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是佛法中解脱“我执”的方法,也不失为一条获得幸福的绝妙方法!一个人对外物的追求没有止境,他的生命已经装满各种各样的人世知识,哪还有再追求的可能,因此,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心智澄明起来,必须先放下一切,使自己的心真正空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无限的可能。
放下,才能拾起灵性
有一个人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陀对他说:“放下!”
那个人就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了。
佛陀又说:“放下!”
那个人又把右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了。
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那个人说:“能放下的我已经都放下了,我现在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你到底让我放下什么呢?”
佛陀说:“我让你放下的,你一样也没有放下;我没有让你放下的,你全都放下了。花瓶是否放下并不重要,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你的心已经被这些东西充满了,只有放下这些,你才能从生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才能懂得真正的生活。”
那个人终于明白了。
佛陀说的“放下”这两个字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有的人追求功名,放不下功名;有了金钱,就放不下金钱;有了爱情,就放不下爱情;有了嫉妒,就放不下嫉妒。世人有几个能真正“放下”呢?
然而,心理的压力远远重于手上的花瓶。“放下”,不失为一条获得幸福的绝妙方法!一个人对外物的追求没有止境,他的生命已经装满各种各样的人世知识,哪还有再追求的可能,因此,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心智澄明起来,必须先放下一切,使自己的心真正空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无限的可能。
丢掉背篓里的石头
禅师给了一个中年人一个篓子让他背在肩上,指着前方一条坎坷的道路说:“每当你向前走一步,就弯下腰来捡一粒石子放在篓子中,然后看看会有什么感受。”
中年人照着禅师的指示去做,他背上的篓子装满了石头后,禅师问他一路走来有什么感受。他回答说:“感到越来越沉重。”禅师说:“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背负着一个空篓子。我们每往前走一步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因此才会有越来越累的感慨。”
中年人又问:“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人生的重负呢?”
禅师反问他:“你是否愿意将名声、财富、家庭、事业、朋友拿出来舍弃呢?”
那人默然,不能回答。
“放下”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世间的人一旦有了功名,就会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会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会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会对事业放不下。
世人身体上的重担,心灵上的压力,何止手上的两个“花瓶”呢?我们往往是自己给背篓里加石子,使我们的步履一步步沉重。
这些重担与压力,使人活得十分辛苦。因而,在缤纷的社会中,学会“放下”可以使心灵获得解脱,让自己活得洒脱。只有放舍了尘根,我们才能像风筝一样,清闲自在白云间。
不必回头,彼岸此刻在脚下
抚州石巩寺的慧藏禅师,出家前是个猎人。他最讨厌见到和尚,有一天他追赶猎物时,被马祖道一拦住。
这个猎人讨厌和尚,见有个和尚干扰他打猎,就抡起胳膊,要与马祖动武。
马祖问他:“你是什么人?”
石巩:“我是打猎的人。”
马祖:“那,你会射箭吗?”
石巩:“当然会。”
马祖:“你一箭能射几个?”
石巩:“我一箭能射一个。”
马祖:“你实在不懂射法。”
石巩:“那么,你可懂得射法?”
马祖:“我当然懂得射法。”
石巩:“你一箭又能射得几个?”
马祖:“我一箭能射一群。”
石巩:“彼此都是生命,你怎么会忍心射杀一群?”猎人虽以杀生为本,但杀取有道,这叫不失本心。
马祖语含机锋地问:“哦,看来你也懂一箭一群的真义,可怎么不照一箭一群的法则去射呢?”
石巩:“我知道和尚一箭一群的意思,可要让我自己去射,真不知道如何下手!”
马祖高兴地说:“呵!呵!你这汉子出世以来的无明烦恼,今日算是断除了。”于是,石巩便扔掉弓箭,出家拜马祖为师。
石巩不可谓不厌佛法,但是他有幸遇到了马祖,所以当他下跪的时候,就已经上岸了。其实就是这样,只要你在一转念之间明白了佛法的道理,岸就会呈现在你的面前,又何须回头呢?
《红楼梦》中跛足道人有名的《好了歌》唱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首歌唱得那么透彻,直抵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那是一种万缘放下自逍遥的大洒脱。既然已经在人生的大海中,那就不必回头,因为回头已经没有岸,岸就在你脚下,在你心中。
岸还是岸,你还是你
龙湖有个普闻禅师,他是唐朝僖宗的太子,看破了人生,出了家到石霜庆诸禅师那里问佛法。
他说,师父啊,你告诉我一个简单的方法,怎么能够悟道?这个师父说:好啊!他就立刻跪了下来:师父啊,你赶快告诉我。
师父用手指一下庙前面的山,那叫案山。依看风水的说法,前面有个很好的案山,风水就对了;像坐在办公椅子上,前面桌子很好,就是案山好。
石霜禅师说:等前面案山点头的时候,再向你讲。他听了这一句话当时开悟了。换句话说,你等前面那个山点头了,我会告诉你佛法,这是什么意思?
“才说点头头已点,案山自有点头时”。说一声回头是岸,不必回头,岸就在这里,等你回头已经不是岸了。
当我们在无边的苦海拼死挣扎的时候,狂涛巨浪裹胁我们,让我们喘不过气来。或许我们会丧失希望,但当我们醒悟靠自己的力量永远无法解脱时,我们会明白放下就踏上苦海的岸。
岸还是岸,你还是你,你没有架起那座彩虹一般的桥梁,横跨天空的桥梁就是放下。在你放下的一瞬间,岸就横亘在你眼前,你已踏上稳稳实实的岸。
提得起,放得下
学禅的师兄弟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上。走到一处浅滩时,他们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踟蹰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衣服,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
“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大和尚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小和尚继续前进。
小和尚跟在大和尚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做声。
晚上,回到寺院后,他忍不住了,对大和尚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
“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怎么你到现在还挂在心上?”大和尚笑着答道。
大和尚虽然怀中有美女而心中无美女,所以没有牵念。小和尚则相反,他虽没有背那个美丽的少女过河,却一直念念不忘。这正是提得起与放不下的最佳写照。
提得起,才放得下。我们在说放下的本身,就包含我们正在提着、捏着一些东西不放。其实,只有我们放下时,我们才能真正把握。
根本没有提起什么,就不能放下什么东西了。提得起,放得下,才有资格学佛;提得起,放得下,自然就可以成佛。
不过,幸好小和尚心中有根梁木,因他毕竟是小和尚,所以他怀中无美女,心中有美女,一直耿耿于怀,这叫提得起。他提起这根梁木,就有放下做舵的希望。
寻愁觅恨的是自己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的回答经常不从正面说明,总会要你从另一方面去体会。
有一次,一个信徒前来拜访他,因为没有准备供养他的礼品,就歉意地说道:“我空手而来!”
赵州禅师望着信徒说道:“既是空手而来,那就请放下来吧!”
信徒不解他的意思,反问道:“禅师!我没有带礼品来,你要我放下什么呢?”
赵州禅师立即回答道:“那么,你就带着回去好了。”
信徒更是不解,说道:“我什么都没有,带什么回去呢?”
赵州禅师道:“你就带那个什么都没有的东西回去好了。”
信徒不解赵州禅师的禅机,满腹狐疑,不禁自语道:“没有的东西怎么好带呢?没有的东西怎么好带呢?”
赵州禅师这才指示道:“你不缺少的东西,那就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你不缺少的东西!”
信徒仍然不解,无可奈何地问道:“禅师!就请您明白告诉我吧!”
赵州禅师也无奈地说道:“和你饶舌多言,可惜你没有佛性,但你并不缺佛性。你既不肯放下,也不肯提起,是没有佛性呢,还是不缺少佛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