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生存法则第十六条:功劳大于苦劳。
让我们先厘清“功劳”与“苦劳”这两个概念。
功劳是针对企业目标或产出而定的,只有当员工的所作所为有助于达成企业目标时,我们才可以说这位员工立下了功劳。
苦劳则是针对员工所出的力量而言,与企业目标并不相关;因此,才有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现象。
在职场上,是不是事情做得越多,苦劳越大就好呢?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个问题。
假如有两个团队,一个年底完成了目标,每人发了一万块钱,另一个团队,没有完成,但工作非常辛苦,每天比第一个团队还要多工作一半时间,怎么办?
在这个问题上,老板的做法是:在给第一个团队发奖金的那天请第二个团队喝一顿。因为在他们看来功劳对一个公司很重要,仅有苦劳是不行的,是零,苦劳对公司没有贡献,只有功劳才能使企业往前发展。换句话说,老板看重功劳而不是苦劳。
在这方面一些公司的理念就是最好的证明,例如著名的IT企业联想集团有这样一个理念:“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而华为的价值标准是“只以成败论英雄”。在华为,只要你有实力,有业绩,你就能获得回报,你的业绩越来越出色,回报就越丰厚。华为公司干部能上能下是出了名的,在华为,同时进公司的员工,有的成总监了,有的还是普通员工,有的年薪上百万了,有的还只有十来万。能成为华为员工的,都不是省油的灯,为什么收入和职位差别会这么大呢?原因只有一个:业绩不一样,贡献有大小。蒙牛集团的老总牛根生则倡导“一两智慧胜过十吨辛苦”。他说人行动的基本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四肢先行式”,一种是“大脑先行式”。两种模式导致的结果大不一样。前者“有勇无谋”,做了十件事,可能有六件有毛病,既浪费资源,又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后者“谋定而动”,也许只做了八件事,却有六件做成了,既节约了资源,又比前者多做成两件事。直接去举一千斤的人,是笨蛋,是苦劳;四两拨千斤的人,才聪明,有功劳。
可见,作为一名员工,多劳不一定多得,苦劳不如功劳。你要追求的不是“苦劳”,而是“功劳”。
第一,完成任务不等于结果。
努力工作的第一个误区,就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想法。特别是那些能力不够、对待工作没有尽力的人,常常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这句话也常常成为抱怨的借口。
在一些员工看来,一件事情只要做了,不管结果如何,就应该算做出了成绩。所以,当上司交给的任务没有成功地完成的时候,就会产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观念,觉得管理者会谅解自己的难处,会考虑自己的努力因素。有这种想法的职场人是非常危险的。假以时日你就可能会成为下一次裁员的对象。因为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你不会全心全力工作,成绩自然会随之下降,而老板认为不断地裁掉绩效最差的10%的员工,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避免这样的思想?你就得牢记完成任务不等于结果。
我们要懂得一个基本道理:对结果负责,是对我们工作的价值负责;而对任务负责,是对工作的程序负责,完成任务不等于结果。
无巧不成书,小张、小李、小王不仅是中学同班同学,而且是大学同班同学,更是同一天进入了同一家公司。但是他们的薪水却大不相同:小张的月薪是5000元、小李月薪3500元、小王月薪1500元。
有一天,他们的中学老师来看望他们,得知他们薪水的差距之后,老师就去问总经理:“在学校,他们的成绩都差不多啊,为什么毕业一年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总经理听完老师的话,笑着对老师说:“在学校他们是学习书本知识,但在公司里,却是要行动、要结果。公司与学校的要求不同,员工表现也与学校的考试成绩不同,薪水作为衡量的标准,就自然不同呀!”
看到老师疑惑不解地皱着眉头,总经理对老师说:“这样吧,我现在叫他们三人做相同的事情,你只要看他们表现,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总经理把这三个人同时找来,然后对他们说:“现在请你们去调查一下停泊在港口边的船。船上毛皮的数量、价格和品质,你们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尽快给我答复。”
一小时后,他们三人都回来了。
小王先做了汇报:“那个港口有一个我的旧识,我给他打了电话,他愿意帮我们的忙,明天给我结果。我为了保证明天他给我结果,我准备今晚请他吃饭,请您放心,明天一定给您结果。”
接着,小李把船上的毛皮数量、品质等详细情况给了总经理。
轮到小张的时候,他首先重复报告了毛皮数量、品质等情况,并且将船上最有价值的货品详细记录了下来。然后表明,他已向总经理助理了解到总经理的目的,是要在了解了货物的情况后与货主谈判。
于是,他在回程中,又打电话向另外两家毛皮公司询问了相关货品的品质、价格等。
此时,总经理会心一笑,老师恍然大悟。
相信看到这种情况后,任何一个人一下子就会明白,为什么他们的薪水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在任何一家企业,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三种人,我们应当问问自己:哪一个人身上有自己的影子?我们是否真正清楚——我们周围那些收入高的人,为什么他们的薪水与我们的不一样?
没能为公司提供结果的行为,实际上是“有了苦劳,却没有功劳”。
什么是任务?什么是结果?就上面的案例来说,查船上毛皮的数量、价格和品质是任务,报告了毛皮数量、价格和品质是结果。小王回来后没有报告船上毛皮的数量、价格和品质就是没有功劳,但他有苦劳,毕竟出去跑了一趟,还为此准备掏腰包。
要知道公司是靠结果生存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满足于苦劳,满足于“我尽力了,结果做不到我也没办法”,那么公司靠什么生存?客户会因为公司员工很辛苦但没有提供优质产品就付钱给你吗?当然不会。
作为一名员工,我们强调的不应该是过程,而是结果,事情没有成功,就不需要为自己找任何理由。因为,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你能在职场上安身立命的基础之一。
第二,业绩才是最重要的。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非常深刻。一次,跟随他多年征战的一位将军对他说:“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因为我沉于战事,经验丰富,参加过十几次重要战役。”哈德良皇帝知道这位将军在这些重要战役中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并不认为他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
于是,哈德良皇帝随意指着拴在周围的战驴说:“亲爱的将军,您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二十多次重要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这位将军不禁羞红了脸。
有些同志往往满足于“一周干五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忙什么?忙那些应付检查、迎来送往的差事,忙文山会海和赶时髦的表面文章。结果,成效不佳,付出的劳动与取得的成效不成正比,却不认真检讨自己劳而无功的原因,反倒觉得没有功劳有苦劳,硬将苦劳当功劳。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忙工作,比那些“泡上茶,点上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强。殊不知,他们只是在工作时间上稍强一筹,论功绩效益却相差无几。说到底,所谓“苦劳”,不过是用来掩盖其工作平庸的遮羞布而已。这种一味“忙”干、不求效益的“苦劳”,不仅浪费时间、精力和财力,而且容易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应该坚决予以纠正。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性格固执,做事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别人告诉他这事情错了,还不知悔改。在科研上鼓励这种精神,这种人也能成功。但在职场上,一切看业绩,固执地坚持下去只是无劳的消耗。职场并不是个坚持自我的地方,这和搞艺术、做研究完全不同,要想在职场上获得成功必须学会圆滑和变通,能让自己创造出业绩。
马克和乔治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都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
然而不久,马克就获得了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一直被提拔到了部门经理。这让与马克同时进来的乔治很不服气。乔治找到总经理,向他提交了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的不公,对自己这样辛辛苦苦地劳动的员工,非但不提拔,还正眼都不看一下,相反,对一些喜欢吹牛拍马屁的家伙,却一再提拔。
总经理耐心地听着,因为他了解乔治这个小伙子。他工作肯吃苦,但似乎总是缺了点什么,究竟缺了什么,他一直在思考。今天,当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正面面对时,总经理把乔治与马克一比较,终于知道了两人的差距。于是,总经理有了让乔治明白自己缺陷的办法。
“小伙子。”总经理说,“你现在立刻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乔治便很快从集市上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位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乔治又跑去集市,回来后说了袋数和每袋的重量。当总经理问他价格是多少时,他又只好再次跑到集市上去。看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乔治,总经理说:“请先休息一会儿,让我们来看看你的朋友在相同的时间里都做了些什么。”说完叫来了马克,吩咐他说:“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马克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位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我带了几个回来让您看一下。这个农民一会儿还会弄几箱西红柿上市,据他说,价格还算公道,可以进一些货。我想,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您大概会要,所以我带回来了几个西红柿作为样品,并把那位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着回话呢。”
总经理看了一眼旁边红了脸的乔治,说:“这就是马克获得晋升的原因。”聪明地工作意味着你要学会动脑,用思考代替埋头苦干。如果你一味地忙碌以至于没有时间来思考少花时间和精力的方法,那是得不到事半功倍之效的。事实证明,要获得高绩效,就要明白“巧干胜于蛮干,聪明胜于拼命”的道理,并在工作中以之为指导原则。
第三,注重效益,才有更大的功劳,做一百件小事不如做一件大事。
在职场上还有一个误区,很多人持续做一件收益很低的事情。这些人所持的心态就是小富即安,觉得只要做好自己手上的工作,有一点好处就可以了。这是受到许多励志大师在鼓励员工努力工作时提倡的“事无巨细之分”的思想的影响。这句话是说给老板听的,是为了哗众取宠,其实工作存在巨细、好坏之分。有些工作就算你工作再卖力,也不会引起公司领导的关注,比如说公司的保安、文员、出纳、考勤人员等这些服务性员工,工作再尽心尽责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这些工作太低端,产生不了什么效益。而且这些工作没有不可替代性,什么人都可以做,公司也不会因为你的卖力而将你提升。甚至因为你的尽责会让上司觉得你很适合这份工作,所以他们也就放心地把你钉在这个位置上。
公司领导会不会注意你,并不在于你工作是否努力,而在于你的工作能否很显眼,能否值得他们关注。公司领导平时只会关注一些能出效益,或者至关重要的工作,比如说市场营销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采购人员的日常工作。而对于一些服务性的低端工作,你再努力,做得再完美,他们也看不到;就算见到了,他也只觉得你只能做这份工作,并且很适合这份工作,最后让你变成一头老黄牛。比如说,你是位考勤人员,你工作再仔细,领导也不会来关注你的工作,更不会认为你能做主管或经理。而如果你想改变这种境遇,你必须做出些显眼的事,让他看到你的能力。
当然这些事情还是要人去做的,毕竟人的能力有区别。但如果你的能力在这些职位之上,那么就要避免损耗机会成本。比如,在你身边的人,尽管你的年纪比他们大,资历也比他们深,但职位却没有他们高。有些人上班的时候很清闲,但收入却比你高很多。为什么?原因就是他们明白,高效益才有更大的功劳,做一百件小事不如做一件大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每一件事情都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然后你才有回报。在完成事情的过程中,你付出的越少获得的回报越多,那么你产生的效益就越高,功劳也就越大,相反效益低,功劳也小。
有些人永远都在做效益高的大事,所以,他们付出的努力看起来很少,但成果特别多,老板当然觉得他们功劳大,自然会重用他们。那些年纪小但职位高的人,无不是效益优先的高手。
如果你在一些效益低的小事上浪费大量的时间,表面上看你很忙,也没有什么损失,但结果得到的却是苦劳,收获小。关键你在做这些小事的时候浪费掉了很可能获得更大成果的机会,这就是机会成本。
成功者与平庸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成功者把精力放在效益高的大事情上,这样的大事完成后能抵得上平庸者做一百件小事。成功者做事情前,都会先分析哪一件得到的回报更高,然后再去做。这就是现在的职场为什么是金字塔结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