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9500000022

第22章 你喜欢舒曼,还是勃拉姆斯?(4)

此时她34岁,已是6个孩子的母亲,却依然是画像里那副熟悉的少女神情。她有些疲倦,多了一份亲近感。勃拉姆斯一直记着她的眼睛。温柔而独特的眼睛。该如何描述?蓝色、灰色或银色,好像都不准确。当她弹琴入迷,她的眼睛会变成深蓝色。勃拉姆斯感叹:“那美丽的眼睛,对我而言,包含着多少东西。”那是在克拉拉晚年病重的时候。

对于年少热情的勃拉姆斯,克拉拉是老师,是姐姐,是母亲,是朋友,是著名的女艺术家。她是他的女神。

这少年让舒曼夫妇惊为天人。舒曼为他写下了继评价肖邦之后最知名的音乐评论,《新的道路》。勃拉姆斯带来了新鲜的音乐血液。在夸张的浪漫主义音乐潮流中,他的清新古典自成一格。舒曼的一篇文章立即缩短了勃拉姆斯迈入顶级艺术圈的距离。这个朴素的少年,面对大师的赞美几乎有点不知所措,但他从不曾沾沾自喜。

不知道内向少年心里的恋情会如何曲折,但我们相信他的真挚与纯粹。包裹在心里的一汪眼泪,深夜里独自品尝,白天小心看护着不让它流出来。他如何会去向传说中的神仙姐姐表白?但在那一年,舒曼跳河,被救上来之后直接送入了精神病院。克拉拉突发痉挛性情绪崩溃。勃拉姆斯及时赶来杜塞尔多夫。他陪她散步,帮她教学生、照料孩子。她去医院照顾舒曼的时候,他不停给她写信。

后来他们交换了彼此的信件,各自销毁了一部分。有些舍不得就保留了下来。片段拼凑的信件已足以叫人强烈感觉到爱的火焰。这哪里是什么暗恋,爱情分明如鲜血般鲜艳痛楚地存在过。也许压抑的情感更有张力,他的情书比起作家舒曼要真挚多了。他最先唤她尊敬的夫人,亲爱的女友,最可爱的女友,最亲密可爱的女友,后来变成亲爱的克拉拉女士,可爱的克拉拉。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靠近她,靠近自己的心。

可是,接下来,舒曼之死永远横亘在两人之间。之前的些许暧昧之情忽然变成了罪恶感。咫尺天涯,往后只能做朋友。一场举世皆知的暗恋,如今只留下厚厚一摞书信,纪念的内向如勃拉姆斯也有过少年维特的热血澎湃的青春。

后来围绕克拉拉与勃拉姆斯的故事的核心问题,是他俩到底有没有恋过?到底恋到什么程度?克拉拉的后人自然保护她的名誉,可是传记作家却暗暗犯个笔误,露个口风—“离开克拉拉的身体,勃拉姆斯只能……”。这个八卦只能笑对,照克拉拉这样保守的性格和几乎不懂幽默的严肃作风,是不可能闹出婚外情的。

也许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会懂得珍重心里深爱的人,小心轻放,小心掩饰。有时甚至不愿将至爱的人留在身边。炽烈的爱烧过成灰,风吹即散。爱情不长久。所以一定要非常小心地,保持距离,保持微笑,在他背后默默照看。爱人来了会走,朋友才是天长地久,也不管你是否懂得其中曲折。后来他们真的成了天才地久的好朋友。很多年之后,勃拉姆斯依然写情书给她:“让我这份认真的爱情成为你的一种安慰吧—我爱你胜过爱我自己,胜过这世上的一切。”克拉拉回应,勃拉姆斯是她“心灵最深处的折磨”。

1891年,72岁的克拉拉以一曲勃拉姆斯的《海顿主题变奏曲》告别钢琴演奏生涯。

艺术女神克拉拉

在舒曼去世之后,克拉拉的钢琴家事业倒是越来越红火了。在之后的20多年中,她到各地巡演,英国,巴黎,后远赴俄罗斯、荷兰、比利时、瑞士、匈牙利,最后回到德国。在英国她成了家喻户晓的大艺术家,后来她几乎每年都来。1878年,在莱比锡举行的克拉拉登台50周年的庆典音乐会叫她毕生难忘。当她最后弹完舒曼的《a 小调钢琴协奏曲》,人群沸腾欢呼,鲜花如雨点一样撒向舞台。她抬头观望剧场里辉煌的灯火与漫天飞花,也许眼前掠过了舒曼忧郁的脸。罗伯特,但愿你在天上也看得见。在他死后,她一直忙着修订、整理他的作品,不断弹奏他,怀念他,一点一滴地再次理解了他。

一般女性音乐家都是以激情泛滥而著名。在音乐中激情永远先声夺人,它是眼泪与飞翔,心碎与尖叫,激情过度的个性容易脱颖而出,像后来的杜普蕾、卡拉斯都是如此。而克拉拉示范了另一种可能性。她更理性,一位知性女人,在她身上有一种把握全局的力量。她的演奏风格也如是。她是技巧大师,关照乐曲中成千上万个细节,始终要求精确、清晰、完整,但那不是算计着演奏音乐,她有一种来自直觉的敏锐乐感,这才是天赋之所在。她不管不顾,叫人着迷,别人以砖叠墙,她以岩石造城,热情的演奏直撼灵魂。而她的特殊分句、对音乐的沉迷,令演奏个性分明、语意新颖而始终充满活力。是的,源源不绝的活力才是她最终成功的关键,她是个顽强追求完美到龟毛的处女座,喜欢不断给自己目标和挑战。如今我们在一些成功的艺术家身上都能找到这些品质。

年轻时她精力旺盛,风格亮丽,上了年纪越发沉稳庄严,像一颗钻石打磨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璀璨,越老越迷人。到了晚年,她的曲风醇美、睿智而诗意不减。她总是一袭黑衣、戴头纱,坐在钢琴前,眼神温柔、沉醉又执着。她身上有一种献身艺术的气度,高贵的献祭之光闪耀在她额头。

克拉拉的成功,也值得如今的演奏家们借鉴。她那时弹的音乐会曲目已经与如今的钢琴家们相差无几,有肖邦《马祖卡》、巴赫的赋格曲和她特别擅长的高难度的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她一直以擅长高难度的作品著称,她的力量型演奏一反当时女性演奏家软绵绵的温情调调。在父亲的有目的的培养下(或者说是她遗传了维克的精明能干),她在操办音乐会、安排节目,选择演奏时机、组织合作者等方面都有一套。我们先来研究下她设计的节目单。作为战斗在欧洲剧院第一线的演奏家,她擅长从实际出发,考虑受众的音乐接受心理。在演出轰动时,适时推出新作品给予听众挑战与新鲜感,在演出萧条期找来艺术家好友们助阵。她将作为重头戏的经典大型作品放在开场,之后安排短曲让观众轻松一刻,接着是当代的浪漫派乐曲,在返场中弹奏李斯特的华丽作品。在激情奔涌的即兴曲之后紧接着缓慢如梦的慢板,以期听众在乐曲结束之后,稍静默片刻,随即爆发如潮的掌声。但像贝多芬的五大奏鸣曲,巴赫的赋格曲、舒曼与勃拉姆斯的曲目始终贯穿她的演奏生涯,克拉拉从来不为讨好观众而放弃自己的标准。这份干净漂亮的节目表影响了后世的不少演奏家。

在这30多年里,在欧洲几乎没有女艺术家可与克拉拉匹敌,她的影响力甚至推动了斯坦威钢琴的销量。她的严谨与有力常常让她被当作男性对待,这叫人哭笑不得。但在女性主义尚未萌芽的年代,这完全是一种褒奖,她获得了与男性艺术家平等的尊重。只有在李斯特面前,她有些心虚,觉得自己苍白得像个小学生。这一半来自杰出艺术家之间的相互景仰。当时他们分别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一位炫技张扬,一位醇美动人。李斯特被公众吹捧被业界诋毁,他是天才又是杂耍师,他是各种纷争与漩涡的中心,她始终不曾模仿李斯特,她了解自己的道路,而她是那个时代最了解李斯特的人,她看见了他身上的天才,他的独一无二的激情与优雅,她说那些模仿者们只学到了他的缺点。

如今“帕瓦罗蒂与他的朋友们”此类艺术家互相捧场的音乐会,曾经在克拉拉的音乐会中发扬光大。这种沙龙式音乐会伴随她终身。也许自小练琴的孤单,让她更关爱朋友。荣华与艰难岁月,朋友们一路相伴她左右。她的所到之处必有勃拉姆斯的曲子。勃拉姆斯、约阿希姆等当时杰出音乐家的名声与她的四处推广不无关系。到后来,连她的对手安东·鲁宾斯坦都愿意免费帮她弹伴奏。虽然台上风光,克拉拉独自抚养7个孩子一直让她花钱如流心力交瘁,而她一直婉拒朋友们慷慨解囊。在告别演奏生涯之后,她在约阿希姆主持的音乐学院里当钢琴教授。

直到晚年,7个孩子一个一个离她而去。玛丽亚改嫁之后死于难产;路德维希得了脑神经绝症,被送入精神病院;普法战争归来的费迪南特,后来死于风湿病。命运像一座山,此时暴露出坚硬嶙峋的苍凉。孩子们都去陪伴罗伯特了,克拉拉终于觉得疲惫,很快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1896年,勃拉姆斯听说克拉拉去世的消息之后,深夜从伊舍尔赶到法兰克福。他已神志不清,途中乘火车坐反了方向,奔波了14个小时,克拉拉的葬礼为了等他而延迟。在葬礼的纪念音乐会上,他为她演奏《四首严肃的歌》和《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奏至一半,他忽然独自冲到花园里,不能言语。第二年,他患了肝癌,郁郁而终。

1889年,在克拉拉70岁的时候,国王威廉二世授予她大艺术勋章。1996年,德国发行的100马克纸币上,是一张19岁的克拉拉肖像。

唱片推荐:

《霍洛维茨大全集》。霍洛维茨(Vladimir Samoylovich Horowitz,1903-1989)晚年时弹奏舒曼的《童年情景》尤其动人,他自然随性,无动于衷,像用一把沧桑的嗓音念三两句童谣,对时间的爱与哀愁欲说还休。

同类推荐
  • K歌技巧100问

    K歌技巧100问

    这是一套提高青少年音乐素质的指导性丛书,全套书目前推出五个音乐类专业方向,全套体例以100个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专业知识,语言风格口语化,时尚化。本册为K歌技巧方向。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 手风琴教学法

    手风琴教学法

    本书内容有手风琴音乐发展简史;中国手风琴专业教学现状;高等学校手风琴专业教学组织、管理;手风琴专业教学的特点;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手风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未来手风琴专业发展趋势,等等。对本专业人员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作用。
  • 中国仕女画艺术史

    中国仕女画艺术史

    中国古代仕女画从产生到近代,在风格上出现了诸多样式,从六朝的秀骨清像、面短而艳,到唐代的丰肥腴丽,再到宋代的端严秀丽,延及明清的弱不禁风,可以说风格各异,各有特色。这种风格上的变化既是艺术自身内驱力的推动,也是世风变化的影响所致。《中国仕女画艺术史》着重从社会学的角度,运用学科交叉的方法探讨艺术风格的变化,通过对各个时期社会风气、对女性的审美态度,以及由此导致的绘画美学思想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社会的因素如何对仕女画的审美发生作用,导致其风格不断发生变化,继而对仕女画风格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进行深入探讨。
  • 绘画人生

    绘画人生

    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使我懂得一个道理,人一生不会一帆风顺的。何况我这一辈子,早年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年代里,青年生活在新旧社会变革的年代里,中年生存在与极左路线斗争之中,长期生存在艰难险阻之中,能够活过来也是很不容易的。到了晚年才活得像个人样子。我生来诚实好强,想对人类文明做点贡献,觉得比登天还难。
热门推荐
  • 穿越之铁血王妃

    穿越之铁血王妃

    身为21世纪极品杀手,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身亡,她以为这一切结束了,然而这只是开始,意外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大陆,穿越到一个世人皆知的苏府废柴大小姐身上,面对继母的排挤,权利的争夺,战火四起的年代,她又该如何生存。一个是爱她宠她的霸道皇帝,一个在童年时代的一吻定情总是粘着她喊她娘子的痴傻皇子,她又该如何抉择。在这烽火四起的年代执着如她又能否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才哄废材:天女夕晴恋

    天才哄废材:天女夕晴恋

    说她废材,说她窝囊,说她丢了家族的脸要被逐出去。想起十五年来受的羞辱,她咬破手指当场血书:今后我姓夕,与林府不共戴天。他,是整块大陆的妖孽,是楚府的骄傲,面廓隐现,亦无瑕疵的脸震惊天下,气势轩昂,冷冰无情,仿佛是修罗界来的魔鬼。他,一缕生魂,附依在她的魔月萧上,她对他的关怀使他逐渐感动,从而日久生情。到底谁才能重唤起她纯真的心灵、抚平她心中的仇恨呢?请看他们如何戏缠争上女主。
  • 闪婚厚爱

    闪婚厚爱

    推荐虫子新文,《一夜贪欢:老公,劫个婚!》顾兰因一不小心跟名动江城第一权少的靳大少闪婚了。看着新出炉的红本本,她握拳给自己打气,婚姻就是一场强X,既然不能改变,那就闭眼享受吧。抱着怀里的温香软玉,靳少麟只觉得份外满足,果然在拐老婆这档子事儿上,目标得准,下手得快,力度得狠。**有人问,“幸福是什么?”顾兰因说,“幸福就是少生孩子,多工作,勤劳致富,一起奔向幸福的小康社会。”靳少麟说,“爱夫人的时候耐心足一点,时间长一点,用力一点,坚挺一点…那应该就是性福的全部了。”
  • 豪门新婚:BOSS,慢点!

    豪门新婚:BOSS,慢点!

    她爱了他七年,他却以为她只是爱他的钱。苏静淡然接受了这样的误会七年,直到他爱上了她,她却始终以为自己只是他心中那个她的替身。直到他捧她,默默为她做了很多很多,她才发现原来他是爱她的。苏静:“秦浩,你以前那么对我,现在该是我收利息的时候了?”秦浩邪魅地笑了:“收利息?当然可以,来吧。”苏静错愕地看着他,她是这个意思吗?苏静:“秦浩,你在耍流氓吗?”秦浩:“不是,我在疼老婆。”苏静:“……”
  • 你是我虚妄的梦境

    你是我虚妄的梦境

    我知道你,是我沉醉的花期。你是我的命运,爱我却从不靠近。明明是梦,却真实的让人哭泣。直到最后,才知道都是我的曾经。
  • 元朝典故编年考

    元朝典故编年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序落异起

    序落异起

    三个女孩,三个爱恨分明的女刑警,为了起初的一个任务而进入一个有一个的案子中去,看她们如何破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案子……(此文纯属虚构)
  • 单纯丫头蜕变记

    单纯丫头蜕变记

    单纯善良的上官夕颜在十岁时遭遇了父母离异,失去疼爱的妹妹……之后,她终于明白,不是你对所以人好,他们同样会对你好,于是,她离开了……三年后,当她再次回到这里时,早已不是以前那个傻傻的上官夕颜了,但她依旧没有忘记那个男生,苏泽伟……当她以新的身份回到这里时,还是什么都没有改变吗?
  • 逆天之名

    逆天之名

    公平?在这个不公的世界里,成王败寇才是永恒的真理!正义将由胜利者来谱写,而那些所谓的失败者,皆是我脚下之白骨!踏过白骨,站在众神之巅,将是我的命运!
  • 三界异行说

    三界异行说

    千年之后,天使重现人间,魔女之王转生,血族真祖该隐复活,人狼银月大帝重聚肉身,大陆危在旦夕。同时大陆北境兽人虎视眈眈,欲挥兵直下,海外五大龙岛重整旗鼓,欲杀回大陆,魔界七王结盟,欲再战人间。此时,通天塔六王已去其三,贤者议会分崩离析在即,人类联盟矛盾重重。大陆风云再起,百族纷争,神魔现世,新的水之王冷云现世,新的故事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