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达在解放前是阿里地区的宗教中心,因为那里有著名的托林寺。托林,藏语意为飞翔空中永不坠落。托林寺是996年由古格王益西沃仿桑耶寺修建的。建成后,它不仅成为古格王国最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揭开了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帷幕。
盛时的托林寺面积非常大,现在札达县城里还随处可见托林寺残存的佛塔,据说大小有.300多座。因此可以说札达县城就建在托林寺里。但是当年极盛时的庙堂早被天灾人祸弄得坍塌大半,现存的托林寺是原寺的中心部分,位于县城西北部象泉河南岸,由近十座殿堂以及僧舍、佛塔组成。
嘉措殿曾经是托林寺的象征,它的平面图如迷宫一样复杂,专家称之为“多棱亚字型”,实际就是个大型的坛城:中间象征须弥山,四周四个小殿分别代表四大洲,四角还有四座佛塔,代表护法四天王。这是典型的古格王国早期建筑形制。“文革”期间,嘉措殿被破坏得只剩残垣断壁,1997年后修复。中心的主殿供奉大日如来佛。强巴佛殿残存的壁画优雅古朴,比之古格都城里的壁画另有一番魅力。
白殿和红殿修建于15—16世纪,它们因“文革”时被改做粮库而逃过了一劫。红殿名为杜康大殿,是僧众集会之处,四面墙上绘满壁画,风格与古格都城遗址相似。那些壁画色彩明亮,想象大胆,表情逼真,题材极为丰富。有许多佛传故事:佛诞生、白象入胎、观宫女睡相生厌、八王分舍利……红殿门廊东西两侧绘有十六金刚舞女,颜色淡雅,线条飘逸,尤其让人喜爱。
白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主佛塑像大致完好,而殿里其余14尊塑像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14个空空的像座任人想象。四墙也有壁画,益西沃、仁青桑布、阿底峡等高僧形象清晰可见。
益西沃是古格王,他在一次战争中被俘,当古格准备用黄金赎他时,他拒绝了,让他们用黄金去迎请印度高僧阿底峡。1042年,60岁的阿底峡来到阿里,和高僧仁青桑布在托林寺住了3年。后来他又到卫藏弘法,1054年在拉萨附近的聂塘圆寂。为纪念这位不朽的高僧,1076年,全西藏的高僧云集托林寺召开大法会,史称“火龙年大法会”。托林寺因此而名扬全藏。
据说,当年益西沃建好托林寺后,交给仁青桑布。仁青桑布不仅是高僧、大译师,还是个画家。托林寺的许多壁画是他先打好底稿,然后由别人完成的。
除中心部分外,托林寺还有很大的外围部分。托林寺有四座大佛塔,现在有的残存塔座。靠近象泉河边,有一片塔林,伫立着200多座大大小小的佛塔。南北两边各有一排整齐的塔墙,每面墙由108座小佛塔组成,据说每座塔里都有仁青桑布的一颗念珠。托林寺初建时土质佛塔曾达500余座,后因象泉河涨水,造成坡地坍塌,大部分佛塔被毁。夕阳照在这一片土黄色的塔林上,场面之壮观难以言表,不禁让人遥想盛时的托林寺该有何等的灿烂辉煌。
托林寺虽经历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是殿宇林立,佛塔高耸。它南边的山腰上还有一片遗址,有佛塔、佛殿和窑洞。1996年,已在象泉河边伫立了整整一千年的托林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