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6600000004

第4章 蓝卷 不是人间富贵花(3)

②王漏;古代用以计时的漏壶,此为美称。

③寒花:散发着清寒香味的花,多指梅花和菊花。玉箫:为人名。传说唐韦皋未仕时,寓江夏姜使君门馆,与侍婢玉箫有情,约为夫妇。韦归省,愆期不至,箫绝食而卒。后玉箫转世,终为韦侍妾。事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巷三,多借指姬妄。后世用于作为情人订盟之典。也称作玉箫侣约。

④修竹:长长的竹子。

⑤双鱼:代指书信。谢桥:指情人的住所。

【典评】

这首《采桑子》的开篇即写无聊。写完信后,仍然无聊,尽管词里没有诉及信中内容,而信是为谁而写,只从“依旧无聊”这四字就可以猜测一二。这首纳兰词看起来是自说白话,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可却营造出了引人入胜的气氛,让读者不自觉地沉沦其中。

“漏”一直都是诗词中落寞、寂寥、时间久长的意象,此处也如此。用“玉漏”来抒发漫漫长夜、难忍寂寞的无可奈何之情,纳兰想要通过这首词去表达自己无法与心上人相伴厮守的愁思。接着一句“梦里寒花隔玉箫”中,此处的“玉箫”一词代指心中想念着的情人,那么“寒花”又是什么?在寒冷季节才开放的花,多指梅花和菊花。那么纳兰是指什么呢?也许纳兰的“寒花”只不过是借用“寒”字去表达心中的凄冷吧?下片不再抒情,转而写景。“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雨后的夜景好像纳兰的心情,无奈里夹杂着几分茫然,几分萧肃。以“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作结,与开篇的“拨灯书尽红笺也”首尾呼应,是一种情绪的渲泄。

“分付秋潮”里的“秋潮”表示有信。这个意象经常出现在诗词里,比如唐诗名句“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里的“秋潮”也是这样的意境,这句“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的意思是说信就要寄出去了。要把信托付给秋潮,对收信的人传达自己的心意。

全词都是词人的典故和比喻,基本上没有出现真实的场景,可读罢全词,毫不造作,浑然天成。寥寥几十字就可以将词人的心事刻画得如此到位,可谓一首相思佳作。

采桑子

凉生露气湘弦润①,暗滴花梢。帘影谁摇,燕蹴风丝上柳条。

舞鵾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②。朝泪如潮,昨夜香衾③觉梦遥。

【注解】

①湘弦:湘瑟,湘妃弹奏的瑟,也代指瑟。瑟,一种弦乐器。

②檀粉:古时女子化妆所用的香粉。

③衾:被子,泛指寝具。

【典评】

这首小词写的是女子的闺中形态,可以理解为是纳兰写与心上人的情书。

夜色将至,冰凉的露珠浸湿了琴瑟,悄声滴落在花枝间。怎么帘外的疏影摇动不已,是小燕子乘微风掠上了枝头。对镜梳妆,不由地自怨自艾,镜匣打开又合上。不想梳妆,也懒得调那香粉。早晨醒来,回想昨晚美梦已去,不由地泪流满面。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情再深,也只是回忆。李商隐的诗句把失爱之痛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在这首纳兰词里,风格更加生动鲜明,迷离的暧昧更令人心生悸动。

纳兰的怅然若失与李商隐比起来,多了几分现实的伤痛。“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纳兰词有个特点就是直接铺陈,“凉”、“露气”、“花梢”,这些意象将女儿家的细腻心思展露无疑,生动而贴切。

词的篇幅较为简短,因此有许多想象的叙述。纳兰在这方面造诣颇深,怀春女子细腻地发现那露水垂落于花蕊上,然后又看到重重帘影,风儿轻拂柳枝,小燕子独自嬉戏着。

下片承接上片,“舞鹃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反正无意相思,索性好好对镜梳妆一番,也算应衬起这美好的春光。可是几番打梳妆盒后,都没有心思去调配脂粉。

“朝泪如潮,昨夜香衾觉梦遥。”以现实开篇,又以现实收尾,读罢令人怅然若失,可词人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这并不是梦,而是冰冷的现实。

采桑子

谢家庭院残更立①,燕宿雕粱。月度银墙②,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注解】

①谢家庭院:指南朝宋谢灵运家,在会稽始宁县有依山傍水的庄园,后代用于代指贵族家园,也指女子闺房。晋谢奕之女谢道蕴及唐李德裕之妄谢秋娘等都负有盛名,所以后人大多用“谢家”代指闺中女子。残更:古时把一夜分作五更,第五更时称残更。

②银墙:月色下泛着银白色的墙壁。

【典评】

开篇提及的谢家庭院,后世常用于代指贵族家园,亦指女子闺房。因此这首词是纳兰在怀念某段感情。

开篇一句“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是纳兰惯常使用的意象。这首词在遣词造句上,十分华丽动人,颇为浓郁。燕子在华丽的雕梁上栖息着,寥寥十几个字,就形象地把思念者的孤苦寂寞刻画出来,并且还使人无法分辨,那立于月色的人儿,究竟是为情所困的纳兰,还是黯然神伤的自己。王维的诗词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这首纳兰词更把诗画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对情境的刻画达到了入木三分的境界。

接着一句“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则是纳兰化用元稹的《杂忆》,尽管只改动了一个字,可全词仍然相得益彰。原诗是这样的:

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

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上片先是写景色,后又引用前人怀念的旧文。到了下片,第一句便是“此情已自成追忆”化自李商隐冒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而后接着—句“零落鸳鸯”,则是引出了最后的结局“雨歇积凉,十一年前梦一场”,纳兰心中明白,这份感情只可追忆,无法挽回,因此这一句不但道出了心中的悲伤,也说尽了世事的无常变幻。

这首《采桑子》作为爱情,有着清冷的意境:残更冷夜时分,伫立在庭院中,看着燕子在画梁上双宿双飞。月光照在了白色的墙壁上,清辉下无法分辨那园里的鲜花。眼前的一切都将化作回忆,从此以后你我天各一方,劳燕分飞。这个雨夜透着几丝凉意,而我们之间的恋情就像一场多年前的梦,不忍回首。

采桑子 居庸关

巂周声里严关峙①,匹马登登②,乱踏黄尘。听报邮签第几程③。

行人莫话前朝事,风雨诸陵。寂寞鱼灯④,天寿山头冷月横⑤。

【注解】

①巂周:古时燕的别名,亦称子规鸟。严关:险要的关口。

②登登:象声词,同蹬蹬,指马蹄声。

③邮签:古人的驿馆夜间报时的更筹。

④鱼灯:鱼形的灯。

⑤天寿山:现位于北京昌平东北部。黄土深厚,原名黄土山,明建十三陵后改名天寿山。古为军事要地。

【典评】

康熙二十一年间,纳兰被康熙大帝派赴西域“觇唆龙诸羌”,主要是为了解决西北的问题做准备。而本文《采桑子》便是作于这次离京路途上。纳兰当年就是从此路过,于戎马倥偬的间隙赋得这曲《采桑子》。

词上阕主要写景。本来杜鹃啼血这就是凄美已极的传说,再加上驿馆夜间报时的更筹声,更使人心惊。不仅是险要的关门相峙着,沉峻一如千年之前,只是这次来的是纳兰一行人。马蹄声碎、杜鹃声惨、军行报时的更筹声相互参杂,在纷纷弥漫的黄尘中若隐若现,就是一幅铺满尘埃的居庸关历史的画卷。纳兰也许是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自己的生前身后都也是风雨。纳兰的一颗心是多么的敏感,这样的思量和寂寞也是自然的。“寂寞鱼灯,天寿山头冷月横”,紧接上句,看来纳兰是一意将这冷意抒发到底了。“鱼灯”是古时帝王陵寝之灯。此时写来实在是一凄惨阴森得紧的意象。

据说纳兰死后数日,当时他侦查、安抚的诸部落都来归顺朝廷,就是前面所言“乌孙入质”,可是时候已晚,只让人觉得世事多变,如此滑稽!这究竟到底是老天对纳兰的最后惋惜,还是无情调侃?皇上的嘉赏、好友的赞誉都已经是身后旧事了,事到如今,试问独对一坟孤冢,还有何用?

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孤负春心①,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②。月浅③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注解】

①春心:由春景而引起的兴致或者情怀。

②兰襟:芬芳的衣襟,用来比喻知己好友。《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襟,连襟,彼此心连心。

③月浅:月色惨淡。

【典评】

纳兰在词里感叹:假如明月有感情,肯定会笑我,笑我直到如今都未结春心,一个人在这春色里沉思徘徊。近来非常害怕说起往事,那时高朋满座,相互间惺惺相惜。现在月夜幽凉,只好在梦中寻找过去的美好时光。他想让不美好的赶紧过去,从前的朋友还可以惺惺相惜,就像这首词的结尾—样:“梦里云归何处寻?”好像这一切都是梦,无处寻觅,是否真的只有在那云归深处,才可以寻回美好的从前。

纳兰曾经在一方闲章中刻下了“白伤多情”四字,可见他也会自己的多情而烦恼着,在他看来,就连那天上的明月都在笑话他的多情,笑话他在那么美妙的春光下,却不解风情,自寻悲苦。

这首《采桑子》感情细腻,上片写纳兰黯然沉重的心情,同时也烘托出了他怅然若失的情绪。从“辜负”、“闲行”、“独自”这些词语的运用看来,就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寂寥与孤独,谁会懂他的心?

行至下片,他解释自己为何沉郁,害怕追忆从前,因为往事不堪回首。不管这首词是纳兰为谁而写,都是他发自肺腑的感叹,细腻真挚。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①?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②,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③。

【注解】

①翻:在众人面前唱或者吹奏。

②怀抱:胸怀。

③谢桥:谢娘桥,古时将至爱的女子(或者妓女)称为“谢娘”,将其居住的地方称作“谢桥”。

【典评】

纳兰借着这首爱情词深深地抒发了自己对情人的相思之情:何人在唱那悲凄哀婉的乐歌,在这寂寞的雨夜中,耳中尽是风雨声,看着一点点灯花渐渐燃尽,令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在这寂静无声的夜里,说不清有什么事情压在心中,使人无论醒着还是睡着都无聊透顶,梦里追寻的快乐也一点点破灭了。

纳兰的词有个明显特征,尽管刚读时平平淡淡,可仔细回想时,心中却是五味杂阵。正像梁启超评价的那样,纳兰所作的词“眼界大而感慨深”。确实是这样,纳兰将一个个汉字谱写成了最美妙的乐章,可见他深谙词之大义。

“谁翻乐府凄凉曲?”这也是纳兰词比较有名的一句,读来平白无奇,可却暗自蕴含着汹涌四起的哀愁。何人在唱那些凄艳动听的歌,萧索悲切,竟然将“风也萧萧,雨也萧萧”也沾染了。辗转反侧,终夜无眠,“瘦尽灯花又一宵”了。古人的蜡烛通常是用羊油制成的,当烛芯燃烧时,就会发出细微的爆炸声,如同烟火的噼咧声。

因此,纳兰在此用“灯花”烧尽来描写时间的消逝,使整首词都笼罩在了美丽而凄切的意境中。每个人的相思也不尽相同,而纳兰的相思好比这燃烧着的灯芯,将深深的相思烧成了死灰。

上片描写了思念的悲伤,下片就转到了此时此刻无奈的境况。“不知何事萦怀抱”,太深沉的思念令人无法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思绪,纷乱复杂,却不知道到底哪一缕愁才令自己终夜无眠。在这寂寞无眠的夜里,思乡之情和对亡妻的相思之情令纳兰“醒也无聊,醉也无聊”。

至此这首词已经接近尾声了。不过让读者不太明白的是,是哪位女子令纳兰如此悲苦的深深挂念着?纳兰的最后一句“梦也何曾到谢桥”,也许是为了给读者一个明了的解释,或者也是他内心中最深的无奈。

收尾之笔好像有意透露了这位无名女子的踪影。“谢桥”指的就是谢娘桥,古人称自己心仪的女子为“谢娘”,而佳人的住处就用“谢桥”代指,这也是由旷世才女谢娘而衍生出的美妙词语。

东风齐 著力

电急流光①,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②,到底总无聊。欲谱频年离限,言已尽,恨未曾消。凭谁把,一天愁绪,按出琼萧③。

往事水迢迢,窗前月、几番空照魂销。旧欢新梦,雁齿小红桥④。最是烧灯时候,宜春髻、酒暖蒲萄⑤。凄凉煞,五枝青玉⑥,风雨飘飘。

【注解】

①电急流光:形容时间过得好像电光水流般飞快。

②欢谑:欢乐戏谑。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

③琼箫:玉箫。

④雁齿:常用于比喻桥的台阶。

⑤蒲萄:葡萄酒。

⑥五枝青玉:指灯。《西京杂记》谓,咸阳宫有青玉玉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

【典评】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痛彻心扉的感伤与悲苦:时光荏苒,人生苦短,而且天生福薄,纳兰想到这里便不由潸然泪下。就算强颜欢笑又能如何?他想要把心里的苦闷都写下,可是说尽了一切语言,还是无法消解半分愁思。

“泪”是这首词的关键。尽管后文写的都和泪无关,可词中的字里行间都溢满了眼泪。“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悲伤时,欢乐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强颜欢笑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悲痛呢?

“欲谱频年离恨,言己尽、恨未曾消。”纳兰描写自己的悲伤,沉默着,什么都不说,就让两行清泪带走所有的怨怼与仇恨罢。

纳兰在上片的最后写道:“凭谁把、一天愁绪,按出琼箫。”一捧无法诉说的悲愁,只好借吹箫而排解。转至下片,纳兰更把这种痛入骨髓的愁情刻画得如泣如诉,让它们与孤独一起随风飘散。

“往事水迢迢。窗前月,几番空照魂销。”,此处声情愁苦,音韵细腻饱满,好像满腔的感慨突然爆发,读罢后让人感到一种无法承受的悲痛。

“最是烧灯时候,宜春髻、酒暖蒲萄。凄凉煞、五枝青玉,风雨飘飘。”末尾两句,情景交融,抒发了无限的哀愁。这首词以声传情,声情并茂。通篇委婉通畅,环环紧扣,跌宕起伏而不失静谧,是难得的佳作。

满江红 茅屋新成却赋①

问我何心?却构此、三楹茅屋②。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误东风迟日杏花天③,红牙曲④。

尘土梦,蕉中鹿⑤。翻覆手⑥,看棋局。且耽闲殢酒⑦,消他薄福。雪后谁遮檐角翠,雨余好种墙阴绿。有些些欲说向寒宵⑧,西窗烛。

【注解】

①却赋:再赋。却,“再”。

②三楹茅屋:泛指几间茅屋。楹,房屋一间为一楹。

③杏花天:杏花绽放的时候,指春天。

④红牙:乐器名,檀木制的拍板,用于调整乐曲的节拍。

⑤蕉中鹿:《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邃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后以此典而成“蕉中鹿”,形容世间事物真伪难辨,得失无常等。蕉,通“樵”。

⑥翻覆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因进说他曰:‘……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杜甫诗《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后世将这个典故作“翻覆手”、“翻云覆雨”等,意思是反复无常、或者惯使权术手段

⑦殢酒:纵酒。宋刘过《贺新郎》词:“人道愁来须蹄酒,无奈愁深酒浅。”

⑧有些些:有一点、些许。寒宵:寒夜。

【典评】

历朝文人都向往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适自在,也前人与陶渊明性情相合,不为五斗米折腰,终年过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悠然生活。尽管纳兰人在仕途,却不求功名,想要仿效陶渊明等贤人,他有诗云:“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顾贞观南归整整三年有余,纳兰为了招顾贞观回到京都,专门建造了几间茅屋,写下了这首词用以迎接顾贞观。

这首词的上片侧重于叙志。问我为何要建这几间茅屋,是不是想要如同海鸥那般轻松自在,没有忧愁?把心里的感叹都付诸东流,抛去这世间的一切束缚,欣赏那无限春光。

下片点出了要摆脱“浮名束”的原因。是因为这世间变幻无常,使人无可奈何,还不如和好友把酒言欢,促膝长谈,享受清福。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逆天雪狐

    重生之逆天雪狐

    重生异世,青丘之狐;妖人人魂,舍子幻梦;帝姬雪狐,执掌轮回;立于那洪荒苍穹之上,品味那六界孤寂沧桑。
  • 一世桃花:千凰

    一世桃花:千凰

    镜头一:“师父,书上说男女授受不亲。“”嘘,师父是在教你怎么长大呢,别乱动。”镜头二:“千儿,不要睡,相信师父,师傅一定会带你回家。”“师父,若有来生,我愿为树,静静的守候你。”
  • 爱有8种习惯

    爱有8种习惯

    本书为我们作出见证:当我们向丰盈之爱敞开心扉之时,我们的生命就会变得更美好,并将世界变成更公正而和平的地方。本书帮助我们回答并解决现代人面临的重要问题,诸如:为什么说我现在过的生活就是我应该过的生活?我怎样原谅那些伤害过我的人?我怎样和难以相处的人坦率交流?我怎样给他人提供最大的帮助?我怎样忘掉过去着眼未来?本书通过富于启发性的故事和宝贵建议,向我们展示出:通过培养慷慨、静默、求真、坦诚、游戏、宽恕、慈悲和社群等简单却意义深远的爱的习惯,我们就能创造完满而有意义的生活。
  • 洞玄

    洞玄

    亘古恩怨,弥久长存,人魔死战,古今一决。消失的北凉,神隐的孽族,菩提的再生,如来的归处,苏醒的霸主,争乱的浮世,这一切的变化,究竟源自何处?一柄迷样的剑,一股执着的念。亦正亦邪的天外来客是否甘为人族扫除暗夜,引来光明?还是计在王权,图谋霸业?衍苍穹,破乾坤,一念洞玄!
  • 终级保镖

    终级保镖

    他,从小就跟着一个神秘人修炼《苍穹诀》,十六岁时便成为了一名顶尖的修真者!……他不爱看书,当然,除了XX书以外……他,竟在凑巧之下成为了“校花”的保镖?!……
  • 灵魂的游戏

    灵魂的游戏

    作者仅能保证这不是一本主角带着软妹子到处放闪光弹引的一群死死团前来群殴然后虎驱一震散发一阵王八之气将其全部暴菊的小说……
  • 异路魔神

    异路魔神

    很久以前的一场惊世神魔战,所封印的万世不遇天才魔君,在万年之后,突有一日破封而出,三界再临浩劫......
  • 花旦(中部)

    花旦(中部)

    该作品以大西北腹地西海固一个叫红城子的村庄为故事发生地,辐射大半个中国,以一支民间秦腔戏班的活动为经线,以众多民俗活动为纬线,以一代坤伶、艺名为“勾魂娃”的当家花旦齐翠花的命运揭示为主旨,构建小说文本。出场人物众多,情节跌宕,故事感人,气势恢宏,寓意深刻,被评论界誉为“宁夏的《白鹿原》”和“大西北民俗宝库”。极具阅读价值和研究价值,上部记述了20世纪40年代初期齐翠花困苦潦倒,弃城入乡,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大起大落的人生境遇。她天生丽质,身怀绝技,敢爱敢恨,但却处处受困、受辱。最后在我党地下工作者的组织下,劫狱救友,一同投奔延安革命阵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就是二

    就是二

    这是一个强大的国度,这是一个腐朽的国度.这里是宇宙的中心.这里是世界的边缘.这里有一群强大的老人,这里有一群软弱的老人.这里有一群弱小的年轻人,这里有一群坚强的年轻人.历史的车轮已经压来,罪恶冲破层层遮羞布显露在人类面前.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 吾欲为王

    吾欲为王

    大雨滂沱,黑暗无尽。少年楚牧羊全身浴血,默默地站立在残破城市的边缘,看着脚下数不清的尸体,还有那不知是血液还是流水的大量暗红液体,环视众人,仰天怒吼:“吾欲为王,自当杀出个未来!”妄为QQ:3115578648书友群:426925709诚邀各位一起谈天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