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8600000008

第8章 言行篇(2)

世界上就是有这样的人,他想做一些好事行善求得福报,于是倚仗自己的权力与地位,一味压迫地位低贱的人,威胁老百姓,从中索取钱财,满足自己的享乐,再用它作一些福利事来。本来期望有个好的报应,适得其反,后来遭受恶的报应,正像这种甘蔗的,不仅种坏了甘蔗,结果连幼苗都丧失了。

智慧小语

这个故事如同中国版本“拔苗助长”的成语一样,说得都是因违背了事物原有自然规律而事与愿违的故事。在这里佛家将其喻为是伪善人掩恶装善而适得其反。但在这里只想说,做事要尊重和遵守事物自有的规律,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办事,否则无论出于何种动机,结果只能像故事中种甘蔗的人一样注定会失败。

沉香作炭

【原文】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香,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甚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值。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无量方便,勤行精进,仰求佛果。以其难得,便生退心。不如发心,求声闻果,速断生死,作阿罗汉。

【译文】

从前有一个做官人家的儿子,到海里去采取沉香,好几年方采到一车沉香运回来。于是他拿到市场上去出卖。因为价格太高,过了好多天也没有销售出去。这样,他心里很急,而且非常苦恼。那时他看到市场上有很多人挑着炭卖,总是一挑到就有人买,于是他心想:“如果把沉香烧成了炭,不是很快的就可以卖出去了吗?”他就立刻把沉香烧成了炭,果然一到市上就卖脱了,可是一车的沉香,还得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这故事比喻:要修佛果,不能因害怕困难而生了退却的心,如若见异思迁,或者退其次而求小果,结果只会失了大利,就好像把沉香烧成炭卖一样,是非常可惜的。

智慧小语

世上多鼠目寸光、急功近利之人,若只如故事中官宦人家的儿子般白白蚀本,自家吃亏者,却也只是个蠢材罢了,但若只为一己之利、杀鸡取卵、不择手段者,更多的下场是要赔到血本无归的。但可叹,世上蠢人与赔血本的人几乎是一样多呢!

学人眨眼遭厄运

【原文】

昔有一人,欲得王意,问余人言:“云何得之?”有人语言:“若欲得王意者,王之形相,汝当效之。”

此人即便往至王所,见王眼瞤,便效王瞤。

王问之言:“汝为病耶,为著风耶?何以眼瞤?”

其人答王:“我不病眼,亦不著风,欲得王意。见王眼瞤,故效王也。”

王闻是语,即大嗔恚,即便使人种种加害,摈令出国。

世人亦尔。于佛法王欲得亲近,求其善法,以自增长。既得亲近,不解如来法王为众生故,种种方便,现其阙短,或闻其法,见有字句不正,便生讥毁,效其不是。由是之故,于佛法中永失其善,堕于三恶。如彼愚人,亦复如是。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想得到国王的欢心,就请问别人说:“我怎样才能讨好国王呢?”有人对他说:“如果要得到国王的欢心,就得处处学着国王的样子。”这人就走到国王跟前去,看国王的举动,一心要学国王的样子。那时国王正在不断地眼跳,这人也就不断地眨眼睛。国王见了,觉得很奇怪,问道:“你的眼睛有毛病吗?还是给风吹痛了呢?”他回答说:“我的眼睛没有毛病,也不曾给风吹痛,我是想得到大王的欢心,便学着你的样子,所以你眨眼睛,我也就眨眼睛。”国王听了,就非常生气地说:“你真是一个大混蛋!”就叫人把他痛打一顿,并把他驱逐出境。

世人也是这样,有些人想得到佛法王亲自受教佛法,又欲亲近和修学,但不明白佛法的基本原理。如来法王为普度众生,运用种种灵活的方式施教,让人领悟佛法的真义,但不免出现了讲述中的不完整。有些人见一些字句失当,便讥讽毁谤、断章取义、专门模仿不足的人,由于这些,故使佛法失去了善行,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就像那个傻子,也是如此。

智慧小语

佛家譬喻虽不免晦涩,但其要义却是警示世人的良言。想那效颦的东施只是引来人们讪笑而已:而那学人挤眼的大臣却又要挨揍,又被驱逐,因此奉劝那阿谀的小人要当心,不要错拍了马蹄,否则不只会被马儿踢得鼻青脸肿,搞不好还会有性命之虞呢!

砍树取果

【原文】

昔有国王,有一好树,高广极大,常有好果,香而甜美。

时有一人,来至王所。王与之言:“此之树上,将生美果,汝能食否?”即答王言:“此树高广,虽欲食之,何由能得?”

即便断树,望得其果。既无所获,徒自劳苦。后还欲竖,树已枯死,都无生理。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如来法王有持戒树,能生胜果,心生愿乐,欲得果食,应当持戒,

修诸功德。不解方便,返毁其禁。如彼伐树,复欲还活,都不可能。破戒之人,亦复如是。

【译文】

从前有一个国王,在他的园中种有一棵好树,非常高大茂盛,而且能结一种很好的果子,这果子香而甜美,世所罕有。

有一天,来了一个外国的客人,国王领他去看这棵树,并对他说:“这棵树能结一种果子,甜美无比,可说是世上少有的。”那外国的客人接着问道:“既然有这样好果子,能不能给我尝几只呢?”

国王听了,就叫人来把这树砍倒,希望能得到果子,可是什么也没得到。后来又叫人把砍倒的树再种植起来,然而想尽办法,却终不能把已断了的茎和根再接起来。这棵树就从此枯死,当然也不能再结果子了。

世人也是这样,释迦世尊曾指示我们持戒功德像大树一样,它能生出种种禅定、神通、智慧的殊胜的果实。假使我们要得到这些果实的话,首先就应当持戒,还要修许多的功德善法来灌溉它,方能得到圆满成就。但是有些人不懂这个方法,竟毁犯了戒律,去希求定慧神通,这无异砍树求果实,连根都枯了,那里还有果实呢?

智慧小语

砍树取果,涸泽而渔,固然是短视的愚蠢做法,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却还总不乏那些只顾眼前利益或为了尚未成为现实的利益而蛮干的人。

挖眼寻宝

【原文】

昔有一人,入山学道,得五通仙,天眼彻视,能见地中一切伏藏,种种珍宝。

国王闻之,心大欢喜,便语臣曰:“云何得使此人常在我国,不馀处去,使我藏中得多珍宝?”

有一愚臣,辄便往至,挑仙人双眼,持来白王:“臣以挑眼,更不得去,常住是国。”

王语臣言:“所以贪得仙人住者,能见地中一切伏藏。汝今毁眼,何所复任?”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见他头陀苦行,山林旷野,冢(zhǒng)间树下,修四意止及不净观,便强将来,于其家中,种种供养。毁他善法,使道果不成,丧其道眼,已失其利,空无所获。如彼愚臣,唐毁他目也。

【译文】

从前有这样的一个人,他上山修道,学得一种法术,能看到埋藏在地下的一切财宝。

这事传人国王耳中,国王听了很高兴,便对大臣们说:“我要邀请这个人,长期住在我国,不让他到别的地方去,使我能得到国内藏在地下所有的财宝,那么我就会很富足了。”

当时有个大臣,马上答应去找这个懂法术的人。后来他果然找到了这个人,但却没请这个人到国王那里去,而是把这个人的双眼挖了出来,拿回去呈给国王,并且说:“臣已经取来这个懂法术的人的双眼了,现在即使他再到别处去也不妨了。”

国王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你真得太笨了。我所以要去请这个懂法术的人,是因为他的双眼能看到地下埋藏的财宝,你如今已毁了他的双眼,还有什么用呢!”

世人也是如此,当他们,看到在山林郊野中刻苦清修的高僧们,便非常恭敬地把他请到家里来供养,不知道这样做会使他不能刻苦用功,甚至毁坏他的善法和戒行,使他不能成就道果。这是在家佛教徒常常会犯的毛病和过失。护法不知法,供养不如法,或以世俗情谊妨扰出家大德的戒定清修,自他两受其害,过失是很大的。

智慧小语

世人有很多这种败兴愚昧的人,在他们眼中珍珠与鱼目同物,黑与白同色。若他们附庸风雅则会有烹琴煮鹤之举:让他们办事,则更多的是如故事中大臣一样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

因小失大

【原文】

昔有一人,有二百五十头牛,常驱逐水草,随时喂食。

时有一虎,啖食一牛。

尔时牛主即作念言:“已失一牛,俱不全足,用是牛为!”即便驱至深坑高岸,排著坑底,尽皆杀之。

凡夫愚人,亦复如是。受持如来具足之戒,若犯一戒,不生惭愧,清净忏悔,便作念言:“我已破一戒,既不具足,何用持为?”一切都破,无一在者。如彼愚人,尽杀群牛,无一在者。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二百五十头牛,常把它们放在草原上吃草。

有一天,跑来一只老虎,把他的一头牛吃掉了。

这个人看到后,心里想:“我的牛失去了一头,已不是全数了,我还要这些牛做什么呢?”于是他就把所有的牛都赶到一个深坑里去,在坑底排着队,统统把它们宰杀了。

常人与蠢人们也是如此。有人受持如来的“具足戒”——二百五十条戒,本来很好。后来偶然犯了戒,他不生惭愧心,不求忏悔还净,却反作这样想法:“我已破了一戒,戒既然不具足了,何必再继续持它呢。”于是索性无所忌惮地把所有的戒都一概舍弃不持。这正如因死一牛而杀群牛一样的愚痴可怜!

智慧小语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傻事虽然是不会发生的,但这样的人却也并不少见,他们力求完美,至痴至狂,容不得一丝瑕疵,完全不知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朋的道理。

以谷刷墙

【原文】

昔有一人,往至他舍,见他屋舍墙壁涂治,其地平正,清净甚好。便问之言:“用何和涂得如是好?”

主人答言:“用稻谷秸水浸令熟,和泥涂壁,故得如是。”

愚人即便而作念言:“若纯以稻秸,不如合稻而用作之,壁可白净,泥治平好。”

便用稻谷和泥,用涂其壁。望得平正,返更高下,壁都坼(chè)裂,虚弃稻谷。都无利益,不如惠施,可得功德。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闻圣人说法,修行诸善,舍此身已,可得生天,及以解脱,便自杀身,望得生天及以解脱。徒自虚丧,空无所获,如彼愚人。

【译文】

有一个人,到朋友家里去做客,看到他家的墙壁粉刷得十分光滑和干净,就问朋友:“你用什么东西粉刷的,使墙壁这样光滑美观?”

朋友回答说:“我是把米糠浸在水里,和人泥土中,再把它们调匀,然后涂到墙壁上的。”

这人心想:“用米糠就这么好,如果用谷子涂上去那不是更好吗?”于是他回到家中,就用谷子和泥土来粉刷墙壁。结果不但浪费了许多谷子,反而使墙壁弄得凹凸不平,而且还裂了很多缝儿。

常人总是这样,误解佛法的意义,或自作聪明,修行不得法,往往会弄出毛病,无益有损的,譬如凡夫听了圣人说法,修行诸善,等到此身死去后,可得生天,或者得到解脱。他竟断章取义地自杀了身体,希望得以生天,结果只能徒自丧命,对修道却毫无所得,正如上面说的那个愚人一般。

智慧小语

自作聪明的人总是这样,在一知半解情况下,贸然做出一些蠢事来,而不去考虑这事的可行性与实际操作性。

村人偷牛

【原文】

譬如一村,共偷牦牛,而共食之。

其失牛者,逐迹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否?”

偷者对曰:“我实无村。”

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否?”

答言:“无池。”

又问:“池旁有树否?”对言:“无树。”

又问:“偷牛之时,在尔村东否?”对曰:“无东。”又问:“当尔偷牛,非日中时耶?”

对曰:“无中。”

又问:“纵可无村,及以无树,何有天下无东,无时。知尔妄语,都不可信。尔偷牛食否?”

对曰:“实食。”

破戒之人,亦复如是。覆藏罪过,不肯发露,死于地狱。诸天善神以天眼观,不得覆藏,如彼食牛,不得欺拒。

【译文】

有一个村庄上,村里的人一起偷了一头牦牛并一同把它宰杀吃掉了。

那个丢牛的人跟踪寻到这个村庄上来,见到了那些村人,问他们说:“我的牦牛,是不是在你的村庄上?”

偷牛的村人回答说:“我们并没有村庄。”

失牛的人又问:“你村中有个池子,你们是不是在这个池子旁边合伙吃牛肉了?”

他们回答:“并没有池子。”

失牛的人又问:“池边不是有一株树么?”

他们回答说:“并没有树。”

丢牛的人于是再问:“你们偷牛,是不是在村庄的东边?”

他们仍旧回答说:“并没有东边。”丢牛的人又问:“你们偷牛的时候,不是刚刚正午么?”

他们还是回答说:“没有正午。”

这样丢牛的人就说:“依照你们所说,没有村庄,没有池,没有树,或者还可说得通。可是天底下那里会没有东边,没有正午呢?因此,我知道你们说的都是谎话,不可相信。牛一定是你们偷吃了,是不是?”

那些村人知道无可抵赖,只得承认把牛偷来吃了的事情。

破戒的人,也是这样。遮掩隐藏自己的过失,不肯揭露忏悔,死后堕入地狱。各层天的神人用天眼看着,世间的一切种种形色都遮掩隐藏不了,就像那伙偷牛杀了吃的村人,靠说假话是不能欺骗抵赖的。

智慧小语

这些蠢笨的偷牛贼,让精明的失主寻着后,却还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用如此拙劣的方法来掩饰自己的罪行,直到失主一次次揭穿他们的破绽后,才不得不承认了自己偷牛的事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做了错事却又死也不承认的人也是有很多的。

谁比谁傻

【原文】

昔有妇人富有金银,与男子交通,尽取金银衣相追俱去。

到急水边,男子言:“汝持财物来,我先度之,当还迎汝。”

男子便走去不还。妇人独住在水边,见狐捕取鹰舍取鱼,不得鱼复失鹰,妇谓狐:“汝何痴甚,捕两不得一。”

狐言:“我痴尚可,汝痴剧我也。”

【译文】

从前有一个妇人,很有钱,她与一个男子私通,便拿上所有的财物情愿跟着这男子一起私奔。

到一条水流很急的河边,男子说:“你把钱给我,我先带过去,再回来接你。”

男子走后,便再也没有回来。妇人独自一人坐在河边,见一只狐狸想要捕鹰,而舍弃一条鱼,结果又没捕到鱼,也没捕到鹰,便对狐狸说:“你好傻啊,想捕两个却一个也得不到。”

狐狸:“我是傻,可你比我更傻啊。”

智慧小语

被人抛弃的妇人五十步笑百步,自然只会自取其辱。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即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有些时候,一些人只会对别人说三道四,振振有词,但事情一旦落在自己身上便又完全不知所措了。

误认倒影

【原文】

我曾昔闻,有一长者妇为姑所嗔(chēn),走入林中,自欲刑戮,既不能得,寻时上树以自隐身。树下有池,影现水中。时有婢使担瓮取水,见水中影,谓为是己有,作如是言:“我今面貌端正如此,何在为他持瓮取水?”即打瓮破还至家中,语大家曰:“我今面貌端正如是,何故使我提瓮取水?”

于是大家作如是言:“此婢或为鬼魅所著,故作是事。“更与一瓮诣池取水,犹见其影,复打瓮破。时长者妇在于树上,见斯事已,即便微笑。婢见影笑,即自觉悟,仰而视之,见有妇女在树上微笑,端正女人衣服非己,方生惭耻。

【译文】

我曾听说这样一件事:有一长者妇为大姑子所怨恨,走进林子里想要自杀,但却没有成功,便爬到树上藏匿起来。树下有一个池塘,她的影子就映在水中。有一个女仆提着瓮去取水,看到水中的人影,以为是自己的影子,说道:“我的面貌这么端正,为什么要给别人取水?”于是打破瓮回到家里,对大家说:“我的面貌这么端正,为什么让我提瓮去取水?”

同类推荐
  • 改变你自己

    改变你自己

    格登·史密斯说过,他曾经见过的最幸福的人就是在德兰德斯的防御工事上劳动的一个奴隶——他仅有一条腿,相貌极其丑陋,身上还戴着沉重的锁链。
  • 从优秀到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

    本书就是要帮助每一位想有所成就的职场人士成为一名“对的员工”。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了一名“对的员工”所应该做的“对的事情”,内容涵盖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与人和谐合作等六个方面,帮助职场人士树立以“责任感”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如何贡献一己之力”和“如何改变现状”等成就卓越的关键问题。
  • 活该笨死的牛:方法比勤奋更重要

    活该笨死的牛:方法比勤奋更重要

    牛从来没有自己的目标,他只知道做别人现在让他做的事,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些事,做这些事的结果是什么,他更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如果你问他:“你为什么而活?”,他就会迷惘地看着你。这本书正是要告诉你,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就的出发点。那些98%的人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们都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也从来没有踏出他们的第一步。
  • 人性的弱点全集

    人性的弱点全集

    《人性的弱点全集》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解决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
  • 遇见最好的自己:写给未来的999封信

    遇见最好的自己:写给未来的999封信

    写了999封信,传递给我们999次感动。在感动背后,我们也学会了坚强。我们不能让生命的能量流失。为了我们最初的固执和真心。我们能够把曾经的信念找回来并与真实的自己相遇,与自己真诚地和解。知道自己有什么要去改变,有什么要去克服,甚至可以大肆庆祝自己的失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完美。不用再逼自己成为更美好的人,也不用再强迫自己成为别人,就像出污泥的莲花已经展开,它生来就是一朵完美的莲花,完全不必与玫瑰比较,也不必努力成为一朵“更好的莲花”,因为现在就是最美好的时刻。
热门推荐
  • 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运用经济学智慧,帮你破解那些挑战你思维的经济学现象,拥有从身边小事窥宏观经济的智慧,理性消费不迷糊,智慧理财,管好自己的钱袋子,修炼职场达人“稀缺”,自己当老板,创业实现梦想,携王子或公主走向红地毯的另一端,量度人情冷暖,开始幸福生活。
  • 俏皮可爱的紫貂:哺乳动物

    俏皮可爱的紫貂: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不但聪明绝顶,而且身怀绝技,由它们统治着整个世界,是自然界的选择。想必你一定很好奇,哺乳动物的聪明表现在什么地方,它们又有哪些独门绝技呢?它们又是如何统治地球的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翻开《青少年科普图书馆·俏皮可爱的紫貂:哺乳动物》一起走进哺乳动物神奇的世界吧!《俏皮可爱的紫貂:哺乳动物》内容简介:无论是身怀绝技的动物,还是形态各异的植物,抑或是我们生活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神秘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光怪陆离的生物世界。“图说生物世界”将为你展现生物世界的趣味,描绘生物世界的新奇,揭开生物世界的神秘。
  • 党旗飘扬航道辉煌

    党旗飘扬航道辉煌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 网游之阿穆

    网游之阿穆

    本书将要讲述的是一个平凡都市青年阿穆的网游之旅.一心只想安稳游戏的他,在一次探险中,误打误撞成为了传说中五大洞天‘神雷洞天’的传承者.另外,阿穆从申请这个游戏的帐号以来,一直有着另一个更加惊人的身份…网游之阿穆读者群:23737331推荐好友力作:《解印》
  • 人生与学问

    人生与学问

    感悟人生真谛,探究世间学问,学贯中西,知兼古今,槛外只言片语,道尽世事沧桑,来固欣然,去亦无憾。《人生与学问》是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翻译家金克木先生的经典论述,出经入史,旁征博引,通畅中蕴含深奥,随意中透出匠心,以大手笔写小品文。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学者的渊博和理性,思想家的敏锐和机锋,诗人的激情和想象。
  • 网游之两界至尊

    网游之两界至尊

    冷叶尘一个俊郎的少年,奉命玩游戏,有着超级BUG的后盾与顶尖武学,一路坦克式的问鼎巅峰……
  • 灰色之伤

    灰色之伤

    一个社会最低层的孤儿,出生卑微,在社会的基层混迹,讲述一个孤儿的悲惨一生。
  • 回明书记

    回明书记

    纵观历史,官道乃是正道、大道,唯有心正之人方能兴国安邦,造福天下。
  • 腹黑王爷狠狠爱

    腹黑王爷狠狠爱

    一朝大婚,嫡女逃婚,庶女代嫁,本是一场美好姻缘,谁知却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报复,她代人受过,本应恨他,却无法自拔爱上他,错乱的人生,她该何去何从
  • 看脸时代

    看脸时代

    21世纪的看脸时代,这是一部在社会里充满无尽鄙夷的时代,他们到底是看脸还是一直在跟风。一场看脸时代的斗争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