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0600000038

第38章 浅论何永达《林泉偶得》的哲学思想

赵忠

《林泉偶得》,是一部明代理学家何永达随笔式的哲学著作。在当今全国上下关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际,重读这本国学著作,领会中华民族传统哲学史,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奋发有为的决心和信心,很有裨益。

何永达,字成章,号拙庵,又号井鉴、无逸子。明成化八年(1472)出生于原陕西省河州(今属甘肃省临夏市),卒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幼从学于河州西郊先生王庭美,后入庠为秀才,赴陕西三原拜关中理学家马理为师,潜心研读科举之业,并研习宋人张载理学。明正德十四年(1521),考取贡生。嘉靖八年(1529),荐任河北清丰县丞。因公正廉洁,与世不合,任职五十六月,即告退还乡。他在家乡讲学教读,著书立说,深得乡里拥戴。其《春秋井鉴》《林泉偶得》等著作,曾邀御览,为一时佳话。

拙庵享寿九十六岁,按中国民间习惯,加上闰月,折合计算,早超过了百年,真可谓是跨世纪的老寿星了。他退居林泉之后,于八十六岁时,写下了他的人生体验——《林泉偶得》。这部书共有短文五十四篇,书中讲到了他的理学观念,讲到了自身的经历,同时也讲到了对时世的认知和批判。何永达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劝世,在于总结自己的人生,读来感人至深。拙庵一生刻苦求学,不趋竞,不依附,不贪权,不迷于美色财货。居于陋室,著书立说,教学明道,自得其乐,而不知老之将至。真可以称其为僻处于陇上之颜子。我这里用孔子对颜渊的说,来表达我的钦佩之情。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拙庵何尝不是如此:他甘居清贫,而追求道德的完美,学问的精深,高瞻远瞩,以其道德文章,启迪后进,为一代宗师。

《林泉偶得》一书,着重讲了理学问题。拙庵师从陕西三原马理门下,马理则为“关学派”的传人,关学派哲学属于元气本体论的朴素唯物主义,其哲学体系是唯物主义的,但其中也包括着不少唯心主义观点。拙庵学习和阐扬这一派理学理论颇有成就,是明中叶知名的理学家。明代冯存武《关学篇》为之立传。他所著《林泉偶得》一书,主要论及其理学观和人生的总结。关于何氏之哲学观点,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其一,关于理学的论述和认识

拙庵的哲学观点,是张载唯物主义思想和程朱客观唯心主义理学观点的结合。他认为,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不过理势二者。理是第一位的,势是第二位的。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无穷无尽的。势则是发展变化的。关于理和势的解释,我们在朱熹的学说中找到阐释。朱熹说,任何事物的生成,要有理,也要气。理是一物生成的根据和本原,是“生物之本”,这就是说,理即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理普显为一切事物,没有理,就不成其为事物。势,则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只有理,没具备势,事物就难以向前发展。拙庵在《为理忘势》一则中写道:“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不过理势二者。理,一也。势,二焉。有以富为势,有以贵为势者,为理者必忘乎势,计势者不明其理。势有变迁,理无改移。理无穷尽,势有边岸。理能作光,势能作障,光者如日月不可掩也,障者如云之蔽乎日也。古人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忘其势而已矣。”这里拙庵朴素的结合实际生活和现实社会论述了理与势的关系,告诉人们要遵守天理,顺乎形势,善于处世和作人,不能为理忘势,无疑是一种进步的观点。

同时,拙庵认为理与势派生于天,天才是宇宙间的主宰,势是天之感化。理与势是不可分割的。在《抗大取灭》一节中说:“天者,理而已矣。势之所在,理之所在也。君子之处卑小,见薄大者,知其势不可分均,力不可为敌,则必安分循理。兢业而奉承之。非所以惧之也,于以安宗社也,于以全身家。夫岂暇计彼之强弱哉,又岂暇倚他人之庇荫哉。”

程朱理学认为,理是“生物之本”,气是一物生成的材料,是“生物之具”。拙庵论及人时,表述了理与气的关系。他说:“人生于世,禀天地之正气,赋天之正理,目同天地之日月,耳同天地之变通,手足同天地之方圆,神机通天地之斡运,最灵而鬼莫测,最贵而怪莫侵,参天地而最大,出万物而表者也。”这里拙庵把理与气统一于人这个具体事物论说,最为浅显明白,容易使人了解。拙庵在《僭拟儒流》一文中,讲述了天、理、人、道之间关系。认为天即是理,天者理所高也,理者天之体现。人心者道之所寄托。故人们行事要顺天合道。他说:“天以理而赋之人,人以理而得之己。理之在心,即天也。天者,道之所寓也。儒者,道之所托也。故有体道者合乎天,行道者顺乎天,守道者存乎天,左道者乱乎天,叛道者悖乎天,害道者蔑乎天。体天顺天而存天者福之基,乱天悖天而蔑天者祸之胎。”对于这个问题,拙庵也曾在《春秋井鉴·背德致死》一文中,也曾作过论述。他说:“理之在人心,即天之所在也。出而行之则为德,反而背之则为恶。人之德于我,即此德之感通也,背之者必招不祥,死亡在所必致。”“德”是人们行为的规矩,又是检验人们行为的准则。他说:“见势而趋者,世之常。受德而忘者,俗之态。君子则不然。君子之心,识前后,知盛衰,一饭之德必报,一得之赐必酬。”拙庵主张俭以养德,恕以及物。拙庵在《俭恕易为》中说:“俭恕二字,日用间处身治家,应事接物,至简至易,受用不尽。盖是德性上功夫,亦从学问中来。俭则凡事自足,不用安排布置,屈己求人。恕则随事而发,不必用力施财,劳己徇人。夫屈己劳己,岂不难?求人徇人,岂不烦?今而一俭一恕,家焉足矣,德焉修矣,岂不至简,岂不甚易也乎?简则资性可为,恕则非学不能也。”清代河州杨魁元先生在评论本书时说“俭以养德,恕以及物,有体有用之学也。即此是真功夫,真学问”,诚为确论。

在道德与词章的关系上,拙庵强调道德与词章两者俱要修养,俱要高尚。词章高而道德下者为小人。他在《弭谤御侮》中说:“然自修有二:有道德之自修,有词章之自修。两者俱高,则我为人表,谤自消而侮自远矣。两者俱下,则我为人污,谤侮顺流而下矣。然道德高而词章下,不失其为君子,谤侮虽兴,我有善处之道,彼有默化之机,无由及也。词章高而道德下,不免其为小人,我自欺矜伐之态,谤侮如藏机之弩,一有所能,沛然莫之能御也。苟能尊德性而道问学,则庶乎其可矣。”这段话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说人的修养必须德才兼备,如果在德才两者不能俱备时,要注得道德修养,尚不失为君子之人。若果才高而道德卑下,仍难走出小人的圈子。

但是,君子和小人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小人可以转化为君子。人们通过自学、修省的功夫,人人可以为圣贤。在《春秋井鉴·贵贱皆贤》中说:“人苟贤矣,贵而峨冠缙绅,贱而褐服敝屦,皆可为君子。苟非贤矣,尊而卿、士、大夫,卑而农、工、商贾,皆可为小人。以其位与服而论之,则有贵贱与尊卑之别;以其心与行而较之,则无尊卑贵贱之异,周冠孔裳,而盗跖其心者,往往有之;人头肉面,而禽兽其行者,在在聆焉;蛇身牛背,草衣木食,而圣贤其心者,亦多多闻之矣,尚可论其贵贱尊卑也乎?”拙庵认为不仅人人皆可为圣贤,妇女也可以为君子。他在列举晋文公重耳出奔在外,逃于曹,曹共公现其裸体而受辱。僖负羁之妻劝丈夫给重耳馈赠食品并玉璧之事后,赞叹说:“然妇人之辈,亦可为君子耶?呜呼!欲为君子,初无男女之分,欲为小人,亦无穷达之异,羁妻,一妇人也。知曹公之无礼,识亡人之反国。馈以盘飧,仁也。置以璧玉,义也。璧虽不受,情则尽矣。”

当然,书中还有许多既实际,而又鲜活的论述,不能一一论及,好在文字通俗,也不冗繁,有心于研究,可以一读原者。

其二,关于认识论和知行学说

拙庵所坚持的认识论,同程朱理学是一脉相承的。他指出认识的目的在于明道义,以立体达用。也就是说致知的目的在于格物,在于学以致用。他在《正教》一篇中写道:“圣贤立教,在乎明道义,以立体达用。未尝及于科第也。自科第之学兴,而道义之学微。殊不知学而得科第者,分也;学而不得科第者,亦分也。今之肯于学者,以科第慕之;不肯于学者,委于定分。呜呼!过与不及,胥失之矣。苟学其所学,真知实见,体验于身心,扩充事物,其荣也不矜,其辱也不骇,此其为人由由然也。苟学其所学,广知博见,习熟于口耳,体验于身心,取功名如拾芥,致富贵如折枝,至有掀天揭地之功,谓之才能有为则可,谓之道于已,则吾不知也。”这里隐隐约约包含着实践的观点,隐隐约约可见实践论的身影,无疑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拙庵认为,认识是无穷尽的。这与宇宙的事物是无限的观点是一致的。他在《辨明未见》一篇中说:“天地间事物,无有边表,目以万万言之。一人之耳目,所击者几何。数不过三万日。一日涉猎百事;不过三百万之限量耳。九千万余,仍在不知项下。况无边表者乎?敢以未见而云无乎?知者在所思焉,不可以井议。”于此同时,他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例子,对他的认识无穷说,进行了诠释。他说:“凡天下事物,隅景未见者,不可言无,亦不必极论。若言未见,以荒僻之夷,能见中国之盛乎?以不毛之地,能见文绣膏粱乎?人皆知有帝都,未见者敢言无帝都乎?人皆知有四海,未见都敢言无四海乎?故未见者,不可言也。”

拙庵认为至学之功,应该从自家身心开始,要通过自己修省而得。即是明德为本,修身为体。拙庵说:“人之为学,自身心始者,所言亲切有味,最为第一有本之学。若将自己一个身心,学而理会停当,有甚事业做不出来。大则大事业,小则小事业,有事业则为,无事业则安。今将自己身心置在一边,且去理会某文字可学,可以利科目;某书可读,可以得爵禄。孜孜汲汲,一向在外理会。及至分上当得,科目遂矣,爵禄至矣。遂将其一己之聪明,乃执其一时之势位,居上而临下,无所不须。虽一俯一仰,必为之计较,为下而援上,无所不至。虽一走一诺,而妇婢不耻。则与所学违悖远矣,而不知觉。”拙庵认为认识任何事物不仅要内省修身,也不仅从书本上学,而实践则是认识的重要途径。他在《广学无益》中说:“然学问之事,非止读书而已。日用事物之间,交际言谈之项,无非学也。”拙庵指出,正确的认识必须克服异端。他说:“人只要遂口腹之欲,偏在一处,效人富贵奢华,所以将正事误了,且不比箪食瓢饮,与日食万钱者,孰长而孰短;有马千驷,与采薇首阳者,孰暂而孰久。其神超迈,真见理际者,固不以为事。间有终日醺醺,醉酒饱肉,以为受用者。渺世事而轻义理,睨君子而狎小人,昏昏焉日趋于下,而不知也。”读了拙庵这段话,孰长孰短,孰轻孰重,今世之人应思考之。

拙庵认为学问不可间断,中等资质的人如果持之以恒,也能超过聪明之人。他说:“骐骥一日千里,驽骀十日亦千里矣。骐骥不行,则十日在此,驽骀不止,则十日过驿矣。驽骀迟钝,尚有安车之逸;骐骥每或有蹶踬之患。是骐骥不可自恃,驽骀不可自止。”事实真是如此,寓言龟兔赛跑即是一例。

拙庵认为认识论有一个“先入为主”的问题。对儿童教育,要先入为主,进行教育。他说:“童蒙无知,必以先入之言为主。看其资分之高下,就可告云:他日不得地,要为贤人君子;若得时,要为名卿、大夫。以此为家,要行之必到;以此为的,要射之而必中。为父兄者,不此之期;为师友者,不此之教。”

为了使认识达于理,合于道,拙庵提出辨明异端,攻其异端。他说:“盖圣人之道,一理贯通,万事万事,根乎一理。往往见学者,或已仕,或未仕,或恃其聪明,或骋其才能,或纵其嗜好,或狃于利害,事其所事,而不据乎理,与圣人之道大不相侔,非异端而何?”

其三,辩证法思想

作为“关学”派传人,何永达在《林泉偶得》中,对于辩证法思想也有所反映。他认为事物是相互对立的,任何事物都由正反两个方面组成的。他在《乐极生悲》篇中指出:“天地间事物,有不对待而孤立者乎?阳与阴对,乐与悲对,盈与亏对,成与败对,举一可以例百,自然而非勉然。且静极动生,乐极不悲乎?”这里拙庵明确提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当时进步的辩法思想,可见其学养之深,学识之精微。

事物是运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拙庵在《万物消长》中指出:“天地之间,万物消长之理,庶乎其可也。春者,长之渐也。夏者,长之盛也。秋者,消之始也。冬者,消之极也。”又说:“一消一长,循环不已,大小形色,一草一木,莫不皆然。”同时,他又将消长之理的辩证法思想用于实现生活,指导人们的行止。他说:“人能识此,则中心泰定,不起陵援。趣味深长,不生贪求。可以保身全家,可以处事决疑,可以择婚配,可以虑后程。”

由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但没有无差别的事物。无差别,则无发展可言。拙庵指出:“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尝怪世之人,求全责备,不能自已。千愁万虑,至于垂死而不遂心者。虽三台八位之荣,公保王者之贵,犹有不如意者多矣。盖不知世理不全之趣也。”

又由于事物的不完美性,在道德修养中,要正确对待毁誉,不断修省以合乎天理。拙庵指出:“人有面誉者,增吾过。面斥者,救吾失。背毁者,省吾身。背称者,较吾德。何则?誉者或出于不实,而徒以致矜。斥者或出于忠直,而适以得爱。闻毁,可以自省吾之所为。闻称,可以自较其吾之所得。大抵斥毁于吾也益多,称誉于吾也损博。修己者当于斥毁处着力,不可于称誉处留心也。”为了达到完美的品格,必须提倡修治。拙庵指:“人若蒙谤詈,而悔过修省,惟自责而不责彼焉。其所资之益,不可述矣。”

与此同时,拙庵又指出了物极必反的道理。指出:“大凡做事不可尽头。尽头则有返之理,亦天地自然之道乎。所谓物极必反是已。如做好事尽头,则我有望极之意,彼有厚望之心。一有不获,则两怨俱生。是怨不生于仇,而生于恩矣。作不好事尽头,尤不可也。”物极必反,好事可以变为坏事,坏事可以变为好事,当事者不可以不重视。

《林泉偶得》虽然是随感式之作,但它包含着深厚的哲理,当此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之际,很值得一读。在我们整理乡邦文献,盘点当地的文化底蕴之时,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边远地区,更应加倍珍惜。如何永达之作,虽属凤毛麟角,亦当取其精华,扬其糟粕,发扬而光大之。

(《甘肃文史》2009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聆听国学泰斗畅谈中国文化之精髓,感受东方传统文化魅力。众所周知季老是著名的文化大师,他对于中外文化,尤其是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长期从事东方文化研究,他在晚年也一直在思考“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季羡林的五堂国学课》将引领读者于行文问听大师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的体悟与沉思,带领读者从深层次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 起名高手

    起名高手

    本书重点讲解了作者五维全息起名法,提供了人物起名、改名、签名实例,介绍了姓名吉祥文化研究成果,解析了中国名人起名、改名缘由,论述了姓名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 菊与刀:揭示日本文化最隐秘污点的经典日本学著作

    菊与刀:揭示日本文化最隐秘污点的经典日本学著作

    读《菊与刀》,可以让你全面精确地了解日本和日本人一些奇怪的行为。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会取得成功?日本人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他们是如何在战后迅速崛起的?日本人为何彬彬有礼而又倨傲蛮横?为何严谨恭顺而又放荡恣肆?为何顽固守旧而又勇于改革?他们为何既可以为天皇和国家剖腹又为何迅速停止抵抗成了美国的小弟?读《菊与刀》,还可以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中国和我们自己。无论怎么说,日本文化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对于传统的感情和态度与同样处于新旧、东西、文化冲突的中国人有着相似的情绪,而日本人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传统的?他们坚决捍卫的是什么?毫无顾忌地抛弃的又是什么?他们接受西方的是什么?
  • 体育知多少

    体育知多少

    古代体育非常发达,种类繁多,竞赛激烈,很多情况下,不逊色于现在。但体育最初的来源,又是怎样的呢?体育是与人类的出现而一同出现的,古人采摘果实,捕捞鱼虾,都需要跳高,跳远等活动,由此产生了体育。并逐渐杨枝散叶,丰富化。如现在的足球,它最早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欧洲产物,事实上,它在中国民间流传很久,名为蹴鞠;唐朝时也出现了马球。该书在展现各种体育项目和活动的同时,也展现出这种古老文化的深厚历史渊源。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

    看完电视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回了古代。眼前这个温润善良的男人,竟然就是刚才电视上评述的历史人物——以四绝闻名、人称杏林圣手的、中医发展史上伟大丰碑的一代大、国、医、王、孟、英!她激动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梦回异世界

    梦回异世界

    三个世界,三段不同的波澜壮阔,到底是梦还是现实?三皇的绝对统治,十帝的剑拔弩张,只看少年的辛酸成长史,背负的过去,不堪的现在,难表的未来,不论命运的齿轮如果转动,三世界的时间仍在静静流淌
  • 远星的少女

    远星的少女

    奇妙捏他递过来的衣服,揶揄的看他,故意打趣道,“我说,这该不会是你前女友的吧?“千星淡淡的睨了她一眼,举步往门外而去,挺拔的身姿转身时带起一阵微风。“除了你,我没有别的女人。”
  • tfboys之琪与凯之恋

    tfboys之琪与凯之恋

    她放弃了最容易的机会,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她本来是凯王的小螃蟹之一,经过许多的坎坷。得到了认可。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女神。
  • 雪下过半生

    雪下过半生

    无论何种年龄,何种社会,都应当保留一份纯真的爱情。我们在遇到爱情的时候,都希望对方是个纯粹的爱人。忘记为事业,为家庭,为名为利,奔波奉献所扮演的各种角色。30岁的陈白雅只是一个普通的小白领,爱看书,爱睡觉,爱爱情,奋不顾身。她所期望的爱情是这个时代的奢求。
  • 这不是我想要的穿越

    这不是我想要的穿越

    神说:你已经死了。神又说:如果你能让我无聊的生命中多一些乐趣的话,那么,让你拥有第二次生命也不是不可以。可以。某个无名的灵魂在心中默念道。那就开始吧。神大人显得有些激动和热切的说道。第一个世界——FateZero,你做好准备了吗?如果表现不好的话,下一个世界就是娘化后的里番世界哦!尼玛!哪来的无节操啊!难道你期待的是我表现不好吗?!少年,你叫的太早了哦!PS:星座的第二本书,第二本书,因为很重要所以说两遍。说不太监就不太监,妥妥滴,求推荐。
  • 女人花偷偷开

    女人花偷偷开

    人生就是这样的,在不经意中演绎着精彩和悲欢离合,一切似乎是早已命中注定——前期通过主人公轻松介绍其在飞机上,回想她的一帮铁哥们的大学生活及毕业后通过微信掌握的点滴现状。再推出高中时的男神、女神及他们的坎坷一生。再解惑和治疗人到中年前后的家庭及事业变化所引发的常见的疾病。第二篇推出家庭、环境和时代对下一代的影响,及造成的心理、人格、价值观和性取向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家庭条件太优越和社会最低层的问题可能最多---越往后越有看点哦!
  • 仙侣情缘手游篇

    仙侣情缘手游篇

    仙风侠骨笑苍天,侣影双双醉红颜,情天恨海刀剑乱,缘聚人散为情牵。
  • 偷心记

    偷心记

    灼灼尔心,宜家宜室,故偷之。
  • 天殊引

    天殊引

    苍之大陆宗门林立,群雄并起,遍地峥嵘。一个妖孽般的宗门弟子,异军突起,刹那间的光芒就令的无数天才竞折腰。任何的武技皆可信手拈来,摧山倒海,也只在一念之间。无上的争锋,热血的碰撞,尽在天殊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