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4700000037

第37章 心不藏秽,自然觉悟禅机(2)

做了一辈子的事业、研究与学问,劳累、流汗,筋疲力尽,到头来还是学不会真正关爱自己的心灵,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一点办法都没有,这又是为什么?这又何苦?我们聆听到了那奇妙的只手之声了吗?

我们活着毕竟要关照好自己,生命是我们从造化接受的恩赐,我们有愿望也有责任去善待这项恩赐。珍视我们的心灵,醒悟自觉,尝试着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我们就会听到“只手之声”,解除一切奴役我们心灵的枷锁,使我们自由的心灵飞翔在宇宙深处。

自度也能度人

人只有自己来承当自己,才能真正走上解脱之路。没有别的路了,你剩下的只有向你自己求救,打开自己的心门,点燃那盏心灯,让自己成为自己的避难所。

有一个信者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者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禅师:“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

说完,他便扔下这个人独自走了。

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自己有真正的禅性,就可以不被魔迷惑。雨天不带伞想让别人帮助,平时不认识真正的自我本性,却想让别人度。这如同自家的宝藏不用,却专门想别人家的,怎么能称心如意呢?

自伞自度,凡事应该反求诸己。那位禅师不肯借伞,其实是禅师的大慈大悲。

坦荡胸怀对日月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程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臬:“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奈,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

“将军为什么这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

“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开玩笑地也用偈语回道:

“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

“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

“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如何能出家?”

如果这位将军不自省,永远都放不下,也很难步入佛门的境界。

自省是道德完善的重要方法,是治愈错误的良药。然而,自省又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它就像一个人拿起刀亲手割掉身上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但要用一颗坦诚的心灵去面对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也会留下疤痕,但它却是根除病毒的唯一方法。只要“坦荡胸怀对日月”,心地光明磊落,自省的勇气就会倍增。古人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食过后,太阳更加灿烂辉煌;月食复明,月亮更加皎洁明媚。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会得到人们更崇高的尊敬。

心地清净,不着一物

司马禅师想要选一个人到大沩山去当住持。

他下令敲钟集合全寺僧人,然后宣布说:“你们中间谁能当着大家的面出色地回答我一句话,我就让他去大沩山当住持。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但是要看你们的本事了。”

司马禅师拿起一个净瓶,说道:“这个不是净瓶,是什么?有谁能回答?”

众僧抓耳挠腮,面面相觑,分明是净瓶,却不能称作净瓶,那称作什么呢?华林和尚也在那里不知所措。

这时候,来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和尚,他说:“让我来试试!”

众人一看,原来是寺内专干劳役的杂务僧,都哈哈大笑起来,说道:“烧火做饭的,居然也想试试!”

司马禅师问道:“你叫什么?”和尚沉静地答道:“灵佑。”

于是灵佑和尚就走上前去,从禅师手中接过净瓶,放在地上,然后一脚把它踢出了院墙,转身就退了回去。

司马和尚惊喜地叫起来:“这正是大沩山的住持啊!”

既然不是净瓶,那就一脚踢翻好了,何必多说?众僧目睹了灵佑深得禅机,个个心服口服。后来灵佑和尚便去大沩山当了住持,创立了中国禅宗五大宗派之一的沩仰宗。灵慧的灵佑和尚独具禅眼,他直来直去,在充满佛气的寺院里,像一朵淤泥中的白莲花。

心地清净,不着一物,故能以伙夫身份开创中国禅的沩仰宗。他本无意去争夺这个住持位置,他有的是一颗璞玉一般的心。

一个人做到无欲的时候,就放弃了心中的杂念,就是清空了心灵里面的世俗生活积存下来的枯枝败叶。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和独立。

自修其身,保持真我的本性

《维摩经·菩萨品》中有一句名言“直心是道场”,出自下面这篇故事。

一天,光严童子为寻求适于修行的清净场所,决心离开喧闹的城市。在他快要出城时,遇到维摩居士。

维摩也称为维摩诘,是与佛祖同时代的著名居士,他妻妾众多,资财无数,一方面潇洒人生,游戏风尘,享尽世间富贵;一方面又精悉佛理,崇佛向道,修成了救世菩萨,在佛教界被喻为“火中生莲花”。

光严童子问维摩居士:“你从哪里来?”“我从道场来。”“道场在哪里?”“直心是道场。”听到维摩居士讲“直心是道场”,光严童子恍然大悟。

“直心”即纯洁清净之心,即抛弃一切烦恼,灭绝了一切妄念,纯一无杂之心。有了“直心”,在任何地方都可修道;若无“直心”,就是在最清净的深山古刹中也修不出正果。

原本人心纯真无私、正直光明,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渐渐发现周围的许多人都是心有城府、尔虞我诈、钩心斗角、自欺欺人,便不由自主随波逐流,放弃了自己的直心道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会上风气不正,人们有失淳朴善良而流于诡诈虚伪,心地不再像古人那么淳朴,让许多老人不由感叹“今不如昔”。

世风如此,多说无益,一声叹息,只愿自修其身,保持真我的本性。只要越来越多的人远离机诈欺骗,世界便会日渐和谐完满。

大悟是在心静中

某天,几个弟子为了“大悟”一意,争得面红耳赤。于是,他们几个一起来到智禅大师的卧室,问道:“这世间,何谓‘大悟’呢?”智禅大师微笑着说:“大悟自在心静中。”此时,那几个徒弟显得有些迷惑。

午膳之前,智禅大师带着那几个弟子,来到后山的李子林里。树头上的李子大都熟透了,紫里透红的李子,散发出一缕缕诱人的芳香。智禅大师吩咐两个弟子,从树上采摘了一竹篓李子。尔后,他让在场的每一位弟子品尝,李子的汁液像蜜汁一样甘甜。吃完之后,智禅大师带着弟子走到一个小小的水潭前,他俯身掬起一捧潭水喝了起来。然后,他让弟子们也尝一下。

弟子们纷纷仿效师傅的样子,喝了几口潭水后,便咂吧咂吧嘴。智禅大师问:“小潭的水质如何呢?”弟子们又用舌头舔了舔嘴唇,回答说:“小潭里的水,比我们舍近求远担来的水甜多了。往后,我们可以到这小潭来担水吃呀!”这时候,智禅大师便让一个弟子提了一木桶潭水。

然后,他们回到寺院。午膳之后,智禅大师让每个弟子都重新来品尝一下从后山小潭打回来的水。

弟子们尝过之后,大都将水吐了出来,个个都皱起了眉头。因为,这水很涩,而且有一股腐草味儿。智禅大师解释道:“为什么同一个小潭里的水,却有两种不同的滋味呢?因为你们先前品尝的时候,都吃过李子,口里留有李子的余汁,所以就把这水的涩给掩盖了。”众弟子们都认同地点了点头。

智禅大师看了看面前的徒弟,意味深长地说:“这世上有些事情,即使你我亲自体验过,也未必触及它们的本质。因为往往有些事情,一时会被美丽的假象所迷惑,‘大悟’就是这个道理呀!你我必须有一颗平静的心,抛却那些虚荣和繁华……”

只有你心处在风暴中心岿然不动,才能清醒把握自己在这纷繁复杂世事中的位置。

人生会遭遇许多事,其中很多是难以解决的,这时心被盘根错节的烦恼纠缠着,茫茫然不知如何面对。如果能静下心来思考,往往会恍然大悟,心静则一切豁然开朗。

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巧遇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欣喜地对她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来,并以香花供佛。依据经典,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高兴地回答:“这是应该的,每天我来寺礼佛时,感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一样的清凉,但是,一回到家中,就开始心慌意乱。请问禅师,我一个家庭主妇,如何才能够在琐碎烦闷的生活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后的花梗很难吸收到水分,鲜花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说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道理也是这样的。我们生活的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只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掉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欢喜作礼谢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说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要到寺院中生活呢?”

清空了心灵,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清空了心灵,才有了让生命一次次远行的条件。人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能超出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

让你的身心成为禅的道场,就像无德禅师说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那样的话就无处不是宁静,无处不是清净了。你便成了淤泥浊世的一枝净莲,由纯洁的心房散发禅的馨香。

同类推荐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本书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佛教的产:尘及在中尉的弘扬。著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佛救,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人精深。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无死的金刚心

    无死的金刚心

    神秘伏藏本书前身是《琼波秘传》,用空行文字记录,千年来以神秘伏藏的方式存在着。在某年的某个神秘时刻,作家雪漠跟它相遇了。依托二十多年瑜伽修行的生命体验,雪漠于光明境中穿越历史,与北宋时期的雪域玄奘琼波浪觉对话,向世人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本书旨在解除每一个人内心挣扎的苦痛,还年轻人以阳光健康的心态,赠老年人以历经沧桑的从容,让整日奔波的人有一个心灵的港湾,让无所事事的人有一座心灵的庙堂。教导世人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不如意,待人接物又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心态。总之,本书旨在以“通俗佛经”之相,助世人修出佛心禅性。
  • 佛法与人生

    佛法与人生

    佛法与人生是在博大精深的佛学中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和通俗的文笔向读者介绍了佛教的创建,佛教的信仰,佛教的发展等多方面的情况。本书的另一特色是介绍了佛家的修炼,其中有面壁参禅、四禅八定、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藏密功法、观音咒、和超自然的功能——神通等。还有佛家的剃度、受戒、佛事等等各方面的情况。
热门推荐
  • 再笑诸天

    再笑诸天

    上古的辉煌已淹没在岁月中,被封印了血脉的族群在蛮荒大地上挣扎求存,先祖的峥嵘磨灭在了时间的尽头……穿越而来、再燃战血,誓让碧血染诸天!
  • 桃花骨

    桃花骨

    红尘错,错过多少花开花落,不能欣赏你的美,是我的罪过!他是与她订有婚约的少年诗垠,却在她最美丽的时候错过了她,从此承受着她一次一次从自己身边逃到别人怀抱。他是与她一夜之情的青剑舒词,却在她一刀刺入他胸膛的时候爱上了她,然终在恩怨情仇、朝野倾轧中越走越远。他是将她送到别人床上的浪子楚赋,却在生米煮成熟饭时迷恋上了她,于是不计手段要得到她,却每一次都是将她推到别人身边。“蛇蝎”一样的女子,不碰,是一种诱惑;碰了,是一种罪过!而如果注定不能相守,那么,请让我为墓,做你今生的归宿……
  • 一手爱情一手床

    一手爱情一手床

    躺在床上,凌江随意地翻看电视节目,浴室里哗哗的水声让人心猿意马,想入非非。等了半天,水声终于停止,少顷,浴室的门打开……
  • 租个太子当老公

    租个太子当老公

    因为前小半辈子被老妈管束,后来接手公司,没时间谈恋爱的洛小姿姑娘被老妈逼迫去相亲,当然堂堂总裁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在朋友公司里遇到了那个男人,走,咱们回家结婚吧,诶,你别跑。两个不相识的人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而当她知道对方不是自己认知那样会怎么样?
  • 狂战仙穹

    狂战仙穹

    炼气十六环,筑基九星台,金丹刻道纹,元婴步先天…化神、合体、炼虚……一名觉醒了仙之残躯的少年,体内无法存储灵气,受尽百般嘲讽。后有禁术——九面娑婆诃,问世!召唤青、白、朱、玄、空、南、北、三、玉,对应五行阴阳时空。那嘲笑过我的,终将被我狠狠踩在脚下!
  • 意爱

    意爱

    就算这座城市让大雨颠倒,青春依然在风中飘着!
  • 人道逆

    人道逆

    茫茫仙道世界,只见仙者,魔者纵横天地;无人见芸芸众生人间炼狱。看一少年引导人道逆袭仙道,吾以人愿换天心。
  • 帝后谋

    帝后谋

    三年前,南泱下嫁给草包美人四皇子,助他登基,其后却垂帘执政,毒害亲夫,天下唏嘘——真狠!三年后,南后被废,第一权贵之门南家举家流放,皇帝亲手弑妻,她却死而复生,天下又唏嘘——你妹!我们的宗旨是:像开挂一样虐小三,顺带和皇帝来场说谈就谈的婚后恋爱。
  • 追梦少女superstar

    追梦少女superstar

    原梦星:“我最看不起三种人,1是没有梦想的人2是有梦不追的人3是追梦旅途中半途而废的人。
  • 血莲女徒之祭天

    血莲女徒之祭天

    她本该平凡度过一生,却不料,天意弄人。他本该羽化成仙,却因同情旧爱,误惹是非。她被他变成了命定祭天人,他亦为她担心。他表面清冷薄情,却也为她做了不顾天下人的事。他说,原是我对不起你,为你陨落也是我命定的,无关情爱。她说,纵然你高高在上,可我依然倾慕于你。他说,我即看过你心中依恋不舍,苦痛难过,就不会让你这般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