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81900000021

第21章 “无可”与“无学”辨析

有关翠微无学禅师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见成书于南唐保大十年(952)的《祖堂集》卷五。然而书中所载文字寥寥,只是对翠微禅师曾被唐僖宗赐封的事迹简略介绍了一下。北宋僧赞宁在编撰《宋高僧传》时,虽提到了投子大同、云居道膺与洛浦元安问道于翠微无学的事迹,但并没有对他本人立传。后来的禅宗史书,如《景德传灯录》和《五灯会元录》,只记载了翠微禅师的悟道因缘和师承法嗣,却对他往来丹霞寺与翠微寺以及修葺两寺的事迹只字未提。也正如《祖堂集》的作者静、筠二禅僧所言:“自余未睹行录,不决化缘终始”,翠微禅师的行状也就无法考据全面了。

而到了清代康熙年间,由曹寅等人编写的《全唐诗》卷七百二十一中,收录了李洞的《寄翠微无可上人·一作无学禅师》诗一首,则将“禅师无学”与“诗僧无可”联系起来,以至于后来的许多学者认为两人系同一人。

诗文如下:

远近众心归,居然占翠微。

展经猿识字,听法虎知非。

泉注城池梦,霞生侍卫衣。

玄机不可学,何似总无机。

文中所说的“泉”,即是翠微山的金沙泉,而“城池”自然指的就是翠微宫城了。翠微宫的正门为云霞门,“霞生侍卫衣”也就有着一语双关的意味。从此诗的第三句来看,李洞所说的“翠微”,即是终南山翠微寺无疑了。而第四句中的“可”、“学”、“无”三个字似乎带着玄机,那“居然占翠微”的,到底是无学还是无可,又或是说无学与无可本就是一人呢?

无可为唐代著名苦吟诗人贾岛的堂弟,贾岛在还俗应举之前,法名为“无本”。与贾岛一样,无可在诗作上也屡出佳句,并在书法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据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六:

无可,长安人,高僧也,工诗,多为五言,初,贾岛弃俗时,同居青龙寺,呼岛为从兄,与马戴、姚合、厉玄多有酬唱,律调谨严,属兴清越,比物以意,谓之“象外句”,如曰:“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又曰:“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凡此等新奇,当时翕然称尚,妙在言用而不失其名耳,今集一卷相传。

笔者依《全唐诗》所载,发现与无可相互酬唱的诗人颇多,如戴叔伦、贾岛、姚合、张籍、厉玄、马戴、薛能、方干、喻凫、刘沧、刘得仁、李郢、李洞、雍陶、顾非熊、殷尧藩、朱庆余等。其中,戴叔伦所作《宿无可上人房》已被蒋寅、王佃启等人考证为伪作,因为戴叔伦殁于唐德宗建中十年(789),此时的无可或许尚未出世。姚合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中进士第,授武功主簿一职,后创武功诗派,继而成名。虽然姚合与贾岛同时,但是从他的《送无可上人游越》诗中“清晨相访立门前,麻履方袍一少年”的一段话得知,此时的无可也尚为年轻。并且除贾岛、姚合、张籍以外,其他几人均在唐武宗会昌时期前后成名。由此看来,无可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应该是在晚唐,这跟无学弘扬禅法的历史时期相同,或许也可以成为“无学就是无可”的一个佐证。

笔者以为,仅从《全唐诗》所录那模棱两可的标题以及二人住世的时间就来判定“无学就是无可”,是不够确切的。虽然法名相似,但二人的行履足迹、诗作风格与禅学成就均不相同。

对于无学禅师来说,我们仅仅知道他在驻锡终南山翠微寺之前曾到过河南参谒丹霞禅师,而诗僧无可的行履,却有大量的史籍记载。

如《唐才子传》卷六《无可传》言:“贾岛弃俗时,同居青龙寺。”从贾岛于元和七年(812)春还俗应举的事迹推测,元和七年时,无可曾住在青龙寺。

《唐才子传》卷五《贾岛传》:“时新及第,寓居法乾无可精舍。”由此得知,贾岛中举时,无可已搬至长安法乾寺。

据《金石萃编》卷六十六所载,长安百塔寺曾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一尊,幢后铭由“内供奉僧毅川”撰写,经文并铭文由“白阁僧无可”书,唐大和六年(832)四月十日建。据此可知,大和六年时,无可曾居于终南山的白阁峰。

方干曾有《寒食宿先天寺无可上人房》诗一首,末后句云:“同忆前年腊,师初白阁回。”可知,继白阁峰住山之后,无可曾一度居于长安居德坊的先天寺。先天寺与青龙寺同为唐密道场,这也成为无可曾修习过密宗的一个凭证。

现藏咸阳博物馆的《唐故安国寺寂照和尚碑》,于唐开成六年(841)初建,由段成式撰文,僧无可书丹。碑尾的落款为“少华山树谷僧无可”。据此可知,开成六年时无可曾居陕西华县的少华山。

再从无可的《禅林寺》、《秋夜宿西林寄贾岛》、《过杏溪寺寄姚员外》、《寄题庐山二林寺》,以及姚合《送无可上人游边》、《送无可上人游越》等诗来看,无可还曾到过陕西安康、浙江、江西以及边塞等地。

恰如贾岛在《喜无可上人游山回》一诗中所言,诗僧无可是名“寻山无定居”的行脚僧。而无学禅师却一直致力于丹霞寺和翠微寺两座道场的恢复重建工作,根本无暇畅游。况且,史籍中亦没有留下无可曾到过河南的佐证。

那么,李洞之诗到底是寄给“无学禅师”还是“无可上人”的呢?

众所周知,贾岛“推敲”的故事掀起了唐代诗坛的苦吟之风。由于学习贾岛作风的诗人很多,因此学术界在给晚唐五代诗歌划分流派的时候,习惯将他们划归为“苦吟派”。包括无可在内,上述所列与其酬唱的多为苦吟派诗人。而在这些人里面,论及对贾岛的追慕,李洞首当其冲,可谓到了“迹涉疏狂”的地步。

例如:

《唐才子传》卷九《李洞传》:洞,字才江,雍州人,诸王之孙也,家贫,吟极苦,至废寝食,酷慕贾长江,遂铜写岛像,戴之巾中。常持数珠念贾岛佛,一日千遍,人有喜岛诗者,洞必手录岛诗赠之,叮咛再四,曰:“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其仰慕一何如此之切也。

《北梦琐言》卷七:进士李洞慕贾岛,欲铸而项戴,尝念贾岛佛,而其诗体又僻于贾。

《齐东野语》卷十六《贾岛佛》:唐李洞,字才江,苦吟有声,慕贾浪仙之诗,遂铸其像事之,诵贾岛佛不绝口,时以为异。

《唐摭言》卷十:慕贾阆仙为诗,铸铜像其仪,事之如神。

李洞自己在《题晰上人贾岛诗卷》中亦言:“贾生诗卷惠休装,百叶莲花万里香。供得半年吟不足,长须字字顶司仓。”看来,李洞“事贾岛如佛”的夸张做法确有其事。

而无可与贾岛的关系,可以说在“同为浮屠”之时即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贾岛还俗时,曾与无可约定将来重归释门,并在《送无可上人》中信誓旦旦地说:“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可惜一落红尘终被牵绊。无可后来也在《秋寄从兄贾岛》中不无感伤地提醒他:“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全唐诗》中记载二人集宿、同游、相访、赠诗的事迹也屡见不鲜。在诗歌创作方面,无可的成就同样非凡。唐代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将他列为“清奇雅正主”入室十人之内。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也录有他的佳旬。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癸笺》说:“无可诗与兄岛同调,亦时出雄句,咄咄火攻。”清代贺裳撰《载酒园诗话》言:“无可诗如清涧流泉,虽波涛不兴,亦自清冷可悦。”除此之外,无可的书法功底亦可谓出类拔萃,这又是贾岛所不能及的。清王昶撰《金石萃编》卷六十六言:“无可,贾岛从弟,字法学柳公权。”明赵蛹《石墨镌华》称:“其书法出柳诚悬而优孟者。”当代书法家钟明善先生也曾对无可书法的艺术成就进行过详细论述。

从无可与贾岛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诗文、书法上的成就推测,李洞是极有可能向他问学或是赠诗的。再从李洞念“贾岛佛”的事迹来看,他本人对苦吟诗句的痴迷程度远远超越了对佛教的信仰,其作品中也很难见到类似于“诗佛”王维所提倡的禅意。而无学禅师主张“无事为宗”的禅学思想,鲜有言句示人,所作偈颂也称不上为诗歌,自然与李洞之追慕不能相投。所以说,前文所述之诗应为李洞寄赠无可之作。

李洞还曾作《赠可上人》诗一首,表达了对无可的崇敬之情:

寺门和鹤倚香杉,月吐秋光到思嚵。

将法传来穿泱漭,把诗吟去入嵌岩。

模糊书卷烟岚滴,狼藉衣裳瀑布缄。

不断清风牙底嚼,无因内殿得名衔。

马戴亦曾作《宿无可上人房》诗一首,此诗又名《宿翠微寺》。并且在寻访无可时,马戴也曾依翠微寺为题作了一首诗。共附录于下:

《宿无可上人房·一作宿翠微寺》

稀逢息心侣,细话远山期。

河汉秋深夜,杉梧露滴时。

风传林磬久,月掩草堂迟。

坐卧禅心在,浮生皆不知。

《宿翠微寺》

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另外,与李洞、马戴同为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崔涂曾作《江上怀翠微寺空上人》诗:

旅泛本无定,相逢那可期。

空怀白阁夜,未答碧云诗。

暮雨潮生早,春寒雁到迟。

所思今不见,乡国正天涯。

若依孟浩然《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诗来看,空上人应在唐玄宗开元时期(713—741)前后住世。崔涂生卒年虽不详,但依《唐才子传·卷九》可知他曾在唐僖宗光启四年(888)中进士,与空上人时期相隔百余年。且崔涂诗“空怀白阁夜,未答碧云诗”一句所提到的“白阁”,正是无可在大和年间居住过的终南山白阁峰。所以,这首诗应该是针对诗僧无可来写的,原题应为《江上怀翠微寺可上人》。

古人普遍将僧侣长期驻留一地称为“驻锡”,若是短期的居住,则称为“挂锡”。驻锡一词,后来又演变成和尚统领一寺或是一山的代称。诗僧无可虽不似无学禅师那样驻锡于翠微寺,但是他曾于翠微寺挂锡的事迹,确为事实。

同类推荐
  •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阿拉伯帝国,给世界留下了不可多得的财富,科学,文学,艺术,绘画,都再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其辉煌至今任让世人景仰。而这么一个大帝国,有经历了什么,最终导致泯灭在历史的洪流中呢?这个千年古迷,古阿拉伯文明的秘密等你来探寻……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自古即为中国北部一重要的边防要塞。历史上除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外,雁门关一直是牵动历代中原王朝最敏感的那根神经。秦击匈奴、唐阻突厥、宋御契丹、明防瓦剌……滚滚狼烟几乎从秦一直燃烧到近代。作为中原门户,雁门关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一部雁门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是全世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无穷无尽又无处不在,它耐人寻味且令人陶醉。文化孕育了大千世界,并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在人类文化漫长而辉煌的进程中,至今还存在着众多悬而未决的未解之谜,它们所散发的神秘魅力,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破译和解析这些文化谜题,不仅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传承和普及人类文化的精华及其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锻炼思辩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
  • 世界神秘文化

    世界神秘文化

    巫医、巫师、巫术,从远古的喧嚣中走来,星相,吸血鬼、炼金术,在幽暗中绽放神秘的光彩,是冥冥中的蛊惑,是宇宙的安排,让人们顾影徘徊。
  • 回族文化新论

    回族文化新论

    在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如同涓涓细流,不断汇入中华文明的洪流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回族,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也曾出现过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留下过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光辉篇章和不可磨灭的业绩。在长期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回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回族文化可说是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独特产物,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热门推荐
  • 炮灰王妃不安分

    炮灰王妃不安分

    她,一失足穿越成炮灰,身世是炮灰,被安排的命运也炮灰,可是你看她哪有一点炮灰样啊?拐搭着皇子把品牌服装店开到了古代,还煽动公主和她一起搞服装拍卖会,赚得个盆满钵满还不消停,整天把个王爷老公虐的伤心伤肺又伤肝不说还把个王爷小叔子迷得神魂颠倒……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星者学院和众星殿

    星者学院和众星殿

    一位名为星留的人,为了内心的感动放弃了一切。每个人心中都有巨大的悲伤,因为人终将死亡。微光中,星犬在林中奔跑,云鹿在湖畔漂荡,白灵在渊间栖息,星海在海角遨游,魂在高山凝望,谁在众星等待?星留总觉得世间有一股感动流于心中,当拥有足够多,即使死去,好像,也没有那么难受......星使、星者、星空、星曜、星辰
  • 第一王座

    第一王座

    披荆斩棘不畏险,勤修苦练为什忙?一朝明悟了真道,天地齐贺封为王!这是一个仙道崩坏,力量为尊的时代!这是一个百家争鸣,天地封王的时代!在这个大道昌明的世界,道果凝为王座,无数天才强者相争……苏山!一个十五岁少年,在飞扬的青春中,挟着那无尽的血与火,一步一步踏上了第一的王座!……苍茫大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 逆凤行

    逆凤行

    一句话不割,两世为人,如何一骑绝尘。
  • 金屋里的爱恋

    金屋里的爱恋

    她是一代娇后陈阿娇,一心一意只爱刘彻一人,然而刘彻却处处拈花。备受冷落的她毅然决定废帝。携手刘陵公主——伪装的好姐妹,她周旋在阴谋与背叛间,她和卫子夫对抗,和刘彻抗衡。未料,事情尚未成功,刘彻便率先废后。落地长门,她问刘彻:“有没有爱过她。”
  • 领袖时空

    领袖时空

    废才少年,闯下大祸,惊天奇遇。传奇的事迹让时间来诉说,让空间来传承.......
  • 风雨麒麟路

    风雨麒麟路

    少女安然飞机事故,借尸还魂来到了十二国世界,没想到,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异世界。她的身份更是匪夷所思,居然是一只命运多坎坷的水麒麟,在天大地大的使命前,且看女主如何行走这麒麟路。此故事并不与《十二国记》类同,所以不知道《十二国记》的书友们也能够轻松阅读。非常感谢!
  • 征途之霸绝天下

    征途之霸绝天下

    他,一介城市小平名,再一次意外中获得了上古至尊三神兵,从此,他魔剑在手,霸绝天下,征战异界,却不想遇到超强超古强者恶魔天使……
  • 重生贵女

    重生贵女

    原以为自己的一生虽然短暂也算得上是平安幸福,哪只在她身死之时才知自己的死是相公一手策划。本为名门贵女,却被诬蔑不是清白之身,何家嫡女何瑶瑶死于自家夫君之手,且被夫君认为是不洁之人。一生安乐的她在恨意伤心之下死了,一睁眼竟回到了二八年华。何瑶瑶一时不知身在何方,重生而来的何瑶瑶不想报仇,只希望再也不见那个男人。大选之时,她不再逃避,名门贵女,锦绣容颜,她所求不过是一心人而已。
  • 破空黎明

    破空黎明

    地球,我们称它为大地之母,它蕴含着许多奥秘神秘现象层出不穷,真相是什么?假如你能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时候,你会怎么做?灵魂融合,重获新生,他又会如何颠覆自己的命运。看他如何从屌丝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