分的淡淡迷惘?人们说,月留半圆,缘尽半分。没有一纸婚书,这份爱情倒是似有若无迟迟疑疑地延续了一生。

他其实从未离开过她。在启程的火车站给她写信,在黑森林里给她写信,在散步的山路上在心里给她写信,在母亲去世、被故乡伤害的时候都在给她写信。这些信比舒曼这位作家的情书都写得动人。后来他们交换了书信,各自销毁了一部分。好像这份感情让他们难以面对。曾经的千言万语心路纹理,其实早已刻在心里,从不曾灰飞烟灭。

直到她离开人世,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他已神志不清,坐火车赶去参加葬礼,却坐反了方向,赶了14个小时才赶到法兰克福,就像少年时想要离开又回头一样,他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找对方向。一生的因缘际会与阴差阳错涌上心头。克拉拉的葬礼为了等他而延迟。在葬礼之后的安魂音乐会中,他奏至一半,忽然独自冲到花园里。不能自己。也许他想起克拉拉与舒曼生离死别那一幕,正是那一幕将他与克拉拉永远分开了。如今重现,他开始了解那种感情。了解了长久以来她爱他的方式。漫长的牵挂,不可言说的心迹,欢笑与光线,都随她而去,只剩下时间像巨石堵在胸口。他知道自己对世间的一部分牵系都被她带走了。

第二年,他像父亲当年一样患了肝癌,很快随她而去。最后留下我们这些乐迷唏嘘了100多年。那样真实的爱情,即使在浪漫主义时代也不曾实现,而沉默地相爱一生,也是只有那个时代才会发生的奇迹吧。但愿在天堂里,他们三人快乐相伴,不再有分离与痛苦。那里光线充足,有欢笑有音乐,一定会驱散勃拉姆斯周身的雾霾。

本色

100多年前,勃拉姆斯的音乐生活真叫人羡慕。年少成名,却依然过着本色生活。每天清早即起作曲,早饭之前写的谱子已铺满了整间书房。然后散步、排练、会友。傍晚红刺猬餐馆会为他预留座位。晚饭后在维也纳城里窜酒吧,听吉普赛流浪艺人的即兴表演。闲来收集作曲家的手稿,偶尔溜达到汉堡的桥上淘旧书。对待自己的作品审慎甚至苛刻,时常拿手稿作糊墙纸。不为荣誉陶醉,也不因闲适安逸。像一棵挺拔的树,跟随四季流转,从苍盛到枯寂,缓慢安宁。

我总是觉得,勃拉姆斯的室内乐展示了他的本色生活。看似平淡无奇,细细听来却有不少细小碎末的喜忧瞬间。勃拉姆斯共写了24首室内乐,从二重奏写到六重奏。如今人们主要是因《匈牙利舞曲》知道了勃拉姆斯这位作曲家,其实100年前也一样,勃拉姆斯的改编曲与歌曲风靡大街小巷,而他的室内乐与交响曲一直都是小众艺术,仅在文化圈流传。他觉得理解过快是危险的,偏好晦涩,不说破,从不为方便接受而让步。事实上,这些质朴、品位清雅的室内乐是勃拉姆斯对音乐史的伟大贡献,在19世纪没有作曲家像他那样大胆地实验乐器的各式组合。

让我们安静下来,进入他的音乐,进入遁迹人世的心灵之美。

室内乐曲就像他的老友记。像一帧帧黑白旧照,记录了闲暇聚会的好时光。勃拉姆斯终身未婚,单身汉总少不了朋友。舒曼去世之后,他的毕生好友有克拉拉、小提琴家约阿希姆、钢琴家陶西格、医生兼业余音乐家比尔·罗特,还有诗人维德曼。终其一生,他的室内乐几乎都由他们首演,克拉拉永远是他的第一位听众。

他们一起排练,奏新曲,互挑毛病,每天都写信,偶尔搭伙演出。勃拉姆斯脾气不好,总是跟最亲近的人发脾气,挑剔,有时不可理喻。《f小调钢琴五重奏》就像个朋友聚会。从冰封的冷冷曲调开始,逐渐轻快,追赶,竞奏,一起奔跑。只有在老友面前,才有敞开心扉的勃拉姆斯。第二乐章的“似慢板的快板”,如哀愁的憧憬。叫人想起他与朋友们一起郊游的春日时光,一路讲笑话,从地里挖萝卜献给女士们。他的日子和他的乐句一样,有惆怅有欢乐。但这样结构充实的曲子听来总是叫人愉悦。像逝去的时光,如今听来,只叹岁月静美。

他将大部分乐曲题献赠予朋友,还有一部分赠予女友们,是爱的纪念,灵感的感激。

勃拉姆斯写了三首钢琴四重奏,都是青年时代的作品,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钢琴的组合,纪念他那些没着落的爱情。《g小调第一号钢琴四重奏》,也是为他的女神克拉拉而作,在结构和曲调方面都堪称模范。其中还保留着典型的浪漫主义语气与激情的张力。这样的抒情乐曲却已经预示了一位成长中的大师:反复斟酌中的不落斧痕,流畅的衔接都流露了组织大型结构的能力和挖掘织体潜力的天分。最后乐章的“吉普赛回旋曲”,无限婉转的旋律与酸楚的激情,叫人久久沉醉不已。他这样落落寡欢的人,只有在音乐里才会流露他的天才的痛苦。

同类推荐
  •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电影现象,具有与常规电影不同的特色。首先,从电影艺术形式来看,教育电影多是以科教片、社教片为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次,从作为社会机构的电影业角度看,教育电影除了作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手段得到推行外,也担负着对社会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权力话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当密切的结合及共谋关系,并且进而决定了教育影业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可以说,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历史是此期电影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与同期其他电影样式互相影响、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社会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 爱跳肚皮舞

    爱跳肚皮舞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肚皮舞变成了女人们的秘密武器,让女性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自信。在充满中东梦幻情调的乐曲中,忽而像蛇一样妩媚地扭动着腰肢,忽而像燃烧的火焰那样舞动着自己的身体,浅笑嫣然,眼波流转,像流水,像波浪,把双臂想象成天使的翅膀,用扇跹的舞姿点燃奔放的热情,自由地用身体表达着自我。
  • 演员自我修养(第2部)

    演员自我修养(第2部)

    本书是俄苏杰出的戏剧艺术家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为日记体形式,主要探讨体现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其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历史上被证明了的,通过了试验,被演员职业检验过的东西,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精华所在。不管是国内的北京人艺还是好莱坞的艺术家,都以学习本书为荣。此次翻译的版本是莫斯科艺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版本,完全忠实于原著,全面贴切地反映了作者的意图。
  • 陇原艺术探析

    陇原艺术探析

    本书将研究领域的重点和视觉放在甘肃地域文化所蕴含的史料文献和历史遗存上,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甘肃省独有的艺术品种和特色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剖析。
  • 中国城市雕塑: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

    中国城市雕塑: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

    本书首先从城市雕塑语义的辨析开始,就城市雕塑概念的形成、引用及多层次的语义指向等方面指出城市雕塑这一概念在中国的独特语义,并由此指出中国城市雕塑具有的独特历史和文化语境。本书就中国城市雕塑未能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工作,并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城市雕塑发展状况作了概要性的描述。
热门推荐
  • 方士传奇

    方士传奇

    白衣长发瘦脸颊,媚眼红唇美如画。敢问美人何处去,美人答曰黄泉下……-----------------自地府十殿之首的第一殿阎罗王因怜众生之冤,屡放阴魂还阳伸雪,被降调司掌大海之底东北沃石下的第五殿之后。本属阎罗王阴律司判官崔钰也被一同降调。第一殿由秦广王接任,判官之职集于秦广王之心腹手下杜无良判官之手,由此引发出阳世之诸多事端。见识了地府阴神的种种嘴脸,看到了地府秩序的混乱之后,方士陈青水心中地府森严大殿轰然倒塌。他对强权的斗争终于由黑无常的咄咄逼人而引发,夺勾魂令,勾魂链,封印黑无常,取生命薄,判官笔……最终,陈青水发现了一个惊天之秘——陈青水也自此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修仙之路……-----------------推荐好友作品《惊雷炼境》-----------------书友群:47995829
  • 香草冰淇淋的青春

    香草冰淇淋的青春

    一支冰淇淋,俘获少女心!长大后,彼此都找不到彼此。上天却不放过着美好的姻缘,一波多折,彼此领悟,最终,找到了对方。爱要经过磨难,上天安排了一次次经历,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 西欧见闻与思考

    西欧见闻与思考

    本书介绍了作者到西欧的见闻,同时附有《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加强重点区域公益生态林建设改善陕北自然景观》等。
  • 台湾杂记

    台湾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御龙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御龙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神州华夏,炎黄一统,传至大禹。禹取九牧之金,铸九鼎,置于九国,分封天下,九国曰:扬州、豫州、江州、幽州、益州、荆州、青州、燕州、徐州。禹自居帝都洛阳,号天子。禹驾崩后,洛阳无力压制天下九州,致使天下九国分崩离析,攻伐相交,持续千年。而乱世之中,英雄纷纷涌出,收拾破碎山河。这个故事只是为了纪念,纪念一些人,一些事。
  • 同一棵大树,同一个你

    同一棵大树,同一个你

    许景然与池佳怡一次莫名的邂逅之后,便开始了痴情的高中生活……
  • 疯仙山:徒弟不好当

    疯仙山:徒弟不好当

    “徒儿,为师决定教你轻功水上漂!”“你不是我师傅!”“徒儿你眼瞎连师傅都不认识了?”“我师傅老奸巨滑,你绝对不是我师傅!”“……”
  • 菜根谭(第三卷)

    菜根谭(第三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海归汇聚中关村

    海归汇聚中关村

    本书汇集了从海外归来的企业家和高技术企业管理者创业经历,他们是:陈昌敏、陈一舟、崔乐、方云才、高伟、葛苏、顾少臣、侯东明、胡晞、黄建军、黄重国、蒋镇平、李为民、李新华、李远松等。
  • 赵作的爱情

    赵作的爱情

    根据本人的《我的初恋二恋三四五六七八恋》剧本改编的一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