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4700000021

第21章 心有净土,解脱自我(1)

佛家的清净如同一粒小小的种子,虽然外表看来微不足道,但其中却蕴涵着最伟大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人能够实现非常大的提升。在紧张忙碌的日子里,需拿出许多小小的空闲为自己净心。片刻的净心会带来片刻的安宁,无数个片刻积累起来,人就获得了一份悠然自得的心情,整个身心也能达到和谐的状态,从片刻安宁到身心和谐。

不要执著于曾经的过失

从前,在舍卫国里住着一个老人,他和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后来老人受到佛陀教义的启发,就和儿子一起出家,老人当了比丘,他的儿子当了小沙弥,两人成为师徒。

这天,老比丘带着小沙弥一起出去化缘,师徒俩不知不觉越走越远,等他们想到要回去时,天已经快黑了。师父年纪大,走得很慢,徒弟就上前来搀着师父走。

天色越来越黑,当他们来到一片树林中时,天已经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只能听见师徒俩行走的脚步声和树叶的沙沙声,还有从远方传来的各种野兽凄厉的叫声。

小沙弥知道树林中常有野兽出没,为了保护师父,就紧紧抱住师父的肩膀,连扶带推地快步向树林边缘走去。

师父年老力衰,又东奔西走了一整天,早就累得走不动了,加上看不清楚道路,一个踉跄跌倒在地,头刚好磕在硬石头上,一下子就死去了。

小沙弥看到师父倒在地上,赶忙把他拉起来,可是见他没什么反应,才发觉师父已经死了,不禁大吃一惊,痛哭失声!

天亮以后,小沙弥独自一人回到寺庙。

寺里的比丘们知道事情的经过后,纷纷谴责小沙弥:

“你看!都是你不小心,害死了自己的父亲。”

“就是说嘛!竟然把自己的父亲推去撞石头,真是个不孝子!”

小沙弥有口难辩,心中觉得很委屈,就去找佛陀诉苦。

佛陀让小沙弥坐下,说道:“你要说的话我全都知道了,你师父的死不是你的错。”

话虽如此,但小沙弥还是眉头紧皱,无精打采的。

佛陀看了,微笑着继续说:“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吧!从前有一个父亲生了重病,儿子很着急,到处求医问药。每天他服侍父亲吃过药后,就扶父亲上床躺下,让父亲睡个好觉。可是他们住的是一间茅草屋,地上又潮湿,引来许多蚊蝇,整天嗡嗡地飞来飞去,打扰父亲睡眠。儿子见父亲在床上睡不着,马上找来苍蝇拍到处追打蚊蝇,却怎么也打不完。

“儿子又急又气,转身抄起一根大棍子挥舞着,对着空中的蚊蝇拼命追打。恰巧有一只蚊蝇落在父亲的鼻子上,儿子一时没看清楚,慌忙一杖打去,父亲就这样被棍子重重揍了一下,连哼都来不及哼一声,就死去了。”

佛陀停了一会儿说:“孝顺的儿子在无意中伤人性命,只能算是一个意外,不能因此指责儿子是杀人犯,否则可就冤枉他了。”

佛陀看到小沙弥听得很认真,似乎有所感悟,就进一步问:“你使劲推你的师父,是怕师父遭到野兽的袭击,想赶快离开树林,并不是心存恶念,故意要伤害他的性命,是吗?”小沙弥点头称是。

佛陀说:“我讲的故事和你所经历的事有些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佛法是慈悲的,你安心修行吧!”

小沙弥听了佛陀的话,心中获得了安慰,从此更加勤奋修行了。

反省的精神固然可贵,但如果对于自己的某个无心的错误过于自责,就是一种执著心的体现,这种自责也容易给人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人的正常生活。

犯错误总是难免,与其在自责的泥潭里面痛苦,不如做点更加有意义的事情来尽量避免同样的错误。

片刻的净心会带来片刻的安宁

佛陀带领阿难及众多弟子周游列国时,一日,朝着一座城市前进。而那城的城主早已耳闻佛的事迹,担心佛到城里后,所有的人民都皈依了佛,将来自己就无法受人敬重了,想到这里,城主心里不免担忧,于是下令:“若有人敢供养佛陀的话,就要交五百钱税金。”

佛陀进城后,就带着阿难去托钵,城里的居民因担心交沉重的税金而不敢出来供养佛陀。当佛陀托着空钵要出城时,一位老佣人正端着一碗腐烂的食物出门,准备将之丢弃,然而,当她看到佛陀庄严的姿态、大放光明的金身及眉宇间散发的慈悲与安详时,心里非常感动。但是,待她仔细一瞧,却发现佛陀的钵里空无一物。此时,老佣人心想:“如此相好庄严的人,吃的一定不是一般的食物。而他现在却委身在此托钵行化,这正是他的大慈悲啊!”

顿时,这位老佣人生起了景仰的清净心,想要供养佛陀一些美味佳肴。但她因一贫如洗而无法如愿,心中既难过又惭愧,只好告诉佛说:“我实在很想设斋供养您,但是,我却什么也没有,仅有的只剩手上这碗粗糙的食物,若佛陀您不嫌弃,就请收下吧!”佛陀看出了她的虔敬以及供养的那份清净心,就毫不犹豫地收下了她供养的食物。

就在此刻,佛陀微笑着,并放出五色光芒,照遍天地,不久,再从眉间收回这道光芒。佛陀是已经开悟的圣者,其一言一行皆有深刻的含义,是不会无故而笑、无故而说的,而佛陀方才的举动令阿难不解。于是,他便恭敬地请示佛陀,是何因缘而微笑呢?

佛陀问阿难:“你可看见刚才老佣人满怀信心布施的情形?”

阿难回答:“看见了!”

佛陀接着说:“这位老佣人因为刚才的布施,往后的十五劫中,她将会到天上享福,不堕入恶道中。之后,她会投生为男子,并且出家修行,成为辟支佛,证得无上涅槃,受大快乐。”

这时,有个人看到这样的情形,就对佛陀说:“你虽贵为婆罗门,是净饭王的太子,却在得到布施后,撒了一个大谎。用这样不净的食物布施,竟可得到如此的果报,怎么可能呢?”待此人语毕,佛陀伸出他又长又宽的舌头,覆盖过脸直到发际。接着就问:“如果你看过经典的话,有这样舌头的人,你想他会说谎吗?”这个人回答:“根据经典记载,舌头可以盖过鼻子的人,所说的话就不会有错。何况是能长到发际,此人的话,绝对无所怀疑。但是,我仍然无法理解,就凭这么一点儿布施,为何能获得如此大的果报?”

佛陀接着问:“你可看过世间有什么稀有罕见的情形?”那人答:“有啊!我曾经在路上亲眼目睹一棵大树,居然能遮蔽住五百辆车,那树荫大得简直没有尽处。这可说是稀有难得的吧!”佛陀说:“这棵树的种子有多大呢?”那人回答:“大概就只有一般种子的三分之一大而已。”佛陀即说:“谁会相信你说的话呢?那样宽大的树木,竟然是由如此微小的种子所孕育出来的。”那人紧张地反驳说:“是真的呀!我没有撒谎骗人,因为那是我亲眼所见的。”

佛陀告诉这个人:“刚才的情形不也是这样吗?那位充满信心布施的老佣人,最后得到大福报,这和你遇到的情形不是一样吗?树的种子如此微小,也有如此极大的果报,更何况,如来已证到最圆满的果位,福田是如此丰盈,这样的事不是不可能的。”这个人听了当下豁然开朗,赶紧顶礼佛陀,忏悔自己的愚痴过失。佛陀欢喜地接受此人的忏悔,并慈悲地为他开示法要,由于一心听法的缘故,此人即证得初果罗汉。证果的他欢喜地举起双手,向大家呼喊道:“各位,甘露的门大开了。为何大家不赶快出来啊?”

城里的居民纷纷缴纳了五百钱税金后,蜂拥至佛前,表示欢迎与供养,并异口同声地说:“若能得到甘露法语,那五百钱又算得了什么!”

当所有的居民全都出来供养佛陀后,那道命令显然也就无效了。后来,城主也忏悔自己的过失,和大众一起皈依佛陀,同获清净的信心。

清净之心就是一粒小小的种子,虽然外表看来微不足道,但其中却蕴涵着最伟大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人能够实现非常大的提升。

在紧张忙碌的日子里,拿出许多小小的空闲为自己净心,片刻的净心会带来片刻的安宁,无数个片刻积累起来,人就获得了一份悠然自得的心情,整个身心也能达到和谐的状态,从片刻安宁到身心和谐,这又何尝不是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

读罢佛陀故事,也许人们还不能对佛法有深刻的体会,但是当你重新走入社会时,就会忽然发现,自己的心已清净了许多许多,周围的一切已明澈了许多许多,生活已充实了许多许多。

心灵是清净的,道路就会宽广平坦

一座县城里,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扫地,从寺院扫到寺外,从大街扫到城外,一直扫出离城十几里。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小城里的年轻人,从小就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那些做了爷爷的,从小也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老和尚虽然很老很老了,就像一株古老的松树,不见其再抽枝发芽,可也不见其衰老。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安然圆寂了,可小城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岁。过了若干年,一位长者路过城外的一座小桥,见桥石上镌着字,字迹大都磨损,老者仔细辨认,才知道石上镌着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传记。根据老和尚遗留的度牒记载推算,他享年137岁。

也许那些物欲太盛的人会讥笑这位老和尚除了扫地,扫地,还是扫地,生活太平淡、太清苦、太寂寞、太没劲。其实这位老和尚就是在这与世无争的生活中,给小城扫出了一片净土,为自己扫出了心中的清净,扫出了137岁高寿,扫出了一生的平淡美。

世人心中之所以有诸多痛苦和烦恼,都是因为自己的心不净,如果不能去除淫心、贪心、怒心,人就会陷在尘世的各种诱惑、迷惘中不能自拔,从而难以享受到生命中最本真的快乐。

如果心灵是污浊的,人的道路就会坎坷不平;如果心灵是清净的,人的道路就会宽广平坦。

何必执著于“我”

同类推荐
  • 道教一本通

    道教一本通

    本书从“道”字入手,详细讲述了道教的历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 在岸边

    在岸边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岸边》(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人在岸边,却不能渡,皆因无指引。生命需要感悟,也需要引领,才能抵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以朴实语言来表达个人对佛法奥义的理解,对人生的省悟;可谓字字珠玑,深入浅出,极富哲理,如一滴滴佛法甘露,滋润心房;是一本助人释疑解惑之书,一本感心悟性之书。
  •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本书对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禅人禅事、禅思禅语,进行深入的挖掘。精选了数则流传千年的佛学故事,进行了精当的评述,篇篇隽永,字字珠玑。阐释佛禅智慧,探讨人生哲理。
  • 浮云

    浮云

    抬眼望,云烟散去,天际空空,这没有任何障碍的天空,浩荡苍茫,没有凝滞,多么羡慕那没有来处的流云,悠闲散去的归宿。生命原本都有着落,就如同花香,生在枝头,散在无处。多少云烟,不过是心头的迷雾,把追逐的目光收回来,让浮云还它浮云,我们终将发现,最宽的天空来自心底的辽阔。你是谁,他是谁,我是谁,故事里的,故事外的,书里写的,书里忘的,入眼的,错过的,都是风景。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热门推荐
  • 白骨精升仙记

    白骨精升仙记

    现代女白领穿成了真的白骨精,复杂的身世,身后庞大各系势力的牵绊,谁终是她牵手问仙的良人?
  • 神临都市

    神临都市

    原本只想要过着平静生活的吴奇突然有一天被校花当众表白,随后生活便开始慢慢地变得有趣了起来!校花,萝莉,御姐,警花,女王……各种各样类型的美女们开始围绕到了吴奇身边!看吴奇怎样化身为神来从容面对都市里的这些佳丽然后一一将她们征服!
  • 相公请多担待

    相公请多担待

    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穿越了,而且还是穿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朝代,她谁都不认识,什么都不会做,这样的她只能等着饿死吧?所以,遇上他,是缘,是老天爷在可怜她,她怎能不遵从老天爷的旨意呢?巴住他,巴住他,在古代的一年靠他了。嘿嘿嘿,她坏笑。这个首次见面就喊他相公的女子,真的很奇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生存时刻

    生存时刻

    末世的危机步步增强,人类的希望飘渺难觅。万兽群舞的场景,万般险恶的人心。一曲为了生存的高歌,成就一代杀神的崛起。
  •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地理大发现(上)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地理大发现(上)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共有五册,分别是《拨开宇宙的迷雾——天文大发现》《精彩地球——地理大发现》《自然世界的奇迹——考古大发现》《地下深处的秘密——考古大发现》《神奇分界线——北纬30度的秘密》。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和心血,甚至生命。每一次震惊世界的发现,都给人类带来无价的物质或精神果实,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自然或历史的本来面目。
  • TFboys之追爱

    TFboys之追爱

    她,是a市首富家的千金,有一次从外国偷偷跑回来被自已的哥哥抓个正着,也因那次遇到了红遍亚洲的“tfboys”没想到竟是哥哥的朋友------接下来会展开怎样的剧情。。。
  • 当女胖子闯入梁祝

    当女胖子闯入梁祝

    当一个穿着睡衣的女胖子吴颜,在睡梦中穿越到梁祝,恰巧是兵荒马乱的战国时期,遇上历史上不存在的美男子唐竹,不得已女扮男装被迫入学,与美男斗智斗勇的故事。
  • 阿拉伯文学史

    阿拉伯文学史

    黎巴嫩著名学者汉纳·法胡里的这部《阿拉伯文学史》全面深入地介绍了不同时期的阿拉伯文学情况。对作家、诗人及其作品也有充分的论述。资料丰富、脉络清晰、篇幅适中、便于阅读。自上世纪五十年代问世以来,在阿拉伯国家广为流传,深受读者喜爱。曾被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出版。
  • 繁华落尽剩下一颗受伤的心

    繁华落尽剩下一颗受伤的心

    哪天你遇见我了,别说我是个爱笑的女生,因为我不是真真的快乐;哪天你遇见我了,别说你是真的心疼我,因为我已经不相信爱情了。两个人在一起终究是两颗心,两颗心跳动着不一的旋律。
  • 腹黑邪王宠毒妃

    腹黑邪王宠毒妃

    娘亲惨死!她小小年纪内心便变得冷硬,即便长大后的她也是如此冷艳,面对腹黑邪帝的种种手段,她冷冷一笑!切!什么手段都尽管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