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6100000043

第43章 中国森林资源供需展望

一、中国森林资源概况

中国由南向北的森林植物群落依次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与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暖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由于中国地域辽阔,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气候条件良好,适宜多种林木生长,因而中国森林类型繁多.树种丰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全世界共有木本植物2万多种,中国就有7000多种,其中乔木就达2800余种,且大多为优良用材和特用经济树种;全球松杉和柏科植物共30个属,中国就有26属,近200种;中国阔叶树木种类达260属,2000多种。银杏、水杉、水松、银杉、杉木、金钱松、台湾杉、福建柏、珙桐、杜仲、喜树、旱莲、香果树、山荔枝、银鹊等为中国所特有。红松、落叶松、杉木、水曲柳、马尾松、云杉、冷杉、胡桃揪、樟木、楠木、香椿、楸树是中国重要的用材树种;油桐、油茶、乌桕、漆树等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中国竹类有近300种。

历史资料表明,中国古代森林资源十分丰富。远在上古时代,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几乎到处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大小兴安岭、广阔的华北平原、华中、西南、华南及滇南、藏南地区更是林海茫茫,西北草原地带的森林覆盖率也在50%以上。内蒙古、宁夏、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新疆的部分如今已成荒漠的地区,当年也有大量的森林存在。就是现在辽阔的黄土高原,西周时期的森林覆盖率也高达53%。随着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森林中的林木资源则逐渐被开发利用,而且因人口增殖而毁林造田,帝王贵族大兴土木而乱砍滥伐森林,或寻欢作乐而焚林狩猎,加之战争和火灾,到清代前期森林已经很少。据估算,鸦片战争前后,全国森林面积约1.59亿公顷。鸦片战争以后,加上帝国主义的掠夺,森林面积更加减少。到1947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森林面积为0.48亿公顷,林木蓄积量为58.57亿立方米。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在大力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开展了大规模的全民绿化和植树造林活动,人工成林面积名列世界前茅;(2)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基本上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3)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资金;(4)在林业系统中安排了大量人员就业;(5)为繁荣山区经济、整治江河湖海、改善国土环境,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84—1988年)资料,当时中国有森林面积1.25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05.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2.98%,全国林分面积1.07亿公顷,蓄积量91.4亿立方米。其中,不含台湾和西藏实际控制线以外的林分面积1.02亿公顷,蓄积量80.9亿立方米。在各林种中,用材林面积0.80亿公顷,蓄积量61.7亿立方米;防护林0.15亿公顷,蓄积量14.0亿立方米;经济林0.13亿公顷;薪炭林0.04亿公顷,蓄积量0.66亿立方米;特殊用途林0.03亿公顷,蓄积量4.53亿公顷。此外,还有兼具用材林和经济林用途的竹林0.14亿公顷。而且,中国还有郁闭度小于等于0.3的疏林地0.20亿公顷,蓄积量5.46亿立方米;灌木林地0.28亿公顷,造林未成林地0.07亿公顷,散生树蓄积量6?95亿立方米和“四旁”树(包括农田林网的树木)蓄积量1.91亿立方米。

另据1996年10月31日时点的土地调查数据,全国现在林地22760.87万公顷,占陆地土地总面积23.9%。其中有林地面积16044.52万公顷,占林地的70.5%。在有林地构成中,以用材林为主,占接近2/3。其次是防护林。我国林地分布不均衡,主要森林基本集中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的东北林区,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西南林区和南方丘陵区,占全国有林地面积36.0%。而东部平原和西北广大地区,林木覆盖率不足5%。另外全国园地面积为1002.3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

中国森林面积在世界森林总面积中所占比例很少。20世纪80年代全球森林和林地总面积为40.82亿公顷,而中国国有林地面积仅1.25亿公顷,占世界总量的3.06%。中国人均有林地面积仅0.115公顷,远低于0.65公顷的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森林覆盖率是12.98%,也低于22%的世界平均水平。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木材的需求不仅不会减少,而且呈增加的趋势。由于可采伐的成过熟林越来越少,必然提前采伐中龄林,其结果必然使中龄林锐减。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既直接影响木材再生产,又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难以逆转。上述中国森林现状表明.解决森林资源问题是中国林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中国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要素。旧中国留给我们的是一个资源贫乏、生产力极其落后的林业。新中国建立初期。林业就历史地承担起为恢复战争创伤和国家工业化提供木材的重任,在1949~1959年的短短10年内,木材产量从567万立方米猛增至4517.7万立方米,增长近7倍。其后,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木材产量持续增长。到1973—1976年第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时,年均消耗量已达1.9亿立方米,与森林资源的最大供给量基本持平,但在已开发林区普遍出现局部过伐现象。1977—1981年第二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数据表明,中国森林资源采伐则由局部过伐转向总体过伐,开始走向危机。这种危机表现在森林资源蓄积量的年消耗量超过其生长量,赤字达0.9亿立方米;用材林面积减少1217万公顷,其中成过熟林为607万公顷。而且平均径级变小,大径材比重下降,针叶树种和珍贵树种的比重也下降。1998年的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森林资源面积有所增加,森林蓄积年生长量也增长14.9%,但森林资源蓄积量却继续下降,危机程度继续加剧。

因此,可以说中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非常严峻的。具体表现在:(1)森林蓄积消耗量增大,赤字扩大。年消耗量增长17.9%,赤字增长47.4%,其中用材林赤字增长49.2%。重点林区森林资源赤字则尤为明显,东北、内蒙古两省区年均减少森林蓄积量104-亿立方米,南方集体林区年均减少0.23亿立方米,四川、云南两省年均减少0.1亿立方米。(2)用材林数量减少,质量下降,间隔期内,用材林面积下降3.45%,蓄积量下降11.2%,其中成过熟林面积下降35.15%,蓄积量下降31.8%;重点林区用树林面积、蓄积下降更为严重。(3)森林资源单位面积蓄积量下降,其中用材林由85.35立方米/公顷降为77.10立方米/公顷。(4)用材林可采资源比重减少。在全国用材林中,成过熟林面积和蓄积所占比重分别由27.3%和51.1%降为17.7%和42.5%。(5)针叶林比重下降,主要用材树种蓄积量锐减。全国以针叶林为优势的林分面积和蓄积量比重均下降3%。在用材林主要树种组成中,红松、杉木、云南松的成过熟林蓄积分别减少49.87%,47.65%和52.77%;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等珍贵树种也减少39.04%。(6)地龄化趋势加剧,幼、中龄林与成过熟林面积之比由71:29变为80:20,蓄积量之比由42:58变为54:46。

中国森林资源的严重形势,不仅造成我国木材资源的短缺,而且造成两个方面严重的问题:一是使林业企业陷入无林可采的困境,普遍亏损;二是森林过伐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森林消退。水土流失,大大加剧了干旱、洪水等灾害。既是为了解救陷入困境的林业企业,也是为了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了林业企业的调整,企业转产,人员分流。尤其是1998年的大洪水,促使中央政府果断决定全面停止砍伐长江中上游等水源区的森林。

三、中国森林资源的供需预测

近年来,由于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我国木材生产量正逐步缩减。据介绍,到2010年,我国平均每年将调减木材产量600万立方米,减少的主要是天然林大径级木材。1999年我国木材生产量为5326万立方米,比1998年减少12.2%;2000年又比1999年减少654万立方米。

由于木材供应量的缩减以及需求的不断增加,木材供需矛盾变得日益突出。2000年我国木材需求量约为2.6亿立方米,国内生产加上国外进口实际供给量为1.42亿立方米。2010年,我国木材总需求量约为3.05亿立方米。实际可能供给1.77亿立方米,扣除薪柴,至2010年,我国生产建设用材的平均年缺口量在3300万立方米以上。

我国森林资源供不应求已成定局。而且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注重生态建设与森林保护,纷纷禁止原木出口,我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木将越来越困难,因此木材的需求还必须依靠自己解决。我国将以中东部为重点,在东北及内蒙古国有林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方集体林区建设一批速生丰产用材林、珍贵树种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基地。同时加强中幼林抚育,提高森林生长量,缩短轮伐周期,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和对天然林资源的压力。

同类推荐
  • 外汇业务营销手册

    外汇业务营销手册

    为了帮助银行客户经理掌握有关基础理论和技能,提高外汇业务的营销水平,本书总结了外汇业务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内容涵盖外汇管理政策、利率管理、汇兑业务、清算业务、结算业务等诸多方面。
  • 小数字大学问:写给爱思考的那些人看

    小数字大学问:写给爱思考的那些人看

    本书选择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从经济学中的“数字”入手,比如GDP、CPI、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比如幸福指数、巨无霸指数、生活成本指数、贴现率、赔率等,话题从这些关系国计民生、贴近百姓生活的经济参数开始,介绍这些数字、指数、常数的渊源、发展、运用、计算、作用、我国目前所处的水平以及和老百姓的关系。本书稿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领域,语言生动、幽默,既是一本普及读物,又可当成一本工具书。阅读本书,不仅可以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兴趣、增加经济学知识,而且可以对读者的生活与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国企改革新思路

    国企改革新思路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企改革既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也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密切关联。本书从价值层面和操作层面,厘清“什么是正确的事”和“如何正确地做”;再从分配、思路、垄断、效率、体制等方面,论述改什么,以及如何纳入“顶层设计”体系;最后从分类管理、统一出资、行业监管、阶段推进、产权到民几个方面,论述怎么改。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国企改革感兴趣的政府官员、企事业管理者、个人阅读学习。
  • 资源经济学

    资源经济学

    本书内容包括资源经济学基础理论、资源分类基础、资源配置理论、资源的社会性和城乡资源流动、资源比较优势理论与实践英勇等。
  • 金权博弈

    金权博弈

    本书坚持“曝光事实真相,揭示财富黑手”的原则,详细介绍了鲜为人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对世界金融业的影响、前苏联解体及金融体系的崩溃、日本股市的崩盘、东南亚金融风暴等内容,资料翔实,论述精彩,情节跌宕起伏。
热门推荐
  • 变脸天师

    变脸天师

    天师会变脸,坑你——没商量!
  •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钱钟书是中国二十世纪的大文学家,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大学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成年后,他遇见爱情,经历艰难,修成正果,继而留学深造走向世界。回国后与妻子相濡以沫,患难而来,坚持文学创作。他深入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有千古名篇《管锥编》,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其文才横溢,妙喻连篇。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将带你走进一代文学巨匠钱钟书的人生沉浮。
  • 翻海

    翻海

    我想写的是一个繁杂的玄幻故事。故事中有我最欢喜的魔,有最深刻的佛,更不会少了一个别样的道。这是一片庞大地域,有最繁华的国都,有着复杂的权弄,有着斗智斗勇的商战,更少不了指点江山,捍卫江河的气概。这里有一位金贵的少年,却没有一个富贵的命。少年一路高歌嬉笑唱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 盗走爱情

    盗走爱情

    两个女孩,有着天壤之别;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深受王俊凯喜爱,她内心却很心狠手辣.一个内容善良,就是有点小任性,可王俊凯只把她当妹妹,当她知道自己与另一个女孩的区别时,想改变自己,改变之后,真心是完美主义;内心仍就善良………………
  • 软玉温香

    软玉温香

    一枚戒指带来的无数奇遇,想不到的有,想到的也有,欢迎阅读!你想要什么?来吧英雄……
  • 龙转乾坤

    龙转乾坤

    一个平平凡凡的男孩,他的身上似乎没有任何亮点。但是因为一个契机让他明白自己的出身并不平凡,他将利用自己超强的天赋迎向波折,看他如何转动乾坤,掌握乾坤……
  • 金丹主管

    金丹主管

    一觉睡醒,谌龙发现,梦中的一切变成了现实,自己成为了梦中的金丹修士,一切似乎都变了,可生活又该怎么过呢?
  • 贵族女仆

    贵族女仆

    作品暂停中,十分抱歉~
  • 还你一窗明月

    还你一窗明月

    每个人心中皆藏着一颗小太阳。佛经上说:给我掌心上的一缕阳光,便还你一窗明月。是为题记。黝黑小男孩总是先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期中考试后,再往前坐,小男孩就能看清老师那齐耳短发下藏着的一颗黑痣。。。。。。据黝黑男孩说,上高二的时候,他喜欢上了一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女教师,而她却热恋上了一位军人;1998年长江洪暴抢险中,军民坝帐为家;那军人在一次抢救被洪水围困--一庄户五口之家时却光荣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 校园水浒

    校园水浒

    侠,一个古老的话题,一柄锋利的长剑,一个神秘的背影。究竟何以为侠?就请走进这里,这里将告诉你正义+勇气便是侠。侠在哪里,侠就在我心里。心有多大江湖就有多大……朋友,看多了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见惯了大学自我迷离的爱情故事,想不想换换口味,了解一下中专生的学习生活以及爱情?那就请跟我走进《校园水浒》……《校园水浒》,讲述中专生自己的故事!故事从这里开始,一个农村小子地到来打破了校园里原有“秩序”,一个新的团体诞生了它就是“校园水浒”。它保护弱小与校园里已有的势力相抗衡,它受到拥护同时也受到排挤。它生存在“三甲阁”与“合金谷”两股势力的夹缝中间,它的命运将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