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名片
张祜(约792—约854)
字号:字承吉
籍贯:南阳(今河南邓县)人。
作品风格:沉静浑厚
个人简介:早期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游历各地。屡举进士不第。曾先后以诗谒李愿、韩愈、白居易等人,终不成。后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现有《张承吉文集》十卷传于世,《全唐诗》收其诗二卷。
宫词二首(其一)①
张祜
故国三千里②,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③,双泪落君前。
【注】
①此题又称《何满子》。
②故国:指故乡
③何满子:乐府曲名,曲调哀婉凄凉。
这是一首宫怨诗,传统的绝句诗,多写一点而反应全局,表达含蓄。而这首诗却一反常规,勾勒了一幅生活全景图,直陈其事,直抒胸臆。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诗人开篇用遒劲精练的笔触,概括了宫人远离故土、幽居深宫的整个遭遇。“故国”句,从空间上着笔,表明离家之远;“深宫”句,从时间上用笔,突出进宫之久。空间和时间纵横交织,深度和广度来集中表现宫人愁怨和愁恨,极具感染力,使人不禁对他们的遭遇心生同情。这两句也为下边的抒情积蓄力量。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直抒他们内心蓄积已久的怨情,一声悲歌,双泪潸然下落。在一、二句的情感蓄势下,这两句的表达感情就显得强烈有力,怨情好似喷薄而出,畅快淋漓。而其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就是“泪落君前”,暗表宫人在君前歌舞受到赏识时,而迸发出的怨情,在结合一、二句,我们便可以理解,宫人们的怨情是对被剥夺自由和幸福的怨恨,表达了强烈的抗议之情。
这首五绝,用语凝炼,表达有力。诗人在四句中均使用了数字,数字把事件表达的非常清晰,让人印象深刻,也使人更容易体味诗中要表达的深沉的怨恨感情。
后人点评
宋人葛立方:张祜诗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杜牧赏之,作诗云“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故郑谷云:“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唯应杜紫薇。”诸贤品题如是,祜之诗名安得不重乎?(《韵语阳秋》卷十五)
题金陵渡①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②,一宿行人自可愁③。
潮落夜江斜月里④,两三星火是瓜州⑤。
【注】
①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与瓜州隔岸相对。
②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的小楼,诗人寄宿的地方。
③行人:旅客,这里是诗人自谓。可:当。
④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
⑤瓜州:又作瓜洲,在今江苏省扬州长江边。
这是张祜在游历江南时写下的一首优美的小诗。
“金陵津渡小山楼”,“金陵渡”点题。“小山楼”指诗人当时暂居的地方。首句以两个地点开头,写得轻快贴切。“一宿行人自可愁”,写诗人夜宿他乡心中生淡淡孤寂哀愁。“可”字轻轻一点就将“愁”冲淡了,使诗句变得轻松。
接下来诗人写到夜景,“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在小山楼上眺望江中夜景,只见天边明月西斜,趁着月光的清辉,隐约见波光粼粼的江上潮水刚刚落下。“斜”字用得很巧妙,该字既诗人联想到月亮西斜的情景,也暗示人们时间;月亮西斜和上句“一宿”呼应,表明诗人因为乡愁,一夜未眠。诗人用笔细腻灵巧,诗句被精雕细琢,却无又自然无雕琢痕迹。在这样一个朦胧宁静的江面上,忽然,现出几点星火,诗人见到远处的星火,不禁说道:“两三星火是瓜州。”这“两三星火”顿时打破了夜的宁静,使夜景顿时有了活力,江景更加优美。那出现星火处是什么地方呢?诗人回答“是瓜洲”。这个地名正好与首句“金陵渡”相呼应,首尾结合,使整首诗浑然一体。“是瓜洲”,也流露了诗人内心的惊喜之情,瓜州之远,也使结尾的诗情变得悠远绵长。
这首七绝小诗,诗人用两三笔轻描淡点,便绘出了一幅清幽美丽的江中夜景,用笔轻巧灵动,表现意境唯美至极。
后人点评
清人宋顾乐:情景悠然。(《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